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跨境电商 构建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 互联网 财务管理 信息化 目录 大数据 现代商业杂志

区域经济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区域经济 >

县域经济转型升级对策研究——以浙江慈溪为例

2015-07-26 22:34 来源:www.xdsyzzs.com 发布:现代商业 阅读:

毛燕武   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

本文系浙江省2014年城市化课题《浙江打造“县域经济升级版”对策研究——以慈溪为例》项目编号城研2014-3-4)、浙江省高校重大人文社科项目攻关计划《浙江省改革试点小城市发展模式比较研究》(项目编号2013GH014)阶段性成果,并得到慈溪市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与经费资助。

摘要:县域经济作为区域发展的特定经济形态,已经成为浙江区域竞争力最显著的标志。但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推进,县域经济的局限性越来越明显,已经较难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打造县域经济升级版,必须首先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推进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实现城市发展2.0版与经济转型2.0版同步推进、县域经济向都市圈经济转型升级的历史性任务。

关键词:县域经济;城市经济;都市圈经济;转型升级;对策

县域经济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性必然选择,没有县域经济发展,就不可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县域经济是重点和难点。增强县域经济内生动力是现阶段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以浙江慈溪为样本,分析县域经济转型发展面临的挑战与问题,从借力“公转”、加速“自转”两个维度,围绕产业集群和城镇集群两大重点,探索都市圈背景下县域对外承接大城市辐射和转移、对内以城市转型发展带动经济转型升级的路径,提出从县域经济向都市圈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概念界定及发展现状

1.概念界定

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行政为调控主体,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的区域经济。城市经济是以城市为载体和发展空间,二、三产业繁荣发展,资本、技术、劳动力、信息等要素高度聚集,规模效应、聚集效应和扩散效应十分突出的地区经济。都市圈经济是以圈域中心城市为核心,联接广大外围地区,形成区域内职住布局合理、通勤率较高、要素流动比较自由、产业关联度较强、公共资源配置相对均衡且有效共享,具有较强一体化倾向的区域经济。

从县域经济向城市经济、都市圈经济转型,不仅是地理空间的简单拓展,更涉及区域内空间布局、城乡结构、资源调配、产业形态、管理方法等一系列转型升级;不仅是经济形态的单一转型,更是产业结构由“低、小、散”格局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增长模式由外延扩张为主向注重内涵提升为主转型、城乡建设管理由粗放式向标准化转型、社会治理体制由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一体化转型。

2.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30多年来,生机勃勃的县域经济是浙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最重要的基础和动力源泉,形成了县域经济发展的“浙江模式”。随着中国社会进入快速城市化时期,城市群(都市圈)成为新的主体形态,浙江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着经济全球化、经济转型升级、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等多重挑战。浙江要素供应已经难以保障原有的粗放式增长方式需求,地荒、人荒、电荒、水荒、钱荒、能耗和环境容量指标短缺接踵而至。浙江市场先发优势逐步消退,产品低端、企业弱小、布局分散、所有制单一的问题逐渐暴露,与国际跨国公司和国内大企业先进水平差距明显。比如,世界 500 强企业数量远落后于北京、上海、广东等地;企业多从事配套行业,抵御市场波动和持续创新的能力都较弱。靠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换取工业增长,靠低成本、低价格、低效益拓展市场空间,资源支撑不住,环境容纳不下,社会承受不起,发展难以持续。20032008年,浙江的全国百强县(市)数量连续6年高居榜首,但2011年后已落后江苏、山东位,遭遇了“前有追兵、后有标兵”的困境。从发展趋势看,突破县域行政区划限制,以更宽视野、更广范围来优化资源配置,从原先的“县域经济”为主体,转变为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具有较强一体化特征的都市圈经济势在必行。

