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跨境电商 构建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 互联网 财务管理 信息化 目录 大数据 现代商业杂志

金融视线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金融视线 >

提高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浅议

2020-04-02 17:35 来源:www.xdsyzzs.com 发布:现代商业 阅读:

王小艳 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

基金项目:中央党校重点调研课题:以生态文明建设助力湖南高质量发展(项目编号:2019DFDXKT084

摘要:提高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是新时代中国金融工作的基本要求,本文对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金融的基本功能、以及金融所服务的实体经济的范畴进行厘清的基础上,对当前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分别从加强融资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加强金融发展和创新中的监管、建立商业可持续性机制等方面对如何提高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金融体系;金融支持;实体经济

一、引言

提高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是新时代中国金融工作的基本要求,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这一原则是对国际经验教训的总结和对国内发展现实的把握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从国际经验的警示来看,半个多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发展实践表明,无论是拉美国家的债务危机、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还是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都有着共同的原因:这些国家或地区的金融业发展和创新,严重脱离了实体经济,金融业过度自我循环。这些危机的爆发警示我们,金融改革发展和金融创新的边界必须立足于实体经济的客观事实。从国内的发展现实来看,从2009开始,我国经济发展主线开始转向金融化,用金融加杠杆的发展方式来维持经济的中高速增长,在这段时期,我国经济脱实向虚的趋势逐渐显现,正是在这个阶段,我国提出了金融要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原则。在2011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的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原则。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2018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强调:提高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可见,提高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是当前党中央高度重视的一项方针政策,必须长期坚持并且贯彻落实到具体工作中。

二、几个基本理论问题的厘清

(一)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

关于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马克思的资本循环理论给了我们答案。从马克思的资本循环公式(G--W……P……W′--G′)来看,有这样的两个结论:第一,资本运动的起点总是货币资本。也就是货币资本发挥着第一推动力持续推动力的作用。第二,货币资本本身不具有创造价值、创造社会财富的神奇力量,只是因其为产业资本服务而参与产业资本雇佣的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分割。根据马克思的观点,新价值的创造必须使金融资本服务于实体经济,在产业资本的周转过程中实现货币资本的增殖。

(二)金融的基本功能

关于金融的基本功能,美国哈佛大学著名金融学教授罗伯特·默顿的观点是当前比较权威的观点。他认为,金融具有六项基本功能: 1.清算和支付功能;2.融通资金功能;3.促进经济资源转移功能;4.风险管理功能;5.提供价格( 利率、收益率和汇率等) 信号;6.解决激励问题。当前,党中央强调要提高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正是因为金融没能很好地履行它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基本功能,因此,现在正确的做法就是让金融回归本源,将金融的发展拉回到服务实体经济的这些基本功能上来。

(三)金融所服务的实体经济范畴

实体经济是与虚拟经济相对应的一个概念。虚拟经济的概念由马克思提出的虚拟资本(Fictitious Capital)衍生而来。根据马克思和《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对虚拟资本的界定,虚拟经济首先应该是一个含盖金融业的概念。但是,随着信用经济的高度发展,实体经济中也出现了一些虚拟成分,主要表现为实体经济的金融化,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大规模的价差投机投资活动导致了钱生钱的活动,也就是被虚拟化了。因此,金融所服务的实体经济不应该包括实体经济中被虚拟化的这一部分,同时,金融所服务的实体经济业要有所侧重,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重点建设的领域都是金融体系所要重点服务的对象。而对于那些 三高一低的企业,即使是实体经济,也不能作为服务对象,而是要加速淘汰。

