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跨境电商 构建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 互联网 财务管理 信息化 目录 大数据 现代商业杂志

产业研究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产业研究 >

从“企业+互联网”到“互联网+企业”

2015-12-24 21:54 来源:www.xdsyzzs.com 发布:现代商业 阅读:

——基于传统产业转型与服务业升级视角

杜向荣  胡明 北京理工大学

张寰   首都航天机械公司

摘要:“互联网+”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互联网+”是互联网思维的进一步实践成果,它代表一种先进的生产力,推动经济形态不断的发生演变。从而带动社会经济实体的生命力,为改革、创新、发展提供广阔的网络平台。本文围绕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趋势,提出了互联网+环境下,传统产业转型与服务业升级的路径构建思路,供企业界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转型;升级

一、“企业+互联网”时代

(一)发展历程

1994420日,连接着数百台主机的中关村地区教育与科研示范网络工程,成功实现了与国际互联网的全功能链接。这是一个永载史册的日子。截止到2014420日,中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已经整整20周年了。简单回顾一下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自从1994年入网以后,直到1997年,中国互联网才步入快速发展阶段,全国网民每隔半年即增长一倍,被视为中国互联网的第一次浪潮,当时的特点是免费邮箱、新闻资讯、即时通讯成为最热门的应用。2000年,新浪、网易、搜狐三大门户网站先后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掀起了中国互联网企业海外上市热潮。到2002年,中国互联网迎来第二次浪潮。当年中国网民数量飙升至5910万,而且在互联网先锋们的不断探索下,从2003年起,中国互联网逐渐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模式,互联网应用呈现多元化局面,电子商务、网络游戏、视频网站、社交娱乐等内容全面开花。网民数量也不断攀升,20086月达到2.53亿,首次大幅度超过美国,跃居世界首位。2009年,以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为主要标志,中国互联网步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到2012年,移动互联网用户首次超过PC用户,网络购物规模直逼美国,成为全球互联网第二大市场。与此同时,互联网企业变得更加理性开放,传统企业也在与互联网企业的交锋中逐步走向融合共生。

二十年间,中国互联网的发展与应用令世人瞩目。截至2014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49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7.9%。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57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占比由2013年的81.0%提升至85.8%。中国网民中农村网民占比27.5%,规模达1.78亿,中国网民通过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接入互联网的比例分别为70.8%43.2%;手机上网使用率为85.8%;平板电脑上网使用率达到34.8%;电视上网使用率为15.6%。全球十大互联网企业中有3个是中国企业,中国已经当之无愧地成为互联网大国。

图1 中国网民规模和互联网普及率

1 中国网民规模和互联网普及率

(二)互联网的影响

互联网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对于农业而言,互联网的普及应用增强了信息和知识要素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提升了土地、生产资料和资金等传统生产要素的使用效能,推动了现代农业的发展;对于工业而言,互联网深入应用于工业产品研发与制造等环节,通过信息交互和网络协同改变了生产、管理和销售方式,推动了工业转型升级,促进了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对于服务业而言,互联网在物流、旅游、流通、金融行业的应用,促进了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的全面转型。近年来,移动商务应用迎来爆发期 移动端应用发展成主流。(见图2)。同时,互联网也促进了文化的繁荣与发展,特别是改变了文化传播模式,成为宣传正能量、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平台。网络音乐、网络游戏、网络动漫、网络影视等产业的迅速崛起,大大增强了中国文化产业的总体实力,满足了人们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图2 互联网的应用

2 互联网的应用

此外,互联网也极大的改变了企业的工作方式和人们的生活方式。互联网改变了传统的社会交往和精神交往模式,改变了感知世界的方式,由于时空被最大化压缩,多种文明的交流互鉴成为可能。多种免费应用的开发、相对低廉的接入费用以及智能终端的大规模普及,使得互联网成为企业和消费者获取信息、丰富知识的平台。互联网惠及企业经营和消费者生活,在诸多等领域,人们拥有了更多的选择,能够享受更便捷、高效、优质的服务。见图3

图3 企业使用计算机的比例

3 企业使用计算机的比例

二、“互联网+”的提出与特征

(一)“互联网+”的含义

通俗来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互联网+”是互联网思维的进一步实践成果,它代表一种先进的生产力,推动经济形态不断的发生演变。从而带动社会经济实体的生命力,为改革、创新、发展提供广阔的网络平台。

“互联网+”代表一种新的社会形态,要求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全社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

