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跨境电商 构建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 互联网 财务管理 信息化 目录 大数据 现代商业杂志

国际贸易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国际贸易 >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机理研究

2018-03-15 23:08 来源:www.xdsyzzs.com 发布:现代商业 阅读:

-----基于母国和东道国双重视角

窦虹麟    南昌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屠金萍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基金项目:2017年度湖北经济社会发展重点研究课题(学科专项)《基于母国和东道国双重视角》(WY2015090-C

摘要:随着内生增长理论的提出,技术寻求型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引来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的讨论与研究。本文认为,由于技术寻求型OFDI较高的资金、人力、风险成本和国外较严苛的政策、商业、文化环境,影响了我国企业对技术寻求型OFDI的主观选择,阻碍了我国由OFDI带来的技术溢出。文章通过结合在母国和东道国双重角度下我国OFDI动机选择的影响因素,对我国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做出机理分析。最后,提出我国经济在新常态阶段下,如何有效的运用OFDI来获取东道国的先进技术,促进我国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

关键词:技术寻求型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产业升级

  一、引言

伴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的不断推进,中国OFDI规模迅速增长。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于201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额(1231亿万美元)首次超过外商直接投资额(1196亿万美元),中国OFDI在世界经济中的影响力逐渐加深。中国国际交流中心于2015年提出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均进入了低速增长新常态阶段,为适应经济新常态,中国面临着调结构、促升级等诸多问题,而该一系列问题都与中国国内的技术水平息息相关。对外直接投资(OFDI)可对母国产生有效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中国应在面临挑战的同时抓住机遇,积极利用我国OFDI的规模优势,吸收东道国的先进技术,提升自身技术水平,带动国内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相关产业的升级。

二、文献综述

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始源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的内生增长理论,该理论认为,经济能够不依赖外力推动实现经济增长,内生的技术进步是保证持续增长的决定因素。内生增长理论的提出使得对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研究成为国际经济领域中的重要课题,国内外陆续出现学者研究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他们取得的研究成果也渐成体系。

在国外,KogutChang1991)最先对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进行了系统性研究,以日本21年间(1976-1987年)对美直接投资数据为样本数据,对日本的对美投资行为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日本对美直接投资资金主要集中在美国R&D水平较高的行业,结论表明了对外直接投资路径中存在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丰富了国与国之间的技术外溢路径,为各国的技术进步做出了一定贡献。随后NevenSiotis1993)、NigelJames2003)、Branstetter2006)、Ramasamy和Yeung2012)等相继采用计量统计方法对样本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存在与否、作用机理和影响因素进行探讨,为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

随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额急速增长,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显著,国内相关理论随之发展。赵伟和古广东(2006)首先证实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技术进步的正相关性。随后吴先明和糜军(2009)、汪斌等(2010)、刘宏和张蕾(2012)、付海燕(2014)、霍忻和刘宏(2016)等人相继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均得到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技术进步的显著正相关性的结论。此外,白洁(2009)通过实证研究得出两者之间不显著正相关性的结论。刘伟全(2010)通过实证研究得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增加对我国技术进步没有促进作用的结论。

三、OFDI动机选择的机理分析

(一)OFDI动机选择的机理分析-母国视角

1.技术寻求型OFDI要求更高的资金投入

技术寻求型OFDI通过收购公司或建立研发中心实现先进技术的获取,相较于市场寻求型OFDI和资源寻求型OFDI而言,科研资金的必要投入量往往更高。研发的资本投入,东道国的知识产权保护,企业间的相互竞争都将增加投资成本,提高技术型OFDI的进入壁垒,同时研发过程的不确定性和研发结果的不可控性也将产生一定的机会成本。因此,技术需求型OFDI往往比市场寻求型和资源寻求型OFDI需要更高的资金成本。

2.技术寻求型OFDI要求更高的人力资本

技术寻求型OFDI对技术的获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先进技术的取得及取得的技术在国家差异间的转换应用。一方面,技术寻求型OFDI需要引入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参与东道国先进技术的研发和学习,另一方面,在克服资源禀赋、经济体制、市场结构等国家差异因素实现先进技术转换应用的过程中,高素质的人才储备亦是企业的不二选择。

3.技术寻求型OFDI要求更强的风险承担力

资源寻求型OFDI和市场寻求型OFDI分别看重的是东道国的自然资源和潜在市场,而技术寻求型OFDI目标在于东道国的先进技术,因此技术寻求型OFDI往往会在初期投入大量的人力资本和实物资本用于研发投入,而由于高新技术研发的周期较长、技术开发和市场不可控,以及研发技术的效果和寿命不确定等因素,导致高投入的成本得不到应用的回报,大大增加了技术寻求型OFDI的投资风险。

