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跨境电商 构建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 互联网 财务管理 信息化 目录 大数据 现代商业杂志

财会研究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财会研究 >

经济新常态下金融行业内审工作模式探讨

2017-07-28 22:47 来源:www.xdsyzzs.com 发布:现代商业 阅读:

谢达雁   东莞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经济新常态对金融行业开展内部审计具有深远影响,以往经营管理水平较低、营收结构不合理、服务质量欠佳、信息化技术不强的问题有了较大改善。同时,银行业、证券及基金业、保险业等金融行业进入产品不断丰富、收入来源多元、服务水平更加专业化和信息化的大发展时期。内部审计需不断改进和完善审计模式以适应新形势下金融政策、金融行业发展变化。内部审计人员要准确了解和掌握经济新常态的内涵和要求,研究创新内部审计模式,履行好内部审计工作职责,有效发挥审计监督作用。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  金融行业  内审模式  探讨

20134月,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参加博鳌亚洲论坛年会的中外企业家代表时提到了“我国经济不可能也不必要保持高速度”的观点。20145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主持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去考察河南的行程中他说:“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首次提及了“经济新常态”。7月在与党外人士的座谈会上,重申了上述观点,且着重提及了经济新常态。决策层不断以经济新常态来定义我国当前经济发展变化态势,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考量,并非“一时兴趣、头脑发热”之举。经济新常态下,金融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社会经济生活命脉和媒介、调节宏观经济重要杠杆等的核心地位,在我国经济以往简单、粗放、低成本、劳动密集型的发展模式过程中因为实体经济无序竞争和野蛮发展,累积了较多的坏账,具有了一定的泡沫,形成了潜在风险,受到的影响更为明显,其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有所减弱。然而,经济新常态下所呈现的农民自有房屋权证、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抵押;中小民营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融资缓解资金紧张的问题正在实现,金融行业未来混业经营趋势开始变得清晰。因此,金融行业需要按照国家政策调整、新经济常态下产业变化改变一些经营思路和经营模式,以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和扶持力度。但同时也应做好经济新常态下的风险控制,有效发挥审计工作职能,内部审计部门重要性突显。为此,金融行业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应积极了解认知经济新常态,研究探讨新常态下如何紧紧围绕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建设法治体系、法治国家的总目标的同时,创新审计模式并不断改进和完善,真正发挥监督保障职责,为金融企业“保驾护航”。

一、经济新常态内部审计工作模式要求

    经济新常态指的是在经济结构处于对称状态,在此基础上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可持续增长。经济新常态是调结构稳增长的经济,不仅仅是GDP、人均GDP增长与经济规模最大化,其核心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呈现的是“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的特征。目前,我国处于经济发展的转型期、改革创新的攻坚期,以及正处于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经济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经济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时期, 在各项改革深入推进之下,201512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及《关于实行审计全覆盖的实施意见》等相关配套文件,对审计机关和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工作要求,即要进一步完善审计工作制度,保障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形成与国家经济治理政策相适应的审计工作模式。这就要求各内审人员应正确理解和把握经济新常态,通过深化研究内审工作开展,突破旧审计思路,改进审计技术与方法,创立经济新常态下的审计新模式。

二、以往金融行业内部审计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金融行业以往内部审计主要模式

    我国金融行业类型较多,包括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信托公司、担保公司、融资租赁公司、典当行等,能够实现内部审计工作职责的一般主要为银行、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信托公司及保险机构等五类,以往采取的审计模式主要包括财务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及风险基础审计,即通过对财务核算与分析、制度了解与审核以及各业务条线风险评估与测试等模式,通过采取现场审计、非现场审计形式以及详细检查、抽查及实质性测试等审计方式实现审计目的。

(二)存在的问题

1、金融行业中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及基金公司、信托公司、保险公司与每个公民及社会安定息息相关。由于金融企业属于高负债、高风险的经营方式,加之衍生金融工具、金融创新层出不穷,大量使用信息化技术手段运营管理,使金融行业内部审计不同于一般企业的内部审计,金融行业审计技术手段难以适应金融业务快速发展的状况比较明显。

