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跨境电商 构建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 互联网 财务管理 信息化 目录 大数据 现代商业杂志

产业研究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产业研究 >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社会与经济效益问题及对策

2019-04-11 22:42 来源:www.xdsyzzs.com 发布:现代商业 阅读:

何有明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

摘要:现如今,人们对乡村旅游的体验欲望逐渐提高,乡村旅游发展的过程中,社会经济效益相应增加,这不仅能够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而且还能提高乡村经济水平。本文以乡村旅游概念为铺垫,介绍当前乡村旅游发展现状,以及带来的经济影响,接下来重点分析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社会与经济效益,并在问题总结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处理有效对策。

关键词:乡村旅游;社会效益;经济效益;问题;对策

前言: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乡村旅游规模逐渐扩大,这为旅游业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创新了传统乡村旅游模式。由于我国发展乡村旅游的经验较少,进而实际发展中存在社会与经济效益问题,导致乡村旅游发展步伐减缓。基于此,提出可行的发展策略,这对农村经济崛起、乡村居民生活质量提高有积极影响。由此可见,本文这一论题具有探究必要性和重要性,能为乡村旅游发展者提供借鉴。

一、乡村旅游概念及发展现状

(一)概念

所谓乡村旅游,指的是依托乡村自然景观以及惬意的乡村环境吸引外来游客,乡村旅游属于新型旅游模式,当前乡村旅游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发展规模逐渐扩大,这为乡村经济发展、乡村村容村貌改善提供了有力支持。简言之,乡村旅游概念有两方面组成,第一方面即乡村地区,第二方面即乡村性旅游吸引物。

(二)基本现状

国外最早发展乡村旅游,法国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大规模发展乡村旅游,在规范化发展方面起到榜样示范作用,西方大多数国家对乡村旅游持一致认可,即乡村旅游能够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多样化发展。美国对此颁布了相关扶持政策,促进乡村旅游专业化发展。

乡村旅游连接城市与乡村,在城乡经济共享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乡村旅游能够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城乡资源能利用率,这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乡村旅游资源大力开发,据相关资料记载,2014年参与乡村旅游人数超过11亿,在总游客数量中所占比例接近三分之一,乡村旅游收入共计3100亿元,带动3000万农民致富。我国旅游局测算可知,我国乡村旅游年均游客数量超过2.8亿人次,旅游收入超过3900亿元,农村旅游示范基地数量超过350家,在我国三十多个省区市分布。乡村旅游在旅游业经济增长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带动农村人们就业,从整体上改变了农村居民生活状态,提升了生活品质。现如今,我国乡村旅游处于探索阶段,随着参与游客量的逐年增加,乡村旅游市场需求不断细分,但乡村旅游整体社会与经济效益不容乐观,旅游资源开发期间面临一定阻力,导致乡村旅游业发展阻力大大增加。

二、乡村旅游发展的积极影响

(一)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乡村旅游不同程度的带动地区就业,为求职者提供较多就业机会,尽可能满足求职者就业需要,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劳动力剩余问题,带动地区经济稳定发展。乡村旅游作为所在区域的第三产业,旅游业自身发展的同时,相关行业随之发展,这不仅能够拓展经济发展渠道,而且还能形成经济多元化发展局面,高效利用农村地区资源,丰富农村地区农业功能,农产品大规模出口的同时,乡村旅游服务质量逐渐提升。

(二)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乡村旅游为农民增加收入的同时,还不断更新基础设施,以此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当地政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拨款,并提供政策支持,针对农村道路翻新、重建,同时,农村水利工程、供电项目不断优化。为大范围宣传乡村旅游业,完善乡村网络设施,借助网络平台传播乡村旅游,以此吸引游客,拉动乡村旅游业发展,从整体上提升乡村旅游质量。

(三)调整农村经济结构

乡村旅游带动农村经济发展,为服务业提供发展空间,意味着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经济结构相应调整,同时,不同产业劳动力自由流动,劳动力实现自我价值后,能够为农业转型贡献积极力量,促进不同产业经济协调。第三产业经济效益增加,会间接带动其他产业发展,为其他产业发展提供充足资金支持。

