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跨境电商 构建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 互联网 财务管理 信息化 目录 大数据 现代商业杂志

管理纵横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管理纵横 >

油田装备运维产业一体化模式探讨

2020-03-09 16:31 来源:www.xdsyzzs.com 发布:现代商业 阅读:

 范诚 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在全球化浪潮及技术变革日新月异的时代下,决定产业发展成败的不仅仅靠技术的创新,也包含其发展的商业模式。特别是对传统行业的改造方面,如油田装备运维产业,要以业态创新为抓手,尽快尝试商务模式转型,立足产业经营能力和资源配置情况,对比不同经营模式的利弊,探讨一体化模式对提升发展质量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装备运维产业;一体化模式;日费制模式;商务模式创新

一、装备运维产业常见服务模式

一般来说,重资产的行业非常重视大型装备设施全生命周期的平稳运行,装备运维服务则是整个过程的重要保障。经过多年的改进和发展,结合“事后维修”、“预防性维修”、“智能维修”等技术路线升级换代,出现了“自检自修”、“融资租赁”、“维修外包”、“授权维修”等不同的服务模式,其核心是资产所有者在降低自身风险和成本的基础上,与服务提供商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共生”关系。

其中,油田装备运维是为油田设备设施提供维修、改造、安装及调试等服务,设备设施主要涉及油田作业现场的动设备(柴油机、空压机、压缩机等)、液压装置和制冷设备、泵类(外输泵、海水泵、真空泵、混输泵等)、透平机、电气仪表、工艺系统、中控系统等。

结合行业发展和自身特点,维修外包的模式较为适用于油田装备运维产业服务商为油公司提供运维服务。维修外包根据参与设备运维程度的不同,又分为“日费制模式”[1]和“一体化模式”。本文旨在探讨油田装备运维产业中,相比日费制模式,一体化模式在未来产业发展中能够聚焦客户个性化需求,提供高质量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和技术服务,打造设备设施“一线贯穿式”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条的运维服务品质。

二、日费制模式和一体化模式对比优劣势分析

油田作业中,乙方为甲方提供人员、机具、设备设施等服务,甲方按双方合同中规定的日费标准及设备设施等在工区作业日数向乙方支付费用的模式,都视为采用了日费制模式[2]。与之对应,若甲方将某项作业任务或服务总体委托给乙方组织实施并提供后续的维保服务等,乙方对本项作业任务或服务承担全部责任,甲方按双方合同中规定的一揽子价格向乙方支付费用的模式,则视为采用了“一体化模式”。

在日费制模式下,油公司要承担几乎所有的地质和工程风险,在人财物等方面的限制下,油公司仅靠一己之力很难对装备运维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更谈不上对预测维修资源的配备进行提前的规划和筹备;而且将按次数作为结算依据,忽略了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的预防性维护,服务商没有连续的维护数据,影响维修质量;长远来看,若设备维修以故障性维修为主,则不利于维修计划的制定,服务商会投入大量精力用于故障处理和设备维修管理,以及希望尽量延长作业时间和增加可能不必要的人员,多取得相应的日结收益及人头费。虽然在日费制的模式下,服务商几乎不承担任何作业风险,但是不利于服务商通过对设备设施全生命周期的维护来提升技术服务能力,对技术研发和科研人才的培育等均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削弱,另外具体业务线之间相对隔离,无法形成产业链的优势[3]

在一体化模式下,油公司通过总包合同方式将风险转移给服务商,服务商承担了相应的作业风险和经营风险,在风险高却收益可观的情景下,服务商会努力通过提高工作效率或者技术水平来最大限度提高利润率降低生产成本,并且通过预防性维护减少故障率(若在运维期间出现故障,维修的成本远高于预防性维护产生的成本),使得服务商能够在未来投入更少的资源运作,于自身降低了生产成本,争取了更大的利润空间。当技术水平更加成熟以后,服务商可以通过逐步降低合同总价的方式与油公司共享一体化模式带来的增值利润,实现双方互惠共赢。

综上比较,油田装备运维产业采用一体化模式的优势可总结如下:

(一)有利于油公司减少关停次数和维修时间,保证油田持续生产

实行一体化模式后,服务商能够合理统筹维修资源,在“闲时”对备用设备进行测绘,提前加工配件并合理安排库存,显著缩短维修天数,从而降低了设备故障率、减少设备大修次数、提高设备可用率,减少了停产检修时间和次数,有效地延长关键设备使用寿命,为实现稳产、增产保驾护航,有利于降低油公司“减注、停输”的生产风险。

(二)有利于油公司实现降本、提质、增效

随着设备设施一体化模式规模化推广,维修成本能够得到分摊,单台设备一体化平均价格呈现逐年下降趋势,能够达到为油公司降低直接操作成本;另一方面,在一体化模式下,通过技改技革解决设备设施存在长期的“疑难杂症”,并持续跟踪设备状态,有利于减少应急维修,降低停产风险等产生的间接成本。

(三)有利于促进服务商标准化技术体系和流程的形成

经过一体化模式服务的历练,服务商会形成一套标准化的服务模式和流程,避免了“一人一面、千人千面”的维修窘境,尤其是面临有经验的技术人员更迭时,消化技术沉淀不足带来的维修质量下降的情况。一体化模式下,可以做到设备设施运转过程中有保障,故障发生前有诊断,维修方案制定有依据,维修过程中有监控,维修后有检验,重要零件能修复,常用备件有储备,预防故障再次发生有措施等一整套专业的程序。

