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跨境电商 构建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 互联网 财务管理 信息化 目录 大数据 现代商业杂志

管理纵横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管理纵横 >

基于企业软实力理论的中药企业竞争力研究

2019-09-25 22:42 来源:www.xdsyzzs.com 发布:现代商业 阅读:

张健 天津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

摘要:中国企业面临着更加开放的市场和更加激烈的竞争,加强中药企业对企业软实力的建设和发展迫在眉睫。本文结合企业软实力理论,通过对国内外文献整理,结合中药企业的发展现状,对中药企业的软实力建设和竞争力提升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软实力;中药企业;人才培养;竞争力

一、引言

20世纪90年代初,新自由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约瑟夫•奈在国际关系理论中最早提出“软实力”的概念,此后,以美国为首的大批欧美国家的学者,将“软实力”运用在政治领域当中,对“软实力如何影响国家综合国力”等问题进行研究。而“软实力”进入中国后,中国学者将其放在经济层面来研究,“企业软实力”应运而生。目前,中央加大了对中药行业的支持力度,国际社会对于中医、中药的关注度也在不断增加。中医、中药作为我国的文化瑰宝,开始走向国际化、产业化的道路。中药产业发展战略的实施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动力,也是保持我国竞争力的关键手段。强大的政策动力是时代所赋予中药企业的历史契机。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软实力”一词是在20世纪80年代,由约瑟夫•奈在与保罗•肯尼迪的一场围绕美国国力是否衰落的论战中首次提出的。之后,他在1990年出版的《注定领导世界:美国权力性质的变迁》一书中,最早阐述了“软实力”的概念。而当时约瑟夫•奈提出“软实力”这个概念的目的是为了使软实力成为帮助美国独霸世界的一种手段。之后,约瑟夫•奈陆续地发表了多篇著作,对“软实力”进行了更加深刻和细致的剖析解释。2002年,约瑟夫•奈出版了《美国霸权的困惑》一书,在本书中,他概括了美国霸权所具有的含混和复杂的内涵,对美国外交政策提出了论证严密而有力的批评意见。他在书中进一步集中讨论了“软实力”问题,可以明显的感受到他对软实力在国家政治层面起到的作用的重视程度在不断加深。在2004年出版的新著《软力量:世界政坛成功之道》一书中,他对“软实力”进行了补充。直到在20091月的奥巴马政府中,约瑟夫•奈获提名为美国驻日本大使时,他使用了新概念“巧实力”(Smart Power),“巧实力”最早是由美国学者苏珊尼•诺瑟2004年在《Foreign Affairs》杂志上提出的,她主张硬实力和软实力的综合运用,以此来实现美国的外交目标[5]。而在 2011 年《权力大未来》一书中,约瑟夫•奈正式提出了自己的巧实力战略构想,对软实力理论进行了延伸扩展。相对于约瑟夫•奈,其他学者对软实力有着不同的见解。例如,萨缪尔•亨廷顿提出的“文明冲突论”。他认为在冷战后,文化差异导致的“文明的冲突”将取代意识形态成为国家冲突的基本根源;但是他并不认为这种文化软实力能独立影响综合国力。

以上这些研究结论都是处于政治层面的。国外学者中,较早把软实力运用在企业经济领域的是哈佛商学院的John Quelch教授,他提出“经济领域的竞争理念正在与国家竞争中的软实力理论建立起联系,并且在经济领域软实力显然更有利于竞争”。可以说国外对软实力研究的集大成者是约瑟夫•奈,他将“软实力”运用在政治领域,使其成为世界政坛中使用频率极高的一个专有名词。相比较而言,“企业软实力”的发展进程是比较落后的。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加深,各国之间合作竞争的关系日趋复杂,软实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日益凸显,这才使各国学者将视线放到了软实力对于企业发展的影响应用。同时,各行业、各企业之间竞争越发激烈,软实力开始成为决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这为各国学者对“企业软实力”的研究提供了充分的事实依据和现实需要。然而,国外的多数学者几乎都将“软实力”的研究集中在政治领域,所以并没有关于企业软实力的较为完整、系统的研究结论和成果。

(二)国内研究现状

1993年,“Soft Power”一词进入中国。部分学者将约瑟夫•奈的学说简单概述,把“Soft Power”翻译成“软实力”,从此软实力的研究在国内学术界风生水起。软实力理论被重视并大力提倡则是在2003年中国“和平崛起”理念提出以后,发展成为了中国“和平崛起论”的理论依据。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软实力”正式进入官方文件。

中国学术界在引进软实力概念后,则较早地进行了其在经济和企业领域的应用研究。国内学者从多重角度入手,对不同行业及各个层面,运用不同的方法对软实力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学者们对企业软实力的认知大致可以归为三大类。