三、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存在的问题

(一)金融体系的融资结构不优

金融体系的融资方式主要有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两种。间接融资主要指的是银行贷款,直接融资主要包括股票、债券等,其他还有诸如信托、小贷、租赁公司、互联网金融平台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融资。从我国现在的融资构成情况来看,主要有以下特点:第一,银行贷款占比高;第二,股权性融资占比很低;第三,债务性融资占比非常高。这样的融资结构必将存在一些问题:第一,银行贷款难以适应经济转型的要求。传统经济下的大型工业企业,规模大、重资产,有足够的资产用来做抵押从银行获得足够的融资,而新经济下的大量的企业一般都规模较小,轻资产,抵押少,难以从银行获得足够的融资来支持他们的发展。第二,股权性融资比例低难以很好地支撑我们新经济的发展。从发达国家经验来看,银行贷款占主导的融资体系更有利于传统经济的发展,而股权性融资占比大的资本市场为主导的融资体系更有利于培育创新型企业。我国目前正处在从传统经济转向新经济转型的阶段,需要大力培育创新型企业龙头,需要努力提高股权性融资比例来支持新经济的发展。第三,债务融资已经到了瓶颈期、潜藏很大的风险。2018年末,我国的宏观杠杆率为243.7%,非金融企业的债务杠杆为153.6%,远远高于国际警戒线90%。所以,中国经济真正成问题,需要着力去解决的是企业降杠。所以,无论从去杠杆、防风险的角度来看,还是从经济转型升级的角度来看,当前的融资结构都是需要改变的。

(二)金融资源在实体经济内部配置结构不合理

金融资源在实体经济内部配置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房地产贷款比重高。2016年和2017年新增人民币贷款中40%以上是贷给了房地产。此外,还有大量的信托贷款、委托贷款、理财资金都是进入了房地产投资领域。2016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指出,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十九大报告又再次强调: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说明我们国家现在已经高度重视房地产经济可能带来的风险,实际上也是指出房地产泡沫是当前非常重要的一个宏观风险点。第二,国有企业负债规模高。2018年,国有企业总负债上升了16.0%,而民营企业为主的工业企业总负债仅上升了2.9%,国企债务占整个非金融企业部门债务的比重在不断攀升。国企杠杆率居高不下,一方面造成金融资源被大量低效、缺乏活力的国企尤其是僵尸企业占据,导致产能结构失衡。另一方面,实体经济产能过剩,企业亏损,造成银行坏账,就会连累金融业,增加诱发金融危机甚至经济危机的风险。第三,地方隐性债务规模庞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是现阶段我国重大风险的主要来源之一,这座债务冰山的背后蕴藏着巨大的信用风险,值得高度警惕。而与这些负债驱动的繁荣形成鲜明对比是,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中小微企业却融资难、融资贵。金融资源在实体经济内部这种不合理的配置结构,不能引导经济资源流向高效率的部门和行业,给整个宏观经济发展带来很大的风险。

(三)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结构失衡

根据马克思的观点,金融资本的利润本质上是因为其为产业资本服务而参与产业资本家所雇佣的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分割的这个部分。所以,理论上来看,金融资产的收益率应该低于社会主导性产业的平均收益率。但在现实中,我们发现,很多金融资产的收益率明显地高于产业资本所能提供的最高收益率,这说明金融资本最终脱离了实体经济的运行轨迹,开始追求自我实现。主要表现为:金融机构自己玩空转套利,企业和个人做金融投机。究其原因,主要是近年来我国实体经济利润增速处于低位,而做金融投资却可以获得更高的收益,当实体经济部门的利润增长速度无法满足投资者已经习惯了的金融市场上的高回报的时候,投机逻辑就会压倒生产逻辑,大量的资金就会从实体经济部门流向金融部门,实体经济融资越来越困难、融资成本越来越高,还可能诱发资产泡沫和金融危机。因此,要遏制金融资本 自我实现的冲动,让更多的金融资本去为产业资本服务。

四、提高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对策 

(一)加强融资体系的建设和完善

1.健康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

近些年来,我国资本市场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整体的融资规模还很小,很多制度也不够完善,尤其是中小微企业所能触及的板块非常有限,真正能为小微企业服务的,只有新三板市场和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这两个起步最晚、发展并不理想的市场,中小微企业在这个市场上融资的规模非常有限。因此,要更好的服务实体经济,资本市场还需要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努力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包容度。近年来,关于如何健康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的热点内容很多,其中亟待解决的重点有这么几个:一是改革发行上市制度,提升资本市场的包容性;二是完善退市制度形成有进有出的良好市场生态;三是高度重视私募股权基金的战略作用;四是优化股指期货交易安排;五是继续深化新三板改革,规范发展区域性股权市场,更好为小微企业服务。这些方面做好了,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将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2.强化银行机构的服务功能

