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跨境电商 构建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 互联网 财务管理 信息化 目录 大数据 现代商业杂志

广角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广角 >

基于TRIZ理论的高职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对策研究

2018-12-12 21:56 来源:www.xdsyzzs.com 发布:现代商业 阅读:

罗小玲    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体育学院

傅贻忙    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铁道运营与管理学院

郑华夏    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铁道运营与管理学院

基金项目:

1.2017年度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一般资助课题:基于TRIZ理论的高职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创新研究(XJK17BZY038)阶段性研究成果。

2.2018年度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立项课题:基于TRIZ理论的高职铁道类学生“工匠精神”培育路径(K201802

3.2018年度株洲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TRIZ理论的株洲市高职财经类学生“工匠精神”培育路径研究(ZJGH18B086

摘要:“工匠精神”发展于职业教育,体现于工匠在企业生产与服务过程中。培育高职大学生“工匠精神”是新常态下产业转型发展的内在机制,也是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要路径。通过研究TRIZ理论的应用意义,厘清TRIZ理论下高职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思路与模式,从政府、社会以及企业等多个层面提出相应对策,创新高职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路径。

关键词:TRIZ理论;高职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对策研究

一、引言

随着制造业逐渐突显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具备“工匠精神”的专业性、多样性的创造人才已成为实现“中国创造”的重要条件。“中国制造”要迈向“中国创造”,就必须深入对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的把关与重视,结合TRIZ理论,进一步提高创新人才供给质量。努力打破“工匠精神”培育制度障碍,完善职业素养教学体系,加强校企合作,塑造良好的校园工匠氛围。积极响应制造强国发展战略,探究基于TRIZ理论的高职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对策,以期为对接“中国制造2025”提供新动力。

二、基于TRIZ理论的高职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思路分析

“工匠精神”作为从业者所必备的职业道德与素养,应在其接受技能学习期间就内化为自身素养。基于TRIZ理论的高职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是在政府与社会共同保障促进下,从高职院校到企业的全链接过程,并建设成总体性的培育系统,这就要求了政府、企业与学校三方面协调发展对策体系。

(一)基于TRIZ理论的高职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政府平台建设

通过研究德国、日本等制造强国的发展模式,发现政府在“工匠精神”培育中,起到了引导与保障作用。政府是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部署者,能够给予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实施政策支撑。首先,政府应从社会整体发展的层面来看待“工匠精神”培育,明确自身的职责与定位。不能仅仅将“工匠精神”培育当成经济问题,要认识到“工匠精神”是提高劳动者素质以及经济效应的根本,是打造社会优质精神文明层面的重要支撑。其次,政府要有效引导“工匠精神”培育方向,促进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搭建“工匠精神”培育的主体协同发展桥梁,打造“工匠精神”培育平台,为多层面培育“工匠精神”打下坚实基础。最后,政府要履行保障职责,以相关政策为依托,鼓励创新发展,构建基于TRIZ理论培育“工匠精神”的制度体系,营造良好的创新与实践氛围,实现TRIZ理论下“工匠精神”培育的全链条部署。

(二)基于TRIZ理论的高职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产教融合发展

“工匠精神”是促进企业发展,建设企业文化的根本力量。企业作为高职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主要载体,应积极开展与高职院校的合作,使高职大学生在正式成为企业员工之前感受企业的价值观与企业文化,在实习的过程中深刻领会创新精神与工匠精神的重要性。企业要树立长远发展意识,充分发挥培育人才的作用,深入发展校企合作,打造产教融合平台,不断肯定高职大学生劳动价值,培养出适应时代的工匠人才。同时,企业要贯彻学徒精神,推进现代学徒制。通过企业师傅将理论与技术有机结合,使高职大学生感受TRIZ理论的运用与“工匠精神”的实质,从而提高高职大学生的理论素养与精神境界,为高职大学生成为优秀的从业者打下良好基础。