2、众所周知,企业内部审计受控于企业本身,受管理层的制约和影响较大,金融行业内部审计也不例外,其独立性、自主性明显不足,无法有效开展监督检查,容易发生重大风险。如浙江恒基贸易有限公司假茅台骗贷案、光大证券的“乌龙指”案、江苏周某巨额保单案等,金融行业的发展和监督成为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3、经济新常态下,审计环境和审计目标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国家放宽金融机构直接改进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培育农村金融机构及允许开展融资融券业务、类信托业务、委托贷款业务、债务融资及资产证券化业务等政策措施的连续出台,金融业务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而面对迅猛发展的各项新型或创新业务,目前的金融行业常规内部审计模式已无法兼顾审计质量和审计效率两方面的要求,需要重新深入开展分析研究,以适应经济新常态下的审计需求。  

三、经济新常态下金融行业审计模式开展分析

众所周知,内部审计的价值主要体现于内在价值的提升而不是量化价值的提升,注重的是审计效率和审计效果。经济新常态下,对于金融行业的内部审计,要求内部审计必须以新的方式和新的价值定位履行职责。因此,金融行业内部审计人员必须牢固树立审计核心价值观,强化审计责任意识,结合经济新常态下金融行业经营管理特征,以原有审计模式为基础,以新审计准则为参考依据,对新时期下的审计模式进行分析研究。

(一)金融行业整体发展迅速,促进审计工作全覆盖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金融行业整体发展迅速,业务创新不断涌现,资产规模不断扩大,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但同时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面临或存在一些经营风险,具体为:

1、从银行业来讲,近年来国家金融政策促使银行业结构由以国有几家大型商业银行为主导转变为以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多种类型金融机构并存的局面。党的十八大以来,银行业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有效提供了金融供给,并随着国家经济快速发展而迅速壮大。虽然银行业资产规模增速不断加大,资产托管、短期融资、投资银行及个人信贷、理财业务的拓展使得收入增长更加稳定,但受以互联网金融(直销银行、网上银行、P2P网络融资等)、直接金融(证券业资产管理、融资融券等)等金融业的快速发展冲击,存、贷款增速持续放缓,同时在“三期叠加”时期下,银行业的不良贷款率和不良贷款余额持续上升,特别是中小金融机构应对经济结构调整的能力较弱,贷款集中度较高,信用业务风险凸显。

2、从证券及基金业来讲,近年来证券监管政策促使金融创新层出不穷,资产管理、OTC(场外交易)、融资融券、沪港通、股指期货、伞形信托、私募基金、分级基金、场外配资(如O2OP2P)等新型金融业务或产品服务的多元化为国民投资渠道拓展、金融市场健康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盈利模式的多元化使证券及基金业资产规模扩展迅速、收入增长持续、净资产及净资本保持稳定,未来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我们也要看到,因业务发展过快使得监管政策、措施和手段都难以及时跟上,结果造成证券市场波动剧烈、暴涨暴跌,证券投资者出现非正常损失,证券及基金业也因此难以独善其身,个别金融机构和从业人员遭受监管处罚。套利系统功能缺陷、违规巨额场外配资、熔断机制等加剧了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系统性风险的发生。

3、从保险业来讲,近年来保监会加快了政策和制度调整,包括商业健康保险“顶层审计”出台、养老金并轨、保险基金设立及允许入市、人身保险费率机制建立、保险经营服务评估体系建立、保险公司允许设立私募基金、保险互联网+等,使保险业的服务和保障经济社会的能力显著增强,保险密度和深度不断提高,保险赔付持续增加,保险资金运用结构不断优化,保费收入和保险资产平稳快速增长。但也面临在企业融资、机构及个人信息泄露、理赔欺诈、投资管理等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

面对金融行业在经济新常态下快速发展的形势以及面临的诸多风险隐患,审计工作开展应思考在建立审计信息系统化、审计项目立项机制创新、审计工作流程改进、审计项目过程管理改善、审计质量控制标准化等方面多手段、多思路、多维度挖掘,紧跟业务发展进程,动态调整,通过建立大信息数据库消除审计盲点,增强审计模式的科学性和统筹性,促进审计工作全覆盖。

(二)业务更新变化快、风险突出,审计工作基础须夯实

经济新常态下,金融行业业务发展迅速、业务知识更新多、技术手段提升快、风险隐患明显和突出。开展审计必须用改革思路,重新审视和研究原有审计监督效果,夯实审计基础工作。具体包括:

1、建立健全和完善审计基础制度。对应各项业务持续开展,通过制度顶层设计,对审计政策依据、审计原则、审计方案、审计程序、审计流程、审计标准、审计保障、审计问责、审计报告及整改等,深入研究制度内容的完整性、有效性、可执行性,经过不断修改、细化、调整,科学合理地建立健全和完善审计制度。