(四)农民素质整体提升

乡村旅游发展的过程中,村民不自觉的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并主动学生科学文化知识,思想道德观念也会与时俱进的创新,以便更好的配合乡村旅游发展,提高乡村旅游服务水平。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乡村旅游促使村民改变精神理念,并且村民提高自我管理意识,严格按照旅游业发展要求对自我进行约束,肩负起乡村旅游经营的重要职责,促使乡村旅游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共赢的目的。

三、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社会与经济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

乡村旅游行业发展的过程中,游客放松心情、感受自然的同时,务必为旅游行为买单,为农产品美食、观光行为、住宿支付相应的费用。游客经济消费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充足资金,这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农村经济灵活发展,加快农村经济快速流动,进而基础设施相应完善,农村经济真正实现又快又好发展目的。精神文明社会建设离不开经济效益支持,经济效益增加的目的是加快精神文明社会建设步伐,二者互相影响、互相作用。

(二)社会效益

乡村旅游除了带来经济效益外,还能增加社会效益,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规范村民综合素质,促使村民树立良好的道德规范,提升思想道德水平。村民作为社会建设的一份子,村民思想理念对社会行为有重要影响,乡村旅游通过提高村民道德水平来增加社会效益,能为社会建设、旅游业发展提供优秀人才,这对乡村文化传播、乡村旅游行业持续发展有推动作用。

乡村旅游发展应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换言之,处理好物质与精神间的关系,这不仅能够丰富乡村旅游内涵,而且还能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参与乡村旅游,丰富游客乡村旅游体验。乡村旅游发展带来的社会与经济效益不容忽视,乡村旅游研究者以此为借鉴,能够创新乡村旅游行业发展思路,探索有效发展路径。

四、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常见问题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发展经验不足,再加上,旅游行业市场动态变化,导致乡村旅游发展面临一定问题,具体问题总结如下:

(一)配套设施不健全

乡村旅游不同于城市旅游,乡村旅游资金支持有限,并且原有设施较陈旧,无论是住宿条件,还是饮食条件,相对来讲十分苛刻,意味着游客人身安全得不到全面保障,导致游客乡村旅游体验效果与预期要求相差甚远。如果配套设施不能齐全准备,或者配套设施更新速度较慢,那么会对乡村旅游发展起到制约作用,不利于增加社会与经济效益。

(二)乡村形象随意破坏

之所以发展乡村旅游,主要是为了满足城市居民乡村游玩需要,城市居民生活压力、工作压力较大,并且城市生活节奏较快,乡村旅游通过提供惬意、舒适的自然环境,沉淀游客内心,促使游客缓解紧张心情,最终能够为游客在城市中的奋斗补给能量。目前,乡村旅游业盲目借鉴城市旅游,多数量、大规模建设宾馆,以及娱乐设施,导致农村原有自然风貌被改变,并且农村民俗风情氛围逐渐淡化,一旦乡村旅游失去乡土特色,那么游客需要不能被及时满足,最终游客失望而归。

(三)乡村旅游规划不合理

乡村旅游发展应事先做好规划,根据规划有步骤的完成发展目标,当前,乡村旅游发展存在雷同现象,即乡村旅游建设者未结合自然环境,以及地区资源,盲目借鉴其他地区乡村旅游发展行为,这不仅会增加旅游市场竞争压力,而且还会为旅游市场管理增加难度。间接分析可知,乡村旅游规划主体长期规划理念缺失,仅关注短期经济效益,这对旅游业持续发展、社会与经济效益增加有不利影响。

(四)乡村环境保护工作不到位

随着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乡村游客数量不断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会为乡村旅游资源保护、乡村旅游管理增加难度,与此同时,生活垃圾大量产生,污水无序排放,导致乡村环境被破坏,乡村空气质量大大降低。长此以往,乡村旅游游客数量会逐渐减少,意味着乡村旅游倒退式发展。

(五)乡村旅游经管行为不当

乡村旅游发展期间,经营管理主要主要为当地居民,由于当地居民管理思想传统,再加上,管理行为缺乏规范性,导致经营管理效果达不到预期要求。此外,个别管理者参照商业化管理方法针对乡村旅游进行管理,导致乡村地区独有特色消磨殆尽,同时,民俗特色逐渐淡化。