(二)OFDI动机选择的机理分析-东道国视角

1.东道国更严苛的政策环境

跨国并购和绿地投资的法律政策主要由东道国的政府机构制定,且东道国对不同行业的外资政策不尽相同,其中对高科技产业的外资政策的保护力度是最大的,尤其是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更具备可操作性。东道国通过创造一个严格的法律环境来限制外资企业的技术学习行为,并通过提高知识产权保护程度来阻碍技术寻求型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从而在政府角度保护了本国的先进技术。

2.东道国更严苛的商业环境

外资企业通过各个途径学习东道国的先进技术,势必要与东道国目标技术企业进行接触,而东道国企业的先进技术不仅受到严格的政策保护,企业自身也会对自身技术设置严格的保护壁垒,防止自有先进技术外溢。除此之外,外资企业对东道国的资源依赖性较强,尤其是高层管理人员、科研骨干等当地的先进技术行业的人力资源,外资企业不能在短期内掌握因地制宜的管理模式,难以适应当地的商业环境,最终导致企业的科研能力难以提高。

3.东道国更严苛的文化环境

文化因素对外资企业和东道国企业之间的合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虽然外资企业解决了获取东道国先进技术的地理位置问题,但是并不意味着真正融入了当地的技术创新网络。由于东道国技术型企业更了解本土文化环境,在同等条件下,他们更希望与东道国本土企业产生技术合作与交流,寻求稳定发展。同时,由于文化差异,外资企业来源国家的技术人员与东道国企业的技术人员在学习和交流的问题上面临着挑战,使外资企业的研发人员不易融入东道国的研发环境。因此,较严苛的文化环境阻碍了外资企业的技术吸收。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重点发展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鼓励资源与市场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

相较于资源寻求型与市场寻求型OFDI而言,技术寻求型OFDI以获取东道国的先进技术为首要目标,具有更强的技术寻求动机,往往会给母国带来更明显的技术溢出效应,因此,要提高我国技术溢出效应,应重点发展技术寻求型OFDI。在此基础上,鼓励资源寻求型OFDI及市场寻求型OFDI的发展,并引导其二者在获取资源和市场的同时进一步吸收东道国的先进技术从而促进国内技术进步,实现相关产业升级。

(二)大力扶持高新技术产业海外发展,对跨国公司及国外研发中心给予政策上的优惠

由于历史遗留问题,中国较发达国家不论在先进技术还是经营管理经验上都存在一定差距,而各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及技术垄断将持续拉大二者之间的差距。为缩小差距,促进国内技术进步,实现国家富强,必须加强国内高新技术企业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联系,绕过发达国家的技术壁垒,获取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及管理经验。因此,政府应大力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在海外的发展,在财政等方面给予我国的跨国公司及驻国外的研发中心相应的政策优惠,鼓励更多的企业学习国外先进技术,促进技术溢出效应。

(三)优化对外投资企业人力资源结构,积极融入东道国的技术创新网络

东道国当地的高级管理人员更了解本地的政策环境、商业环境和文化环境,同时东道国当地的研发人员更了解东道国的先进技术。通过任用东道国的高级管理人员和研发人员,可以更快的使得我国企业适应当地环境并促进企业与外部的技术交流,节省更多的机会成本与时间成本,从而推动我国企业高效的融入东道国的核心技术创新网络,获取东道国外溢的先进技术。

参考文献

[1]白洁.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经验检验[J].世界经济研究,2009,(8):65-69

[2]付海燕.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研究———基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实证检验[J].世界经济研究,2014,(9:56-88

[3]霍忻,刘宏.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双月刊), 2016182:3-10

[4]刘宏,张蕾.中国ODI逆向技术溢出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程度研究[J].财贸经济, 2012,(1:95-100

[5]吴先明,糜军.我国企业对发达国家逆向投资与自主创新能力[J].经济管理,2009,(4:57-63

[6]汪斌,李伟庆,周明海. ODI与中国自主创新:机理分析与实证研究[J].科学学研究, 2010286:926-933

[7]赵伟,古广东,何元庆.外向FDI与中国技术进步:机理分析与尝试性实证[J].管理世界(月刊), 2006,(7:53-60

[8]B. Ramasamy, M. Yeung, S. Laforet, China's 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Location Choice and Firm Ownership, Journal of World Business, 47 (2012):17-25.

[9]KOGUT B, CHANG S J. Technological capabilities and Japanese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J].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1991,73(3):401-413

[10]Neven D, Siotis G. Technology sourcing and FDI in the ECan empirical evaluatio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1996,V01.14.

[11]Nigel DriffieldMichael Henry and James HLoveLinking Motivation and EffectThe Nature of Inward FDI and its Impact on Productivity Growth in the UK,2005.

推荐内容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