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跨境电商 构建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 互联网 财务管理 信息化 目录 大数据 现代商业杂志

广角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广角 >

近三年企业社会责任评价统计分析及启示

2017-12-02 21:28 来源:www.xdsyzzs.com 发布:现代商业 阅读:

隆芳 刘弘瑶 南华大学管理学院

摘要:近年来,企业社会责任评价广受我国政府、学术界以及利益相关者的关注,也成为了目前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界研究的焦点。文章从“中国知网”数据库选取110份2014-2016年我国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主题文献为样本,进行多角度统计分析,揭示了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研究的特点及问题,旨在分析我国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的未来走向,并获得启示。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评价;2014-2016年; 统计分析

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的出现是社会责任理念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不仅拓宽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体系的内容,也成为国际经济发展、社会责任理论进程推进的重要标志。中国社科院2016年发布《企业社会责任蓝皮书: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报告(2016)》认为:自2009年以来,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指数持续增长。由此可认为如何把企业社会责任评价在理论界的研究融入实务界,成为了近年来新的关注点。在此发展过程中,本文对我国企业社会责任评价近三年的研究文献进行统计分析,从而揭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研究特点与问题,为未来学术研究者准确把握我国企业社会责任评价的研究现状以及研究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提供新思路。

一、2014-2016年我国社会责任评价统计分析

(一)研究方法角度

本文在以归纳性方法归类统计后,将社会责任评价体系研究主要分为规范研究法和实证研究法两大类。从数据统计可以得出,2014-2016年企业社会责任评价研究主要以实证研究方法为主,并呈现逐年不断上涨的趋势,2014年文献占总量(共42份)的64.29%增长到2016年占其总量(共26份)的76.92%,根据各行业数据统计,一般实证研究所占比重较大,约为实证研究的三分之二;在我国,采用传统的规范研究的文献合计仅34篇,占总量的30.91%,相比于实证性研究,规范研究所占比重相对较低。另外根据分析统计结果,110份文献中研究综述仅2篇,该方向相关文献所占比例非常小,为1.82%。截至2016年,我国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这些理论研究基本集中在某种行业整体性的实证研究,相关文献在文献总量中占据绝对优势。相比之下,案例实证研究较少。笔者从以下两个影响因素出发分析:一方面,我国企业社会责任评价的理论研究还不够完善,关于社会责任评价方法、等级、标准等各方面还没有一个较为规范的研究领域,不能足够地为案例实证研究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同其他不同领域实证研究一样,企业社会责任评价的案例实证涉及到数据的选择、资源的搜集以及数据真实性等,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高校研究者、政府、研究机构及企业的研究难度。

(二)评价领域角度

当前,我国以及国际学者对企业社会责任十分关注,众多国际组织也正因为如此,积极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在理论界,对社会责任评价领域的研究同样得到了广泛关注。在《关于国有企业更好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中明确将社会责任报告列为国家对企业的评价范围之内,并作为企业董事会工作报告的组成部分。因此,本文结合2014-2016年企业社会责任评价实际研究情况,将实证文献按照自然资源、制造业、其他(银行业、保险、食品、汽车行业等)的研究领域为划分标准进行数据统计,在此标准的基础上重点对文献进行分析。由统计结果可知,我国企业社会责任评价研究主要集中于自然资源的研究(11篇),比例很大,约占总量的三分之一;但具有较强针对制造行业问题研究相对较少(3篇)。同时,研究上市公司的文献有5篇,约占总量的6.6%。自然资源方向研究占绝对重量比例,研究对象包括矿产资源、煤炭、林业等。尽管如此,面临21世纪经济新形势,我国近三年企业社会责任评价研究的仍是较为普遍化的问题,尽管如此,设定的研究对象范围基本没有详细的界限,例如对于“我国国有企业”、“制造企业”、“林业”、“银行业”等说法。非营利组织问题、中小型企业的研究文献比例极低,2016年并没有针对这两个相关领域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文献。结果分析表明,我国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并没有在宽领域下建立起来,成为理论界实证研究的行业对象过于狭窄。众观企业社会责任的历史发展历程,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主体分布广泛,自然应当是社会责任评价的研究对象。

(三)期刊来源角度

企业社会责任评价研究的发表载体较为分散,占前五位的期刊是财会通讯(6篇)、经营与管理(5篇)、会计之友、中国市场、中国矿业,山西财经大学学报,合计占总量的18.20%,这五类期刊较为倾向于企业社会责任评价的研究,其中中国矿业倾向于矿行业社会责任评价实证层面文献。2014-2016年度仅仅在企业社会责任类核心期刊上刊发的此类文章就有13篇,占总量的11.8%,并在2014年至2016年呈现上涨趋势。文献刊发期刊分散,核心期刊引领作用显著不明显。在理论界研究上,期刊数据库是我国学者及国际研究发表观点的主要途径,能较大程度的反应一个国家某研究领域的研究导向,促进我国在学术理论研究的积极发展。根据统计数据说明我国期刊杂志都比较关注企业社会责任评价研究,尤以财会通讯、会计之友等为最多。在我国,核心期刊在很大程度上引导整个学科领域的方向。