“互联网+”其实是“企业+互联网”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二者没有明确的界限,“互联网+”其实已经颠覆或影响了多个行业,当前发展迅速的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在线旅游、在线影视等行业都是“互联网+”的杰作。

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可以想象不远的未来“互联网+”一定会利用互联网平台、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从而在新领域创造一种新生态。

(二)“互联网+”的特征

1、跨界融合:“+”意味着跨界和开放和融合。跨界使得创新的基础更坚实;融合使得群体智能会实现。跨界融合使得从研发到产业化的路径更垂直。

2、创新驱动:用互联网思维来求变,发挥创新的力量,将粗放的资源驱动型增长方式转变到创新驱动发展方式,是“互联网+”的重要特征。

3、重塑结构: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打破了原有的社会结构、经济结构、地缘结构、文化结构。企业必须面对权力、议事规则、话语权不断发生变化带来的影响。

4、以人为本:人性的光辉是推动科技进步、经济增长、社会进步、文化繁荣的最根本的力量,互联网的力量之强大最根本地也来源于对人性的最大限度的尊重、对人的创造性发挥的重视。

5、开放生态:开放生态是指与外界环境发生能量与物质交换的生态系统。具有开放生态是“互联网+”非常重要的特征,“互联网+”的重要发展方向就是要把过去制约创新的环节化解掉,把孤岛式创新连接起来,形成一个连接一切并且自由开放的生态系统。

三、传统产业转型与服务业升级的迫切性

(一)传统产业转型时代的到来

传统产业是指发展时间较长,生产技术已经基本成熟,经过高速增长后发展速度趋缓,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度逐步下降,资源利用率和环保水平通常较低的产业。所谓“传统”是相对而言的。一般说来,传统产业相比高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等现代产业采用的主要技术要落后,附加值要低。但传统产业也有高技术、高附加值环节,高技术产业也有劳动密集型加工环节。传统产业可以转化为优势产业,产业本身不会消亡。无论是采掘业、冶金业还是其他产业都经过兴盛、衰落的阶段,但这些产业并没有最终消亡。中共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实行更加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从中国发展形势来看,中国的工业化已经步入中后期,过去二三十年制造业报飞速发展得益于充分发挥国内劳动力资源低成本的比较优势,但时至今日,该优势已渐趋消失,制造业转型升级已经迫在眉睫。传统的工业增速难以长期保持高位,同时传统农业已经开始向现代农业即综合服务业转型,进一步发展需要全面的经济转型,也即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包括发展模式、发展要素、发展路径等等转变。

转型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国向服务经济转型也已经刻不容缓,对于传统的第一二产业来说,如何应对环境变化、如何有效利用“互联网+”提高和培育企业竞争能力,就成为理论界和企业界研究的重点课题。从中国发展形势来看,中国企业在规模、结构、效率和动态营销能力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在产业市场化、社会化、信息化、知识化等核心维度上还有很大发展空间,特别是对企业如何通过有效利用“互联网+”实现转型提高竞争能力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服务业升级的紧迫性

中国服务业总产值占GDP的比重达到47.8%,已经超过第二产业,在促进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方面,服务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从全球范围来看,多数发达国家服务业已经达到三个70%的水平,即:服务业占经济总量的70%左右,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就业人口的70%以上,经济增长的70%来自服务业增长。服务型企业在推动服务业发展中的作用巨大,据统计,全球500强企业中,从事服务业的企业达56%,全球500家大企业,前10席中服务企业就占7席。中共十八大报告也明确提出“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支持小微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服务业升级也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国由制造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也已经刻不容缓,对于服务企业来说,如何顺应产业升级的大趋势,积极利用“互联网+”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就显得尤为迫切。

四、“互联网+企业”的实施

(一)转变观念

如何实现“互联网+企业”的发展模式,对于不同行业而言有不同的做法,但是,首先必须做到的一点就是转变观念,树立“互联网+”思维。

无论是传统产业还是服务业,仍然还有许多企业认为“互联网+企业”就是“企业+互联网”,这种观念将严重制约转型和升级。事实上,“企业+互联网”观念是互联网发展的初级阶段,是指企业把互联网这一技术因素视为企业营销环境的一个构成要素,企业在供应链各个环节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一工具,特别是在营销领域。大部分企业还是基于互联网,以互联网为营销介质,开展企业网络推广和电子商务两大活动,网络推广就是利用互联网进行宣传推广活动,电子商务指的是利用简单、快捷、低成本的电子通讯方式,买卖双方无需谋面地进行各种营销活动。具体应用工具从最早的搜索引擎、电子邮件、即时通讯、病毒式营销、软文营销、BBS营销、博客营销发展到微博营销、微信营销、视频营销、体验式微营销、O2O立体营销,但总体还是停留在“互联网+企业”阶段。

