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跨境电商 构建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 互联网 财务管理 信息化 目录 大数据 现代商业杂志

区域经济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区域经济 >

适应新常态加快铜川经济结构调整

2015-08-01 22:15 来源:www.xdsyzzs.com 发布:现代商业 阅读:

郑玉新 陕西省中共铜川巿委党校

摘要: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高度,提出我国经济正在进入新常态,要适应新常态,要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位置。铜川作为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经过多年的调整向合理的方向变化着,但是也存在着许多不合理的问题,当前只有积极主动适应新常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才能实现资源型城市转型,才能实现建设全国知名休闲养生城市的目标。

关键词:铜川经济结构、调整对策

一、铜川经济结构渐趋合理

铜川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主导产业主要是煤炭和水泥。建市以来,累计生产原煤4亿多吨、水泥1亿多吨,为国家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20093月被确定为全国第二批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试点城市。实现资源型城市转型,关键是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近年来在调结构促转型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实践和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提出建设全国知名休闲养生城市的目标,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文化兴市、生态立市三大战略,倾力推进产业转型、民生改善、环境治理、城乡统筹四大工程建设。2013年铜川在全国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绩效考核评价中被评为优秀,全国69个资源枯竭城市仅7个城市获得优秀格次。在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2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跻身全国两岸四地294个城市综合竞争力10年提升最快的城市之一,排名全国第七。

1、经济平稳增长。从生产总值来看:2014年全年实现生产总值340.42亿元,剔除价格因素,比上年增长11%,高于全省1.3个百分点。从三次产业产值来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2.57亿元,较上年增长4.8%;第二产业221.74亿元,较上年增长12.1%;第三产业96.11亿元,较上年增长9.6%

2、产业发展有了积极变化。从产量来看:2014年煤炭产量2775.50万吨,水泥熟料1705.11万吨,电解铝201315万吨,火力发电601500万千瓦,苹果总产66.33万吨。从产业链来看:煤、电、铝、水泥循环经济产业链正在形成,煤炭就地转化率达到30%以上,非煤产业占比达到27%。食品加工、装备制造、旅游等替代产业加快发展。建设了四个市级、四个县级工业园区,项目承载能力不断加强,园区产值占到全市工业的61%

3、内需拉动不断协调。投资保持较快增长,2014年固定资产投资额327.63亿元,比上年增长26%;工业投资101.31亿元,增长10.1%。全年基础设施投资50.97亿元,增长50.2%。消费需求缓中趋稳,201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2.55亿元,增长20.1%。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2230.9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4.6%。城镇化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城镇化率为62.22%,比全国高7.45个百分点。

4、创新实力不断增强。2014年铜川共有民营科技企业95家,比上年增加2家。全年推广转化科技成果16项,受理专利申请320项,专利申请授权164项;其中,发明专利2项。全年获全省科学技术进步奖2项,获杨凌农高会后稷奖10项。不断对重点企业环保设施实行提标改造。如铝厂一二期技改,水泥,煤炭企业先进技术运用,华能铜川照金电厂2#机组烟气超低排放改造等。2014年万元GDP能耗下降6.62%,下降幅度居全省第一。

5、生态环境显著改善。2008年以后,全市二级以上优良天数连年稳定在330天左右。铜川已成功创建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省级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2013年,铜川城市宜居水平居全省第三。省信息中心20122013年度全省各市居民幸福指数排名,铜川排名全省第二。

6、居民收入平稳增长,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2014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237元,比上年增加2742,增长11.2%,高于全省2.2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9169元,比上年增加1029,增长12.6%,高于全省0.8个百分点。和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5.06万人,比上年增加1320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离退休人员7.55万人,比上年增加3393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7.78万人,参加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险42.95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参合率达到99.31%

二、铜川经济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三次产业结构不合理。2014年三次产业之间的比例是6.6 : 65.2 :28.2,第二产业比重过高,第三产业比重过低,铜川仍然是以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与全国相比,第二产业比全国高21.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全国低17.9个百分点。同时与国家的要求来看差距也很大,《全国资源性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明确要求,到2020年服务业增加值占比提升到40%。而铜川服务业增加值占比28.2%,低于目标11.8个百分点。

二是以传统产业为主。2014年四大支柱产业煤炭、水泥、铝业、发电等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79.6%,食品、医药、装备制造三大接续产业仅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6.3%。仅就煤炭来看,其增加值就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1.3%。《全国资源性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明确要求,到2020年采矿业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降到8.8%,而铜川的煤炭行业增加值占比比规划要求高22.5个百分点。传统支柱产业受市场需求、价格、节能降耗、结构性产能过剩等因素影响很大,电解铝和发电量的产量2014年分别比2013年下降83.4%11.4%

三是消费的拉动作用仍显不足。铜川主要是投资拉动经济增长,2014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跨地市投资和农户投资)298.57亿元,投资率估计在58%左右。城镇化拉动作用不大,2013年全市城镇化率60.4%。根据陕西省信息中心2012-2013年度全省10个设区市城镇化水平评议指标来看,铜川新型城镇化水平低于全省新型城镇化水平。铜川总指数是46.1,全省平均指数是49.4。铜川中心城市集聚发展水平和城镇环境质量整理水平居全省第67位,但城镇综合服务保障水平居全省末位。这些也是铜川提高消费的潜力所在。

四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2014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2.971,比全国略高一点。

五是生态建设任务依然艰巨。2011年全省十一个市区中单位GDP能耗处于第二位。我市处在工业化的上升期,传统的四大支柱产业不可能做到“零污染”。

三、适应新常态加快铜川经济结构调整的思考

1、稳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首先稳定发展传统产业。四大传统产业,尤其是煤炭、水泥目前仍然是铜川工业经济和税收的主要来源,产业规模占比相当突出,未来一段时间仍然是支撑铜川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因此要稳定发展煤炭产业。其次用先进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使传统产业对资源的开采利用率提高,竞争力增强。第三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推动煤---水泥,煤-煤化工,铝的深加工产业链,水泥产业链的形成。延长产业链主要要利用好董家河循环经济产业园这一载体。

2、重点发展接续替代产业。接续替代产业,重点是积极培育和发展装备制造业、食品加工业、中医药保健产业、现代服务业、接替能源产业、现代农业等,尽快形成新的生产能力。那么如何加快这些产业发展呢?第一做好各产业的发展计划、措施、投入工作。要把各个产业如何发展,各个阶段的发展重点,发展的具体措施,以及扶持的力度和资金的投入等做为基础和重点,以此才能形成特色鲜明、竞争能力强、支撑有力的多产业发展格局,第二把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第三推动工业园区建设。园区是接替产业的承载,今后主要是完善园区的设施和服务功能,增加进园区企业的数量。

3、努力扩大消费需求。首先提高城乡居民收入。通过发展生产,增加就业,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其次建设和完善商业服务网点与网络。第三培育汽车、信息、休闲旅游等消费热点。第四增强城镇综合服务保障水平。侧重点是城市供水能力、城镇人均居住建筑面积、城市人均道路面积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等方面。

4、加快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把生态文明贯穿于经济结构调整的全过程。首先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构建煤电铝循环经济产业链提高资源的循环利用。第三继续加大煤烟污染、水泥粉尘、水污染和水土流失治理力度。第四加强对污染源的监控,加大检查和处理力度。第五加快生活污水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的建设步伐,完善市区污水收集管网建设,不断提高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要全面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建设,充分回收垃圾中的废旧资源,积极推进城乡垃圾无害化处理,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第六广泛开展植树造林。

推荐内容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