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跨境电商 构建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 互联网 财务管理 信息化 目录 大数据 现代商业杂志

国际贸易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国际贸易 >

国际贸易对中国产业结构调整

2015-03-09 22:34 来源:www.xdsyzzs.com 发布:现代商业 阅读:

许静  中国山东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

摘要:产业结构调整是社会生产效果从低转化为高的过程。贸易结构影响产业结构调整的因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产品的需求弹性,二是要素的供给弹性。在经济开放的历史背景下,采取何种措施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优化和升级产业结构,是摆在我国面前的刻不容缓的任务。我国是一个贸易大国,在当今世界排名第一,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不可避免的受到国际贸易发展的影响。因此对我国产业结构与国际贸易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这样可以尽量规避国际贸易对我国产业的结构的负面影响,进而推动我国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和优化。

关键词:国际贸易;产业结构调整;产值结构;措施

一、国际贸易和我国产业结构的现状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逐渐加大了改革开放的力度,国际贸易的发展可谓一日千里,吸引了大量的FDI1985 年,我国只有695亿元的进出口总额,在今后的三十多年里,这个数字不断被刷新,到了2011年已达36418.6亿元,增长了51倍,年均增长率达到了17.3%,跃居世界首位(见图一),到了2013年我国的进出口总额达到4.16万亿元。在中国,世界上主要的跨国公司都设有分支结构,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凸显。

     中国外贸日益扩大的同时,中国贸易的依赖度也不断提高。1982年不到15%,到了1990年就接近30%,2000年接近40%,入世后这个数值一路飙升,到2011年我国贸易依存度达到50.1%,2013上年为51.1%,2013年下半年有所下降,但也在50%以上。这表明中国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的外部依赖性,经济增长中外贸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

 1978~2011年中国国际贸易情况

图一 1978~2011年中国国际贸易情况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的经济得到巨大的发展,到2010年我国的GDP就超过了日本,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当今中国面临的巨大挑战,其核心是对经济结构进行优化和调整,而经济结构的调整主要从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中体现出来。

就业结构和产值结构是衡量产业结构的两个关键性指标。首先我们来看我国的产值结构,尽管我国产值结构一直处于发展和变化中,改革开放后短时间内第一产业所占比例就开始下降,但我们应该清醒的看到在这三十多年的时间里,第二产业始终占据着半壁江山,人们希望看到的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扩张的局面始终没有出现,尤为严重的是,近七八年来第三产业所占比例出现了明显的萎缩。再来看就业结构,1952年,我国就业人数中,第二产业最少,只有7.4%,最多的是第一产业,占到了83.4%,而第三产业仅占了9.1%,到了2011年我国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就业比例分别提高到29.5%和35.7%,就业机构明显得到了优化,但是第一产业的就业比重仍占了34.8%,远远高于发达国家的5~10%,而第三产业的就业比例与发达国家的70%比起来还有很大的差距。这样的结果是与我国的制定一系列政策的初衷和政府的预期相悖的。

二、国际贸易对产值结构调整的影响

1.纵观全国,国际贸易和我国农业增长负相关,与服务业、工业正相关。

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深入,我国农产品的主要进口由原来的粮食转为原材料和资源性产品,这必然会极大的冲击我国的农业产业生产,使其比重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同时,服务业和工业两大产业的比例自然就会上升。

    2.分区域来看,国际贸易对产值增长率的影响随区域的不同而不同。

东部地区受到国际贸易的影响明显小于西部。这主要是因为西部地区的国际贸易还不够开放,一旦开放程度增大,国际贸易对促进产业结构的作用就十分明显。而技术外溢是导致国际贸易对东部地区的影响较小的主要原因,同时城镇化率、投资率、资本丰裕度等都不同程度的影响着不同区域的产值增长率。

三、国际贸易对我国就业结构调整的影响

1.国际贸易的发展使我国的就业总量陡增、第一产业结业比例下降

    国际贸易的发展,我国部分剩余的农村劳动力被解放出来,从第一产业大量的转向第三产业或第二产业。但是,现在农村依然有无数多种的剩余劳动力,让需要大规模的从第一产业中转出来从事第二产业或第三产业。

2.国际贸易使中国工业的就业比重的变动呈倒驼峰型

开始时,国际贸易使得工业就业比重上升缓慢,然后再大幅度上升,达到最高峰以后,国际贸易在拉升工业就业比重方面的作用就会不断削弱,工业就业的吸纳力就会不断下降。在国际贸易的拉动下,我国服务业的就业比重逐年上升。尽管对各地区作用不尽相同,但是总的看来,国际贸易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服务业就业率的上升。 尽管不同地区的提升幅度有大有小,但这说明国际贸易越开放我国服务业的就业规模就越大。

3.中国自身在各产业的发展正想拉动了各产业的就业。

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自身经济发展积极作用于经济结构的转换。物质资本存量对工业就业和农业就业比重的有一定的负向影响,它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工业和农业劳动力,而与服务业就业之间的存在一定的互补性。

四、对国际贸易和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建议

1.施行积极的贸易政策

    1)转变对外贸易方式

我国现阶段对外贸易的建立是基于我国廉价而充裕的劳动力的,处于国际分工产业链结构的极端,所赚取的国际贸易利润是十分微弱的。这就是我国对外贸易规模大而实力弱的主要原因。因此,必须转变我国对外贸易的方式,以外需的稳定为依托,不断拓宽和开辟国际市场,将规模优势转变为效益和质量优势,将成本优势转变为综合竞争优势。要做到这一点,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在保持我国现有的出口竞争方面优势的前提下,培育出新的出口竞争优势。

2)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

目前,产业结构的调整的主要特征是服务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技术进步了,传统产业改造和升级就成为可能,尤为重要的是技术的进步还是新兴产业产生的催化剂,还有可能引发产业技术的革命。

3)加大对外开放力度

     国内外大量的实践证明,对外开放的程度决定了一个国家国际贸易发展的程度。对外开放力度加大后,我国更多领域参与国际贸易竞争成为可能,不仅使国际贸易在规模上得到进一步扩大,企业竞争意识以及产业、企业的发展质量也会得到增强和提高。

2.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1)尽快实现农业产业的规模化、产业化、现代化。

2)工业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3)大力发展服务业产业。

3.实行积极的劳动力政策

1)就业政策要更加积极。

2)进一步促进劳动力质量的提高,积累更多的人力资本,以适应产业结构的调整。

3)加强公共就业服务。

4)建立健全劳动力市场制度,促进工资决定方式的合理化。

     4.积极稳妥的推进城镇化建设。

1)从战略的高度对城市发展的格局进行科学、合理的构建。

2)人的城镇化要稳步实现,同时促进农业人口向城镇居民转变。

结束语:

我国已成为世界头号贸易大国,但是在产业链中还处于低端,离贸易强国还有很远的距离。我国必须实行更加积极的国际贸易政策,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才能使我国的产业结构更加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在发展国内经济的同时,拓宽对外贸易领域,最终成为国际贸易中的强者。

参考文献:

[1]王庆丰.中国就业结构滞后问题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 2009(09)

[2]吴建新.开放经济条件下的研发、专利与中国经济增长[J].世界经济研究, 2008(03).

[3]胡东宁.国际废纸贸易的现状分析与再生资源贸易的政策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 2011 (01).

[4]Vittorio Valli, Donatella Saccone. Structural Chang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ina and

india[J]. The European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2009, 06:101-129. 

推荐内容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