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跨境电商 构建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 互联网 财务管理 信息化 目录 大数据 现代商业杂志

区域经济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区域经济 >

浅谈上海自贸区对国内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促进作用

2015-08-11 22:01 来源:www.xdsyzzs.com 发布:现代商业 阅读:

郭彦呈  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摘要:上海自贸区建设,是先行先试、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重大举措,意义深远。将推动政府加快转变职能,倒逼行政体制改革,促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增长质量,优化经济结构,最终实现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关键词:上海自贸区;实体经济;改革;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下简称上海自贸区)于2013822经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 2013年9月18国务院下达了关于印发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的通知, 9月29日上午10正式挂牌开张。在挂牌仪式上,上海百家合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成为第“001入驻企业,之后大批中外企业和金融机构竞相入驻,社会投资热情高涨。受上海自贸区利好刺激,股市相关板块出现大幅拉升,据大智慧软件统计,沪市上海自贸区板块自2013823启动,到2013925阶段顶部,累计最大升幅达118%。上海自贸区成立以来,受到大批专家学者关注,相关研究交流活动热烈开展,大量成果发布。主要聚焦点一是对上海市、长三角、全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二是金融创新、外贸管理创新、物流管理创新、融资租赁业务方面的研究。设立上海自贸区毕竟是生产关系范畴的改革,其根本目的当为实体经济服务。本文目的在于理清本末关系,探讨上海自贸区对中国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促进作用。

一、上海自贸区简介

上海自贸区范围涵盖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总面积为28.78平方公里,是四区三港的自贸区格局。上海自贸区将实施五方面的政策创新,一是金融方面的包括利率市场化、汇率自由汇兑、金融业的对外开放、产品创新等,也涉及一些离岸业务;二是构建真正的离岸金融中心;三是税收方面的激励措施;四是实施一线逐步彻底放开、二线安全高效管住、区内货物自由流动的创新监管服务新模式;五是推动外贸物流创新发展。上海自贸区承担五大任务,一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积极探索建立与国际高标准投资和贸易规则体系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系,推进政府管理由注重事先审批转为注重事中、事后监管。提高行政透明度,完善投资者权益有效保障机制,实现各类投资主体的公平竞争。二是扩大投资领域开放。选择金融、航运、商贸、文化等服务领域扩大开放。探索建立负面清单管理模式,逐步形成与国际接轨的外商投资管理制度。改革境外投资管理方式,支持试验区内各类投资主体开展多种形式的境外投资。三是推进贸易发展方式转变。积极培育贸易新型业态和功能,推动贸易转型升级。深化国际贸易结算中心试点,鼓励企业统筹开展国际国内贸易,实现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提升国际航运服务能级。四是深化金融领域开放创新。加快金融制度创新,建立与自由贸易试验区相适应的外汇管理体制,促进跨境融资便利化。推动金融服务业对符合条件的民营资本和外资金融机构全面开放,鼓励金融市场产品创新。五是完善法制保障。各部门要支持试验区深化改革试点,及时解决试点过程中的制度保障问题。上海市要通过地方立法,建立与试点要求相适应的试验区管理制度。

