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跨境电商 构建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 互联网 财务管理 信息化 目录 大数据 现代商业杂志

财会研究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财会研究 >

“互联网+”时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会计体制优化路径研究

2018-06-23 23:43 来源:www.xdsyzzs.com 发布:现代商业 阅读:

吉莹莹 汶上县财政局

摘要: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经济发展全球化带来了迅猛的推动力,各行各业都受到了其冲击。新兴农业经济发展面临着长期发展的课题,如何让事业腾飞,要涉及到建设、发展和完善诸多环节。通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会计体制的路径优化,对于互联网+时代下的新兴农业经营主体的会计体制进行的改革,意味着农村的整体经济实力的提升以及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互联网技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体会计

随着农业企业的不远发展,主体会计机制指的是在农业发展进程中,通过适应社会经济环境,使得会计工作能够适应调整和干预,实现制度和管理机制上的完善。通过规范制度,组织架构建设,使得责任人员能够对相关的制度进行管理和规划,力求制度的变化能够适应农业的发展要求。经过具体的实施之后,目前的农业企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整体规模的扩大,已经经过与互联网技术的整合,实现了体制的规范化。新兴农业经营主体会计制度的必然发展趋势就是体制建设的完善。出于农村经济环境的特殊性,当前进行会计体制的完善还要克服很多的困难。应结合实际的情况,通过对互联网+视角下的会计管理体制的问题的解决策略的寻求,最终提出优化的路径。

一、互联网+时代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会计体制优化的背景

(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包括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专业大户就是主要从事某种单一的农产品的初级生产为主,其规模要大于分散经营农户的生产规模,而且专业程度较高。区分其与一般农户的标准,主要有两个维度,即规模和专业化。特点就是所生产的农产品较为单一,参与市场流通比较家庭农场是以家庭成员为生产主体的企业化经营单位,具有法人性质,和专业大户相比,虽然都是以家庭为单位,但是其产业链较长,集约化、专业化程度较高,并非简单的从事初级的农产品生产。这种模式集专业化的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销售为一体,可以涵盖到第一二三产业,例如一户人家既种植大规模的土地,又开办了农产品加工厂,还从事乡村旅游或者经营农家乐等。特点就是商品化水平较高,生产技术和装备较为先进,规模化和专业化程度较高,生产效率极高。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户之间通过土地、劳动力、资金、技术或者其他生产资料采取一定合作方式的经营联合体。这种模式是一种互助性质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其规模更大,专业化水平更高,与市场的结合程度也更高,是农民自愿组织起来的联合经营体,也就是“抱团取暖”。特点是分工明确,从生产、加工到销售都有专门的团队在做,其生产效率也因此得到提高。
龙头企业所经营的内容,可以涵盖到整个产业链条,从农产品的种植与加工、仓储、物流运输、销售甚至科研都组织化程度和专业化都比较高,通常与农户的合作社模式主要有“企业+基地+农户”、“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也能带动农户的发展,甚至带动一个区域的特色农产品的发展,效率远远高出于前三种新型经营主体

(二)近年来我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稳步发展,企业数量和规模水平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和发展带动能力显著增强。特别是20123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意见》(国发〔201210号,以下简称“文件”),厘清了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明确了加快发展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政策措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迎来了新的发展“黄金期”。农业产业化龙头文件明确提出,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化、标准化等方面提供政策扶持,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融资信贷方面提供便利。文件规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不仅包括上市公司,而且包括拟上市公司,还进一步包括了一些地区龙头和细分行业的龙头企业。广大龙头企业以此为契机,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强化质量管理,创建知名品牌,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展现出快速发展的新特征。
  
所谓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强调的是“新”,就是在农村新出现的生产模式,主要是指在完善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制度的基础上,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职业农民和大规模经营、较高的集约化程度和市场竞争力的农业经营组织。
  
(三)实行会计体制的优化和完善,是农业经济发展对于农业经济活动进行科学管理的手段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互联网+时代的带来,使得农村的经济发展逐步朝着多元化的方向进行着,规模的扩大带来了众多的支出。传统的会计管理制度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机体经济和个体经济共同发展的需求。经济结构的转变和互联网信息时代的变革对会计体制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变化进行优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互联网+时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会计优化策略

(一)开发农业财务管理信息平台。面向农业企业、家庭农场等等用户,功能覆盖部门预算管理、专移支付项目管理、财会核算、资产管理、审计监督等业务的综合性信息系统。该平台的成功上线,标志着农业部财务信息化从简单的会计核算和局部管理,进入了财务信息全面整合共享的新阶段,为进一步强化项目和资金监管、推进依法科学理财提供有力支撑。
 
在农业财务管理信息平台建设中,新增或调整业务模块,坚持问题导向,强化顶层设计,紧密围绕农业农村经济中心任务,将不同财务业务,按照模块化的建设思想,进一步拓展平台功能留足了空间。构建模块化“大平台”模块间财务信息可以自由流动,既满足了财务业务灵活调整的实际需要。以功能模块的形式嵌入平台。着力打造农业财务“大数据、大平台、大应用”框架。不影响其他业务模块的正常使用,各模块功能相对独立,结合财政体制改革和农业财务管理实际需要。

(二)为实行农业经济发展决策和财务管理,提高财务信息资源的使用效能。提供及时、准确、有效的数据支撑。整合财务“大数据”,将农业经济的财务数据导入平台,对各类财务信息资源进行全面梳理,通过信息共享、互联互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统一的财务数据标准和数据库。与其他信息系统有效衔接,避免重复填报,通过信息技术与预算安排、项目管理、资产管理、审计监督等财务业务的有机融合,从海量的财务数据中拓展平台数据覆盖面,发现问题、消除“信息孤岛”,创新财务管理体制机制,查找规律,及时排查财务风险,减轻财务人员工作量。持续提高主体会计管理的科学性。改后;推进信息技术“大应用”,采用智能分析、静态报表、多维分析、动态统计等技术手段,消除财务隐患。 

(三)相关的工作包括对预算的设置和会计工作的落实。这是农业事业发展中的重要工作环节。农业经营主体在传统的主管会计的体制下,预算制定的质量较低,很多困难无法得到实际的解决。农业企业对预算工作的重视程度较低,资源的互动和交流分享较少,部门的系统性缺失,各个部门之间的交流,带来了财务会计的工作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的结果,需要运用一个数据平台,使得会计部门能够全面了解农业经济的发展情况,保障预算设置能够得到数据支持,并且积极地配合财务部门进行相应的预算制定和调整,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分析和整理,提高预算编制的效率。

同时,信息资源的共享和资金流动的及时掌握,是当前农业经营主体的会计工作所要面对的。例如收益资金是项目的收入,还有其他的研发费用等。财政资金一般要求专款专用,对于费用的使用要求达到合理和高效。农业会计信息利用网络熊,通过子系统的独立以及协作,实现了互联网形势下的信息资源的分享。促进了信息的动态核算,降低了财务人员的工作负担。

结语: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经营主体的会计体制建设,关系到农业发展的水平,关系到国民的生机。当前,从相关法规的制定看,作为特殊行业会计审核,农业会计的审核具有特殊性,在网络技术的支持下,管理进入了信息化阶段,应针对时代发展需要,进行农业经营主体的会计体制优化。这是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

参考文献:

[1]赵希勇.涉农企业会计核算中相关问题的思考与解决建议[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2):150-150.

[2]敬洋.科研单位的种子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建设的思考[J].湖南农业科学,2010,(11):131-132,135.

[3]柴良棋,李玉华,吴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会计现状调查研究——以荆州地区为例[J].会计之友,2016,(2):68-72.

推荐内容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