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跨境电商 构建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 互联网 财务管理 信息化 目录 大数据 现代商业杂志

管理纵横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管理纵横 >

新形势下国有企业管理创新特征研究

2019-10-03 20:46 来源:www.xdsyzzs.com 发布:现代商业 阅读:

宋红翔  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德兴铜矿企业管理部

摘要: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形势下,国有企业改革和制造业转型升级是高质量发展框架下的两大重要任务,而创新是新经济模式下的核心要素。新形势下国有企业管理创新特征主要表现在生产环节、转型升级、企业内部重大调整、技术开发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并将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等融合才能更快更好地实现强国富国的梦想。提出了改善国有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发挥国有企业的引领作用,尊重和培育企业家精神,还要在产业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等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经济转型升级;国有企业;管理创新

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形势下,中国制造2025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相继被提出。国有企业改革和制造业转型升级是高质量发展框架下的两大重要任务,而创新是新经济模式下的核心要素。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增长模式逐步从单纯追求速度过渡到注重更高的效益和质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业转型升级特别是制造业升级成为在新经济增长模式下化解过剩产能的不二选择。因此,在新形势下,国有企业的管理创新提到了更加重要的战略高度。

一、新形势下企业改革与管理创新

(一)企业改革

1978年改革开放后,国有企业经营效率问题引来了更多的关注,国有企业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控制下具有明显的行政单位色彩,在政府隐性担保的软约束背景下,国有企业长期存在效率低下的问题。为了提升国有经济的增长能力,当时在“两权分离”“放权让利”的思路下,主要采用承包经营的方式改善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率。

1992年,中国开始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有企业改革也从承包经营的模式转向国有企业自身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上来。该阶段国有企业的改革目标是贴合市场经济建设的大环境,通过国有企业自身所有权架构的调整构建市场竞争主体。其主要改革措施为进行股份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部分国有企业还在股份制改革的基础上在公开资本市场上市,获得更加丰富和灵活的融资来源。

21世纪以来,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基本完成,新一轮的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启动。此时的改革思路更加系统和多元,对国有企业经营地位的理解也更加深化。一方面,从微观角度来看,此次改革更加关注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通过市场化选择管理人员、薪酬制度改革、员工持股计划等措施,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机制。同时针对国有企业所有者缺位、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改革国有资本管理制度,国资委对国有企业的监管逐步从管企业的模式转变为管资本。

(二)管理创新

新的形势下管理创新逐渐成为企业领先于其他企业的独特优势,短时间内较难被模仿,能够使企业在较长时间内持续享有管理创新所带来的相对优势。而技术创新是管理创新的载体和具体表现形式,二者之间密不可分,管理创新能带动技术创新更好地创造企业价值。通过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的融合,从而更好地为技术和产品创新带来源源不断的动力和保障。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蓬勃发展及转型的同时,信息技术技术蓬勃发展,进一步带动了经济水平的提升。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改变了传统经济市场中旧式产业的架构,也在极大层面上为企业管理创新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新的理念,提升了企业信息化水平,如管理组织形式由“金字塔”变成“扁平化”,营销模式由“传统模式”变成“大数据精准营销”等。大数据+管理本质上是源自企业经营管理的创新,进一步促进了我国市场经济模式的创新。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产业转型升级十分重视。而从制造业大国不断走向制造业强国,单纯依靠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的时代已经过去,培养我国企业在管理创新上的优势,并将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等融合才能更快更好地实现强国富国的梦想。

二、新形势下国有企业管理创新特征

(一)生产环节的管理创新

新形势下国有企业的生产模式更加智能化,不断向定制化,多品种,小批量的方式转变,并在生产过程中加强质量管理与研发的重视。中国的先进国有企业在逐渐走出依靠组装创造利润的生产模式,并逐渐将价值链提升至加工制造或者生产作业环节,诞生了多种高附加值的生产作业特征:

一是柔性生产。依靠有高度柔性的计算机数控机床,开展多品种、小批鱼的生产方式,从而满足消费者的不同种类需求。如郑州飞机装备有限责任公司,采取专门针对多品种小批量的产品特点实施柔性生产;二是精益生产。通过系统结构、人员组织、运行方式和市场供求等方面的变革,优化生产系统,满足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最终实现生产各方面结果都最好的生产管理方式。如徐州徐工挖掘机械实施以价值链协同为导向的精益生产管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七二零工厂在航空装备修理方面进行精益维修实践;三是混流生产。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在一条流水线上生产多种产品的生产方式。东风汽车公司大力开展跨企业多车型共线混流生产体系的构建与实施,经济效益显著提升;四是智能制造。利用由智能机器和专家组成的一体化智能系统,实现智能活动,包括分析、推理、判断、构思和决策等。如中国石化胜利油田进行大型油田智能化开采;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公司加速发展种能制造,打造高品质的高铁。五是产研并重生产。同时考虑研发与生产,产研并重。一些国有企业以产研并重模式进行生产的多为一些航空航天及飞机制造等高技术制造业。如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十分注重航天武器装备的产研并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在北斗导航系统方面注重多星多线研产一体化工程管理,沈阳飞机工业集团以提高国防能力为目标开展新型军机敏捷研制管理。

(二)转型升级的管理创新

中国联合水泥公司开展基础建材工业企业的转型升级;江苏亨通光电企业基于智能制造开展战略转型;中国冶金科工以“聚焦主业”为导向开展业务转型,实现企业扭亏为盈;北汽集团则以服务型制造业为目标进行转型升级;山西中聚晶科半导体则基于“煤改电”的背景进行低温余热高效利用,从而实现了企业业务链条升级;中粮集团则以保障国家粮油食品安全为目标进行全产业链升级;北新集团则以抢占“制高点”为核心通过品牌建设和技术创新实现转型升级。

