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跨境电商 构建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 互联网 财务管理 信息化 目录 大数据 现代商业杂志

产业研究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产业研究 >

“互联网+”背景下我国快递产业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2016-01-16 22:28 来源:www.xdsyzzs.com 发布:现代商业 阅读:

张雪麒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摘要:在“互联网+”的新经济形态下,要实现中国的经济结构转型与稳定增长,就要大力发展服务产业。而快递产业作为近年来服务业中快速发展的一极力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越来越大。本文将通过快递产业作用于经济增长的途径,结合2011-2015年季度数据进行分析,探究“互联网+”背景下我国快递产业与经济增长关系,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促进快递产业发展、使其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新动力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 快递产业 经济增长

1引言

    快递是指快递企业受到委托后通过陆路、海路、航空等方式,以较短的时间将所委托物品送达指定地点并交由收件人的过程。与传统运输方式不同,快递强调运输的时效性。我国的快递产业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并以平均每年20%的速度迅速增长。据国家邮政局网站统计,2015年上半年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84.6亿件,同比增长43.3%;业务收入累计完成1195.7亿元,同比增长33.2%。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提出了“互联网+”的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相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互联网+快递”概念的提出,将带领快递产业进入全新的快递3.0模式。

    快递产业的发展对我国整体经济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国家的经济增长,缓解就业压力,促进我国零售业的发展。同时对于拉动内需、促进消费、促进信息化社会的建设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2作用途径

2.1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在世界银行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全球服务业增加值占世界GDP的比重已达到70.2%,现代服务业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支撑力量,成为跨国贸易和投资的主体。这既对我国的经济结构调整形成巨大压力和倒逼机制,又为我国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快递产业是服务业中的新兴产业,也是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2015年上半年快递产业务收入累计完成1195.7亿元,同比增长33.2%,占同行业总收入63.9%。快递产业的高速发展对传统的运输业、邮政业提出强有力的挑战,将极大促进我国传统服务业的升级换代,并将我国服务业提升到新的高度。

    同时,快递产业的发展可以提高区域的核心竞争力,而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来源就是产业竞争力。快递产业通过跨区域、跨行业、跨部门的物流支持,使不同地区可以依托自身资源优势从事生产与经营,形成合理的区域分工与合作,使各个地区的资源优势得到充分的利用。此外,快递产业的渗透效应将会推动区域基础设施、科技通信等的完善与发展,从而进一步提高区域的竞争力。

2.2 提高经济运行效率,改善地区投资环境

    快递产业是社会分工的结果,快递产业的不断发展又促进了社会化分工的进一步深入。一方面,快递产业通过形成规模经济提高快递行业的运行效率。快递产业的规模经济体现在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规模经济,网络购物的快速普及使得快递产业很快达到最优规模,大大降低了其平均成本,达到内部规模经济。而物流网中各成员之间紧密结合形成的生产网络,通过合作和不断创新形成的行业优势则形成了快递产业的外部规模经济;另一方面,快递产业可以为相关企业节省大量交易费用,带动相关行业的快速发展。企业通过将货物运送承包给专门化的快递企业,不仅减少了企业在物流方面需投入的大量人力、物力,也减少了企业监督运输方的监督费用和选择运输方时所耗费的信息费用、谈判费用等。

    另外,快递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地区的投资环境。在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的投资者在投资时都将综合物流能力作为评定一个地区投资潜力的重要标志。快速的物流服务可以为企业节省大量的时间,尤其对于以时间和速度的竞争为关键的高技术产品竞争。快递产业的高速发展,不仅可以吸引高技术产业对我国的投资,更能提升我国的高技术产品在全球的竞争力。

 2.3 增加工作就业机会,提升国民生活质量

    快递产业是集包装、运输、装卸、配送、存储等多环节为一体的复合型服务业,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属性使得快递产业需要大量的从业人员,可以提供更多就业机会。牛津经济研究院的研究数据显示,由快递产业带来的间接就业比直接就业的规模还大,间接就业与直接就业的比例约为1.241。国家邮政局公布的《快递服务“十二五”规划》中预测,到2015年底,快递从业人员将突破百万,新增就业岗位约35万。