(四)研究人员角度

在本次文献研究统计中,高校的研究人员致力于社会责任评价的研究,是社会责任评价队伍的主力军,比例超过了研究人员总数的93%。但从研究人员的广度上,来自企业、行政事业单位与研究机构的作者比例依次是2%0%5%,这样的研究所占比例难以适应企业管理通过企业社会责任评价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的需要。同时,在高校研究队伍中,可以说来自本科大学生、研究生的作者人数独占鳌头。一般而言,相较于企事业单位的研究人员,高校的研究人员存在以下问题:缺乏真切的实践经验;其研究更加偏向于纯粹的理论研究,这样容易导致理论与实践的脱节,以致研究成果缺乏可行的实践指导,即使是依据数据分析得出的结论,“无效数据”也必将成为结论准确性的威胁。然而,2014-2016年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的企事业研究力量极为薄弱,鉴于社会责任统计结果,无论在理论界或是实务界,企事业单位的相关研究可表述为推进社会责任会计研究的发展。

二、社会责任评价研究体系综述

(一)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

科学的发展总是渐变式的发现,面临21世纪的市场发展趋势,企业实现自身不断持续高效发展的目标,已经成为企业研究的重要方向。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引入企业社会责任以来,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应用层面,都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发现。华惠毅(1985 )在《瞭望》杂志上发表的《企业社会责任——访南华公司催化剂厂》一文中有所呈现。随后,众多学者纷纷对企业社会责任发表意见,王志明(2004)、吴宣恭(2007)、朱慈蕴(2008)分别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相关定义。由此可见,在社会责任不同定义被提出后,企业社会责任评价研究就一直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

(二)社会责任评价方法研究

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是实现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量化核算和控制监督的重要途径。张宏(2010)在《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方法设计的理论分析》提出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方法,包括严密的指标评价技术和科学的指标体系。《粗糙集-模糊积分模型:一种评价企业社会责任的新方法》一文中,那保国基于模糊测度的模糊积分方法引入到评价综合得分的计算,以此提出创新的社会责任评价方法模型。佘佳微、马爱霞(2017)运用熵权法,在利益相关者的基础上,从企业层面和细分行业两个层面实证评价了制造业社会责任现状。此外,本文在进行文献统计时将社会责任评价研究方法分为传统的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法。根据《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向灵彦(2014)在其文献设计了国有企业社会责任评价的量化指标体系,具体包括代表性原则、可获得性原则、可比性原则以及相关性原则。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社会责任虽在不断发展,但社会责任评价方法至今未形成统一的研究体系。

(三)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与标准研究

在经济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健全企业的社会责任管理体系,政府或第三方机构评价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我国的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化工作尚处在一个探索的阶段,各省社会责任评价标准纷纷出台。黎友焕、魏升民(2012)在《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标准: SA 8000ISO 26000》一文中,从国际化层面提炼出国际范围内与社会责任有关的评价标准大致可划分为五类,据此,以外国理论视角研究中国社会责任评价标准的思路。文中从ISO 26000、综合性的、具有广泛影响力和号召力及全球普适性的社会责任五大评价标准。蔡月祥(2011)以卡罗尔金字塔模型为基础,从四大系列指数(经济责任指数、法律责任指数、伦理责任指数、慈善责任指数)详分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在《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模型及标准研究》一文中蔡月祥还记录到,英国伦理投资研究机构提出了评价企业社会责任的五项指标(员工、环境保护、社区支持、人权和对供应链企业的管理)。

三、述评与启示

从上述综述可以看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评价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同时具有趋同效应,评价受外部因素驱动,自身评价动力不足等问题。《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报告(2016)》报告相关内容延续了责任管理、市场责任、社会责任、环境责任“四位一体”的理论模型。该报告还明确指出:我国企业责任管理指数和责任实践指数与责任管理指数出现了近六年来的反方向相关变动。

国家的 “五位一体”的发展规划必然会促进企业社会责任评价的研究。但面对我国企业社会责任评价研究存在的许多问题,社会责任管理与社会责任实践应当并驾齐驱,由此可以得到以下启示:(1)平衡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的方法,促进我国社会责任评价的继续研究。从2014-2016年文献统计结果来看,规范研究不断减少,这样的研究趋势导致了研究人员资源的浪费,不利于企业社会责任评价理论研究的继续前进。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应当在学术研究过程中互相补充,取长补短。(2)鼓励企业自身、研究机构对社会责任评价的研究意识,拓宽其研究对象。目前,企业、研究机构对社会责任评价研究方面的文献比例较低,各研究人员基本集中于高校。因此,采取一定的措施激励企事业、机构人才进行相关研究,充分发挥企业社会责任专门研究机构的作用。(3)跟进国际研究动态,开拓新的研究侧重。自我国加入WTO以来,学术国际接轨意识成为学术发展的新方向,积极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多学科深化企业社会责任评价研究主题,是学术研究能够推陈出新的重要途径。(4)加快制度建设,培养自觉、谨慎学术态度。制度建设是保障,研究人员谨慎的学术态度是研究人才建设的力量,同时加强高校研究人员学术质量的监督与期刊审核程序的引导,避免中间方代理的操作出现,从而保证我国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文献的质量标准。

参考文献:

[1]黎友焕,魏升民.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标准:SA 8000ISO 26000[J].学习与探索,2012,(11):68-73.

[2]蔡月祥.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模型及标准研究[J].生态经济,2011,(12):126-129+132.

[3]张宏.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方法设计的理论分析[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0(04):65-67.

[4]佘佳微,马爱霞. 基于熵权法的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社会责任评价与提升模式[J].企业经济,2017,36(04):162-166

[6]向灵彦.论国有企业社会责任评价量化指标体系的构建——基于《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J].中国市场,2014,(47):36-38

[7]那保国.粗糙集-模糊积分模型:一种评价企业社会责任的新方法[J].统计与决策,2012,(03):103-106

[8]郭丹.2012年我国社会责任会计研究分析与启示[J].财会通讯,201336

推荐内容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