(二)传统制造业实施“互联网+企业”的路径构建

互联网+制造,是在全世界目前所有的传统制造业都在努力去转型的一个议题,像德国提出的工业4.0,美国随后提出的先进制造业,中国提出的中国制造2025,如果制造业不能互联网化,制造业没有出路。

图4传统制造业转型的路径构建

4传统制造业转型的路径构建

1、企业平台化:互联网+企业,必须打破传统的层级制,变成平台。因为传统时代是单边市场,企业将产品卖掉,收回货款就结束了;互联网时代是双边市场,企业需要的不只是顾客付钱,同时还需要客户保有量,即客户流量,有了客户流量才能保证持续盈利。

2、关于平台的建立:平台可以有企业主持建设也可以利用成熟的平台,但是首先要具备的功能是聚合功能,也就是交易平台;其次是社交功能,及社交平台或交流平台;此外,还必须有移动平台功能,保证随时接入相关者。平台的建立要求企业内部的结构必须能够适应平台时代的要求,特别是打破传统的“中心化”,把原来企业的很多中心去掉,颠覆所有的领导都是中心,每个员工都有上级,甚至多中心,多上级的状态;还有要颠覆企业内外部的中介,互联网时代已经不再需要众多中介了,因为互联网可以实现企业和用户的直接对接了。

3、用户的个性化:互联网时代用户不是简单的购买,而是要参与企业的前端设计,所以传统制造业要改变,变成互联工厂,工厂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就是把用户个性化需求通过互联网在企业实现,也就是从大规模制造变成大规模定制。体现不了用户的个性化价值的企业不能算互联网+企业。互联网时代的企业应该能够做到“自产自销”,用户的需求来了之后,马上就制造。

4、员工创客化:把员工从雇佣者、执行者,转变成创业者、合伙人。让员工认识到自己是创业者,自己来创业,能够做到多好就可以得到多好的价值。把自己当作合伙人来看待,利益和风险共担。时刻记住员工是为自己服务,要创业就要全部自己来负担,创业成功可以得到很多收益,创业不成功要承担风险。

5、相关者协同共享:真正实现互联网+企业,并不是意味着就颠覆电商或者其他相关者了,终极目标其实就应该是协同共享。互联网时代其实就是社会协同共享,协同共享就是每个人都是产销者,企业或个人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很多商品或服务大家在共享,不再要求个人的所有权,只要求使用权。

(三)服务业升级实施“互联网+企业”的路径构建(画图)

服务业升级也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互联网+企业”是服务业升级的必由之路。按“互联网+企业”的思路,改变传统的“企业+互联网”模式,即不要指望通过简单的电子商务来实现企业目标,而是建立“互联网+社交+服务业”的模型开展:

图5服务业升级的路径构建

5服务业升级的路径构建

1、把企业打造成全球性的电商平台:互联网已经把世界连成一体,服务业必须要有放眼全国乃至全球的大视野。这个平台要具备前面提到的“互联网+”基本特征,比如:跨界融合、创新驱动、重塑结构、以人为本和开放生态。这个平台几乎可以涵盖企业经营活动的任何环节。比如供应商管理、大数据处理、市场细分、产品研发、销售管理、客户服务等。

2、将用户和相关者纳入平台:平台搭建好了,必须吸引供应商、销售商、顾客和用户以及员工进入平台。吸引顾客和用户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应该将这项费用纳入企业整体预算。

3、逐步将平台资本化:平台有了价值,就可以引入战略投资者。将平台体系到资本市场挂牌交易,通过发行或增发股份获得所需要的资金支持,并通过并购或被并购等方式实现规模经营。

4、线下与线上融合:利用O2O网络效应将,所有线上和线下的商品统一统合是必然趋势,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O2O模式。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协会http://www.isc.org.cn/

[2]资料来源:海尔文化微信.Haierculture

[3]http://baike.baidu.com/link?url=9MiCoMgKNO9cXSduU10-Ja-cr2fGg0hnsG6xHyEb3fA1-Ll6shb-tH2hqLc83B_dluzr3PcfKAuTXUNOXkxf_q

[4]http://network.chinabyte.com/490/13252490.shtml

[5]上海市经信委.“互联网+”到底是什么,一张图看懂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