一般来说,根据县域单元与中心城市的距离远近程度,可将县(市)分为中心城市周边型、外围型、腹地型三类。其中,中心城市周边型县(市)往往是县域经济最发达的区域,同时也是受城市经济影响最大、转型升级要求最迫切的区域。在探索县域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选择以慈溪为案例具有一定代表性。慈溪从社队企业起步,到乡镇企业崛起;从专业市场发展,到块状产业壮大;从民营经济先发,到县域经济强盛,始终缺失城市经济这关键一环,由此带来了圈域平台缺乏、传统产业占比高、大项目缺乏、招商引智乏力、资源利用粗放、中心城区集聚度不高等问题。而一度与慈溪不分伯仲的萧山与鄞县,由于较早地从“县域经济”道路转入“城市经济”轨道,目前无论经济规模、产业结构还是财政收入、城市面貌,均大大超过慈溪。作为县域经济老牌强县,慈溪加快向城市经济转变刻不容缓。

二、原因分析——城市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

1.“省管县”体制与县域经济发展

“省管县”的财政和人事体制,是理解浙江现象的一个关键变量。这一体制赋予县级政府最大的行政自主权,有效地调动了县级政府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推进体制创新的积极性,为浙江孕育出强大的县域经济提供了有力体制支撑。随着浙江经济步入新常态、新阶段,传统的“省管县”体制与县域经济相互支撑、相互制约的发展模式有可能使浙江经济发展陷入某种“锁定状态”。只有实现“市县脱钩”、“市县分治”,才能有效地实施都市化战略,充分发挥中心城市在推动全省县域经济转型升级中无可替代的作用。

2.产业“低、小、散”与城市“低、小、散”

县域经济大部分企业规模较小、技术创新能力薄弱、产品附加值低、市场份额不高,很难发展为具有区域性特色的大产业,很难在国内外市场中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依托县域经济开展的城市建设,往往会出现规划落后、拆老建新、设施不足、形象较差、品质不高等通病,往往会造成城市发展的“低、小、散”。另一方面,县级行政主体在整合县域资源,引进大项目、培育大企业时,往往会受制于自身资源条件的局限。中心城区创新要素和公共资源共享性较差,使得原本有限的资源要素未能实现优化配置,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自身的区域竞争力。受限于县域平台,城市规模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也日益显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县域经济势必要突破县级行政区划的约束,在更大的区域内进行资源配置,获取竞争优势。

三、对策建议——都市圈背景下的县域经济转型升级

1.借力“公转”:承接大城市辐射和转移,主动融入都市圈

都市圈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在圈层化、群带状的发展格局中,慈溪要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加快优化产业结构,必须尽快融入宁波都市圈,接轨环杭州湾城市群,进而瞄准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城市群,甚至深度参与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国家战略。

1)变区位优势为产业优势。区位优势是基础,产业优势是关键。慈溪在“大桥时代”加快发展“大桥经济”,构建集约化的现代产业体系,强化专业化的区域分工协作,不仅是经济发展的跨越,也是发展空间、社会建设的跨越,更是应对区域竞争、实现跨越发展的“助推器”。

2)提升城市首位度。要进一步明确城市功能定位,进一步增强中心城区的集聚辐射作用,进一步完善区域融合发展模式,努力将慈溪打造成为长三角城市群中的联动枢纽型城市,提升城市首位度,夯实区域性中心城市地位。

2.加速“自转”:通过做城市做环境带动做产业做企业,以城市转型发展带动经济转型升级

慈溪要围绕经济转型升级这条主线,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以产城融合为导向,以创新驱动为抓手,以新型城市经济为重点,提升城市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坚持做城市做环境带动做产业做企业,以政府办好企业围墙外的事带动企业做好围墙内的事,以城市转型发展带动经济转型升级。具体措施如下:

