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跨境电商 构建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 互联网 财务管理 信息化 目录 大数据 现代商业杂志

管理纵横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管理纵横 >

研发型企业的知识管理流程

2016-08-23 22:07 来源:www.xdsyzzs.com 发布:现代商业 阅读:

郝亚美 郑州轻工业学院

摘要:研发型企业的知识高度密集化,是企业研发创新的来源和基础。知识管理的实施有助于提高研发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首先分析研发型企业的知识管理现状,归纳其知识类别,进而结合实际案例,重点探讨研发型企业的知识获取、共享、利用和评价的整个过程。分析与研发流程相结合的知识管理流程,并给出知识管理的配套制度、政策支持上的建议。

关键词:研发型企业;知识管理流程;知识共享

引言

作为研发型企业,其知识的密集度和复杂度都非常高,因此身处知识更新越来越快的时代,怎样使零散的数据信息转变成结构化的知识是研发型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知识管理作为一种高效的知识收集、存储、共享和创新的管理方法,有助于研发型企业实现对知识资源的管控和应用。鉴于研发人员的高流动率,专业化的技术知识易于流失,加上关键信息的保密性,企业内部人员之间及企业间的知识共享较为困难。因此,怎样使核心知识资源得以传承和共享是企业开展知识管理所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对郑州CQ节能股份有限公司的研发和管理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将知识管理与其研发流程结合起来,对其流程各节点产生的知识进行分类,选择相应的知识管理模式,设计出与研发流程并行的知识管理流程,提出制度、政策支持方面的建议。

一、研发型企业的知识管理现状

研发型企业的知识管理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知识管理理念、人才培养模式、对知识管理的推动。郑州CQ节能股份有限公司以研发建筑节能、计量设备为主,拥有中央空调节能计量领域核心技术和基础性专利,是河南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具有研发型企业典型的知识管理现状。 企业秉承的自主创新理念是“技术专利化、专利产品化、产品标准化、标准市场化”,随着行业发展的加快,竞争对手的研发技术日益增强,CQ节能日益重视研发知识的传承和利用,以掌握更多的知识产权,持续引领行业的发展。首先,以CQ节能为例,分析研发型企业的知识管理现状。

(一)知识管理理念

整体来看,研发型企业内部对知识管理认识比较零碎模糊,企业的跨部门沟通积极性和效率仍需提高。不同的部门、产品的知识分类需更清晰,产品开发的成功标准、研发环节的操作、员工技能及经验需跨部门传递。CQ节能已在许多方面使用知识管理相关的管理方法,如设立知识产权部,由专员负责专利文献检索,确保专利的安全性。

(二)人才培养模式

研发型的员工成长速度滞后于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该现象主要归结于企业的培养模式较为单一,尤其是中小型的研发企业,战略合作和跨行业的交流较少,产品基本来源于内部开发,不利于满足客户的多元化需求。CQ节能已建立双通道模式,让员工各尽其才,做适合自己的岗位,但是技术支持人员的流失率较高。此外,企业常邀请专业人士组织培训班,如空调节能管理与计量收费培训班。

(三)对知识管理的推动

 研发活动的不确定性,知识难以量化,许多企业徘徊在定性和定量考核之间。很多研发型企业尚且缺少有效的知识积累和知识共享机制。经验丰富的老员工工作繁忙,难以大量指导新员工,隐性知识未能完整地储存起来,影响知识共享的效率。CQ节能内部多是成本和业绩的考核,主要针对员工的岗位设定考核范围,促进员工对知识的共享和学习。

二、研发型企业的知识类别

研发型企业的典型特征是输入输出的都是知识,不同类别的知识密集且丰富。除了企业的基本制度与规范,产品、工艺和技术知识这些容易归档的显性知识,还有存在于员工脑海中的经验直觉等不易于获得的隐性知识。既有存在于企业内部的知识,也有来源于外部专家、网络、其他企业的外部知识。可以按照知识的内外部知识源和知识的显隐性,结合研发型企业所处的环境,对其知识进行分类。CQ节能长期致力于建筑环境与节能领域的技术产品研发,其市场环境包括政府、物业公司、客户及能源服务公司等,结合其内部知识的来源,可以对其知识进行全面的分类,如图1所示。

图1 研发型企业的知识类别

三、研发型企业的知识管理流程

研发型企业的知识管理流程包括知识的获取、共享、利用和知识评估,流程中需要日常约束制度、激励机制、评价机制保驾护航。企业在明确知识需求的前提下,利用相应的知识管理工具来获取企业内外部的显性和隐性知识,然后通过共享来完成内外部的交流,有助于对知识更好的利用,最后结合相应的评价机制对知识管理进行评估。

