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跨境电商 构建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 互联网 财务管理 信息化 目录 大数据 现代商业杂志

金融视线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金融视线 >

试论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2018-07-08 22:44 来源:www.xdsyzzs.com 发布:现代商业 阅读:

蒋斌   招商银行广州分行盈隆广场支行

摘要: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虽然为我国金融产业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但是以商业金行为代表的传统金融业也面临着重大挑战。基于此,应该从“互联网+金融”入手,分析其给银行业带来的改变,阐述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业务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风险因素,重点就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做出论述,既为商业银行的长远发展提供有效的风险防控办法,同时又从另一个角度刺激我国经济的稳定增长。

关键词: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体系;策略

引言: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原动力。从互联网电子技术到数据信息技术,金融业正一步步被网络化,移动通讯也为金融机构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这也让我国正式开启了互联网金融的新篇章。然而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如何顺应时代潮流大力发展互联网金融业务就成为目前需要重点摸索的问题。所以,针对互联网金融业务发展期间存在的种种风险因素,商业银行需要积极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构建科学合理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以期将风险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一、互联网金融给我国银行业带来的改变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投资者出于对银行的认可和信任,往往不愿意轻易改变自己的金融服务供应商,而这也让银行成为最具抵御外部力量干预的商业领域。就算市场出现动荡,银行也只是与其他银行存在竞争,无需担忧外部竞争者。然而自进入到互联网时代以来,“互联网+金融”这一新型模式的出现,让传统银行业“高枕无忧”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在2013年,马云利用余额宝率先敲开了银行活期存款的大门。之后,支付宝、微信支付嵌入打车、外卖、线下商铺等各类生活场景,P2P平台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而京东以及苏宁等也纷纷布局消费金融,相继推出了京东白条以及蚂蚁花呗等消费信用业务。与传统银行金融服务不同的是,互联网金融更加注重客户的良好体验,并为客户提供了多样化的产品,且投资门槛较低,可以满足绝大多数客户的金融需求。可以说,互联网金融正逐步侵蚀原本属于传统金融业的市场份额。而互联网金融近几年的快速扩张,已经占据了传统信贷业务及中间业务的大半市场份额。而传统银行业面对互联网金融的大举进攻,从最初的不屑一顾到被边缘化,再到奋起直追。互联网金融一方面改变了银行传统的业务模式,另一方面还逐步影响着我国整个金融体系格局。

二、我国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风险因素

(一)战略短板

近年来,商业银行的互联网金融发展已逐步深入。有调研显示,截止到2015年第三季度,各商业银行结合自身战略规划不约而同的进行了互联网业务创新,并且在融资、投资、理财、服务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用以培育业务以及盈利的新增长点。然而虽然经过一系列探索,各商业银行转型获得了初步成效,但是在短期内,商业银行发展互联网金融的投入产出比还无法提供更为精准且令人满意的数据。除此之外,商业银行过去的风险主要是经营风险,而其组织架构、管理能力以及各类资源可能无法真正适应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需要。而商业银行想要具备与互联网金融企业竞争的实力,究竟是要在个别业务上做大做强还是均衡发展,都要从战略高度进行规划。一旦商业银行的战略布局失误,就算是其中一个极其微小的失误,都有可能让其丧失市场主动权,进而引发一系列严重后果。

(二)操作风险

现如今,快捷支付已成为银行与互联网金融企业争夺客户的主要手段,而为了进一步提升支付效率,商业银行也提高了对移动支付的重视。就目前而言,我国建行、农行以及工行等手机银行客户数量均已增加至1亿。而2015年三季度全国银行仅移动支付业务就处理了45亿笔之多,金额高达18万亿元,同比增长194.86%。虽然商业银行在移动支付业务上发展的如火如荼,但是该业务在为客户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着移动支付安全风险,进而引发操作失误,使客户遭受巨大损失,同时商业银行的公信力也会受到影响。2015年移动互联网支付安全报告中显示,有12.5%的受访者表示在过去的一年遭受过网络诈骗,这一数据比上一年增加了六个百分点。而在360手机卫士拦截的诈骗短信中,有超过一半的都是冒充银行进行诈骗。可见,银行的互联网金融服务依然存在不小缺陷。

(三)违约风险、信用风险

互联网为商业银行发展互联网金融业务提供了平台,而商业银行为了在未来金融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会积极参与网络融资市场。目前,商业银行进行网络融资主要通过以下两种渠道,即以中介的身份为交易双方提供渠道、利用网络平台提供贷款业务。然而我国社会信用环境还相对稚嫩,且市场环境愈加复杂,银行虽然可以借助征信系统获取借款人的融资以及违约情况,但是由于某系信用社以及城商行信息录入并不完整,欠税欠费信息也未整合,非信贷资产业务履约信息缺失,都有可能造成借款人信用叠加情况的发生,使银行不得不提防信用风险。另外,极个别商业银行为了有效降低运营成本、提高业务办理效率、抢占市场份额,有时会在客户并不知情的情况下,简化业务流程。这就极大简化了风险防控措施,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等现象的频频发生。

