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跨境电商 构建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 互联网 财务管理 信息化 目录 大数据 现代商业杂志

管理纵横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管理纵横 >

大数据时代传统制造企业的库存管理研究

2020-08-28 16:25 来源:www.xdsyzzs.com 发布:现代商业 阅读:

丁婉怡  张曼晶  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珠海开放大学)

基金项目:2015年广东远程开放教育科研基金项目传统制造企业应用扩展EOQ模型优化原材料库存管理的研究,项目编号YJ1521。

摘要:库存是传统制造企业经营管理必不可少的部分。当前,我国制造企业总体库存管理水平不高,由于原材料通用性差、采购管理缺乏全局成本观念等原因,造成原材料仓库呆滞品居高不下;对市场需求把握不准确和产品质量不过关致使产成品库存积压。传统制造业需要利用大数据来提升对需求预测的精准度,对内进行业务流程再造,对外实施敏捷供应链管理,才能从根本上实现有效的库存管理,使企业库存真正成为实现企业竞争战略的利器。

关键词:制造企业;库存管理;大数据

    库存管理一直是传统制造企业的管理重点,尽管JIT的理念已经推广多年,但很多行业由于产品的特性难以实施完全的JIT管理。例如我国服装行业的库存一直居高不下,海澜之家2012IPO审核失败,其中库存过高是重要原因。[1]我国大部分服装企业的平均库存天数在150天以上[2]。对比服装界的“怪兽”ZARA,从服装设计到销售平均只用10-14天的速度[3],我国服装企业在库存管理方面可以说还任重而道远。无独有偶,20195月,在长沙举行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后市场千人峰会,其中一个重要主题就是探讨工程机械行业配件库存问题,机械行业的库存持有成本通常是库存金额的25%,即一年的折旧达到1/4,如果库存不能得到很好的控制,企业的利润都会被库存所“吃掉”。[4]除此以外,家纺行业、家电行业、五金建材行业等都面临较严重的库存管理问题。在宏观经济总体疲软的大环境下,降低库存盘活资金成为很多传统制造企业的首要任务。

一、大数据的应用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2011年发布了一份研究报告《Big dataThe next frontier for innovation, competition, and productivity》,该报告指出大数据已经渗透到全球经济的各个部分。大数据通常被认为是没有办法在允许的时间里用常规的软件工具对内容进行抓取、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5]需要应用新的方法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发现规律、收集有价值的见解和预言复杂问题的答案。[6]以大数据为主题在中国知网上搜索,核心期刊论文超过19000篇,其中企业管理相关的论文超过400篇,各行各业都在积极探讨着大数据的应用模式。2015年国务院正式印发《中国制造2025》规划,用信息化和工业化两化深度融合来引领和带动整个制造业的发展,最终实现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的目标。这就离不开对工业大数据的应用,工业大数据把企业生产的全过程联系起来,贯穿于工业的设计、工艺、生产、管理、服务等各个环节,通过大数据提前分析和精准预测用户的需求,以实现用户需求的快速响应。[7]结合现代供应链管理的思想,借助大数据实现供应链各环节的精准管理已经成为业界的共识。成功的供应链管理重要标志之一就是库存成本得到很好的控制,库存产品品种、数量与市场需求高度吻合。

二、制造企业库存管理问题分析

只要生产和消费不是完全同步,库存就成为一种不可避免的存在。保有适量的库存往往能使企业更好地应对市场的不确定性。但在现实中,适当的安全库存在不断变化的市场中很可能成为过剩库存,从而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浪费[8]

(一)原材料仓库呆滞品居高不下

1.原材料的通用性差

人们对产品的需求个性化程度越来越高,这意味企业需要准备更多种类的原材料或零部件以满足不一样的产品需要。不少制造企业原材料的种类超过1000种。种类繁多的原材料虽然一方面能满足客户个性化的产品需求,但另一方面也导致了某些专用性比较强的原材料在需求变动时很容易就成了呆滞品。这些原材料会一直堆放在仓库中,不断消耗仓储管理的资源,增加仓储管理的成本。在会计账面上,这些原材料以资产的形式存在,但事实上已经难以被再次利用,只能在未来以资产折旧的方式处理。在许多传统制造行业,这种无法再被使用的原材料比例不低,不少企业呆滞品库存的比例占库存总值的30%以上,这些库存正在静悄悄增加企业成本、地吃掉企业的利润,成为企业竞争的负担。

