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跨境电商 构建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 互联网 财务管理 信息化 目录 大数据 现代商业杂志

产业研究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产业研究 >

山东省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

2016-01-08 23:03 来源:www.xdsyzzs.com 发布:现代商业 阅读:

付一明 韩梅 潍坊职业学院

基金项目:2015年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立项号:2012170

摘要:文化产业具有自身的特殊属性,具有生产之前的文化认可过程和消费之后文化理念的后续传播过程,因而其竞争力评价与其他产业不同。本文在梳理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原则的基础上,构建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并对山东省十七地市的文化产业竞争力进行实证分析,明确各地文化产业的竞争力水平。

关键词: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山东省

近年来,山东省对自身文化产业日益重视,对外开放程度不断上升,文化贸易规模不断增长,有效贯彻了中共十八大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明确山东省文化产业的内部竞争力,对于合理配置文化优势资源,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升开放型水平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价值。

一、文化产业竞争力的理论分析

(一)文化产业竞争力再认识

产业竞争力代表了产业在一国或地区贸易体系下的市场力量,它是由产业内的所有企业所占据的市场份额,即有效产品份额所决定的。对于单个企业而言,其竞争力表现在对其生产产品市场价格的影响能力上,且这种影响力会通过产业系统进一步传递到整个产业,进而形成产业竞争力。对于文化产业来说,其产业竞争力同样是由各个文化企业首先形成一定的市场价格影响力,进而通过企业的相互关联组织情况,向整个产业系统传递,进而形成产业的竞争力。因而,传统的产业竞争力相关理论也能够应用在文化产业上,但是文化产业又有其独特性。

文化产业的特殊性首先体现在其产出产品上,它产出的是一种无形的、不会消失的、动态的产品。与第一、第二产业不同,文化产业的产品是无形的;而且与传统的第三产业也不同,文化产业不是从工业部分分离出来的服务型部门,而是工业与文化的结合物,文化内容融合在具体的产品之中。消费者在进行“精神消费”之后,产品的文化并没有因此而减少,这实际上是某种理念、价值观的消费与传递。文化产品消费的过程其实也就是其传播的过程,期间消费者会产生对文化内容的认可,增加其对文化产品的消费动机;随着单个个体消费需求的增加,文化产品的认可程度不断提高,可以形成新的文化市场需求,进而进一步提升文化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形成一种动态的、正向的发展态势。

文化产业的特殊性还体现在文化产品的消费时间上。文化产业的传递不一定发生在消费之后,因为消费者在进行精神消费之前,往往已经获得了一定的文化传递,或者是历史的原因,或者是语言或制度的原因,总之他们在消费之前就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文化价值观,对文化产品已经由一定的认可。这部分消费之前的认可,对文化产业竞争力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甚至起到决定性作用。可见,文化产业的竞争力不仅在产品的生产、流通、服务等环节,而且也存在与其生产之前的文化传播环节。通过文化传播形成的消费之前的文化认可,对文化产业的竞争力非常重要,是文化产业市场竞争力的先决条件,但是往往会被人们忽略。

(二)文化产业体系竞争力的分析

文化产业体系与传统产业体系存在较大的不同,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文化产业体系包括了文化产品生产之前的文化认可过程,以及在消费之后文化理念的后续传播过程。对于生产之前的文化认可过程,如同上文说明的,它是消费者基于自身的经验或历史,形成的对某一文化产业的主观认可,是对其价值的先前认定,是文化产业体系所特有的部分;对于消费之后的后续传播过程,是消费者对消费的文化产品的进一步认可,它一方面能够扩大文化产品的市场需求,另一方面还能结合市场需求产生新的文化产品。可见,文化产业体系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系统,它能够较好地实现内部文化资源的有效整合和良性循环,形成文化产业的竞争力。

二、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构建

(一)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原则

通过对文化产业和文化产业体系竞争力的考察与分析,本文认为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应该遵循以下原则。第一,开放性原则。文化资源具有典型的区位因素,不同地区的文化资源差距很大。但是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文化资源的流动性得到了明显提升。目前,对于某一地区来说,利用自身内部的文化资源是一方面,而通过外部文化资源内化发展文化产业越来越重要。因此,本文认为文化产业竞争力的评价,必须要考虑到开放性因素,明确外部文化资源对某一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具体影响。

第二,大众化原则。自从进入工业时代,产业发展和传统文化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冲突:工业文明的快速推进,使得传统的生产方式发生变化,因而也使得与传统生产方式匹配的文化因素受到冲击。在这个过程中,部分文化产品随着工业化的推进而逐步没落,那些能够适应工业文明、满足大众消费者偏好的文化产品,得以留存和发展下来。当然并不是说不适应工业生产的文化产品就是不好的,只是说明其适应性相对较差。因此本文认为,对文化产品进行合理评价必须要对其大众性进行考察。