五、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处理对策

总结乡村旅游发展问题可知,要想促进乡村旅游稳定、持续发展,应制定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有效对策,真正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增加目标,为农民增收、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一)创新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乡村旅游发展应制定阶段性目标,同时,不断调整发展理念,针对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具体指导。对此,当地政府应发挥正向指导作用,为其提供可靠的资金支持和政策支持,扩大乡村旅游宣传范围。为全面保障农民和管理者的经济效益,当地政府全面监督乡村旅游发展行为,同时,成立监督机构,细分监督机构内部人员职责,一旦发现违法乡村旅游发展条例的行为对其严肃惩处。

(二)维护乡村形象、挖掘乡村资源

乡村旅游发展离不来乡村资源支持,以及乡村环境烘托,因此,应尽可能维护乡村形象,深入挖掘乡村资源,大力开发农产品,借此吸引外来游客,为乡村旅游经济效益增加贡献重要力量。前来体验的游客,能够在差异乡土文化中丰富旅游感受,并为游客留下深刻印象,调动游客二次旅游的欲望。

(三)提供当地居民经营管理机会

乡村旅游发展需要当地居民的参与和支持,只有当地居民主动参与,并充分发挥能动性,才能全面保障居民自身经济效益。居民参与乡村旅游经营管理决策制定,并接受技能培训,这对居民主体地位增强、综合素质提升有积极作用。当地居民为乡村旅游发展献计献策,同时,不断更新乡村旅游发展观念,有利于获取更多的就业机会,从整体上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四)提高地区环境承受力

乡村地区环境承受力对乡村旅游发展效果有重要影响,在环境承受力之内,组织乡村旅游活动,在这一过程中,应高效利用地区资源,并全面保护乡村环境,促进乡村旅游行业持续发展。适当提高地区环境承受力,针对地区资源大力挖掘,同时,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探索经济效益与乡村旅游环境同步发展的途径,最终能够优化乡村旅游服务质量,深化乡村旅游产业改革。

(五)合理控制乡村旅游收益漏损

乡村旅游发展思想以及行为不断改变,这为投资者提供了良好机遇,同时,能够丰富乡村旅游内涵,从整体上提高乡村旅游发展水平,真正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为旅游行业提供新的增长点。为了尽可能控制乡村旅游成本,减少旅游收益漏损现象,应制定乡村旅游长期发展规划,围绕当地居民利益,高效利用发展资金,高效处理乡村旅游管理、乡村旅游资金利用等问题,确保乡村旅游经济协调、稳定发展。

结论:综上所述,乡村旅游发展符合社会发展要求,同时,这也是顺应社会进步的表现,乡村旅游发展期间,应尽可能提高社会与经济效益,通过创新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维护乡村形象以及挖掘乡村资源、提供当地居民经营管理机会、提高地区环境承受力、合理控制乡村旅游收益漏损等措施实现协调发展目的。这对乡村经济水平提高,乡村资源高效利用有积极作用,并且能为我国乡村旅游行业发展提供借鉴,从整体上提高乡村旅游发展水平,促进乡村旅游事业持续进步。此外,我国还应主动向西方发达国家借鉴乡村旅游发展经验,探索社会经济效益增加技巧。

参考文献:

[1]陈天富.美丽乡村背景下河南乡村旅游发展问题与对策[J].经济地理,2017,37(11)

[2]赵万平.乡村旅游与农村经济互动持续发展模式与对策[J].今日财富(中国知识产权),2017(11)

[3]洪冬晨,叶茬芬,朱婷媛.基于社会公平理念的乡村旅游开发管理对策探寻——以浙江省龙泉市署网村为例[J].小城镇建设,2017(04)

[4]郭沙.湖北省“农家乐”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J].湖北农业科学,2016,55(13)

[5]卢昱霖.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社会与经济效益问题及对策[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4(03)

[6]金晓梅.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社会与经济效益、问题及对策[J].,2014(36)

[7]王涌涛.乡村旅游对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及经济效益研究——以常熟市蒋巷村为例[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7, 38(7)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