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跨境电商 构建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 互联网 财务管理 信息化 目录 大数据 现代商业杂志

电子商务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电子商务 >

基于“淘宝村”视角对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探析

2016-05-10 21:27 来源:www.xdsyzzs.com 发布:现代商业 阅读:

靳博睿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摘要:农村电子商务目前发展势头迅猛,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淘宝村”是伴随着农村电子商务而兴起的一股工业潮,它是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结晶,是农村经济和电子商务结合的产物。近年来“淘宝村”的迅速崛起为农村电商树立起了新的标杆,因此总结“淘宝村”的形成和发展模式以及相应特点对于研究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本文基于“淘宝村”的视角进行研究,总结分析了“淘宝村”的形成和发展模式、具有的特点、国内和国际的价值以及现阶段所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并对其所面临的问题提供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求为以后对于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研究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农村电商;淘宝村;对策建议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促进了以网络销售为主导、集产供销于一体的农村电子商务的兴起。农村电子商务的形成对我国农村现代化和城镇化建设起着积极推动作用。但从总体上来说,我国农村电商建设尚处于摸索阶段,和农业电商建设成熟的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

2009年以来,随着农村电子商务的兴起,出现了一个新的经济名词——“淘宝村”。根据阿里研究院的定义,“淘宝村”是指大量网商聚集在某个村落,以淘宝为主要交易平台,以淘宝电商生态系统为依托,形成规模和协同效应的网络商业群聚现象。其认定标准包括以下3条:一,交易场所、经营场所在农村地区,以行政村为单元;二,在交易规模方面,电子商务年交易额达到1000万元;三,在网商规模方面,本村注册网店数量达到50家,或者注册网店数量达到当地家庭户数的10%。值得说明的是,“淘宝村”虽然是农村,却普遍做着非农的买卖。服装是淘宝村网店销售额最高的品类,第二是家具,第三是鞋。接下来依次是:汽车用品、箱包皮具等。

根据2015年阿里研究院发布的《2015年中国淘宝村研究报告》显示的数据,淘宝村的数量从2009年的3个增长到2013年的20个,再到2014年的212个,2015年的数量更是达到了780个,同比增长268%。可见淘宝村的数量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这些淘宝村在全国的分布如表1。它们广泛分布于17个省市区,其中浙江、广东、江苏居于前三位。淘宝镇的定义为:一个镇、乡或街道符合淘宝村标准的行政村大于或等于3个。这是一种更加高层次的农村电子商务生态现象。报告中也显示,淘宝镇从2014年的19个增长到2015年的71个,同比增长达274%。淘宝村和淘宝镇都是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产物,它们与农村电子商务关系密切,因此对淘宝村镇的发展问题特点进行研究也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农村电子商务的特点问题。

1.2015年全国各省市区已发现的淘宝村数量

表1.2015年全国各省市区已发现的淘宝村数量

二、文献综述

国外一些学者在农村电子商务领域从农产品特性、效用、交易主体等方面做了相关基础性研究。Poole2001)认为“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可以促进信息流动、方便产业协调、提高市场透明度及价格发现”。美国、日本、加拿大等一些主要的发达国家在农产品电子商务方面较早起步,并且每个国家对于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都相当重视。徐芳(2012)指出美国从1997年开始开展农业电子商务。KaretsosSotiris2008)指出:200012月,日本农林水产省制定了以缩小农村与城市的信息化差距,增强农村活力为主要目标的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战略。加拿大则是由政府推动农业电商。政府农业部门设立专门的农业信息服务中心,无偿向农场主、乡村居民、农产品经销商、加工企业等提供农业法规、政策、标准、灾害、经营管理及农产品供求趋势等相关信息服务。虽然每个国家做法不同,但基本上都建立起了一套较为完善、实用且卓有成效的信息化体系。由于“淘宝村”的定义是以淘宝为主要交易平台,而国外农村电商有着自己的交易平台,所以在国外的研究中并没有“淘宝村”的说法。

可以看到的是,国外学者对于农村电子商务的研究先于我国。徐芳(2012)总结出国内对于农村电子商务的研究大致分为六种类型:商务模式、现状、对策、平台等相关技术、物流等相关因素以及地区性的案例。国内学者巫江(2005)针对具体省份甘肃省农业电子商务的现状及问题进行了探究,朱甜甜(2011)对我国整体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系统性的总结。王立霞(2007)为我国农业电子商务的应用现状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李红(2011)和孟晓明(2009)都对于农村电子商务平台的构建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方案。李海平,刘伟玲(2011)和胡亚会(2011)等对于我国农村电商商务的模式创新进行了研究。还有部分学者,如沈怡君(2011)、张倩(2004)对于农村电子商务所面临的物流问题进行了相应的研究。

