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跨境电商 构建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 互联网 财务管理 信息化 目录 大数据 现代商业杂志

金融视线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金融视线 >

金融风险如何影响商业银行的创新能力

2018-01-13 22:03 来源:www.xdsyzzs.com 发布:现代商业 阅读:

———基于上市银行的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

王梅 徐建波 成梦婷 徐州工程学院管理学院

摘要:自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金融市场竞争愈来愈激烈,金融风险对商业银行创新的影响越来越明显。为了研究金融风险对创新的具体影响,论文从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以及利率风险三方面,理论分析了金融风险对商业银行创新能力的影响机制,进一步以沪深两家交易所公布的上市商业银行2010-2015年的数据,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实证研究金融风险对商业银行创新能力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信用风险对创新能力有正向影响,流动性风险对创新能力有负向影响但不显著,利率风险对创新能力有负向影响。最后,根据结论提出了关于提高创新能力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金融风险;创新能力;商业银行 

一、引言

由于目前国内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已从先前的高速改变为适当的中高速。为适应国家经济政策调整和自身改革的需要,近年来金融市场自由化进程呈现加速趋势,金融市场竞争越发激烈。商业银行在内外部环境压力下不断进行创新,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但另一方面,随着创新边界不断扩展,银行业部分创新以监管套利为目的,脱离实体经济需求,整体风险的“市场暴露程度明显上升。20177月,国务院专门设立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将防控金融风险,规范金融创新提到空前高度。在更为严格和审慎的监管下,金融创新的形式和实质必将受到很多影响。可见,金融风险已成为影响金融创新的重要因素,认清金融风险对金融创新的作用机制,并对其影响在我国的现实表现进行衡量就显得尤为必要

二、文献综述

    早期理论界对金融风险和金融创新的关系研究,多是从创新如何影响金融风险的角度展开。 Allen and Gale(1994) 系统地探讨了金融创新,发现在不完全的市场中,金融创新能分散风险。Chen1995)根据金融中介在证券机制中衍生证券的作用建立模型进行研究,认为金融创新可以减少市场的摩擦性成本从而降低市场风险。Santomero and Trester(1998) 从证券化的角度研究金融创新分散风险的功能,指出银行通过资产证券化可减少挤兑,降低银行经营风险。而国内学者林后春(2003) 在金融创新与风险的辩证关系研究中指出,创新可以降低风险,但在转移风险的过程中会积累风险并引入技术风险。厉无畏和朱淑珍(2004) 认为创新不能全面地规避风险且创新过程中不可避免会产生新的风险。从结论上看国外的学者普遍认为金融创新对降低风险有积极作用,而国内学者则认为创新可能带来消极影响。

    随着金融风险破坏力越来越大,以及由此带来的金融监管力度增强,金融风险对金融创新的反向作用日益受到学者的关注。RogersSinkey(1999)在实证分析银行以非利息收入为主的中间业务与银行特征的关系中,认为银行风险与非利息业务成负比例关系,即银行的风险越小,对非利息业务的贡献越大。而Lepetit (2008) Santomero and Trester(1998)的基础上得出进一步结论:如果商业银行将业务范围延伸到中间业务,其业务引发的经营风险和市场风险会比经营传统业务高,会进一步阻止中间业务的扩张,即创新对风险的反作用遏制创新。CalmèsThéoret(2011) 也得出相应的结论,因为非利息收入的变化率远大于净利息收入的变化率,商业银行创新业务规模的扩大可能会增加银行自身的经营风险,在一定程度上遏制创新。

    国内对于金融风险对商业银行创新影响的研究落后于西方国家,但在中国加入WTO后开始大量涌现。郑荣年和牛慕鸿(2007) 在对银行非利息收入与银行特征关系的实证分析中得出:风险高的银行往往将重点放在发展中间业务以规避风险上,而风险小的银行则从事传统业务即风险对创新有促进作用。唐胜鹏(2012)则用动态博弈从理论的角度研究创新和风险的关系,他指出风险和创新既是相互对立又是相互统一的关系,一方面金融创新是由于风险的加大,通过创新可以规避风险;另一方面创新又会创造新的风险,使原本的监管系统失效,在一定程度上遏制创新。朱明星(2013)利用沪深交易所商业银行的数据对创新能力和风险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得出不良贷款率对银行创新能力有负向作用,资产充足率与创新能力呈负相关,流动性比率对创新能力的影响不显著的结论。但他只着重研究了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与创新能力的关系,忽略了其他的风险。