第一类:企业软实力是由企业自身的多个内在要素构成的,如企业文化、使命与愿景等;或是企业外部施加的作用,如公众的认同感、顾客的满意度。丁政、张光宇以企业文化为重心,以“企业核心思想、核心策略、强势行动和品牌形象”为四要素,以引申出的“思想力、策略力、行动力和形象力”为二级指标,构建了以四维二层次结构模型为基础的企业软实力结构模型。李磊则是认为企业软实力由外部因素中的企业社会声誉、市场信用和品牌影响力构成[11]

第二类:企业软实力是由内外部要素共同构成的隐性力量。孙海刚就将企业软实力分为内部和外部,认为内部要素中的文化力、技术创新力、治理管理力和员工发展力以及外部要素中的社会责任力、品牌影响力、产业引领力7个要素共同作用于企业的内部和外部利益相关者。徐维爽等人则是确立了由五个一级指标构成的企业软实力评价体系,包括资源整合力、企业文化力、企业影响力、公共关系力和社会责任力。

第三类:企业软实力是某种特殊的企业竞争能力。于朝晖、史学嘉就将企业软实力归结于形象影响力、资源整合力、文化制导力和环境应变力所构成的企业公关战略水平。邓正红则认为企业软实力是企业通过长期积累、并能在未来为企业生存发展持续发挥整合作用的能力和习惯,将企业软实力划分为五个层次,即趋势预见力、环境应变力、资源整合力、文化制导力和价值创新力。

三、建议

通过文献梳理,对中药企业如何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软实力建设理论体系提出相关建议,以期弥补国内对中药企业软实力研究的不足,帮助中药企业的软实力建设。

第一,政府方面提供支持。我国中药产业尚且处于规模化集中化生产的转型时期,可以说必须要政府“扶”着前进,所以需要政府方面提供支持。政府要加强对整个中药产业的监管力度,完善中药产业的相关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和行政政策,从监督层面提高我国中药产品的质量和口碑;要加强和中国中药协会等一系列相关机构组织的联系,联合中药企业改善中药产业的产业结构;要加强中药产业的相关及支持产业之间的联系,架构相关产业沟通合作的桥梁,实现共赢;要着力于市场的开发,尤其是国际市场,应加大官方对外的宣传力度,使消费者对中药的了解度和接受度提高。同时,中药企业为了获取政府的支持,需要积极响应政府的各项号召,加强与政府的互动,关注政治,不做任何与政府主张相违背的事,与政府部门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政府支持、鼓励、指导企业的发展,企业配合政府决策,形成协作互助型模式,打造良好政企关系,共同应对全球化的挑战。

第二,培养高端人才。在如今的新形势下,中药企业的软实力建设至关重要,甚至在其国际竞争力上能起决定作用。培养高端人才对中药企业的管理层人员迫在眉睫,实现企业软实力的建设,并充分利用人才各方面的能力促进软实力建设发展,如与高校联盟培养人才,促进高校课程改革,以提高管理层人员公关宣传、危机处理、战略水平等的能力。

第三,优化公益品牌形象。中药企业应尽社会公民之责,热心公益事业,在加强社会好感度和企业声誉度的同时,优化品牌形象,传播企业理念和价值观,以提升顾客价值。中药企业作为一个“治病救人”的行业,尤其要注重公益口碑,可根据企业的药品治疗方向设立相关基金会或其他公益组织机构;在灾难发生时,要及时出面奉献力量,赢得民众认可。

第四,加大企业科研投入。国内中药企业普遍开发能力弱,新药研发效率低,科技含量高且附加值高的中药产品销路不畅,而低水平的普通中药产品却重复生产严重,众多同类产品普遍流通,使得中药市场萎靡,难以形成中药产品大规模发展。且当下国内许多中药企业仍处于粗放型分散型企业,设备落后,劳动生产生产率低,所以应加强集中化经营,加大企业科研投入以提高生产工艺和技术水平,采取高薪聘请等措施吸引更多的专业人才,以增强创新能力和新药研发水平,提升核心竞争力。

第五,加强与国外药企的交流合作。随着中药文化走出国门,中药以其天然药物毒副作用小和抗药性小而获得越来越多的重视,中药的疗效和中医保健治疗理念也越来越多地被消费者所认同,中药产品的需求量日渐增加。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状况,中药企业应完善企业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关注市场动向,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经营战略决策,提高经营管理能力;加强与国外药企的交流合作,开拓更多的销售渠道,对消费者群体进行市场调研,推出更多的适销产品,提高市场份额和品牌影响力。

参考文献:

[1]李君,吕力.企业软实力理论研究的文献综述[J].商业经济,2013 (2).

[2]李磊.打造企业“软实力”[J].企业研究,2007(9) .

[3]徐维爽,张庭发,于政红.基于AHP的企业软实力评价及其与经营绩效关系研究[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4,(5).

推荐内容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