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跨境电商 构建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 互联网 财务管理 信息化 目录 大数据 现代商业杂志

国际贸易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国际贸易 >

基于我国从亚洲不同国家的进口总额分析其对我国就业的影响

2017-04-14 22:11 来源:www.xdsyzzs.com 发布:现代商业 阅读:

仉策 中央民族大学

摘要:提升一国的进口额度对本国就业是否有促进作用,一直是学术界探讨的焦点。本文选取了19982015年我国对亚洲不同发展水平国家,即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的贸易进口额与国内就业情况作为实证分析的数据,通过构建模型对进口总额与中国国内就业状况我国与亚洲不同发水平国家的进口额进行了实证分析。根据回归结果,分析我国同亚洲不同发展水平国家的进口额对我国就业产生不同影响的原因。

关键词:就业;进口总额;线性回归;亚洲

随着全球贸易的不断发展,进出口贸易对一国的影响日益显著,其关系到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问题,由于中国国情的特殊性,解决就业问题不能单纯依赖国内消费与投资,应通过多种途径来进行,而其中之一就是通过调整国家的进口总额,改变国际贸易环境从而影响国内就业。但进口对国内就业的影响作用长期以来为学术界所讨论,许多学者持进口损害国内待发展产业,抑制国内就业,减少国民福利的观点。笔者认为适量的提升进口额会促进我国就业总体水平的提升,有效地提升国民福利水平,而从不同国家的进口数量对本国国民就业情况影响程度也不尽相同。基于此,笔者借鉴了亚洲地区国内外进口影响就业的大量文献及参考资料,对中国对亚洲不同发展水平的主要国家的进口额进行实证分析。

一、理论推导及参考模型构建

影响一个国家就业有很多因素,如本国进口额、出口额、国内经济增长速度、产业结构的变化、政策的变化等因素。在本文中,首先忽略其他经济因素对于就业的影响,通过构建线性双变量回归模型,对我国进口总额和我国就业总人口进行回归,印证进口总额对我国就业总人口的关系。通过进一步的分析,我们选择对中国的主要进口地区、占中国进口份额近半数的亚洲作为主要分析对象,并选取亚洲不同发展水平的有代表性的国家与我国就业总人口构建多元回归模型,根据回归结果分析原因,并提出增加我国就业总人口的对策。

(一)我国进口总额与我国就业总人口的双变量回归模型

I :JY=C+B1IM

其中, C是模型的截距,B1为解释变量IM的系数,JY是我国就业总人口数,IM是我国进口总额。模型估计中使用的数据为1998——201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发表的相关数据。

使用EViews对数据进行最小二乘法估计,模型估计结果如下:

基于我国从亚洲不同国家的进口总额分析其对我国就业的影响1

由此可见,该模型R2 = 0. 907951R=0.9529F = 157.8212F检验很显著,t 检验也显著。此外,此时模型没有自相关,也没有异方差,拟合优度也较高。这表明IMJY高度正相关,这与预期一致。因此通过实证分析,我们可以说:我国的进口总额与我国就业总人口数呈正相关关系。

(二)我国从日本、韩国和马来西亚的进口额与我国就业总人口的多元对数线性回归模型

由前文叙述,我们可以得出我国的进口总额与我国就业总人口数呈正相关的结论。为了进一步解释我们得到的结论,我们按照国家统计局列举的数据将我国的进口总额按照不同大洲进行分类,并进行了多元回归分析。我们选用了线性模型、双对数模型、对数-线性模型等模型对所得数据进行了回归,发现每一个模型得到的回归结果都是R^2较高但解释变量t值统计显著的不多,这说明每一个解释变量的均有较高的多重共线性,这就说明我国同不同地区的进口总额无法解释进口总额与就业总人口的关系,我们推测出现这种情形的原因为经济全球化的驱动。

在之后的试验中,我们选择了占我国进口总额比重最大的亚洲,作为我们的分析对象。由于吸收了之前的经验,我们没有把我国从所有国家的进口总额都纳入我们研究的模型中,而是按照我国与亚洲不同发展水平的主要国家的进口总额与我国就业总人口数进行回归分析。最终,我们选择了中国在亚洲排名前三位的贸易伙伴,即中国最大的贸易逆差国韩国、亚洲最领先的发达国家日本、亚洲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马来西亚作为回归模型的解释变量,并选择了多元对数线性回归模型做回归,过程如下:

为进一步了解中国进口总额与中国就业总人口的关系,我们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将模型设定对数模型:

LnJY=C+B1LnJ+B2LnK+B3LnM

其中,C是模型的截距,B1B2B3为解释变量的系数,J为我国从日本进口的总额;K为我国从韩国进口的总额;M为我国从马来西亚进口的总额。模型估计中使用的数据为1998——201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发表的相关数据。使用EViews对数据进行最小二乘法估计,模型估计结果如下:

基于我国从亚洲不同国家的进口总额分析其对我国就业的影响2

即:LOG(JY)=11.0091-0.0322*LOG(J)+0.01673*LOG(K)+0.0320*LOG(M)