    目前,国内外对于金融创新和风险关系的研究主要是前者对后者的影响,而后者对前者的反作用关注的还远远不够。已有的一些研究多是在研究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双向因果关系时,作为附属研究简单进行描述,专门深入探讨金融风险对金融创新影响的文献还较为少见。本文将对金融风险对金融创新的作用机制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具有一定的拓展意义。

     三、理论分析和提出假设

    (一)理论分析

    一直以来,商业银行主要经营信贷业务,其收入主要是贷款与存款的利差。随着金融市场自由化,互联网金融和外资银行强势进入金融市场,利用金融衍生品抢占商业银行的优质客户,商业银行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各类风险指标呈现恶化倾向。为了规避风险,提升市场竞争力,商业银行开始注重创新,逐渐将业务范围转向中间业务。例如债权证券化即债权打包销售,开办代理业务,托收承付等。但风险能够提高创新能力,也能够遏制创新。就债权证券化业务而言,质量优良的债务人资产将以抵押品的形式成功与客户进行交易,而质量低劣的资产仍留在银行。一旦债务人无法按期偿还债务,那么银行的资产风险将会增加。而安全系数低,灵活性低的新型负债在债务中逐步占据很大比重,导致长期资产结构中资产负债不平衡,增强了银行潜在的流动性风险。当风险不断累积时,银行会在一定程度上采取遏制创新能力的措施。

   (二)提出假设

本文从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以及利率风险三方面衡量金融风险,参照前人研究,分别用不良贷款率、流动比率以及净利息差作为风险替代指标,根据这些能够可靠计量的风险指标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对金融创新的影响。

1、不良贷款率。目前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放缓且正实行去产能、去库存及去杠杆的供给侧改革,像钢铁、煤炭、房地产这类产能过剩高杠杆率的行业不断出现产品滞销、利润下滑、资金链紧张等问题。商业银行面临越来越大的信贷资产到期的收款压力,不良贷款逐渐增加。为了减少不良贷款率给自身带来的损失和在激烈竞争的金融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增强获利能力,银行会选择改变经营策略,开展银行信贷业务,作为客户处理代理、担保和承诺等中间业务的信用保证,提高创新能力。

    假设1: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与创新能力成正相关。

    2、流动比率。流动比率反映在不影响正常经营的情况下银行资产满足储户资金迅速变现需求的能力。流动性比率越高,说明银行的可变现资金越充足。反之,越小的流动性,越低的盈利能力。为使商业银行利润最大化,银行将利用其剩余的现金资金进行创新业务的竞争,包括扩大短期投资业务中的低风险业务等,逐步提高优质资产比例。同时,银行会逐步减少信贷资产总量占比,着重开展各种委托代理和咨询业务提高利润,减少资金闲置带来的机会成本,创新能力也随之提高。

假设2:银行的流动比率与创新能力成正相关。

 3、净利息差。净利息差指存贷业务利息收支差额与生息总资产的比值。目前由于利率市场化,各家银行自主定价导致行业内部竞争加剧,存款利率上升,贷款利率下降,净息差逐渐收窄,银行盈利能力开始降低。由于中间业务占用资金少,传统业务占用资金多且目前不具备竞争优势,所以盈利能力低且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银行开始转向中间业务来提升利润空间,增加对中间业务的投入,创新能力相应得到提高。

假设3:银行的净息差与创新能力成反比。

 四、模型设计

    ()变量选择

本文选取9家商业银行2010-2015年在沪深两市交易所公布的数据(包括以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为代表的国有银行,以华夏银行、浦发银行、招商银行为代表的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以渤海银行和宁波银行为代表的地方性银行)。目前,对于创新能力的测度还没有权威性的指标,而创新主要是中间业务创新,因此创新能力可以表现为中间业务收入的大小。由于收入的绝对值作为指标具有一定片面性,不能反映出中间业务在收入结构中的比重,不能有效反映中间业务的发展情况。所以,将中间业务收入在收入中的比重作为因变量创新能力的衡量指标。自变量指标的选取则如上文所述,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和利率风险分别用不良贷款率、流动比率、净利息差衡量。