(四)有利于服务商实现备品备件共享管理,甚至达到“零储备”,间接地为油公司降低库存和资金占用,

单纯的日费制模式下,装备运维多数是应急维修,无计划性和前瞻性,以满足生产为第一要务,忽视备品的库存费用,导致采购备件数量和种类上过多、过杂,造成了需求计划的严重失真。若采用一体化模式,能够站在设备设施全生命周期的角度,科学合理地制定备品备件的采购计划,特别是设备进入稳定运行期,能大概率地预测到设备的发展情况,达到按期采购,即采即用,实现“零储备”[4]    

另一方面,一体化模式下可改变以往各种设备设施各自为营的库存模式,按设备品类和通用性等合并分类,能够实现备品备件共享。这样,备品备件的主要管理者从油公司转移给服务商,可以降低油公司库存资金的占用,增加流动资金,能够实现备品备件在设备之间相互调剂、调拨。

三、一体化模式未来拓展方向

一体化模式本质上关系到油公司和服务商在合作时是否可以达成共赢,是一种对传统商业模式进行全面优化的较为先进的商业模式,在双方紧密合作的基础上,通过一体化的链条上的人员、设备、物资、场地等资源及信息等有机结合过程,实现双方企业在整体的生产作业环节上协同运作,保证管理通畅,并实现双方企业整体利益最大化及合作共赢的商务模式。

一般来说,油公司和服务商的合作即存在竞争关系也存在合作关系,当竞争关系大于合作关系,或者利益协调机制不能很好地包容双方的诉求和需要,一体化的模式很难得到拓展应用。只有双方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认识到长远发展的必要性,放弃眼前的利益纠葛,实现整体利益最大化,保持未来长期发展的稳定性、持续性及打造良性的互动和循环。

(一)借助一体化服务打造数字化运维

随着工业制造领域数字化转型的浪潮,未来将油田装备运维产业一体化的范围和规模逐步拓展,延伸到设备设施全系统的“装备”生态圈,打通装备设备设施完整性管理服务链条,串联装备运营和弃置的检测监测、维修改造、清洗和备件技术服务,在油田群的独立设备一体化的基础上实施所有作业单元设备设施一体化服务,形成数据集成共享[5]。根据统一的数据模型以及完善的数据标准规范,设备设施间“互通有无”,从而建立数据资产管理平台,将自身建成为装备运维一体化技术的专业服务商。

另一方面,自大数据技术[6]被广泛地探索与利用,数据价值的提炼和基于大数据的信息服务业已成为产业的热点,而面对大量经过时间沉淀下来的、浩如烟海的运维大数据,对数据应用的风险和安全的把控是油田装备运维产业的未来发展必将密切关注之处[7]。能源行业是国家发展的命脉,而能源安全又是发展的重要前提。如何将数据价值和数据安全时刻紧密结合,达到数据“产生、使用、安全”三位一体,加速大数据产业生态圈的完善,是油田装备运维产业要持续思考和聚焦的问题。

(二)油公司与服务商建立利益捆绑的“共生”关系

在经济效益方面,当油公司和服务商共同关注设备设施的完好率及全生命周期平稳运行的状况,服务商在获得稳定的工作量的前提下,可以合理地筹备和调配资源,不会出现通过“凑人头”、拉长作业时间等以“人天数”为测算依据的方式提高收入和利润。短期看,两方的成本至少不会增加;长期看,在服务商对设备设施全生命周期的的跟踪下,大修、关停的次数下降,意外停机时间减少。服务商一直致力于将设备设施维护在稳定运行的状态,这样即可以减少维修的成本,又能拉长油公司设备设施更新换代的周期,节省生产费用。如此良性互动下去,双方状态“共生”,利益“共赢”[8]

在技术进步方面,油公司与服务商利益共生模式下,服务商能够统筹设备检维修策略、有针对性地开展科技创新、技改技革,推动技术成果转化、技术沉淀,解决多项厂家设计不足或工艺变动导致的长期故障,有预判性和前瞻性,杜绝了“点对点”故障维修所形成的技术孤岛[9]。与此同时,技术人员可以在连续的业务量下,潜心研究,提升技术能力,更加稳定了技术队伍,防止人员的波动和流失、技术断层等。

参考文献:

[1]杨德凤,高志强.石油钻井日费制承包方式的探讨[J].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05(11).

[2]徐优富,付军强.海洋石油钻井工程项目管理的探讨[J].石油钻探技术,2003(1).

[3]尹永建.海上钻井工程项目管理承包方式及实施研究[J].化工管理,2017(29).

[4]陈启凡.企业集团库存共享机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

[5]杜毅,柴辉,杜通林.数字气田运维服务体系构建初探[J].天然气与石油,2015,33(5).

[6]徐鹏,吴冬,魏骞.大数据技术在石油石化行业的应用[J].信息系统工程,2016(10).

[7]李金诺.浅谈石油行业大数据的发展趋势[J].价值工程,2013(29).

[8]凌立苏,张伟,徐新纽.石油钻探一体化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创业月刊,2011,24(7).

[9]李希明,土丽艳,金科.从信息孤岛的形成谈数字资源整合的作用[J].图书馆论坛,2003,23(6).

推荐内容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