(四)法律风险

互联网金融企业的设立与运营主要遵循的是公司法,但是商业银行想要独立开发在线贷款业务、在线销售保险、理财产品以及吸收存款等与互联网相关的金融产品,或者与互联网金融企业开展相关合作,则并没有一个专门的、健全的法律做支持。包括合作方准入、借款人准入、资金监管、交易者身份认证、电子合同有效性确认以及个人信息保护等。打个比方来说,当前网络金融电子支付一般采用的是协议规则,也就是在告知交易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的基础上签订相关合同,如存在异议则要通过仲裁予以解决。然而国家尚未就此出台相关法律,一旦出现问题,在责任认定以及执行仲裁结果等方面将困难重重。另外,新颁布的《合同法》虽然承认了电子合同的法律效力,但是针对数字签名等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妥善解决。法律的缺失或者法律条款存在漏洞,都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发展。

三、新时期商业银行构建互联网金融业务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策略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发展互联网金融业务应成为我国商业银行转型升级发展的必然趋势。这种功能的重塑不仅为银行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带来了新的变化与挑战,同时又不可避免的形成了新的经营风险。目前,互联网金融作为一项新兴产物,仍然处在快速发展进程中,它的监管体系、发展模式以及最终形态也在不断摸索和发展中,这就导致互联网金融的风险管理也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特点。基于此,商业银行在发展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同时,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在实现传统银行与互联网金融相互融合目标的基础上,将各种风险因素带来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一)积极建立科学的监管体系

互联网金融想要真正意义上的实现健康稳定的发展,除了要依托于市场驱动之外,还需要有力的监管政策作支撑。特别是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业务发展初期,问题以及风险重重,对互联网金融的风险防控以及金融监管都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其中,构建科学有效地互联网金融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应该遵循以下发展思路,积极建立科学的监管体系:第一,突出“包容监管”理念。互联网与金融的创新融合不仅没有逐渐削弱甚至剔除互联网以及金融本身的风险,相反还让一些问题变得更为复杂、更具挑战性。所以在商业银行发展互联网金融业务过程中,应该坚持鼓励和规范并重、培育与防险兼顾的监管原则,从而最大限度的为互联网金融业务提供好的发展环境;第二,突出“竞合发展”理念。我们应该以辩证的角度看待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发展问题,及互联网企业在金融领域的渗透,要二者兼顾,不得顾此失彼。只有实现“金融互联网化”以及“互联网金融化”的动态平衡,才能将传统金融与互联网金融之间的屏障打破,使二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从而形成融合发展的新格局;第三,积极建立可调节的动态风险监管体系。商业银行在发展互联网金融业务过程中,必定会遇到新的客户、新的市场、新的业务结构,并促进商业模式创新。而商业银行想要切实提升自身抵御风险以及管理风险的能力,就需要建立相应的动态风险监管体系,从主要聚焦信用风险转向多市场、多维度的立体化风险管理体系,从而为将来积极应对混业经营、金融市场改革深化、普惠金融发展等金融改革发展需求提供保障。

(二)建立风险管理数据以及信息系统

商业银行发展互联网金融业务,一方面要学习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成功经验以及数据手段,了解客户以及市场需求,另一方面银行自身也应该加强对风险数据的敏感性以及控制力度,建立完备的银行风险管理数据中心,以海量数据为基础,对银行可能遇到的各类风险进行识别、计量、监测以及控制,从而有效提高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业务的抗风险能力以及处理风险水平。另外,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崛起,促使商业银行传统“以产品为中心”的组织架构转变为“以客户为中心”,且以往的单一边界也逐渐向开放的大平台业务模式转变。对此,上也应该还应该重视风险管理数据以及信息系统的建设,以确保银行乃至整个金融体系得以长期安全、稳定的发展。其中,商业银行可根据自身情况进行IT风险管理系统的建设,一方面为银行在互联网金融创新过程中可以稳步前进,另一方面为将来商业银行业务流程以及组织架构重塑提供有力技术支持。

(三)利用先进互联网技术手段防范风险

互联网平台以及大数据技术等先进技术手段,为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提供了新方法。银行可以综合利用和发挥这些先进技术理念以及方式方法,打破风险管理桎梏,积极探寻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的创新思路。比如说,利用数据挖掘技术,银行可以十分精准的识别目标客户群体,并根据其特点有针对性的提供相关产品和服务,有效降低潜在风险。同时,银行在分析总结传统海量信息以及客户特征后,可以提前发展风险隐患。基于此,商业银行必须要提高对互联网技术的重视,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从而实现互联网金融业务的续平稳向好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领域仍然处在摸索阶段,其正在努力找寻适合自身的互联网金融发展途径。针对当前网金融业务发展面临的诸多风险因素,商业银行应该积极建立科学的监管体系、风险管理数据以及信息系统,利用先进互联网技术手段防范风险,构建互联网金融业务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为商业银行将来的互联网金融发展之路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涔.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中的后发优势[J].丝路视野,2017(15):13-14.

[2]中国工商银行江苏省分行课题组,万辉.我国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研究[J].金融纵横,2016(2):15-25.

[3]张洁.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应对金融风险对比分析[J].经贸实践,2017(6).

[4]彭娜.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发展策略与风险管理研究[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16(3):46-50.

[5]高令忠.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探析[J].民营科技,2017(9).

[6]叶建清,杜权,杨跃.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研究[J].金融监管研究,2017(5):36-49.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