纵观国内外研究现状,可以发现的是国内外学者几乎没有人从“淘宝村”形成与发展的视角来探求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战略创新改进。但由“淘宝村”的定义可以知道,“淘宝村”是电子商务与农村经济的完美结合。“淘宝村”是农村电商的发展结晶;“淘宝村”的出现,标志着农村信息化结出了硕果。因此“淘宝村”迅猛发展也就标志着农村电商的发展的良好前景。所以研究“淘宝村”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其特点对于总结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战略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如何去促进更多的农村出现“淘宝村”,如何推动更多有产业基础的专业村通过网络打开新的发展空间,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三、“淘宝村”的形成模式

(一)以原有产业为基础

大部分“淘宝村”都依托原有产业,将原有批发业态改成零售业态或者是外贸转内销。前者完全借助于淘宝网带来的网络零售契机,去除了繁杂的中间环节,与消费者面对面,这对网店经销者和消费者都是有利的;后者则是在金融危机之后,外贸出口不利的情况下,借助电商这个平台,将产品大量分散转移到国内消费市场。

(二)创造出新的产业

小部分“淘宝村”是借助互联网而新创造出的产业。如浙江缙云县的北壶村,在偏远的山沟里诞生出一个户外用品产业,创造出了自己的“淘宝村”。

四、“淘宝村”的特点

(一)集群化

根据阿里研究院提供的数据显示,在山东西南部、江苏北部、长三角、浙江南部、珠三角、潮汕地区、福建东南部,“淘宝村”的集群化特点最为显著。许多地方都出现了淘宝村连片出现的情况。在江苏省沭阳新河镇县,甚至出现了全部行政村均为淘宝村的情况。

(二)跨境化

最开始形成的“淘宝村”,基本上都是依托农村原有的产业,并凭借低廉的制造成本和运营成本优势来满足于国内市场的产品需求。而现如今随着“淘宝村”不断地走向成熟,产品逐渐转型升级,越来越多的淘宝村开始呈现出跨境化的发展趋势。如山东曹县从生产最早的儿童演出服到最近的国外万圣节和圣诞节专用演出服饰。

(三)模式复合化

淘宝村的交易类型正在从单一的网络零售向复合模式转变。相关数据显示,2015年,B2B的电商村开始规模化出现。B2B类电商村和淘宝村的成因基本相似,但是B2B类电商村与本地产业集群的关联更加紧密。它不仅丰富了淘宝村的交易模式,也大大提升了未来淘宝村交易对象的想象空间。

五、“淘宝村”的价值

(一)国内价值

1.带动农民创业,创造就业机遇

首先,淘宝平台创业具有初始投入少,创业门槛低,便利性强的特点。这些特点使其成为农民的创业新选择。通过淘宝,农民仅用很少的启动资金就可以完成自主创业。而如果村落内的大量农户进行网商创业,形成规模和协同效应的网络商业群聚现象,就形成了“淘宝村”,这能够为每一个农民个体以及村落整体产业链创造更加可观的价值。同时,“淘宝村”的大量出现也会带动的物流等相关产业蓬勃发展,这就为农民们带来了新的就业机遇。根据相关数据显示,至2014年底,在阿里平台上活跃着超过100万的新农人,他们是农村电商创业的主力军,而各地的淘宝村正是他们的集聚地。

2.电商消贫的有效示范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20年,我国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将脱贫,832个贫困县将全部摘帽。而近几年迅速崛起的淘宝村,就为消贫工作做出了有效的示范。根据阿里研究院发布的《电商消贫报道(2015)》,2014832个国家级贫困县在阿里平台上,共完成消费1009.05亿元,销售119.30亿元。这从很大程度上为这些贫困地区实现了节支和增收。随着电商意识的逐渐深入,从2014年起,在一些国家级的贫困县开始出现了“淘宝村”。至2015年底,国家级贫困县中,“淘宝村”的数量从4个增加到了10个,而来自省级贫困县的淘宝村更是达到了166个。这些“淘宝村”的形成能够为贫困县带来更多的收入,促进电商消贫。

3.促进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一个淘宝村的背后就是一个产业集群。在当前出口疲软,海外订单锐减的背景下,我国出口型的产业集群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境。而农村电商可以帮助传统制造业转型,开拓国内市场。而立足本地产业特点的淘宝村产业集群,具备互联网意识,以市场为导向,是传统制造业转型的有效助推器。例如广东佛山顺德区乐从镇,一直倚重海外市场,但由于近年海外市场不景气,乐从镇便转向国内市场。2015年,乐从镇的淘宝村数量从上一年度的1个增至10个,线上零售交易额达几十亿元。我们可以看出,传统产业集群为淘宝村的成长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后者也帮助前者实现了转型升级。

4.促进农村就地城镇化

农村地区随着时代的变迁人口外流现象严重。但近年农村电商的发展丰富了乡村生活,提高了农民收入。各地的淘宝村都出现了就地城镇化的趋势。城镇化的大致路径如下:首先政府引导和鼓励农民加入电子商务,通过互联网发展特色产业,形成繁荣的商品交易,使农民生活和生产状态显现城镇化的特征。同时特色产业的发展又可以带动其他产业的兴起,并促进良性循环的商业生态。最后随着产业的繁荣,就可以激发本地生活服务和公共服务的发展革新,达到城镇化的目标。