(三)企业内部重大调整的管理创新

经营管理指企业本身短期内较小范围内的调整,而企业内部的重大调整则划分为战略。北京新能源汽车和上海振华重工均致力于生产组织变革分别实现“生态化、数字化”和“工位化、工装化”的目标;徐州徐工基础工程机械则致力于企业再制造战略的发展;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则注重发挥其军贸优势实施国际化经营战略。

(四)技术开发管理创新

国有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产品附加值。如中国北方机车车辆工业集团打造世界级轨道交通装备企业的技术管理创新;航天科工注重开发产研并重的工艺管理,常熟开关制造有限公司树立在低压电器制造企业提升核心竞争能力的技术管理创新的楷模,鞍钢集团矿业公司基于“五品联动”的方式进行技术管理创新,保护技术创新成果。

(五)经营管理的创新

一是企业管理体系建设方面。重庆长安汽车提升整体效能的汽车企业标准化管理体系建设,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实施现代钢铁企业“三流一态”能源价值管理;二是内部管控方面,中石化注重大型企业集团内部诊断服务管理,中国机械工业注重加强以提升科学决策水平为核心的董事会建设。

三、新形势下国有企业管理创新的建议

(一)改善国有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

结合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战略背景,应当在保持国有主体相对控股的前提下,支持在大型国有企业中引入民营、外资性质的所有者,使得企业产权结构更趋向合理化,提高其他类别股权所有者的话语权。在产权结构改善的基础上,注重公司法人治理机制的完善;明确国有企业内部责权利的归属,形成项目问责机制,减少国有资源的浪费和损失;改革用人和薪酬制度改革,特别是通过提高研发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待遇、增强其开展研发活动的激励。

(二)发挥国有企业的引领作用

国有企业的研发效率在平均意义上而言高于其他类别的企业,新兴制造业作为涉及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经济发展水平的支柱产业,其产业内的国有企业应当更多地发挥“支撑”和引导作用。按照国有企业改革战略和国有资本布局的要求,国有资本要从“那些充分竞争、产能过剩的产业”逐步退出,转而投向“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公共品、科技创新和能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在资本和技术门槛上有较高的要求,且研发成果具有不确定性,国有资本应当率先进入此类产业探路,并带动民间投资。国有企业自身可以汇聚优秀的研发资源,同时也可以与高校、研究所之间开展密切的创新合作。此外,国有企业开展的研发项目获得成果后能更快地投入生产中实现应用。因此,对国有企业的绩效考察应当从长期盈利能力和产业战略支持的角度出发,考评国有企业绩效时如果仅仅依赖当年绩效指标,企业就会缺乏创新投入的动力。

(三)尊重和培育企业家精神

企业是管理创新的执行主体,而企业的创新决策由企业家主导制定。企业战略大致分为战略导向和利润导向,前者注重企业在行业中的长期地位和盈利能力,而后者主要以短期盈利能力为业绩考察指标。一般而言,大规摸的管理创新是战略导向,项目开展前几年投资数额较大而几乎没有现金流入。企业家精神是企业进步内生机制中的重要一环,优秀的企业家能敏感地捕捉市场动态,洞察行业的变革潮流。

(四)产业政策的支持

首先对专利和知识产权的保护。专利和知识产权作为一种无形资产,特别容易被盗取和模仿。企业开展创新活动的主要目标是获得大最的超额利润。在缺乏专利和知识产权保护的环境中,企业的研发成果容易被窃取和模仿,本应属于创新企业的利润也将被大量的模仿者摊薄。在这样的博弈环境中,企业宁愿选择等待和追随竞争对手的研发成果,而非主动研发高新技术。应当建立专利和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增强企业的创新激励。

其次是风险投资等金融服务体系的完善。尽管企业研发、创新的目标是获得高收益,但高风险也是企业创新活动的显著特征。研发项目前期需要的高额投入除了政府补贴和企业留存收益外,需依托资本市场中获取金融支持。风险投资基金高风险、高收益的特征与创新研发项目的收益特征高度符合,风险投资基金通过向不同研发项目投资来分散风险。此外,创业板市场也发挥着为创新企业上市、融资提供金融资源的作用。从金融支持的角度出发,应当加快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为不同风险特征的企业或项目提供便捷的融资服务。

再次是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时的作用。作为后发赶超的国家,政府在过去几十年的产业战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对生产资源的集中规划建立了工业基础并实现了赶超。而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核心不再是资产、劳动力的集中投入,而是企业管理的创新。企业管理创新的主体是数量众多的企业,企业直接处在市场和应用技术的前沿,能更快地感知消费者需求的变迁和技术革新的诉求,相比之下,政府无法全面、及时地感知技术的变革。在新的产业背景下,政府应逐步将资源配置的主导作用交给市场,仅仅保留产业政策中的引导作用和补充市场失灵的情况。诸如通过消费补贴、生产补贴等鼓励企业发明和应用新技术。遵循市场规则的自由竞争将为企业带来由外向内的压力,倒逼企业管理创新,以期获取高于市场平均收益的超额利润。

参考文献:

[1]梁秀广.新形势下国有企业经营管理的创新探讨[J].现代国企研究,201712.

[2]马宏波.新形势下国有企业管理体制的构建基础与发展策略[J].经贸实践,2014.

[3]顾美华.新形势下加强企业管理创新的思考[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88.

[4]尚海波.新形势下国有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途径[J].科技经济导刊,20191).

推荐内容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