2.产品设计的临时变动

在定制化生产的时代,不少产品是根据客户订购合同来安排原材料采购以及产成品的生产。理想的情况是产品设计在原材料采购之前完全确定,但现实中常常已经开始采购,甚至已经安排生产,还会出现产品设计的变动。这种变动一旦出现,很可能意味着部分已经采购入库的原材料在此次生产中无法再使用,这些原材料最终可能成为呆滞库存。产品设计的临时变动主要源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市场的变化,产品必须要改变原来的设计以适应新的需求,否则很可能会面临更大的损失;二是对产设计的沟通不畅,特别是对于信息化程度不高的企业,可能还是停留在电话、纸质方式的沟通,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出现差错在所难免,差错可能也会导致部分原材料由于错误的加工成为废品或者呆滞品。

3.采购管理缺乏全局成本观念

制造企业普遍还是采用部门制的组织结构,各个部门虽然都服务于企业的战略目标,但同时也会有自己部门的利益考虑。采购是制造企业非常重要的职能部门,采购成本对生产成本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是现代成本控制的关键点。不少企业对采购的绩效有明确的评价机制,其中采购单价是很重要的评价指标之一。寻找更低原材料单价的供应商成为采购人员的重要任务,采购人员常常为了获得价格折扣加大采购量,这些多余的库存如果后续不能得到恰当的利用,最终可能成为仓库中的呆滞品。另外,过分追求采购的单价还可能带来原材料质量不过关、相关服务没有保障等问题,这些都会增加后续生产、销售过程的成本。因此,当采购管理缺乏全局成本考量,只是关注于局部成本的降低时,反而会引起呆滞品增加等一系列问题。

(二)产成品仓库货物积压

1.对市场需求把握不准确

自从推/拉式供应链的概念面世以后,拉式供应链一直为人们所推崇,因为拉式供应链的思想是根据客户的需求来安排生产,而不是把产品生产出来,再推给客户。但现实中,很多产品难以完全获取到最终客户的订单后再安排生产,根据预测进行生产是不可回避的方式。但无论采取何种技术和方法,预测需求与真实需求之间必然存在距离,不可能做到完全吻合,服装行业就是典型的例子。因此,对市场需求把握的准确程度成为很多企业是否能够赢得竞争的关键。我国传统制造企业在市场需求分析方面能力较弱,产品市场定位不够明确,同质化严重,最后常常需要降价处理。这样企业就很容易陷入一个恶性循环,不断生产,除了个别“爆款”,其他产品库存积压,成本增加,最终折价销售,库存水平始终保持在高位,相应的管理成本也就难以降低。

2.产品质量不过关

   即使是按订单生产的制造企业,其产成品库存问题有时也是不容小觑,这主要是因为产品的质量不能做到100%合格。这时,企业为了应对不合格品带来的问题,通常采取大于订单需求量的生产方式,这些多出来的产品日积月累形成库存积压。产品质量的不过关主要源于生产工艺本身和原材料的质量问题。特别是不能实现全自动化生产的产品,生产过程中工人的工艺水平和熟练程度对产品的质量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如果工人的流动率很高,产品的质量自然难以保证。质量欠佳的原材料或零部件同样影响着产成品的质量,完全以采购价格为导向的采购作业致使原材料质量不能得到生产部门的完全信任,这时生产部门也会倾向于生产更多的产成品以应对质量问题。所以,产生品的质量不过关同样带来库存积压。

三、改善制造业库存管理的建议

    库存的问题绝对不仅仅是仓储管理部门的问题,库存水平的高低可以说反映的是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高低。因此,企业往往需要全面改造其管理模式,提升整体管理水平,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库存管理的问题。

(一)利用大数据实现对需求的精准把握

    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已经提出多年,许多企业投入大量资源进行客户关系管理。但过去由于技术的限制,大多数企业与客户的接触是单一和短暂的,很难形成对客户的准确认识。现在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让人们的生活习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互联网把每一个人都连接起来,企业通过现代互联网技术,能有多种途径与客户接触,甚至不需要面对面的交往就能深入了解客户的生活,例如通过社交软件,企业可以了解到客户平时的生活状况。这为企业深入了解客户的潜在需求打通了一条重要的通道。在大数据时代,每一个客户进行深度的用户画像不再是难以企及的事情。用户画像的数据主要来源于人文学科的研究和于计算机、数据统计的研究,后者数据来源主要靠互联网、物联网所形成的大数据,通过多渠道获取的产品信息、用户社交信息、用户事件信息可构成一个全面多维的用户画像[9]。用户的属性分类可以包括基本属性(如性别、年龄等)、兴趣属性(长期关注点、内容偏好等)、社交属性(分享数、垫纸次数等)、行为属性(支付方式、获取渠道等)、心理属性(互动次数、个性偏好等)、用户价值(消费频次、品牌影响等)等。企业只有结合行业特性,应用现代数据分析技术对这些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找到有效利用的方法,才能实现对客户需求的精准把握,这能帮助产品的设计能够即考虑最终产品的个性同时考虑原材料/零部件的通用性,从而有效降低产库存。