(三)基于TRIZ理论的高职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院校精神塑造

职业教育是“工匠精神”培育的基础,高职院校是高职大学生“工匠精神”养成的重要载体。首先,高职院校要重视对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突出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职业素养教育,迎合新时代我国特色社会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明确要培育具有高技能水平,又具备优质的职业素养的工匠人才目标。其次,高职院校要将TRIZ理论与专业教育融合,尤其在实践教学中让高职大学生感受TRIZ理论的效用性,促使学生利用TRIZ理论去思考,并在专业学习中开拓创新思维。最后,高职院校要注重校园氛围,将TRIZ理论与“工匠精神”渗透于校园文化建设。利用先进事迹宣传TRIZ理论创新思维以及匠人文化,使高职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切身感受TRIZ理论与“工匠精神”的实际效用。

三、基于TRIZ理论的高职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模式研究

TRIZ理论阐明了创新具有规律性,创新思维是可通过后天培育所形成的,TRIZ理论的思想与模式都为创造性问题的解决给予了发展方向。对于高职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让其了解TRIZ理论,明白创新是具有规律,有科学指导方法的,能促使其在发展规律中感受具备“工匠精神”的不可替代性。

(一)基于TRIZ理论的高职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思维发散模式

创新是形成“工匠精神”的关键组成部分,创新思维是指对事物的发展进行与以往不同思考,从而引发出新的思维方法,是一切全新内容思维形式的总和,比一般逻辑思维更强大的思维形式。TRIZ理论所具有的40条发明原理,每条都没指定的采用材料与工具,在解决问题时,只要某项指标或条件能解决问题,不限技术人员所选用的材料与工具,使技术人员有足够的空间进行多方面、多角度的优化。高职大学生通过TRIZ理论,解决所遇的创新性问题,利用TRIZ理论创新原理引导创新思维发散,进一步突破思维定势。以发散、变通的思维从不同视角,结合所学的专业知识,从而获得创新性解法。创新思维是TRIZ理论运用的基本前提,是“工匠精神”养成的动力方向。结合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促进高职大学生思维发散,以创新发展模式满足我国对工匠人才的质量要求。

(二)基于TRIZ理论的高职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物-场分析模式

应用TRIZ理论机制下的物-场分析法对高职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进行研究,主要通过问题的提出、模型的确立、描述模型以及得出解法等步骤。根据不同的物-场模型,TRIZ理论能设计出相应的多种不同标准解法与一般解法。将高职院校、高职学生、职业教育看作一项系统,明确三者之间存在的关联性。高职院校作为高职大学生接受职业教育的场所,以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模式中存在的不足为轴,确定物-场模型,描述模型,最终得出相应解法。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之所以存在不足,首先是因为传统的教学方式导致了学生应付式的学习态度,将高分作为目标,缺乏刻骨钻研的学习精神;其次是社会实践机会较少,缺少相应的社会经验,无法切身感受“工匠精神”的重要性。最终分析的解法为深入TRIZ理论,激发高职大学生创造精神;改进教学方式,多元促进高职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加强产教融合,促进高职大学生良好职业素养形成。

(三)基于TRIZ理论的高职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冲突分析模式

TRIZ理论冲突分析模式是影响系统不断进化的动力,系统应达到的效果没有达到是受于系统内部的某一因素影响。将高职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作为一项系统,分析影响培育结果的各项因素以及各因素间的联系。高职院校过于重视技能教育,忽视职业素养教育,一直是高职院校所难解决的问题。把专业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作为两项子系统,这两项子系统为动态发展的。利用通用参数内的运动时间参数将专业教育进行分析,得出参数对系统的影响程度。根据矛盾矩阵表,得出最优解,结果发现局部质量原理适用于解决当前问题,将局部质量应用于子系统中,保障系统各部分处于最佳状态。高职院校开展“工匠精神”培育是一项系统性过程,通过冲突分析法找到专业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的均衡点,达到两者的最佳状态。在此状态下,高职大学生既能充实TRIZ理论,拥有扎实的专业技能,还能促进自身形成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四、基于TRIZ理论的高职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对策研究