由此可见,该模型R^2=0.9896F=443.15436F检验也很显著。此外,t 检验也显著。R^2=0.9896说明所建模型整体上对样本数据拟合较好,即解释变量“我国从日本进口的总额”“我国从韩国进口的总额”“我国从韩国进口的总额”对解释变量“我国就业总人口数”的绝大部分差异做出了解释。

针对H0:B1=B2=B3=0,给定显著性水平α = 0. 05 ,在F分布表中查出自由度为K-1=2n-k=15的临界值Fα(215),由F = 136. 3515 Fα(215),应拒绝原假设H0: B1=B2=B3=0,说明回归方程显著,即我国从日本、韩国、马来西亚进口的总额是对我国商品进口额有影响的。

二、实证分析结果

(一)通过第一个计量模型的分析,我们可知进口与就业的总人数呈正相关,但是,第二个多元回归模型的结果显示,日本进口与我国的就业人数呈现负相关关系。这说明从日本进口产品不利于我国就业。

中国与日本相比,“中国制造”在中低端制造业的竞争优势依然存在,并且短期内应该不会有太大的改变,而相关中低端产品制造业为我国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这说明我国中低端制造业的就业形势依然乐观。但从日本进口的中等技术制成品替代了我国相关产品,人们更加倾向于购买日本技术含量高、质量保障高的产品,而放弃选择价格低廉、技术含量低的国内产品,这使得这此类产品的外需大于内需,国内相关产业被国外产业替代,国内企业经营困难会减少雇佣人数,这会导致就业缺口扩大,从而影响我国整体的就业形势。

(二)根据多元回归结果,在双对数模型中,韩国进口额对数的斜率系数为0.016729,而且检验结果显著,即表示在其他国家进口总额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我国从韩国进口总额每增加一个百分点,我国的平均就业人数增加0.016729个百分点。结果表明我国对韩国进口总额变动与我国就业人数变动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1998年我国对韩的进口额约占进口总额的10.4%,且数量不断攀升,占比逐年增加,至今为止,韩国已连续3年成为中国的最大逆差国。由于中韩在产业发展水平和区域产业分工体系中的地位存在较大的差距,中韩双边贸易主要呈现显著的互补性特征。从整体上看,韩国对中国出口主要是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产品,既可以充分利用中国廉价的劳动力,又可以充分发挥韩国企业的技术优势。中韩贸易结构主要表现出垂直互补的关系,产业间贸易占据主导。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韩国出口到中国的具有产业间贸易的产品为中国广大的劳动力市场提供了就业机会,为解决目前我国教育水平低的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虽然我国对韩的贸易逆差对我国经济增长特别是就业水平具有促进作用,但从我国发展结构与发展进程而言,我国依然需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特别是由于东南亚劳动密集型国家的兴起与我国劳动力成本的提高,虽然我国已成为第二大经济体,但在经济发展中面临的挑战依然不容小觑。

(三)根据回归结果,在双对数模型中,马来西亚进口额对数的斜率系数越为0.032,而且检验结果显著,即在其他国家进口总额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我国从马来西亚进口总额每增加一个百分点,我国的平均就业人数增加0.032个百分点。这个结果表明了,我国对马来西亚进口总额对我国就业总人数的弹性,它的系数小于1,我国就业人数是缺乏弹性的。

这表明了我国对马来西亚的进口总额变动虽然对我国的就业人数变动有着正相关的影响,但影响的程度较小。根据海关信息网,我国从马来西亚进口的主要商品是电子或机械相关品及原材料类产品。中国对马来西亚的机械设备和中间产品进口产生技术外溢,进而带动劳动力就业。马来西亚拥有着先进的电子机械设备,我国从马来西亚进口这些产品会带来机械设备和中间产品的技术外溢。中国利用原有设备和技术资料,构建自己的机械工业体系,从而带动了更多的劳动力就业此外,马来西亚是一个农业与自然资源出口大国,我国从马来西亚进口橡胶,棕榄油等初级原料,补充了国内供给,创造就业岗位。

三、结语

正如在本文实证分析结果提到的,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分析我国的进口额对我国就业的影响时,要按照不同国家不同产品类型进行分析。例如我国就业人数数量与对日本进口数量呈负相关关系,即对发达高新经济体进口中高等技术产品不利于扩大国内就业;对韩国、马来西亚进口数量与国内就业人数呈正相关关系,即对存在产业内贸易的国家进口有利于双边产业结构优化,对下游产业资源丰富国家进口,有利于补充国内初级产品需求,促进就业增长。

参考文献:

[1]张小济. 面向 21 世纪的中韩经贸合作,第一版.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6

[2]李春梅.对我国出口带动就业能力分析[J].长春大学学报,20073

[3]周申,李春梅,谢娟娟.国际贸易与劳动力市场:研究述评[J].南开经济研究,20073

[4]魏浩,张二震.对进口在经济发展中作用的重新认识——兼谈调整我国现行外贸政策的思路[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

推荐内容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