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跨境电商 构建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 互联网 财务管理 信息化 目录 大数据 现代商业杂志

区域经济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区域经济 >

区域经济差异的制度解析

2015-08-24 22:36 来源:www.xdsyzzs.com 发布:现代商业 阅读:

孙莉 四平市城市管理监察支队

摘要:不容质疑的是,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各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差异也逐渐显现,并成为影响我国经济进一步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经济发展的因素可以划分为制度因素和非制度因素,其中制度因素在经济增长中具有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其是长期经济发展中决定性因素。也就是说,区域经济发展与制度变迁速度、变迁路径选择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也正是制度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

关键词:区域经济 地区差距 制度差异

    改革开发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不断完善,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也日渐凸显,地区经济发展差距逐渐拉大。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区域经济差异也成为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挑战。为了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我们有必要分析区域经济差异产生的原因,人们一般认为,经济发展与资本、基本、资源、人力等要素密切相关,忽略了或很少意识到经济发展中的制度因素,但是经济发展及经济增长的规律告诉我们,制度因素对经济发展起着根本性的制约作用。因此,我们研究区域经济差异不能不考虑且应当首先考虑制度因素。

一、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制度因素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制度是决定性的因素,其作用无处不在。在诺斯看来,技术创新、规模经济和资本积累是经济发展和决定长期经济的根本原因,这些因素只是经济制度提供刺激后的结果。制度是经济发展和增长的根源,地区经济差距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制度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所有制结构的差异

产权界定了所有者对资产使用、支配、处置等方面的控制权。产权为人们的经济行为提供了相应的激励机制,明晰产权关系,有助于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资源使用和分配效率。从所有制结构转变的速度来看,东西部地区之间差距十分明显,多种所有制经济形式并存的多元所有制结构已经得到确立,私营经济、个体经济、外资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一方面,打破了该地区国有企业一统天下的格局,增强了经济活力、竞争力,有利于节约社会资源,提高经济效率;另一方面,加快了本地区的经济发展。中西部地区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在所有制结构的转型上相对迟缓。

(二)市场化程度的差异

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我国的制度变迁是一个渐进式的过程,当中西部地区仍以计划作为经济运行载体时,东部沿海地区市场已经成为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由市场供求来引导资源的合理配置,保障了竞争的有效性和公平性,这就极大提高了经济效率。从长期以来行政管理费用的支出数额来看,中西部地区政府对市场的干预程度普遍高于东部地区。

(三)对外开放程度的差异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实行对外开放,主动参与到全球竞争中来,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必然的选择。东部沿海地区是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最早的地区,因此对外开放程度最高,这一方面吸引了国内外大量的投资,增强了该地区的资本积累,而且由于工资、待遇、机遇等吸引了大批劳动力特别是人才资源的涌入,这进一步壮大了本地区的经济。

二、区域间制度差异产生的成因分析

 我国正处于渐进式制度转型时期,制度转轨是一个复杂且漫长的过程,由于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各区域制度转轨路径的不同选择、转轨速度不同、程度不同,这是造成区域间制度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中央政府针对不同区域的不同政策

不容否认的是,很长一段实践以来,我们受国情、历史原因等的影响,实行差异化发展战略,各项改革的措施都实行的是从沿海向内陆逐步开展的方式,东部沿海地区率先享受了各项改革的优惠成果,商品经济发展最为成熟,人力资源开发最为到位,资金积累最为充足,这有效的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经济发展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二)政府行为及运作方式的不同

我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和自主性灵活性。也就是说,各个地区由于发展水平、人口素质、技术水平、地理环境、民俗风情等的不同,可以结合地区实际情况,灵活的制定及执行中央政策。但是,各区域制度变迁的阻力是不同的,这就取决于当地政府是否愿意为了长期经济绩效而大胆改革、放弃权力寻租、减少对市场的干预,中西部地区政府行为及运作管理色彩浓厚,改革过程中涉及到很多利益集团,因此制度变迁阻力相对较大,制度路径选择不同,制度变迁速度滞后。

(三)各地区非制度因素中观念的不同

构成非制度因素的观念,主要是指价值观念、风俗人情、伦理道德等,对区域经济发展有着十分深刻的影响。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商品经济发达,教育水平及人口素质较高,更容易接受新观念及新思想,而中西部地区由于开放程度、教育水平、经济发展相对比较落后,对新观点及新理念的接收能力较差。这就使得越是具有先进观念的地区,越容易改革及发展新事物,就越容易拉动经济的发展。

三、如何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制度创新与制度转型

制度变迁是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制度差异是导致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重要因素,为协调区域经济发展,就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快制度创新与转轨:

(一)调整所有制结构,促进非公经济的发展

实践证明,非公制经济对于增强经济的活力和创造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缩小地区经济发展差距,我们必须重视并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向多元化经济形式转变,创造一个更加公平、有效竞争的市场环境,从而实现市场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国有企业改革,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二)提高市场化程度,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

所谓市场化程度,是指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能够起到多大的作用。目前,我国的市场经济还处于起步当中,市场化程度相对较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并没有起到基础性的作用。因此,协调区域经济发展差异,需要地方尤其是中西部地区政府利用自身资源、劳动力丰富等的优势,提高市场化程度,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干预,让市场根据自身的规律调节、组织经济发展。

(三)转变观念,培育市场主体

观念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无处不在的,观念的更新及转变,有助于制度的创新及转型。因此在制度变迁过程中,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应强化竞争观念、市场观念、公平观念等,为市场经济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结语

    制度差异是造成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主要原因,因此,缩小地区间经济差距,保障我国经济的协调发展,必须从制度的建立、创新、转型入手。

参考文献:

[1]李国蟑,张唯实.制度差异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J].统计与决策,201123.

[2]张平.制度差异与区域经济差距的博弈分析 [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2.

[3]周晓唯,张平.区域经济差距成因的制度分析 [J].商洛学院学报,200701.

[4]刘长鑫.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制度因素分析 [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4.

[5]蔡健钧,项驭宇.人力资源开发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431.

推荐内容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