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跨境电商 构建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 互联网 财务管理 信息化 目录 大数据 现代商业杂志

管理纵横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管理纵横 >

企业家精神对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2019-08-09 18:30 来源:www.xdsyzzs.com 发布:现代商业 阅读:

 冯小茫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摘要: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发展,民营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市场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本文通过对企业家精神的内涵与改革开放40年以来民营经济的发展进行阐述和分析,从而总结了企业家精神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企业家精神;改革开放;民营经济 

一、企业家精神的本质内涵

企业家精神是企业家在其企业发展中应具有的各项能力与精神品质,尤其对于民营企业而言,企业家精神更是民营经济发展的关键核心支撑。企业家精神内涵丰富,不仅仅包含基本的敬业、诚信与责任担当,还包含着奋斗、协作与创新等很多内容,其中,作为企业家价值观体现的创新、敬业以及意识,更是企业家精神的最本质内涵。企业家精神是既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又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的意识存在。

(一)企业家的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作为企业家精神的首要内容与要求,不仅仅代表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更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关键推动力。企业家作为个体的人,首先,创业精神是企业家创立企业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在具备创业精神之后,才能创造性地建立企业,这种创造性思维正是创新精神的最直接体现,其次,企业家为了保障其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并发展壮大,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是其不可缺少的必备要素。当前市场竞争,已经不仅仅是局限于产品价格和品质的竞争,其核心就是创新力的竞争,只有具备创新精神,不断创新发展,才能保障企业的竞争优势。因此,更加突出强调了创新精神作为企业家精神本质内涵与要求的重要地位。

(二)企业家的敬业精神

敬业精神作为企业家精神的重要支柱,更包含了企业家对其本质工作的热爱与保障,充分体现出企业家对事业的坚持与奋斗,保持自身意志的坚韧,于是更能够以全身心的投入状态开展企业的运营和管理工作,在面临各种困难与挫折的情况下,依旧坚持不懈地努力与奋斗。除此之外,企业家的敬业精神有着强大的示范和号召作用,尤其是在企业内部,企业家作为核心人物做到以身作则,更能够促使企业员工和成员的认同感,从而形成强大的凝聚力,更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三)企业家的责任意识

企业家精神的本质属性是其责任意识,人的社会性使得其在社会关系中,不可避免地必须承担社会责任,这也是企业家责任意识的必要性。责任意识的内涵,即在承担企业责任的同时,还要牢记对社会责任的承担。首先,对企业的责任,尤其是对企业员工的责任,是企业家维系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础,对员工利益的维护,从而保障企业的健康运营与发展。其次,企业家在享受社会资源的同时,必须要树立对社会的责任意识,切实做到对社会的回馈,这不仅仅只是造福社会,对树立企业良好社会形象也有很大程度上的推动作用,这样也就为企业能够得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良性循环状态提供了最有利的推动力。更深层次来讲,企业家的责任意识,也是其自我价值的彰显,对社会责任的承担,是企业、企业家能够和社会更深地融合,从而更有利于企业在社会中的长期持续发展。

二、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的发展分析

改革开放以前,在中国的国家经济发展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的毋庸置疑是国有企业,当然其国有运营模式和管理理念也就成为了企业运营和管理的基本形式,制度与政策的双重约束导致了当时的企业家精神几乎空白的状态。转折点就是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企业开始发展,企业家精神也逐渐得到了恢复,并在不同的阶段得到了更深层次的发展。

(一)1978年至1992年——民营经济的求生存阶段

1978年改革开放基本国策的提出,带来了中国发展的一个新时代。当时的改革把改变农村制度作为出发点,通过对土地政策的改革,对生产力进行解放的同时,也对农民的生产劳动积极性有了很大提高。最初的开放主要是针对特区和沿海的部分城市,很大程度上放宽经济约束方式,使其以开放的姿态,对海外的资本与技术进行引进,也就推动了中国传统制造业进口替代的实现。改革开放的推进,使这两个领域中,出现了企业家与企业家精神的萌芽。

1978年至1992年这个阶段中,中国的民营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是依靠经济能人也就是民营企业家的前身所推动。尤其是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最先知先觉的农村经济能人,以敢闯敢拼的勇气与魄力,凭借着敏锐的商业直觉,使最初的商业活动开始在农村和农业中涌现出来。而且比较常见的是,这个时期的经济能人多是村里的村干部群体,这样就形成了很多经济能人治村现象,更好地带动了农村的共同致富,也更受到群众的拥护与认可。由于时代原因,各种条件都处于匮乏的状态,企业家在这种艰难条件下,以吃苦耐劳的精神,在特殊的经济背景下开拓了民营经济的生存之路。

(二)1992年至1998年——民营经济的求发展阶段

1992年,邓小平同志发表了重要的南巡讲话,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时代到来,社会的主流观念已经转变为了通过自身劳动而获取经济回报,下海经商也成为了当时的社会风潮,人们的首要目的也就成为了获取经济利益。企业家开始以一个整体性的社会阶层形态出现,并且通过自身的努力开始在经济发展中发挥其重要作用。

在这个发展阶段中,企业家既有从机关单位或者高校系统进行下海经商活动,拥有着强烈社会改造情节的开拓者,又有带着纯粹的商业激情与梦想而下海创业的大学生。没有了80年代企业家的政治顾虑,这个时代的企业家励精图治,不断强化国内的自主生产的能力,并在生产差异逐渐变小的基础上,将竞争逐步转向了营销能力与企业管理能力方面,成就了大规模民族品牌的崛起,迎来了民营经济的发展阶段。