(二)基于大数据的业务流程再造

业务流程再造(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BPR)的概念源于1990年美国Michael Hammer教授的《哈佛商业评论》,《公司再造——企业革命的宣言书》对BPR的定义是:对企业业务流程进行根本性的再思考和彻底性的再设计,使得企业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衡量企业绩效的关键指标上取得显著性进展。[10]BPR的本质是对企业的一种系统革命,其根本目标就是要对被专业分工和官僚体制分割得支离破碎的流程进行重新设计和再造。[11]制造企业一般采用部门制的组织结构,虽然各个部门从原则上是服务于企业的总体战略规划,但在实践中常常会出现由于部门利益冲突或者责任不明而带来的各种管理问题。企业库存水平的高低是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体现,是不同部门之间协同作业的结果。因此,制造企业需要从业务流的角度重新审视产品研发、原材料采购、仓储、生产制造、销售等各部门之间的衔接关系,对绩效的考核应该从整个流程出发,而不是仅关注某些结点,例如对采购的考核除了采购成本以外,对后续产品质量的影响也应该作为考核的内容之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很好地把每一次的生产流程所有节点关联起来,包括产品质量问题是由于原材料问题还是工艺问题都能明确分析,这样就能很好地消除管理中的灰色地带,使企业内各部门共同解决库存居高不下的问题。

(三)实施以大数据为基础的敏捷供应链管理

    敏捷性是企业应对未知,识别商业环境威胁,并把不确定转为可控机遇的能力,其涵盖组织结构、信息系统、物流流程和思维方式的全业务能力,企业的敏捷性主要取决于其供应链是否敏捷。[12]当今的竞争早已从企业与企业的竞争转向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制造企业通常不会处于供应链的最前端,即制造企业一般不会直接接触终端客户的需求,终端客户的变化需要一定环节的传递才能被制造企业所感知。传递速度的快慢以及信息的准确程度成为制造企业能否顺利应对市场变化的关键。这一过程离不开基于大数据的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通过传感器网络、自动识别、数字化集成完成数据采集和融合,利用多级混合储存技术实现设备、用户、流程、产线、产品的建模,再利用分类与聚类算法、关联关系挖掘算法等得出各种分析模型,从而科学地进行生产排产调度、故障诊断预测和质量管理,最终实现供应链的优化和敏捷化。[13]成功的供应链管理是企业控制库存的根本,只有把管理的目光从企业内部眼神到整个供应链,才能对销售、生产、采购做出更系统的设计,才不会陷入追求某些局部最优而舍弃全局最优的局面,例如在敏捷供应链的管理方式下,对采购成本的认识与传统会有很大不同,能够为了更好地满足市场的变化而接受相关成本的提升。因此,只有制造企业实施现代供应链管理,才能彻底的控制企业库存,使企业库存真正成为实现企业竞争战略的利器。

参考文献:

[1]赵艳秋,衣东风.大数据时代下我国服装企业库存阴霾问题的对策[J].现代商业,2015(18):51-52.

[2]吴俊宇.库存:服饰零售的终极悖论. http://www.ebrun.com/20190624/339030.shtml2019-06-24/2020-01-15

[3]尹静文.中国服装行业供应链管理模式优化——ZARA为例[J].商场现代化,2019(13).

[4]孙凯旋.叶京生:大数据引领库存管理变革.  http://info.cm.hc360.com/2019/05/221359721179.shtml,2019-05-22/2020-01-15

[5]代芯瑜,张文曦.我国大数据研究现状与热点分析[J].思想战线,2013(S2):149-154.

[6]李环.“大数据应用于经济领域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5(10):82-87.

[7]黄明峰.工业大数据发展态势与典型应用[J].电信科学,2016,32(7):175-178.

[8]吴丹洁,苏俊华,郑建阳.企业零库存的适用与风险探析[J].改革与战略,2015(05):89-97.

[9]谭浩,郭雅婷.基于大数据的用户画像构建方法与应用[J].包装工程,2019,40(22):95-101.

[10]贾玲,吴建华,陆江.大数据视野下档案业务流程再造方法研究[J].档案学研究,2018,165(06):92-96.

[11]李爱民.业务流程再造理论研究综述与展望[J].现代管理科学,2006(8):29-32.

[12]孙新波,钱雨,张明超,李金柱.大数据驱动企业供应链敏捷性的实现机理研究[J].管理世界,2019(09):133-151.

[13]赵颖,侯俊杰,于成龙,徐皓,张伟.面向生产管控的工业大数据研究及应用[J].计算机科学,2019(B06):45-51.

推荐内容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