第三,集群化原则。文化产业自身的特殊性决定了产品的特殊性,而这往往使得文化产业具有空间集中的特点,也就是文化产业的集群式发展。文化产业的空间聚集现象在国内外已经非常普遍,例如美国好莱坞的电影产业、英国伦敦的创意产业和印日本的动漫产业等,它们都是对文化产业集群式发展的印证。因此本文认为,对文化产业的竞争力进行评价,需要体现其集群化的相关指标。

第四,全球化原则。在“互联网+”时代,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文化产品的传播速度不断提升,流通成本不断下降,市场半径明显扩大,文化消费变得越来越快捷与方便。现在的文化消费,绝不是仅仅一个地区的文化消费,而是一种全球性的文化消费。因此本文认为,对文化产业竞争力的评价不应局限于某一地区,而是应该放在全球的视角,分析国际化的竞争。

第五,可持续原则。文化产业自身的属性决定了其具有环境友好、资源消耗极低的特点,这也是其重要的优势之一。但是,文化资源也具有不可再生的特点,一旦被消耗往往也难以恢复。因此,维护文化生态、保存文化记忆,实现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虽然它们无法在短期内转化为直接的经济效益,但对于文化资源的保存,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因此,本文认为需要考虑可持续因素对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影响。

(二)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

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是一系列相关指标的集合,综合地反映某一地区的文化产业竞争力水平。根据上文对文化产业评价原则的分析,本文进一步提出12个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具体来看,12个指标中,前六个指标是文化产品市场竞争力,后六个指标是区域文化竞争力,它们共同构成文化产业竞争力。

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表1 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三、山东省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

近年来,山东省积极推进自身文化建设,文化产业获得了快速的发展与提升。本节以山东省十七地市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文化产业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以明确山东省的文化产业竞争力水平。

(一)指标选取

按照上文构建的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兼顾考虑到详细行业数据的可得性,遵循系统性、科学性及可操作性的原则,本文通过征询专家,针对12个指标分类,分别选择有代表性的指标,以此来评价山东省十七地市的文化产业竞争力水平,如表2所示。

山东省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

表2  山东省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

 

(二)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

由于各项指标的单位不同,因此本文采用赋值法,对各项指标进行无纲量化处理。给最高指标赋值8,最高到最低之间以1为单位依次递减;如有两地市的单项指标数值相同者,则赋予相同的阶位值,其后的指标的赋值将顺延。经过整理,本文得到这样的一组数据,如表3所示。Sum1是从改组数据从指标F1F12的得分加总,代表该次评价的该地市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得分;SumF表示全部调查问卷最终的统计结果平均值,代表各个地市的文化产业竞争力。通过SumF数值分析得出山东省十七地市的文化产业竞争力排名,依次是:青岛、济南、济宁、潍坊、淄博、临沂、烟台、泰安、聊城、日照、威海、东营、枣庄、德州、滨州、莱芜、菏泽。

3 处理后的各项指标及加总

表3 处理后的各项指标及加总

四、主要结论

本文初步建立了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并以山东省十七地市为研究样本,进行了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通过实证分析发现,青岛、济南、济宁、潍坊、淄博是山东省文化产业竞争力排名前五的地市,一方面得益于这部分地市自身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对文化产业的支撑能力较强,实际需求较高;另一方面部分地市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如济宁、淄博等,因而具有发展文化产业的先天优势。临沂、烟台、泰安、聊城、日照、威海、东营等7地市,在山东省文化产业发展中处于中游地位,原因较多,部分地市的经济发展较好,能够为文化产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如临沂、东营等;部分地市具有良好的自然资源,能够吸引较多的国内外游客而发展发掘相关文化产业,如烟台、威海等;部分地市自身具有较悠久的历史文化,便于文化产业的发展,如泰安等。排名最末的5个地市是枣庄、德州、滨州、莱芜、菏泽,它们一方面自身的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同时自身的文化底蕴不够深厚,对文化产业的重视程度不够,发展动力不足,使得自身文化产业发展受到限制,亟待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程臻宇. 区域文化产业竞争力比较评价体系初探——以山东半岛城市群为例[J]. 东岳论丛,2011(1)93-98.

[2]张文珍. 推动山东文化“走向世界”的对策思考[J]. 理论学刊,2008(5)105-108.

[3]王巨新,王欣. 山东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研究[J]. 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2)33-35.

[4]陈锐. 山东省文化贸易现状、制约因素及对策建议[J]. 价格月刊,2014(7)64-68.

[5]冯根尧. 我国文化产业园区竞争力评价与省际差异研究——基于31个省市的实证分析[J]. 中国科技论坛,2014(1)46-55.

[6]刘璇,张向前. 我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理论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3(1)29-37.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