高职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是国家发展的需要,也是高职大学生个人价值的需要。基于TRIZ理论,从教学课程、专业教育、素质教育、实践能力等方面推动高职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发展。

(一)突出TRIZ理论,完善教学体系

教学体系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也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重点区域。高职大学生知识的吸取、能力的提升、综合素质的提高都取决于是否有良好的教学体系。传统的应式教育中,老师对于学生往往是采用灌输式教育,导致了学生的思维在无形中被套上了枷锁,在处理问题时,只会用惯有的、常规的方法,缺少创新意识。高职院校应突出TRIZ理论,使其融入整个教学过程,将学生“工匠精神”、“创新思维”的培育上升为系统性方法论,科学规范的指导高职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形成,帮助高职大学生以新思维思考问题。同时,还要加强“工匠精神”与教学教风的渗透,使TRIZ理论与“工匠精神”成为教育理念,引导高职大学生成长成才。

(二)引入TRIZ理论,优化专业教育

引入TRZL理论,针对高职院校专业教育的现状,优化专业教育模式。高职院校发展项目式教学,即老师与学生共同完成一个项目工作的教学活动。将TRIZ理论引入项目实践,在老师的带领下,高职大学生既能巩固理论知识,还能充分提高他们的积极性。通过对项目的实施分析,共同解决创新性问题,促使高职大学生真正的做到思维发散。同时,高职院校应建立多元化、系统性的培育模式,设置多项的相关选修课,逐步培育高职大学生创造精神、工匠品质,传播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专业教育,拓宽高职大学生知识面貌,从而引导高职大学生提高TRIZ理论实用能力与“工匠精神”的内化动力。

(三)应用TRIZ理论,提高素质教育

“工匠精神”是高职院校培育学生职业素养的特征与关键。高职院校必须在提高学生技能教育的同时,将“工匠精神”贯彻于日常教学中,使“工匠精神”与专业能力培育有机结合,促进高职大学生把“工匠精神”内化于自身意识中,引发其对自身所学专业以及TRIZ理论的自豪感,从而在未来工作中能从根本上规范自身行为。通过职业素养教育,培养高职大学生观察力、沟通力、整合力以及个性化能力等,使其综合素质得到提高,有利于高职大学生提高职业道德,以“工匠精神”规范自我,实现自我价值以及自身核心竞争力。

(四)结合TRIZ理论,提升实践能力

高职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应通过实践使其内化为职业精神。高职院校深入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扩大高职大学生实践路径,促进企业吸纳高职大学生到企业实习,感受企业文化。在实习过程中,高职大学生能将TRIZ理论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实现利用TRIZ理论解决现实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从而提高高职大学生动手能力与主观能动性。通过不断的实践,也有助于企业更多的参与到职业教育中来,使学生切实感受实际工作的职业文化,防止高职大学生对“工匠精神”的片面化理解,培育出真正具有创造价值的高质量工匠人才。

五、总结

在“大国工匠”的时代背景下,应重视基于TRIZ理论的高职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策略研究。培育高职大学生“工匠精神”即是国家发展的关键,也是个人价值实现的必然结果。高职院校要注重结合TRIZ理论培育高职大学生“工匠精神”,从多方面深入,强化TRIZ理论与“工匠精神”的实践与传承。政府以及社会方面应积极配合与支持,以培育高职大学生“工匠精神”为载体,进而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

参考文献:

[1]Fan Y,QiuY,ZhangX.TRIZ:The Enlightenment of the Training Mode of Excellent Chinese Engineers[J].Engineering,2014(12):908-913.

[2] 李宏昌.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培育与弘扬工匠精神问题研究[J].职教论坛,2016(16):33-37.

[3]任雪园,祁占勇.技术哲学视野下工匠精神的本质特性及其培育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17,38(4):18-23.

[4]刘莉莉.基于TRIZ理论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14):73-75.

[5]罗小玲,傅贻忙.TRIZ理论的高职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创新可行性研究[J].时代金融,2017(29):315-316.

[6]傅贻忙,罗小玲.高职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创新现状调查研究[J].中国市场,2017(34):213-215.

推荐内容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