(二)国际价值

1.“淘宝村”的迅速发展可以引起世界的关注,为国内外的交流提供平台。国内的农民可以借此平台走出国门,了解世界,拓展思维方式,顺应全球化的趋势。同时国外的专家学者也会关注淘宝村的发展,为淘宝村的发展注入新鲜的理念和机会,有助于淘宝村进一步的创新发展。

2.“淘宝村”在转型升级,消除贫困,新型就地城镇化的实践经验展现出巨大的国际价值,可以通过国际合作进行输出。例如“一带一路”沿线的64个国家里面大部分都是欠发达国家。淘宝村的成功经验可以进行复制推广,授人以渔,实现经济的共同发展。

六、问题与相应建议

(一)同质化竞争严重——推进品牌战略

大多数淘宝村的形成是基于某一种产品品类发展起来的,所以同质化的竞争对于同一淘宝村的卖家来说无可避免。一味的打价格战只会损害每一个卖家的利益,最终导致恶性循环,实施品牌化、差异化才是淘宝村转型升级,摆脱低端价格竞争的有效路径。

建议各地政府加强引导淘宝村卖家提高品牌创新意识,推动产品的差异化发展,为淘宝村注入新的生机。

(二)人才缺乏——加强淘宝村人才体系建设

任何的行业发展都离不开人才的支撑,电商也是如此。但是对于贫瘠的农村来说,人才缺乏无疑是最大的发展障碍。如何吸引高水平的电子商务人才并留住人才,是许多淘宝村面临的巨大挑战。

建议淘宝村的人才体系建设应该将重点放在“本地人才培训、原机人才回流”上,并结合互联网的特点,采取远程服务的方式解决难题。政府方面可以定期开展村民的电商知识培训,成立县级的电子商务培训机构,同时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以提高从业者的生活体验,留住人才。

(三)农民卖家资金薄弱——建设多元化农村金融路径

淘宝村的农民卖家普遍存在资金实力微薄,现金流紧张,可抵押物价值低的问题。因此其融资贷款的需求在传统金融机构处很难被满足,资金问题已经成为困扰许多淘宝村卖家的问题之一。

建议各地的金融机构加快对于农村电商的调研,了解农民网商的实际需求,以灵活的方式满足淘宝村的信贷需求,支持农民的小微企业创业。政府也可以与金融机构合作,为农民提供无抵押贷款,加强信贷扶持。

七、结束语

随着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淘宝村”这种经济现象随之出现。它是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结晶,是农村经济与电子商务的完美结合。“淘宝村”有两种形成模式,即以原有产业为基础借助互联网发展或者借助互联网契机创造出新的产业。“淘宝村”目前具有集群化、跨境化、以及模式复合化的特点。

同时,“淘宝村”所具有的巨大价值也使具有了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在国内方面,“淘宝村”能够带动农民创业,创造就业机遇;也能够为电商消贫做出有效示范;同时促进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最后实现农村的就地城镇化。在国际方面,“淘宝村”一方面可以吸引世界的关注,为国内外的交流提供平台,另一方面“淘宝村”的成功经验也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借鉴。

而现如今,“淘宝村”面临着许多问题,如同质化竞争、人才缺乏、资金紧张等。而“淘宝村”的持续发展需要我们的政府、农户不断地努力。作为政府机构,可以整合资源、统筹规划,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大力引进人才,引导农户开展电子商务活动,并加强对农户卖家的扶持。作为农户,需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水平和营销能力,将农村电子商务这一虚拟经济融入到农村经济、农业生产这一实体经济中,不断塑造自己的品牌形象,方能长久地从农村电子商务中获得利益。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淘宝村”的长足发展,最终达成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的美好蓝图。

参考文献

[1]陈亮,盛振中,张瑞东,《中国淘宝村研究报告(2015)》

[2]胡平源. 农村电商的七个现实问题解析[J].企业技术开发,2015,24:120-121.

[3]易义斌,苏宏振,汪燕.农村电子商务扶贫模式初探——基于揭阳市军埔村电商扶贫的调查[J].中国商论,2015,21:73-75.

[4]王伟明.农村电子商务市场潜力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9,20:197-198.

[5]刘静,李佳乐,刘常瑜. 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带动农村经营新模式——基于江苏省“淘宝村”的案例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5,20:293-295.

[6]郭承龙.农村电子商务模式探析——基于淘宝村的调研[J].经济体制改革,2015,05:110-115.

[7]朱甜甜.我国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现状的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12).

[8]POOLEB. How will agricultural E-Markets evolve? [R]. WashingtonDC; Paper Presented at the USDA OutlookForum, 2001 : 22—23.

[9]Karetsos, Sotiris .Building a virtual community for organic agricultur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Web BasedCommunities, v 4, n 3, p 366-383, 2008

推荐内容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