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跨境电商 构建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 互联网 财务管理 信息化 目录 大数据 现代商业杂志

区域经济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区域经济 >

辽宁生产性服务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2015-07-22 22:31 来源:www.xdsyzzs.com 发布:现代商业 阅读:

金春云 辽宁科技学院管理学院

本文是2015年度辽宁经济社会发展重点立项课题《辽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2015lslktzdian15

摘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对辽宁经济转型升级意义重大。辽宁生产性服务业现状主要是结构不合理、传统服务业比重偏大、区域发展不平衡、制造业的互动不够充分等。为此,提出摒弃计划经济思维模式,更新服务理念,顺应市场经济发展趋势和需要,调整结构,促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有机融合,加强从业人员培养及鼓励和支持创新发展等具体对策。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现状;对策

生产性服务业是我国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和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更是一个地区财政增收和吸纳就业的主力军。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生产性服务业还存在发展滞后、水平不高、竞争力偏弱等问题,在大改革、大调整的环境下,经济面临的下行压力不断加剧,辽宁应该抓住机遇,更新观念、准确认识,积极应对,现对辽宁生产性服务业现状进行分析,提出新形势下发展对策。

一、生产性服务业现状

1.结构不合理。辽宁是以初级原材料加工为主体的老工业基地,即冶金、石油、化工、煤炭和建材等,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工业始终围绕着资源开发和初加工,由此产生和发展的生产性服务业逐渐壮大,从产业结构的密集形态来看,以劳动密集型服务业为主,60%以上,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不足10%随着改革深入和国家经济的调整,固定增产投资放缓,与重工业衔接紧密的生产性服务业影响比较大代表全省服务业的支柱行业如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等发展放缓,甚至停滞。对处在不发达、滞后的服务业如金融、信息、通信、中介服务、研发设计等影响更大,这些都含有较高的技术和知识,所占比重较小,与东南沿海地区相比,能够进入千家万户、直接面向消费品的生产性服务业更少。数据显示,2014年辽宁投资实际增速为-1.5%,增速为全国倒数第一,1-11月辽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为5.5%,高于上海的4.5%,但上海服务业增加值占整个经济比重60%以上,辽宁仅为41.8%,比例虽然提高了1.2个百分点,但是低于全国48.2%水平,金融业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仅为7.4%,低于全国12.8%的平均水平,同北京、上海、浙江等东部沿海发达地相比,差距更为明显。

2.传统服务业比重偏大。辽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过程比较符合初期规律,即企业大多数所需的是一种基本的辅助性服务,由企业内部所提供并依附于企业,发展的结果仍然是“大而全”的封闭式自我服务模式,缺乏能通过生产性服务业外包降低成本的意识,实际上是完成了一些高成本、低效率的工作,不能形成一个独立的、外部的生产性服务市场。辽宁的重工业、装备制造业、冶金和石化为生产性服务业提供巨大的市场空间,使得企业内部的研发、设计、会计、营销、咨询等服务职能部门分离出来,与企业相互依存,并促进房地产、批发零售、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向前发展。但遇到各类要素成本全面上升、产能严重过剩、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国家调整经济结构、传统的工业发展方式难以为继时,直接受影响的是与企业相互依存的生产性服务业,而现代服务业如金融业、信息服务业、商务服务业、科技服务业、现代物流和会展业的所占比重较小。

3.区域发展不平衡。区域经济不平衡是辽宁省经济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同样反映在生产性服务业,包括地区总量和行业发展不平衡,呈现出沿海到内陆、中心城市到中小城市及农村的辐射状态。服务业增加值主要集中在沈阳、大连、鞍山、本溪、辽阳、抚顺等地区,尤其是软件业、金融业、信息技术、房地产业等现代服务业,虽然大多数集中在沈阳、大连,但尚未形成区域性聚集的物流、金融、文化中心。城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落后,缺乏规划和特色定位,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服务业整体上仍然比较落后,制约了工业化进程和城镇化推进。

4.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不够充分。围绕传统工业的生产性服务业,大多数是针对产品的辅助性活动,依附性强,特别是研发设计严重滞后,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不能为先进制造业升级提供支撑,在产业链中附加值低,企业也就丧失存在和竞争的根本。反过来,企业发展空间受到限制,也制约着服务业向前发展,导致经济恶性循环。

5.产业聚集化程度不够。国内外中心城市发展规律表明,现代服务业在中心区域具有高度集聚的特征,尤其是以金融、商务、设计为主导的核心集群。产业集群实际上是某种产品加工精深度和产业链的延伸,在一定意义上是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升级的过程。辽宁省大部分服务行业和项目分布不集中,集约化程度不高,目前所形成的仅仅是形态上相对聚集,或是“聚”而不“群”,尚未形成产业集群,不能发挥集聚效应,难以实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产业群内企业之间业务和技术缺乏关联性,没有明确的产业分工和产业特色,产业结构趋同严重,而且群内企业和大学及科研院所的互动机制不健全,企业科研能力弱,发展后劲不足。