二、设立上海自贸区的意义

建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顺应全球经贸发展新趋势,实行更加积极主动开放战略的一项重大举措。对上海市来说,自贸区无疑是国家发放的政策“红包”,继开发浦东后,上海将再次点燃经济引擎,加快实现世界金融中心、航运中心的步伐。一是实施新的外贸管控政策,将刺激航运中转、仓储、物流业跨越式发展;二是随着金融开放政策不断到位,将吸引大批中外金融机构、大型财务公司到上海注册开办业务;三是随着制度红利的释放,有利于吸引高端制造实体企业进入上海,形成资本、产业聚集效应;四是全球高端人才将向上海流动,先进管理模式与理念也会在上海生根发芽,为上海市经济快速发展提供基础保证。在国家战略层面,设立上海自贸区,是先行先试、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重大举措,相当于政府强行打开国际自由贸易之门,自主推动中国经济与全球经济接轨,志在捍卫中国在全球贸易竞争中的主导地位。设立上海自贸区,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服务全国的发展,培育中国面向全球的竞争新优势,构建与各国合作发展的新平台,拓展经济增长的新空间,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三、上海自贸区将推动国内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实体经济转型升级,主要表现为制造业管理科学、高效,产品价格、功能在国际市场拥有比较优势,综合服务水平明显转变,产品市场竞争力显著提高,真正由“中国制造”转化为“中国创造”。2014915,以质量、创新、发展为主题的首届中国质量(北京)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他认为,质量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集中反映,是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关键,关乎亿万群众的福祉。中国经济要保持中高速增长、向中高端水平迈进,必须推动各方把促进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经济质量效益上来,把注意力放在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上来。李克强总理特别强调,中国开放的大门将越开越大,我们将致力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与合作体系,坚持倡导贸易自由化,不断加大进口,不断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欢迎更多外国企业到中国市场公平竞争,在互利共赢的合作中实现共同发展。表明了中国政府通过不断开放市场、公平竞争倒逼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决心与信心。

.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刻不容缓 

首先,.国际贸易格局发生重大变化。2001年,中国政府经过十三年艰苦谈判,终于加入WTO,融入国际经济社会。此后十多年,中国以此为契机,尽力消除“入世”负面影响,国内经济保持了快速、平稳增长。经济体制改革强力推进,资本、技术、人才大量聚集,国际贸易持续繁荣,“中国制造”行销天下,企业竞争意识、竞争能力不断增强,中国跃升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贸易国。但近几年国际贸易形势发生剧烈变化,亚太经济合作会议成员国中的新西兰、新加坡、智利和文莱等四国发起,从2002年开始酝酿一组多边关系的自由贸易协定,即TPP,旨在促进亚太地区的贸易自由化。20089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决定参与TPP谈判,并从此全方位主导TPP谈判。20136月,美欧正式宣布启动TTIP (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的谈判。根据圈定的时间表,该谈判将在两年内完成。同时,21个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启动了PSA谈判,内容覆盖金融、快递、传播、电信、电子商务、运输、观光、物联网、移动通信、互联网等几乎全部服务业领域。美欧日诸多动作渐次展开,力图形成新一代高规格的全球贸易和服务规则,来取代目前的WTO规则,意在共同抑制新兴国家在国际贸易谈判中的地位,有可能再次将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国家驱赶到国际贸易体系的边缘。TPPTIPPPSA无一例外把全球第一大出口国和全球第二大进口国的中国排除在外,我国面临“二次入世”的风险。其次,中国对外贸易困难成为新常态。一是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西方国家需求不足,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企业经营出现困难,形势严峻。二是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回潮,贸易摩擦加剧。部分国家对我国出口产品反倾销调查、知识产权调查、救济调查明显增多。中国应诉企业在一些案件中被裁定较高反倾销税率,某些贸易救济措施和贸易救济调查明显针对中国产品。三是产品竞争优势减弱。中国劳动力等要素成本持续上涨,保持传统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竞争力进一步下降,部分出口订单流失,部分产能向周边国家转移。

总体来看,随着中国生产要素成本持续上升,传统出口优势因素逐步消退,参与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不断弱化,体制掣肘、技术落后、管理粗放、效率低下等弊病会再次凸显。不从根本上狠抓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对外贸易的困难局面势必成为常态。自贸区的建设也会瞻前顾后,力不从心。

.自贸区建设将推进经济体制改革

上海自贸区的成立,是我国新形势下深入推进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为中国扩大开放和深化改革探索新思路和新途径。20131112,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会议强调要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要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以开放促改革。要放宽投资准入,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扩大内陆沿海开放。其中“以开放促改革”的提法,彰显了上海自贸区建设的战略意义,即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以管理优化、技术升级达到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增加品种、改进服务、打造品牌的目的,以具有价格比较优势、品质比较优势、服务比较优势的产品参与国际竞争,进而推动市场进一步开放、贸易进一步自由,也就是“可复制、可推广”的最终要求。

推荐内容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