    综上所述,快递产业高效、及时、全天候的服务,对于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转型、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增加就业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快递是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是实现我国“互联网+”计划的重要成分,是产业融合润滑剂,是经济全球化的助推器。

3实证分析

    为了验证快递产业发展对经济的推动作用,借鉴以前学者采用国内生产总值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基础上,本文将国内生产总值GDP(亿元)作为被解释变量y,用快递产业的收入(Delivery incomeDI)来衡量快递产业的发展水平,作为解释变量x。此外,为衡量“互联网+”背景下,经济发展对快递产业的影响,本文借鉴了王子敏(2011)的方法,将宽带用户数BSBroadband subscribers)作为衡量互联网发展程度的指标z                       待分析变量的描述统计

 

均值

标准差

最大值

最小值

GDP(万元)

127958.1

17476.646

160282.6

95484.4

DI(万元)

377.8368

168.16686

682.8

156.6

BS(万户)

17882.53

2344.626

21020.6

13368.7

    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国家邮政局,选取2011年第一季度-2015年第三季度的数据进行统计、整理,其中快递产业收入和宽带用户数数据均由月度数据加总得到。为剔除通货膨胀、价格波动因素对指标的影响,本文以2010年为基年,进行数据折算,通过eviws绘制趋势图可以看出,我国的快递产业务收入、国内生产总值、宽带用户数量总体都呈现上升趋势、具有相似的走向,可以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下面利用ADF单位根检验的方式对每个变量的时间序列做平稳性检验:

序列

ADF

1%临界值

5%临界值

10%临界值

P

结论

Lny

-5.4979

-3.9591

-3.0810

-2.6813

0.0006

平稳

Lnx

-1.1670

-4.7284

-3.7597

-3.3250

0.0049

平稳

Lnz

-3.7890

-3.8574

-3.0404

-2.6606

0.0115

平稳

数据均平稳,进一步考察变量之间关系,用eviews6.0对数据进行回归后,得到如下结果:

用eviews6.0对数据进行回归后,得到结果

    通过对结果的分析,得到xy的弹性为0.2573,即快递产业收入每增长1%,国内生产总值将增长0.2573%。这是我国快递产业对经济影响的量化表现,表明快递产业的发展对经济的增长有积极的正向推动作用。考虑经济增长对快递产业发展的影响,yx的弹性为2.8258,即国内生产总值每增长1%,快递产业收入将增加2.8258%,反应了经济增长对快递产业发展的反向拉动作用。再考虑网络、经济增长对快递产业的影响,得到yzx的弹性为0.86492.564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国内生产总值、宽带用户数每增加1%,快递产业收入将分别增加0.8649%2.5642%,可以看出互联网的发展对快递收入的增长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4结论与建议

    长期来看,我国快递行业的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增长具有积极推动作用。随着“互联网+”热潮的兴起,快递行业也必将不断发展,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而另一方面,快递行业也可以通过自身的发展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提高地区的招商引资能力,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基于上述结论和分析,我们提出了以下建议:

    第一,从政府的角度来看,首先要做到的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近年来快递行业状况频出,丢件、信息泄露等事件频有发生,但由于没有相关法律制度约束而得不到有效监管;其次,政府要对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予以支持,增强快递产业的时效性和渗透性,扩大快递产业需求与服务市场。

    第二,从快递公司的角度来看,应着力于提高品牌效应,提高服务质量,扩大国内外市场。我国快递公司与国际大型快递公司例如DHLFedEx等相比还相差甚远,主要体现在企业的运输网络、管理经验等方面。对此我国企业应加强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和人才,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我国快递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第三,从社会的角度来看,要鼓励人才进入快递产业。快递业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导致相关专业人员供不应求,出现大量紧缺。因而在对人才的培养过程中,需要重视快递产业相关人才的培养与输出。

参考文献

[1]王子敏.经济增长、互联网发展与快递产业的关系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3:63-67+73.

[2]徐希燕.中国快递产业发展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54.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