6.体制机制障碍。生产性服务业一直是辽宁经济发展的瓶颈,其规模扩大与质量提升难以同步进行。主要是受体制机制的制约,体制和规则是通过人来制定完成的,关键还是人的服务观念和意识,尤其表现在市场机制作用、准入、监管体制、税收制度和金融制度等方面的约束,最集中的表现是行业准入门槛过高和行业垄断两个方面。在铁路、民航等行业以及地方公用事业上,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行业垄断。一些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如银行、通讯等行业,准入门槛较高、市场准入范围狭窄,其结果是将绝大多数潜在投资者拒之门外。垄断的结果就是在没有竞争压力下,服务行业发展的活力和动力受到抑制,服务业供给能力的扩张受到制约。

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策

1.适时调整结构。扩大和巩固交通运输、仓储、邮政服务业优势,在发展中予以更多先进的科学管理和技术,培育现代服务业如金融、信息、研发设计、物流业的发展,推动生产性服务向产前、产中、产后延伸,并赋予更多核心技术,带动服务业向前发展。支持和鼓励研发设计、电子商务移动增值、广告、咨询调查、中介营销等新型业态服务业发展,在经济不发达或欠发达地区优先发展与消费者服务有交叉的服务业,如金融服务。

2.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有机融合。从现代服务业发展趋势来看,在服务业内部结构中,不断增加通信、金融、保险、物流、中介和专业咨询服务等生产性服务所占比重,与制造业融合不断加强,在制造业服务中起着增加价值、实现价值的重要作用,这已成为服务业发展趋势和主流。在主要工业国家有50%以上,已将主营的制造业向服务业衍生和转移,服务在企业的销售额和利润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制造业为生产性服务业提供发展空间和支持,服务业为先进制造业提供更高的技术,相互融合促进发展,同时,服务业内部的行业相互融合,并产生新业态。

3.促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服务业集聚是服务业内联系紧密的产业集中和集聚的一种形式,带来的是区域经济和规模经济机构的集合,形成规模和集聚效应。沈阳、大连是我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先导区、示范区,不乏有这样的聚集区,但规模和集聚效应并不明显,应该加强内部行业的融合,产生出更多的新业态。其他城市应根据地区优势,并依托沈阳、大连两个城市业已存在的现代服务业优势,建立并形成与本地区联系紧密的服务业,逐渐形成具有辐射和梯度发展模式。

4.加强从业人员培养。生产性服务业是以先进科技、专业人才为主要生产要素,技术和知识含量较高,未来优先发展的行业将是知识密集型和人才资本密集型行业,特别是金融保险业、信息综合服务、研发设计等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更高、更加专业化。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吸引着大量的就业人才,但从业人员文化程度、知识技能以及素质并不一致,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人员的比例较低,高层次人才短缺现象比较严重,短期内应加快人才引进,同时优先培养制造业中有突出表现的综合性专业人才,达到具备掌握生产与服务双向知识的带头人。充分利用良好的教育资源,开放教育体系,建立和鼓励校企合作、国际合作办学等模式。

5.鼓励和支持创新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高新技术和新产品研发的推动力,国际经验表明,制造业迅速发展后,对生产性服务业提出了更广泛更高的需求,其中,研发设计处于产业链条的上游和高端环节,通过研发和创新设计等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和产品的附加值,进而增强高技术产业和现代工业的市场竞争力。随着全国经济开始由工业驱动向服务业驱动转变,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只有创新才能生存,推动辽宁工业向服务型企业转型。

总之,生产性服务业涵盖很多细分行业,不同行业和地区在发展需要、面临的突出问题等都存在较大差异,作为政府部门必须根据省内的现状和实际情况,摒弃以往计划经济思维模式,增强服务意识和理念,研究世界经济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规律,总结和借鉴国内东南沿海发展先进经验,做好务实和具有前瞻性的顶层设计和分类指导,促进辽宁省经济复苏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参考文献:

[1]田华.安玉兴.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现状及对策分析[J].辽宁经济,20100840-41.

[2]本刊特约评论员.加快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J].辽宁经济,2013121.

[3]方天堃,于红梅. 着力推进辽宁省十二五服务业加快发展[J].辽宁经济,20120218-21.

[4]赵德贵,程锦. 辽宁省服务业集聚区发展现状与推进措施[J].辽宁经济,20140226-27.

[5]魏玉芝. 辽宁省现代服务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21294-96.

[6]李向民,吴志刚,张崇. 辽宁省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研究[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414-17.

[7]李辉,孙亮. 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与产业发展适应性研究[J].商业时代,201415132-134.

推荐内容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