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跨境电商 构建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 互联网 财务管理 信息化 目录 大数据 现代商业杂志

广角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广角 >

城乡居民消费力的区际流动研究

2018-09-08 21:43 来源:www.xdsyzzs.com 发布:现代商业 阅读:

———以江苏为例

刘宁     扬州大学商学院

基金项目:扬州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资助,x20170910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江苏省三大区域间的经济发展差异及消费差异,剖析消费力区际流动趋势,解析消费力区际流动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升区域消费力流入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消费力;城乡;区际流动;机理
一、引言

自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全球范围内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经贸往来摩擦加剧,贸易战争频发。我国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的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凸显。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我国经济结构出现了重大变革,消费对经济贡献率由54.9%提高到58.8%,成为经济增长主动力。”但我国居民消费力不强的现象客观存在,成为困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的问题也日益突出,江苏省地处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增长最快、最具活力的省区之一,到2016年底,江苏省以占全国1.0%的面积,创造了占全国10.2%GDP2017年江苏省对国家GDP的贡献量居全国第二位。随着经济快速增长,江苏省区际经济分层现象明显,按经济发展水平通常将江苏省划分为苏北、苏中、苏南三大区域,建国以来,随着江苏省经济崛起,区际之间的经济发展程度出现明显差距。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扎实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完善区域发展政策,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逐步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把各地比较优势和潜力充分发挥出来。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消费力是流动的,随着户籍制度放开,交通设施日益完善,人口流动更加频繁,电子商务蓬勃开展,发达区域极化效应明显,由此出现了大规模的消费力跨区流动现象,对区域消费及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二、城乡居民消费力流动现状分析

(一)消费力

所谓消费力,是指一定时期内消费者的消费能力。马克思说:“消费的能力是消费的条件,因而是消费的首要手段,而这种能力是一种个人才能的发展,一种生产力的发展”。从理论上说,消费力可以分为个人消费力和社会消费力两种形式。个人消费力是由其收入水平决定的,而社会消费力则决定于社会的分配关系。

(二)消费力流动的趋势分析

江苏省区际经济分层现象明显,通常可划分为苏北、苏中、苏南三大区域,以2016年为例,苏南地区人均GDP134569元,苏中地区人GDP93228元,苏北地区人GDP60225元,与之同步,江苏省三大区域之间消费差异也随之扩大,以2016年为例,苏南地区人均消费为49749元,苏中地区人均消费为31084元,苏北地区人均消费为23213元。三大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及消费水平差距明显。伴随着江苏省经济的不断发展,就业机会不断增加,旅游资源的不断开发,区域外部人口大量流入,带来了大量消费力的涌入,另外,由于苏南地区发展水平持续领先于苏中、苏北。就业机会更多,收入水平更高,消费市场更完善,大部分消费力流入苏南地区,并且江苏省三大区域之间经济发展差异大,苏中、苏北人口也大多转移到苏南地区,进而江苏省内部消费力流向苏南。

三、城乡居民消费力区际流原因分析

(一)收入水平和分配制度

收入是决定消费的最主要因素,区域收入水平差异也是影响消费力流动的最直接因素。樊纲、王小鲁(2004)的消费条件模型表明,在影响消费的诸多因素中,收入水平对消费水平的影响最大,其贡献率达54.1%。区域间收入水平的差异则对区际间消费力流动起到决定性影响。此外,收入分配制度对消费力流动具有显著影响。我国当前收人分配的问题是:一方面是平均主义,另一方面是分配不公,二者都大大影响消费力的区际流动。苏南地区人均收入水平远高于苏中、苏北地区,区域消费力净流入同样也是苏南地区领先于苏中、苏北地区

(二)人口流动

消费力流动伴随着人口流动进行,人口流入某一特定区域则必然带来相应的消费力流入。JacksonHewings1984)考察了不同家庭的迁移活动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消费效应,认为劳动力流动对提高迁入地居民消费均有积极作用。胡若痴(2012)认为,流动人口对流入地社会经济的发展逐渐产生了重大影响。苏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旅游资源都较苏中、苏北地区更具优势,大量人口涌入苏南地区,带来的大量的消费力流入

(三)公共服务支出

特定区域公共服务支出水平对消费力流入、流出具有重要的影响。区域公共服务水平高,会吸引人口的流入,进而带来消费力的流进。以莫迪里安尼(Modigliani)和弗里德曼(Friedman)为代表的前瞻消费理论认为,社会保障制度对居民消费行为具有财富替代效应。相反,区域公共服务水平低,不仅难以吸引消费力流入,同样对于本地区消费力具有挤出效应。丁兆庆(2010)认为社会保障不健全、消费环境不佳、积累率明显偏高等造成居民不能消费,不敢消费,不愿消费,消费被挤压等情况出现,造成消费力疲弱。苏南地区公共服务水平最高,苏中次之、苏北再次。居民为追求更高水平的生活环境,自然更多的流入苏南。

(四)区域对个人消费的满足程度

个人仅有消费意愿,但区域无法满足个人的消费需求将不能吸引消费力流入,同理,推动区域消费力向其他区域流出。区域基础设施在内的公共消费品供给不足、市场机制不健全、市场体系不完善、法律法规不完备、政府政策不配以及套生态环境消费力脆弱等因素严重限制了消费力提升。苏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消费市场健全,消费产品更加丰富,由此,也带来区域外部消费力涌入,明显领先于苏中、苏北地区。

四、提升区域消费力流入的政策建议

(一)大力发展经济,提高收入水平,完善收入分配制度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造成区域收入水平的差距,而收入始终是影响消费力流动的主要因素,因此各区域必须大力发展区域经济,努力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降低贫富差距。

(二)大力发展旅游业在内的二三产业,吸引人口流入

消费力流动伴随着人口流动进行,区域吸引消费力流入,则需吸引人口的大量流入,因此需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吸引外地人口就业,此外,旅游消费力已经成为消费力流入的重要方式,因此,开发区域旅游资源,吸引游客,也成为增强消费力流入的重要手段。

(三)增强区域财政的公共投入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向明显投入偏低的公共卫生服务、基础教育、社会保障等项目倾斜,完善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如此,吸引区域外部消费力流入。

(四)发展区域消费市场,完善区域消费环境

区域消费市场越发达,消费产品越丰富,对个人消费的满足程度越高,消费环境越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度越大,消费力流入的倾向越大。

参考文献:

[1]田青,马健,高铁梅.我国城镇居民消费影响因素的区域差异分析[J].管理世界,2008(7)26-34.

[2]储德银,经庭如.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影响因素的比较分析[J].中国软科学,2010(4)99-106.

[3]洪银兴.马克思的消费力理论和扩大消费需求[J].经济学动态,2010(3)10-14.

[4]田虹,王汉瑛.中国城乡居民文化消费区域差异性研究——基于面板门槛模型的实证检验[J].东北师大学报,2016(5)25-35.

[5]纪园园,宁磊.中国地区相对收入差距与消费水平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17(11)8-22.

[6]宋健.不同收入阶层消费之间相互影响的实证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7(3)46-56.

[7]陈斌开.收入分配与中国居民消费——理论和基于中国的实证研究[J].南开经济研究,20122):33-49.

[8]何宜庆,李丛洁,陈林心.人口特征、收入差距对消费增长的影响分析[J].消费经济,20176):9-16.

推荐内容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