银行的核心功能在于有效配置储蓄资源,把信贷导向到需要发展壮大的产业,而不是去支撑投机和泡沫。所以,对于银行金融机构,我们要进一步强化它的服务功能,而不是交易功能。第一,要转变金融机构的服务理念。银行作为特殊的企业,它也有强大的社会责任,要在平衡好追求经济利益与履行社会责任的关系的前提下转变观念,把服务新经济中的优质小微企业作为服务的重点。第二,明确金融机构差异化定位。首先,是规模上的差异化,要防止中小金融机构做大做强的冲动,真正下沉服务重心。第二,是服务专业上的差异化,每一家银行应该有自己主攻的服务领域,配备专业人才,形成更加专业性服务,这样就能更加高效地实体经济服务。第三,努力降低银行服务中小微企业的成本。加快评估、征信、担保、信用体系的建设,完善风险补偿机制,让银行能够安心地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低成本的服务。

 3.规范发展非银行金融机构

非银行金融机构从启动到现在,其数量和融资总量都有惊人的增长。但在发展过程中却创造了一些非法金融活动。因此,非银行金融机构需要规范发展。首先,要明确功能定位。非银行金融机构不同于银行,它是信息中介而不是信用中介,信息中介只能通过提供服务收取手续费来获取收益。以往非银行金融机构领域出现很多非法金融活动,很大程度上与定位不明确有关。第二,要明确业务本质。国家全面启动发展小贷公司、信托公司、租赁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初衷就是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多的融资渠道,尤其是融资难融资贵的中小微企业。所以,这些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业务本质是服务实体经济,并且要以服务中小微企业为侧重点。第三,要完善内在运行机制。非银行金融机构作为相对新生的事情,只有在要控制好自身风险,在稳健经营的基础上才能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二)加强金融发展和创新中的监管

再完善的融资体系在其发展创新过程中都难免会产生风险,这需要有高效的监管。第一,要努力减少金融服务的中间环节。让金融服务、金融产品直接针对实体企业。我们现在出台了很多监管措施,就是在努力减少各种中间环节,防止资金在金融体系内部自娱自乐的自我循环。第二,要管好衍生金融工具的发展,慎重发展衍生金融工具,仔细甄别衍生金融工具,对于很多衍生金融工具的炒作,要采取严厉的监管措施,进行限制进行遏制。第三,严厉监管上市公司的资金使用。第四,管好企业的杠杆率,企业不能有过高负债。过度的负债本质上就会演变成一种金融的危机,对实体经济非常不利。

(三)建立商业可持续性机制

虽然金融要服务实体经济,并且要服务好实体经济,但是,实体经济乏力也不能完全怪罪于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是金融机构的天职,它们理应真心诚意、拿出真金白银助力实体经济发展,但是,追求利润也是金融机构的天性,无可厚非。高效而始终不渝地为实体经济服务的金融才是高质量的金融,但是,再好的金融市场也救不了不善于经营的实体企业。所以,企业也要强身健体,提升自身经营能力,才能吸引金融为其服务。

参考文献:

[1]张成思,张步昙.再论金融与实体经济:经济金融化视角[J].经济学动态,2015(6).

[2]王璐.从马克思的虚拟资本到虚拟经济--兼论虚拟经济的起源与本质[J].南京社会科学,2003(9).

[3]逄金玉.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解析[J].管理世界,2012(5).

[4]蔡则祥,武学强.新常态下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效率研究——基于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J].经济问题,2017(10).

[5]曹冰玉.社会游资定价机制研究——基于金融资源定价模式的分析[J].湖湘论坛,2018,31(6).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