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跨境电商 构建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 互联网 财务管理 信息化 目录 大数据 现代商业杂志

管理纵横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管理纵横 >

我国IT制造业供应链需求管理研究

2017-07-31 22:45 来源:www.xdsyzzs.com 发布:现代商业 阅读:

沈洁云 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IT制造业作为我国高速发展的产业之一,一方面有着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另一方面依托物资资源作为支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供应链管理在IT制造业中的作用已越来越显著,因此有效的需求管理将成为IT制造业供应链研究与整合的新方向。

关键词:IT制造业 需求管理 供应链   

根据信息产业部的最新统计显示,2015年度,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5%,高于工业平均水平(6.1%4.4个百分点。其中12月当月同比增长7.6%,高于工业平均水平(5.9%1.7个百分点;电子信息制造业的销售产值同比增长8.7%,内销值同比增长17.3%

从总体来看,中国1T制造业目前正处于内外交融、相互竞争、共同发展的时期。外资企业带来的先进的制造技术和规范化的管理体系,不仅使我们在技术、人才、管理等方面与国际接轨,更将推动中国IT制造业在规模上接近世界“国际IT产品制造重镇”。

一、我国IT制造业供应链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IT制造业供应链结构

我国IT制造业的主要特色之一就是承接外包业务,其中PCBA(印刷电路板组件)的制造是我国IT制造业的主要业务。本文在对部分印刷电路板组件制造厂商进行研究后,得出我国IT制造业供应链的结构如下:

IT制造业供应链通常是由品牌企业、元器件制造商(OEM)企业和IT制造服务商(EMS)企业以及相关上游企业构成的。EMS企业收到OEM企业或品牌企业的设计样本之后依据该样本进一步设计更优化的实际生产方案,接着根据这个生产方案采购原材料及相关部件。EMS企业负责进行PCBA的生产,但委托企业将对生产过程进行监督控制。最终通过委托企业全方位的检验之后才能交给委托放进行后续配套组装形成最终的IT产品。图1-1显示了IT制造业供应链的结构。

1-1  IT制造业供应链结构图

图1-1  IT制造业供应链结构图

(二)我国IT制造业的供应链需求管理存在的问题

供应链管理技术的应用改变了IT制造企业的整体运作效率,能够降低企业交易成本、缩短订货周期,同时提高企业决策水平,但相应的,IT制造业的供应链需求管理也带来了很多新的问题:

1.需求管理的难度大

1IT制造业需求的资源多数要求海外采购,导致采购工作的周期拉长,需求预测难度业相应增加,因为预测时间越长、预测的结论就越不准确。

2IT制造业的产品结构通常精细复杂,一项产品可能涉及到成百上千种零部件,同时产品工艺复杂,每一个零部件的缺失或质量问题都会直接影响整体生产,因此对需求预测和管理的要求也更高。

3)目前IT制造业的发展已步入成熟期,市场对企业产品的需求更加多元化,对产品质量的追求也更高,这种变化也给需求预测工作带来了挑战。

2.供应链运作模式较落后

一般来说,拉动式的运作模式比起推动式有明显的优势,但我国IT制造业起步较晚,整体市场环境也有待发展完善,因此,目前我国IT制造业的供应链管理仍以推动式运作为主。

二、完善我国IT制造业的供应链需求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一)供应链运作模式从推动式转变为拉动式

传统制造企业供应链运作多运用推动式模式,但推动式库存大流程冗长的缺点明显。随着市场逐渐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顾客对产品及服务的时效性要求越来越高,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也越来越快。这些市场特征都要求制造企业不断缩短反应时间,降低运作费用,强化运作效率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而IT制造业由于产品特征,对于时效性的要求比传统制造业企业很高。因此,IT制造业供应链运作模式向着拉动式发展已是企业发展的必然方向。当然,目前的供应链环境下,还难以完全实施拉动式管理,在具体实践中,企业应采用混合策略,即拉动式与推动式结合。

针对IT产品的特点,企业在进行产品设计阶段就应尽量使产品结构标准化、模块化,将产品差异化的阶段尽量向组装阶段靠近,在这种前提下,不同产品间可以大量使用同类型标准化的元器件,从而降低企业需求预测工作的难度,最大限度地避免因需求预测不准而造成库存积压。

(二)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能力

随着科技的发展,IT制造业的发展速度也不断提升,而这种高速发展,意味着市场的变化同样快速而多元,这种变化往往使IT制造企业疲于应对,因此IT制造企业除了需要改善需求预测的准确性,还必须要有一定的快速反应机制,以适应市场的快节奏多元化,确保企业在需求管理的执行过程中能够对实际需求的变化做出快速反应。

企业要建立有效的快速反应机制,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一是改变企业结构,建立流程化,客户化的企业扁平组织,强化企业内部沟通机制;二是注重市场信息收集,有针对性的设计产品、规划库存及物流管理;三是缩短采购提前期,一方面使企业需求预测的时间跨度缩短,另一方面使企业响应紧急需求的时间更短。但缩短采购提前期对供应商的灵活性和可靠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四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手段,缩短企业信息处理时间,加强企业决策时效性,最终实现供应链反应速度的提升。沃尔玛之所以能成为全球最大的零售商,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得益于其建立的包括销售时点信息(POS)系统、电子数据交换(EDI)系统在内的快速反应系统。

(三)管理人员需要在实践中调整最佳产品供给水平

产品供给水平又被称之为顾客服务水平。产品供给水平是决定供应链反应能力的重要因素。供应链可以通过高水平的产品供给来提高反应能力并吸引顾客。然而,高水平的产品供给要求保有大量的库存,而大量的库存往往会增加供应链的库存成本。因此,供应链需要在产品供给水平与库存成本之间取得平衡。最佳产品供给水平应该是能使整条供应链收益最大化的供给水平。

IT制造企业在实践中考虑产品供给水平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1.运用分析框架来增加收益。许多公司在确定库存水平时并没有进行充分的分析论证。管理人员通过更深入的分析论证,能够有效的降低成本增加利润。

2.重新考虑事先确定的产品供给水平。许多厂商常常没有任何正当理由就确定一个事先的产品供给水平。在此情况下,管理者应深入了解所确定的产品供给水平的基本原理,并加以改进,把供应链已确定的产品供给水平调整到使供应链利润最大化的水平。

3.运用近似成本。因为利润最大化的方案耗费颇多,管理者应该避免花费巨大努力来得到各种费用的精确值(有些成本根本无法量化,如库存缺货成本等),从而求出产品最佳供给水平。通过成本费用的合理近似值得到的最佳供给水平,往往能带来更大的收益。

4.确保产品供给水平与战略目标相适应。管理人员在确定产品供给水平目标时,有时会发现,对需求量少的产品,提高产品供给水平也是可取的,虽然这样做并不能带来很多收益,但却可以满足一些重要顾客的需求。努力在产品供给方面树立良好声誉的企业可能会发现,提高所有产品的供给水平都是适宜的,而不顾及这样做是否会带来多少收益。

5.利用合同构造供应链的最佳库存供给模式以达到供应链利润最大化。比如,我们可以通过供应链上下节点之间的信息共享,达到需求预测的一致性,达到供应链的供需平衡,降低库存量,并能及时掌握需求变化的信息,改变供应链的供给策略。

参考文献

[1]Sunil Chopra, Peter Meindl.供应链管理——战略、规划与运作.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2]戴维﹒泰勒.全球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案例.中信出版社,2003

[3]铃木秀郎.IT时代的物流服务.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推荐内容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