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跨境电商 构建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 互联网 财务管理 信息化 目录 大数据 现代商业杂志

金融视线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金融视线 >

货币市场基金对银行业的冲击与挑战

2016-11-23 22:48 来源:www.xdsyzzs.com 发布:现代商业 阅读:

于毅夫 中国人民大学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货币市场也呈现出蓬勃的发展趋势,而且证监会和银监会也会货币资金市场的发展给予足够的政策支持,推动了我国货币市场基金的全面发展,货币市场基金的经济轮廓也变得越来越清晰。银行作为金融投资的主要渠道,始终在货币市场占有很大的份额,但是货币市场基金的出现以及快速发展对银行这个传统的金融投资渠道产生了严重的冲击,在新的金融发展政策环境下,银行也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策略,应对货币市场基金带来的挑战,本文就对该问题进行论述与分析。

关键词:货币市场;货币市场基金;金融投资

    货币市场基金指的是在货币市场上从事短期有价证券投资的一种基金,该基金资产主要投资于短期货币工具如国库券、大额可转让存单、商业票据等。当投资者在货币市场进行货币市场基金的投资,就拥有了相应的资金单位,并且获得相应的收益。这种货币市场资金的快速发展对我国银行业的金融地位产生了很大的冲击,也带来了更多挑战,在新的历史时期,银行业也需要更新观念,正确认识货币市场基金的发展形势,并且积极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保证银行业的健康发展。

一、货币市场基金的作用

(一)分散金融风险

货币市场基金的发展可以帮助我国金融市场分散金融风险。一方面,与传统类型的股票、债券基金相比,货币市场基金具有更高的流动性,但是其风险性却相对较低,所以在风险控制方面具有更高的控制能力。另一方面,货币市场基金的收费绿较低,而且没有申购和赎回的费用,这也是吸引客户、分散金融风险的主要原因。另外,货币市场基金的种类繁多,不同类型的客户都可以找到满足自己需求的产品,这样便可以将集中的风险分散,提高风险的控制能力。

(二)促进货币市场的健康发展

    货币市场基金可以促进我国货币市场的快速发展,因为通过货币市场基金的发展可以形成一个相对宽松和有序的金融市场,为债券基金、股权基金等资本市场的发展奠定基础。同时,货币市场积极也可以促进债券市场的发展与完善,有利于在国内形成一个完整的金融市场体系。对于金融市场来说,货币市场基金是其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正是由于货币市场基金灵活性高、风险低等特点才吸引了大量的客户,丰富了投资主体的种类,也丰富了货币市场基金的流通渠道,这对于货币市场的健康发展显然是有所助益的。

(三)丰富金融投资品种

    货币市场基金的种类繁多,与银行的存款、债券、股票等业务产品都可以实现良好的无缝对接,同时货币市场基金也可以作为一种过渡商品,弥补银行存款与资本市场之间的空白。货币市场基金的安全性较高,在目前我国存款利率较低的情况下,大部分投资者通过银行存款很难获得高收益,如果用户将货币市场基金与证券投资基金进行过渡,就可以利用货币市场基金的灵活性与安全性,提高投资的收益,为用户带来更多利益,这是其他金融产品无法实现的。

二、货币市场基金给银行业带来的冲击与挑战

    货币市场基金本身具有的重要作用,使得其在金融市场迅速发展并且获得较大的发展空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对传统银行业的一种替代,所以对银行业的发展也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和挑战,主要表现在:

(一)负债业务方面

    银行是典型的负债经营的金融企业,而货币市场基金对银行业产生的最大冲击恰恰体现在负债业务方面。货币市场基金的出现与快速发展使得银行存款大量分流,而存款是银行最重要和基础的资金来源,正是由于货币市场基金的冲击使得这个资金来源收到极大影响。银行业的发展收到利率管制政策的限制,尤其是在市场利率上限不断调整时,银行的存款就会大量流失,这对于很多规模较小的银行来说冲击更加严重,甚至引发银行的流动性危机。

(二)资产业务方面

    在银行现有的业务体系中,可以为资金紧缺的企业提供贷款业务,这可以为银行带来很大的利润空间,然而货币市场基金的出现则改变了这一融资结构。货币市场基金的出现,使得很多大型企业由于资金紧缺而发型的商业票据获得大量的购买需求空间,加之其筹资的成本较低,市场活跃度较高,所以在市场上受到了很多大中型企业的青睐,这就使得银行的贷款业务受到极大影响,也缩窄了银行的收益渠道。

(三)对银行的清算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

    当前的银行与货币市场基金之间的关系是清算关系,货币市场基金与通常意义上的资金相比具有期限短、支付灵活性强等特点,这就为银行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银行每天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进行自检的价值评估与资金清算工作,无形中增加了银行的运营成本。