一是以市域网络化都市建设为抓手,发展郊区经济。形成“一核三副+X”(“一核”为中心城区;“三副”为龙山、观海卫和周巷城市组团;“X”为若干个特色小镇)的网络化、组团式、生态型格局,重点引导县域人口和二、三产业向县城、中心镇集聚,谋划建设一批特色小镇。二是以新城、新区为依托,推动产业集聚化、高端化。围绕“竞争力强、规模大、服务优、环境美、品质高”目标,推动产业集聚集群发展,使新城、新区成为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平台,推进创新+、技改+、集约+、互联网+、大企业+,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引擎。三是以大项目带动为手段,培育新增点。以“大招商、招大商”格局构建、“大项目、好项目”招引实效,重点引进“龙头型”、“补链型”、“联动型”项目,促进完善产业链、打造产业群、提升发展效益。四是以“四区四平台”建设为突破口,提振现代服务业。坚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两轮驱动”,既要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龙头,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又要以生产性服务经济为纽带,打造现代服务业基地。五是以城市综合体、商务楼等为载体,做强楼宇经济。坚持总部经济、文创经济、税源经济“三为主”,坚持中心城区、中心镇联动、以大带小、高低配套、以存量带增量,培育特色楼宇、亿元楼宇。六是以“美丽慈溪”为目标,推进“三改三治理”。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按照“出精品、促有序、强整治”要求做优环境,呈现“山、水、城”互衬和“景、绿、文”交融的江南水乡风韵,努力成为“美丽浙江”先行区。七是以城市品牌为龙头,联动行业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要以“品质之城、幸福家园”城市品牌为统领,以行业品牌为联结,以企业品牌、产品品牌、个人品牌为基础,推进五大品牌良性互动,互为支撑,打造名企、名品、名人,打响慈商品牌,提升发展档次,增强产业竞争力。

总之,县域经济和都市圈经济都是浙江优化空间布局的重大经济发展战略,两者之间不是替代关系,而是转型与提升的关系。在浙江县域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要以城市经济发展为引擎,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加法”,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再创体制机制优势,推进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进而实现发展方式的真正转变。

注释:

20世纪 80年代,国内学术界开始使用“县域经济”的概念,重点探讨农村经济、乡镇企业以及财税体制改革等问题。十六大以后,县域经济研究成果集中爆发,主要讨论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相应对策。代表性学者有闫恩虎等(2008)、战炤磊(2010)、李金珊(2010)、柳博隽(2011)、袁涌波(2013)、黄勇(2013)等。但这些成果未对都市圈背景下县域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转型路径开展深入分析,为打造“县域经济升级版”提供典型样本与可推广经验。

庞亚君等.浙江从县域经济向城市经济转型的若干问题研究[R].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调研报告,2011.

之江平.照着这条路走下去[N].浙江日报,2015-4-1.

黄勇等.打造浙江经济升级版的路径[J].全球化,2014(06).

何显明.省管县体制与浙江模式的生成机制及其创新[J].浙江社会科学,2009(11).

林金荣.经济发展模式的演化趋势及转变对策[J].政策瞭望,2014(05).

薛维海.县域经济发展亟需转型升级[J].政策瞭望,2013(08).

施惠芳.慈溪:“大招商”推动实体经济发展[J].宁波经济,2012(09).

参考文献

[1]费景汉、拉尼斯.增长和发展:演进观点[M].上海:商务印书馆,2004.

[2]阿瑟·刘易斯.经济增长理论[M].上海:商务印书馆,2005.

[3]高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方式的演变[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4]夏维力.群效应:从产业集群到城市群[M].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

[5]吴敬琏.中国增长模式抉择[M].上海:远东出版社,2009年版.

[6]卞吉安.慈溪:全力推进品质之城幸福家园建设[J].政策瞭望,2014(12).

[7]施惠芳.关于推进新型城市化若干问题的调查与思考[J].城市学研究,2014(09).

[8]贾玲芝.大都市圈背景下浙江县域经济发展研究[J].经济师,2010(11).

[9]刘迎秋.论打造浙江经济升级版的实质、主题及其路径选择[J].浙江学刊,2013(05).

推荐内容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