(一)研发型企业的知识获取

研发流程作为研发型企业的主要业务流程,是知识流动量最大的业务环节,也是企业进行知识管理的重心。以CQ节能为例,研发业务主要是按项目管理的方式进行,研发流程可以分为产品立项、产品规划、详细设计、产品测试、市场发布等五个阶段。整个流程伴随着知识的输入和输出,上一阶段输出的知识作为下一阶段的知识输入,同时各阶段又需要从流程外部获取知识。研发流程凭借知识共享平台进行知识的传递和转化,由知识管理的配套制度保障和促进各环节的高效运行。如图2所示。

图2基于研发流程的知识管理

在研发流程的不同阶段,企业可以应用适合的隐性知识管理工具,如产品立项阶段,组织可行性报告评审会,由行业专家提供指导。研发项目结束后,进行AAR,对研发流程中的经验进行收集和整合。

研发型企业在构建基于研发流程的知识管理流程时,需要明确知识如何才能被高效学习和利用,即如何让员工使用适合的知识管理工具来获取知识,因此根据流程各节点的知识构建研发流程知识地图,为知识的分类、获取和学习等提供平台。如图3所示。

图3研发流程知识地图

研发流程知识地图输出的内容包括研发知识的来源,整合后的知识内容等。构建研发流程知识地图,首先依据研发流程的执行程序以及相关知识的逻辑关系建立知识节点的关联图,知识节点可以再分解成多个子节点,即对节点知识进行更详细的描述,然后对研发实践过程中产生的知识进行汇总,例如,CQ节能如何提供空调云无故障运行监测、在线技术支持、产品上市之后的跟踪回访等,根据知识地图的节点结构,将所有的知识进行编码,标注。最后,为了便于知识地图的使用者快速查找,将知识节点和知识内容进行链接。

(二)研发型企业的知识共享

研发型企业知识管理的核心就是实现企业内部的知识共享,因此企业需要采取高效的知识共享模式来实现知识的传递和整合,关键在于提高员工的知识共享能力、激发其共享意愿。

首先,建立知识共享型的文化,公司自上而下宣扬知识管理理念,提出知识管理口号,成立员工组织、实践社区,增强员工共享的意愿。CQ节能已经创办自己的期刊,作为技术、管理交流和员工心声记录的资料,供内外部沟通,此外定期举行企业内部运动会、友谊赛、拓展训练来加强非正式沟通。

CQ节能组织培训班,如空调节能管理与计量收费培训班,邀请行业专家、政府主管部门领导、大学教授等专业人士进行理论和技术的交流,使培训与“干中学”相结合,以增强新老员工的业务能力。此外,建议CQ节能采取内外结合选聘导师的方式,即从企业内部及高校或科研院所选聘双导师。

    研发型企业的外部知识共享有以下途径:建立知识创新平台,结合奖励机制吸收外界的研发创意;与高校或科研院所合作,将来自科研专家的理论知识与企业的实操技能融会贯通;通过合作研发、战略联盟、收购兼并的方式从其他企业获取研发知识。CQ节能以自主研发为主,其获得的知识产权主要来自于内部员工的研发,建议采取以上渠道与外界交流,以促进知识的更新。

1、研发型企业的知识共享平台

知识共享平台的建立有助于研发型企业将碎片化的信息进行系统化地整合,便于知识的存档、查找和共享。可依托于研发型企业的内网门户,建立知识共享平台,其共享的知识类型包括专业知识、行业知识、经验案例以及公共知识等来源于企业内外部的显隐性知识。通过该平台可以链接到专家黄页和知识社区,提供知识问答和专家连线功能,便于使用者更全面地获取知识。如图4所示。

图4知识共享平台

(三)研发型企业的知识管理配套制度

    知识管理的配套制度主要分为日常约束、激励制度和评价机制三类。日常约束制度包括:知识文档的规范性约束和知识管理的安全维护制度。激励制度重点要求知识共享的激励和知识产权保护的激励。

    作为企业的研发成果及收益的来源,知识产权极其重要。CQ节能秉承以知识产权缔造创新型企业的发展理念,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激励制度,对专利核心研发人员授予股权;要求员工参加知识产权远程培训,结课成绩参与评估。建议其将定量及定性评估相结合:使用积分制划分员工共享知识的等级,引入“平衡计分卡”;对难以定量考评的行为定性评价。

四、结论

研发型企业的知识管理任重道远,许多企业尚未成功实施知识管理,其原因在于研发型企业在管理过程中运用了知识管理的方法,但是重点不突出,未能与业务流程相结合。结合对郑州CQ节能股份有限公司的调研,研究其市场环境,分析其知识的内外部来源,将研发流程节点的知识构建成知识地图以便于员工对知识的获取。建议研发型企业做好知识的内外部共享,以保证技术专利和知识产权的创新,实现持续发展。为保障知识管理的高效实施,相应的激励措施和评价机制必不可少,因此帮助研发型企业完善了知识管理的配套制度。

参考文献:

[1]纪慧生. 企业研发过程的知识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17)

[2]葛新红,黄斯涵. 跟我们做知识管理[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3]江亿. 我国建筑节能战略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11(6)

[4]尹娟. 新产品开发过程中的知识管理[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86

推荐内容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