2、审计工作方式须改进。改变原有审计标准不规范的旧有方式,通过分析改进,达至统一审计方案、统一组织领导、统一标准口径、统一工作纪律,统一工作实施、统一审计报告的工作方式。

3、审计队伍建设须加强。通过评估审计工作开展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采取内部竞聘、外部招聘、自我培养挖掘等,吸收引进专业化、技能化人才,加强审计队伍建设。

4、持续业务和技能培训。研究审计业务和技能需求,通过持续不断的业务和技能培训,包括内部培训、转培训、外部培训、自我培训、交叉培训等,达致能够胜任内部审计工作。

5、审计质量控制需加强。分析审计开展的合规、有效性,通过对审计项目内容复核和反复推敲,控制审计差错和偏漏,避免主观判断性,确认审计事项真实、准确、客观、完善,不断提升审计质量。

6、审计监督与跟踪整改须增强。评估审计发现问题整改落实机制,持续完善审计监督与跟踪,加大跟踪检查力度,强化结果公告和问责追究,督促审计发现问题整改落实。

四、创新金融行业审计新模式,加强风险控制,实现审计目标

经济新常态下针对金融行业高速发展过程中风险事件频发的现实环境,要突破审计技术手段落后、审计独立自主性不强、审计质量和审计效率不能兼顾的不足,须在审计模式的顶层设计上、技术准备上、合作模式上做出创新。

(一)在审计管理机制上,金融机构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及内审部门、内审部门与合规、风控部门要充分了解和认识各自职责,通过制度机制明确审计操作指导、工作联动安排,组织开展联席会议,以沟通会、研讨会等形式相互通报工作开展情况,及时调整审计模式策略,确保实现审计工作全覆盖,防范不合理审计资源配置。

(二)在技术准备上,金融机构内审工作要结合21世纪信息化时代趋势,构建审计信息化系统平台,建立符合本机构、本单位的审计数据信息库。内审部门要积极招聘、吸收、培养信息技术专才入列,充分运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手段,努力实现OA办公系统、业务开展系统、财务系统、资产管理系统、风险控制系统、人事管理系统等能够有效衔接入审计信息化系统,做到审前数据归集整理与分析准备充分,审计目标、审计重点更加明确,达到切实提高审计效率、节省审计时间、减少对业务部门工作干扰的目的。同时,审计信息化建设可以合理分配并有效利用并不充裕的审计力量,在信息化环境下提升审计能力和水平。

(三)在合作模式上,随着近年金融行业风险事件频繁发生,金融机构对于风险控制与管理更加的关注,像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均设置了合规法务、风险管理部等事前、事中风险控制部门,而把审计部门作为事后监督部门。如何避免各风控部门职能重叠,出现重复检查,加重被审计单位的负担,需要在审计合作模式上进行创新。一方面可通过董事会审计委员会、风险管理委员会等自上而下的推动各部门间的有效合作,实现内审目的;另一方面内部审计部门可借助风险控制、合规管理等部门提供的检查信息和分析数据,或采取联合检查、互补检查等方式,实现审计、风险控制之目标。

经济新常态下赋予金融行业内审部门新的使命和职责,审计工作者应有正确认识,适应经济新常态,在经济新常态下找准新的着力点,通过审计全覆盖、强化审计工作统筹、推进审计职业化、建立审计效果评估机制、完善审计结果运用机制等充分发挥好审计推动企业经营管理保障功能作用,履行好审计监督职责,推动审计工作与时俱进。通过用全新的审计模式思维方式去指导审计工作实践,促进审计工作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殷剑峰.《中国金融发展报告(2016)》[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2]吴敬琏、厉以宁、林毅夫.《读懂新常态 大变局新动力》[M].中信出版集团,2015 

[3]吴先国.加快推进审计全覆盖的路径探索[J].中国内部审计,20163),P38-39

[4]李勇.内部审计提升整改能动性的思考[J].中国内部审计,20161),P12-15

[5]马波.新常态下审计工作如何提能增效[J].中国审计,20162),P51-52

[6]杨亚军,金融审计和区域性金融稳定研讨会综述[J].审计研究,20154),P16-21

[7]李后强,邓子强.2015-2-25:全面准确把握新常态的内涵和特征

推荐内容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