变量名称

符号

表达公式

中间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

ZSR

手续费和佣金收入/营业收入*100%

不良贷款率

NPL

(次级类贷款+可疑类贷款+损失类贷款)/各项贷款*100%

流动比率

CR

流动资产/流动负债*100%

净利息差

NIM

利息净收入/生息资产平均余额*100%

 

 

 

 

 

 

1变量名称及定义

    由于选取的样本既涉及时间序列数据又涉及截面数据,因此采用面板数据进行多元回归。设计如下模型:

ZSRij=β01NPLij2CRij,+β3NIMijij,

ZSRij 指第i年第j家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NPLij指第i年第j家银行的不良贷款率;CARij指第i年第j家银行的流动比率;NIMij指第i年第j家银行的净利息差;β0为个体影响因素; εij,为随机误差项; β1β2β3为各个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系数。

   (二)描述性统计

2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变量名称

最大值

最小值

中值

均值

标准差

ZSR

28.69

7.32

19.06

18.04

4.78

NPL

1.68

0.11

0.99

0.98

0.36

CR

65.67

27.60

42.90

43.02

8.41

NIM

3.49

2.07

2.57

2.55

0.30

       (资料来源: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公布的商业银行年度报告)

从样本描述性统计来看,我国的中间业务虽然平均已达到18.04%,但与美国花旗银行和摩根银行的79.83%和83.16%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且标准差过大,各银行之间的差距较大。就银行整体水平而言,不良贷款率已达到巴塞尔协约规定的1%,行业的信用风险不高。流动性比率的标准差最大,说明行业整体水平波动较大,可能会影响回归的结果。

(三)回归结果分析

首先,对不良贷款率,流动比率和净利息差三者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检验,结果如下:

3  3个解释变量之间的相关性

 

NPL

CR

NIM

NPL

1

 

 

CR

0.150

1

 

NIM

-0.0522

0.147

1

根据多元回归模型的统计确定的相关性,当|R|大于0.8时,可视为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较高;0.5≤|R|<0.8时,可以定义为相关性适中;0.3≤|R|<0.5时,可以定义为相关度低;|r|小于0.3时,表明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很弱,可以近似看作无关。从上表可以看出三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的绝对值均在0.3以下,所以,这三个变量不存在共线的可能。

其次,对模型进行了混合模型、固定效应、随机效应的检验,通过F检验,得出应选用固定效应;通过Hausman检验,最终得出应选用随机效应。结果见下:

 

4      F检验

F统计量

Prob>F

结论

5.49

0.0001

拒绝原假设,认为固定效应明显优于混合回归。

 

5    Hausman检验

Chi2

Prob>chi2

结论

0.45

0.9779

接受原假设,认为应该选择随机效应。

 

最后,根据回归模型得出以下结果

 

6       回归结果

lnzsr

固定效应

随机效应

OLS

lnnpl

0.238***

0.242***

0.242***

 

(3.38)

(3.77)

(3.01)

lncr

0.102

0.153

0.153

 

(0.43)

(0.73)

(0.56)

lnnim

-1.029**

-0.923**

-0.923*

 

(-2.12)

(-2.30)

(-1.91)

_cons

3.462***

3.171***

3.171**

 

(3.45)

(3.62)

(2.57)

N

54

54

54

R2

0.336

0.3345

0.3345

F

7.085

 

 

Wald chi2

 

23.91

33.01

prob

0.0006

0.0000

0.0000

(注:括号内为T值,******分别代表在10%5%1%显著性水平上显著)

    1、从回归结果可知,不良贷款率NPL对中间业务占比ZSR有显著正向影响,且在1%显著性水平上显著。具体是,当不良贷款率NPL上升1%时,中间业务占比ZSR将相应增加0.242%。这与朱明星的结论相反,可能的原因是他所采用的是2007-2011年的数据,这段期间由于爆发金融危机国家为了扶助银行对国有银行注资减少了不良贷款,所以在行政力量的干预下不良贷款普遍出现“双降”态势。而在2014年之后实行供给侧改革,去产能、去库存、去僵尸企业导致不良贷款率增加,银行的信用风险增加。为了规避风险,不良贷款率高的银行会选择金融创新开展中间业务,而不良贷款率低的银行则不会过多关注中间业务。所以不良贷款率和创新能力成正比。