(三)1998年至2008年——民营经济的求地位阶段

1998年发生了东亚金融危机,全球市场发生了动荡,这也促进了中国市场国际发展意识的觉醒。在这个时代,发生转变的还有中国的宏观经济发展,具体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制造业的主导开始由内需向外贸转变,二是商品房制度的发展引发了地产行业的发展热度,三是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发展,能源及重化产业的发展得到了有力推动。在这种国内外的发展背景下,面对这国际市场的竞争形式,中国制造业虽然依靠成本和规模优势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创新能力的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其发展受到了限制。

在这个阶段,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经济环境也逐渐繁荣,尤其是快速发展的房地产、钢铁和机械装备业等产业,使那些拥有冒险精神的企业家得到了丰厚的回报。中国资本市场的迅速崛起,不断扩容,繁荣了当时的经济发展,也吸引了国际风险投资及资本市场的进入,从而也促使新的经济形式的产生,即中国的互联网经济经历了由无到有的阶段,并为之后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还有一种发展现象比较突出,即民营企业家的政治地位也在不断地提升中,比如很多民营企业家开始担任各地的工商联主席,从而使得企业家在经济和政治等方面开始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也发展了更多元的身份,企业家的社会价值得到认可,民营经济地位也更加突出。

(四)2008年至2018年——民营经济的讲奉献阶段

2008年奥运会后,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的提升也是突出显著的,这个时期背景下,企业家们关注的重点也更多地从经济效益向社会责任发生了转变,更多的企业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开始注重慈善公益事业的发展,从而实现对社会的反哺。尤其是在20179月《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的发布,对新时代民营企业发展以及企业家精神要求进行了高度总结,明确提出了当代中国优秀企业家精神应该具备的三大要素,一是爱国敬业、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精神;二是创新发展、专注品质、追求卓越的精神;三是履行责任、敢于担当、服务社会的精神。

在新时代发展中,企业家经历了前期的发展与积累,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自我,更多地展现自身对社会责任的担当,表现出对社会的奉献精神。除了对经济效益的关注,更多地开始关注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员工发展等多方面的内容,发展绿色产业,开展慈善公益活动,为科学的可持续的发展,贡献自身的力量,回馈社会。

三、企业家精神对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发展影响的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制度在中国人民的探索中,逐渐确立了起来,与此同时,逐步重新崛起的,还有能够作为一个社会阶层的企业家们。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家精神对经济增长,尤其是对民营经济的发展都具有推动作用。

(一)企业家精神影响经济发展的途径

一是,企业家精神通过对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有效提高经济效率。市场经济体制下,在市场上交易时,信息的不充分,往往会导致不能交易现象的发生,这样使不均衡状态出现在了市场上。在这种不均衡的市场情况下,企业家可以通过对自身的个人能力和勇于承担风险的勇气的充分利用,把不均衡的状态转化成市场价值,从而使危机转化成机遇。企业家精神对市场信息不完全与不确定的弊端进行克服,调整资源配置与组合实现利润与劳动生产率的提升,从而促进了经济增长,对经济运行也进行了优化均衡。

二是,企业家精神在市场均衡中充当“破坏者”。创新精神主要讲究的就是创造性,企业家面对产品工艺与市场运营等方面,进行推陈出新的“破坏者”角色的决策,是其创新精神的突出表现。通过打破市场的均衡,实现经济的增长,比如技术的进步以及技术水平的连续提升,这就是企业家精神通过创新而促使经济增长的实现。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处于物质匮乏时期,市场不均衡。此时,企业家精神中敢于冒险的勇气,使得企业家最先把握住了市场不均衡的机遇,打开了民营经济发展的大门。随着市场改革的逐步推进,民营经济在政策开放的领域中,市场在激烈的竞争中,逐渐趋于了均衡状态,使得通过优化资源配置难以谋求突破性发展,企业家便通过创造性的“破坏者”角色,充分发挥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从而破坏市场均衡而寻求发展。当前,进入新时代以后,企业对创新的追求也更上一层楼,更推进一个层次,对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视越来越突出。

 (二)企业家精神内涵对民营经济的影响

企业家精神不仅仅是企业家个人的价值观特征体现,更是企业文化与企业特质的表现。而企业家精神就是将企业家的个人特征向企业特质外化的媒介,在这个过程中,对企业内外部环境及网络的动态性考虑,也就为企业及企业家的科学决策提供了更系统、全面与协调的参考。

企业家精神通过形成企业的创新能力、组织学习能力与社会网络能力等各种能了,对企业与经济的发展有着促进作用的同时,经济的繁荣也将市场发展过程中具有创新性和价值性的各种信息进而对企业进行反馈,从而对企业家精神的丰富提供新鲜的力量与内容。这样企业家精神与企业发展,以及经济的发展中就形成了良性的循环状态,更加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与繁荣。

四、结语

当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民营经济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将继续得到发挥,企业家作为重要的社会层级代表,其对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推动更是不容忽视的。企业家自身的不断提升,在传统的吃苦耐劳,敢拼敢闯的精神基础上,继续发扬对事业的热情与坚持,树立创新精神,提高社会责任意识,发挥自身作用,为民营经济的未来发展提供更坚定的基础,形成良好的发展循环模式。

参考文献:

[1]姜忠辉,徐玉蓉.企业家精神的内涵与外延探析[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

[2]孔伟,周秀红.企业家精神对企业成长的影响[J].商场现代化,200615.

[3]郭朝先.民营经济发展30[J].经济研究参考,200949.

[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201710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报告.

[5]王勇.民营企业参与社会治理:路径、限度与归引[J].地方治理研究,20181.

[6]卢福营.经济能人治村:中国乡村政治的新模式[J].学术月刊,201110.

[7]陈俊龙,齐平,李夏冰.企业家精神、企业成长与经济増长[J].云南社会科学,20143).

[8]王海兵,杨惠馨.中国民营经济改革与发展40年:回顾与展望[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84.

推荐内容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