(四)对金融市场的负面影响

    货币市场基金的形成与发展是金融市场逐渐成熟的一种产物,货币市场基金的发展对我国金融市场也产生了一定的冲击,最直接的表现是短期收益率的变化使得金融市场的盈利空间和市场利率的波动性增加,这使得很多大规模的资金都分流到货币市场基金,银行出现了短期内经营困难的现象。另外,当前我国的银行机构在业务发展方面仍然以存贷业务为主,货币市场基金的快速介入也使得传统的金融市场结构被打破,银行的抗风险能力下降。

三、银行业如何面对货币市场基金的挑战

不可否认的是,货币市场基金虽然对银行业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冲击和挑战,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积极的、有利的影响,一方面为银行流动资金的管理提供了更加灵活的渠道和更加宽松的环境,这对于银行客户来说也是一个积极有利的条件;另一方面则可以满足银行客户大额转让的存单的需求,为银行的发展提供了更多便利。在新的经济环境和金融环境下,银行也要积极采取有效的策略应对货币市场基金的挑战,主要可以归纳为:

(一)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

    银行业的持续发展需要其本身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尤其是在货币市场基金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银行业需要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以此增强其自身的持续竞争力,才能适应未来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金融改革的深化必定会对传统银行业务的收益率产生较大影响,而中间业务所占的比例也讲越来越大,这对于银行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银行必须要在稳定发展的基础上,开拓新的业务领域,加强中间业务的发展力度,重新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发展战略,将单纯的获取利润差转变为利润差和服务收益并重的发展模式,可以显著提高银行自身的业务能力,增强银行的竞争力。

(二)加强客户群体的建设与管理

    事实上,银行与货币市场基金相比具有更加丰富的业务渠道,因为货币市场基金只能提供一种投资方式,而银行则可以为客户带来多种不同的业务投资方式,也可以为用户提供结算、融资等金融服务,所以银行应当充分发挥自己的业务优势,以此为出发点进行客户群的吸纳和重新组合,赢得更多客户的信赖,为用户提供更多优质的服务,增强客户的忠诚度。同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下,银行需要讲客户群体的建设与管理纳入到发展战略中,并且将其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长期开展下去,对客户进行必要的分类管理,包括普通客户、重点客户与优质客户等等,采取有针对性的、有层次的服务策略,可以更好的满足客户需求。(三)开发有竞争力的创新金融产品

    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进步的灵魂,对于银行也同样有着重要的意义,只有坚持创新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从而实现银行业的持续发展。货币市场基金的发展速度飞快,其灵活的投资方式可以为用户带来更多与众不同的体验,从银行的角度来说,要实现其自身的持续发展,就必须要积极应对货币市场基金的挑战,从用户需求的角度出发,开发出既可以满足用户需求、又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新的金融产品,比如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的银行市场发展经验,开设符合我国国情和金融市场的存款单业务等等,丰富银行的产品和服务内容,增强银行的综合竞争力。

(四)开拓新的利润增长点

    从本质上说,银行参与货币市场基金的交易活动属于一种代理业务,而从当前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的建设成果来看,对于银行参与这种代理业务并没有做出过大的限制,这对于银行来也是一个良好的发展机会,银行可以以此为依托开拓新的利润增长点,这对于银行来说无疑是一个获取利润的新途径。银行业务本身具有较强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如果能够将其渗透到货币市场基金的代理业务中,可以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具体的说,银行可以利用现有的储蓄系统和信息网络,对货币市场基金的交易信息进行处理,并且向投资人提供及时的、有效的基金信息,同时建立相应的资金清算系统,确保资金可以顺利赎回,为用户提供更全面的服务。

四、结语

    综上所述,货币市场基金的快速发展对银行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但同时也为银行业带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所以从银行的角度来说,需要积极应对冲击和挑战,通过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加强客户群体的建设与管理、开发有竞争力的创新金融产品、开拓新的利润增长点等策略,提高银行的综合金融服务水平,拓宽银行的盈利空间,推动银行业持续、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孙超.货币市场基金发展与金融改革——来自美国的启示[J].债券. 2013(12)

[2]魏英辉.美欧货币市场基金监管改革及启示[J].证券市场导报. 2016(08)

[3]郭草敏,何津津.负利率下的金融市场[J].债券. 2016(08)

[4]石磊,沈佳熹.我国货币市场基金流动性风险问题研究[J].中国市场. 2016(33)

[5]吴道霞.论我国货币市场基金的作用[J].中国水运(下半月). 2015(09)

[6]吴隽.我国货币市场基金对货币供应量影响的理论与实证分析[J].北方经济. 2014(10)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