    2、流动比率CR虽对中间业务占比ZSR有正向影响,但不显著。流动性比率的高低与央行的货币政策有关,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会导致流动比率降低,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会使得流动性比率上升。流动性比率高的银行会选择开展中间业务降低机会成本,但当经济不景气时,政府又会出台补助政策,放宽货币政策,降低利率,从而使得流动性比率降低。所以,面对这种情况,一些保守的银行可能选择等待国家政策援助而不愿冒险。因此,流动比率对创新能力的影响不显著。

    3、净利息差NIM则对中间业务占比ZSR有显著负向影响,且在5%显著性水平上显著。具体是当净利息差NIM上升1%时,中间业务占比ZSR将相应下降0.923%。净利息差高表明银行在传统业务中依旧具备较大的利润空间,在同业竞争中处于优势,所以不需要开展中间业务来提升利润;而净利差低表明银行在存贷业务中获取的利润正在收缩,而投入的人力、物力成本逐渐增加,这时银行就需要从事中间业务来规避风险。因此,净利息差与创新能力成负相关。

五、结论及建议

本文通过选取9家商业银行2010-2015年的数据,研究商业银行的风险对创新能力的影响。采用中间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率代替创新能力的大小,将衡量风险的不良贷款率、流动比率、净息差作为自变量,得出不良贷款和创新能力成正相关,流动比率对创新能力有正向影响但不显著,银行的净息差与创新能力成负相关的结论。根据上文的结论,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降低银行准入门槛,引入良性竞争

信用风险对金融创新有促进作用,流动性风险的影响不显著。而信用风险的增强是市场中多家金融机构竞争的结果。因此,要促进银行创新应引入竞争机制,通过良性竞争给银行带来新的经营理念和技术手段。要引入竞争机制一方面需适度放宽金融市场的准入,具体来说是指既允许民营企业家利用民营资本设立民营银行,又要降低外资银行和金融分支机构的准入门槛。与此同时为规避风险,必须建立金融机构的退出机制。另一方面,发展多样化的资本市场,在资本市场与银行之间引入竞争,促进金融脱媒。

    值得注意的是,还需加强监管。应将各个金融机构纳入监管范围中,明确监管机构主体和职责,任何机构的进入和退出都须经过相关监管部门的同意。对于互联网金融的创新应慎重对待,以防过度创新损害实体经济的发展。

(二)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

因为利率风险对创新有负向作用,因此要进一步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首先发挥央行在宏观调控经济中发挥的作用,放宽对货币市场的限制,加大货币政策的实施力度;其次,通过改变信息采集方式,建立高效的利率信息渠道,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利率风险衡量系统。最后,利率市场化不仅可以在封闭的环境中进行,而且可以在开放的金融体系中进行。因此,应处理好利率市场化和金融开放的关系。

参考文献

[1]Allen, F. and D. Gale. Financial Innovation and Risk Sharing[M], Cambridge, Mass: The MIT Press,1994.

[2]Chen, Z. Financial Innovation and Arbitrage Pricing in Frictional Economies[J]. 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 1995,(65).

[3]Santomero, A. and J. Trester.Financial Innovation and Bank Risk Taking[J]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 Organization,1998,(35).

[4]林后春.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中的风险防范与控制策略[J].金融论坛,2003,(3).

[5]厉无畏,朱淑珍. 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关系研究[J].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1).

[6]Kevin Rogers, Joseph F Sinkey Jr. An Analysis of Nontraditional Activity At U.S. Commercial Banks [J]. Review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99,(8).

[7]Lepetit,L.,Nys,E.,Rous,P.and Tarazi,A.Bank Income Structure and Risk: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European Banks[J].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2008,(32).

[8]Calmès,Christian.Théoret Raymond. Shadow Banking and Leverage: An Application of the Kalman Filter to TimeVarying Cyclical Leverage Measures,ESG,2011,(1).

[9]郑荣年,牛慕鸿.中国银行业非利息业务与银行特征关系研究[J].金融研究.2007,(9).

[10]唐胜鹏. 对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与风险管控辩证关系的思考[J].西南金融.2012,(10).

[11]朱明星. 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创新能力与风险监管相关性实证研究[J].金融发展研究,2013,(4).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