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跨境电商 构建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 互联网 财务管理 信息化 目录 大数据 现代商业杂志

区域经济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区域经济 >

济宁市产业结构和县域经济发展关系问题思考

2015-10-11 21:06 来源:www.xdsyzzs.com 发布:现代商业 阅读:

李同德   兖州区兴隆庄镇人民政府

摘要:产业结构调整是县域经济发展的突破口。目前县域经济发展较快,但还存在着很多制约发展的因素。要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步伐,必须从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经济等方面着手,实现县域经济发展的突破。

关键词:县域;产业结构;经济;调整

在复杂的宏观经济环境中,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单位,在我国行政区划中从规模和数量上都是一个比较适中稳定的地域单元,与省域经济、市域经济相比,县域经济具有较大的均质性,经济结构相对简单,经济政策具有较强的可控性,更加适合作为微观经济单元来研究全市经济发展和经济转型。本文从全市和县域经济发展现状着手,客观分析并梳理县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一般关系,并结合鲁西六市主要地市县域经济发展特点,分析济宁市县域经济发展重点并提出具体意见和建议。

一、经济发展基本分析

1.经济总量演变分析。2004年底,济宁市经济总量(GDP)千亿破冰,实现GDP1045.52亿元,超过经济总量982.49亿元的临沂市,在全省各地市排名中上调1位,居第6位;至当前,济宁市经济总量位居全省第6位一直保持不变。从时间纵轴来看,2013年底,济宁市经济总量实现3501.54亿元,比改革开放初期增加了200倍有余,平均每年以近100亿元的年均增加量稳定增长。其中,改革开放前十年,由于基础薄弱,总量较小,经济增长活力还未全面释放,加上地市对国家采取的经济刺激政策需要一定时间的反应和适应期,经济总量增长缓慢,远远低于年均增量; 2003年开始,经济总量增量高于改革开放以来的年均增量,当年,GDP增量过百亿;2008年,即二经普时期,经济总量增量达到历史峰值最高点,GDP增量为375.70亿元,2013年,GDP增量为312.17亿元,也是近年来实现的较高增量,为2014年经济总量的增长奠定了良好基础。从区域横向来看,2004年以来,济宁市经济总量在全省位次中没有变化;鲁西六市中,济宁市和临沂市经济总量分别稳居前两位,2006年至2008年,临沂市经济总量位居全省第8位,2009年,上调一位,至当前,一直居第7位没有变化;2008年,济宁市经济总量多出临沂市180.26亿元,2013年,多出临沂市164.73亿元,比2008年的两市差距略有收窄,为今后如何增强在鲁西六市中的经济总量竞争力提出了考验。

2.产业结构演变分析。自1978年至2013年,济宁市第一、二、三次产业分别调整了45.8(下调)、24.9(上调)、20.9(上调)个百分点,全省三次产业分别调整了24.6(下调)、2.8(下调)、27.4(上调)个百分点,全市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移趋势显著。全省17地市中,1978年至2013年,济宁市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位次演变总体呈“U”型。1978年、1979年,20112013年,这五年第三产业比重位次均在10位靠后的位置;1984年至1993年比重均位于前三位;1994年至2007年比重均在第56位徘徊。从全省各地市看,近年来济宁市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略慢于兄弟市。鲁西六市中,临沂市第三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2008年至2013年,该市服务业比重在全省17地市中均保持在第三位;枣庄市、德州市、聊城市和菏泽市服务业比重在全省17地市中分别居1316位之间。

3.县域经济发展分析。2013年,济宁市有7年县,3个县级市(包含原兖州市),共10个县域经济单位,在全省17地市中县域经济单位数高居首位;县域经济总量3037.71亿元,占全市GDP比重为85.3%,县域经济已经成为支撑全市经济的重要力量;县域经济总量均量为303.77亿元,比全省少43.33亿元,在全省居第9位。如何增强济宁市县域经济发展活力,做大县域经济总量,提升全市县域经济总量均量,是推动全市经济加速发展,筑牢鲁西经济排头兵的重要路径。鲁西六市中,济宁市县域经济规模较靠前,经济总量居第2位,县域经济占GDP比重居第3位,低于德州市(89.1%)和菏泽市(86.6%),枣庄市、临沂市、聊城市分别是51.2%63.2%82.4%2013年,济宁市县域经济三产结构为12.650.836.6,其中,第三产业占比在全省17地市中居第7位,高于全省0.7个百分点。鲁西六市中,临沂市、枣庄市县域经济第三产业占比分别为42.5%38.7%,分居前两位,其中,临沂市在全省17地市中居第1位。可见,济宁市县域经济发展基础较好,但产业结构调整亟需加快。

2014年,济宁市采用新区划,兖州市转区后,共9个县域经济单位。初步测算,新区划县域经济总量占全市GDP比重为69.7%,总量均为275.86亿元,第三产业占比为37.2%,三产比重在全省居第6位。济宁市未来的县域经济发展任重道远,总量做大,质量做优,均量提高,产业转型等各方面正面临巨大挑战。

二、正确处理好两个关系

1.经济总量和三产结构变动的一般关系。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是总量与结构相互作用的结果,影响经济增长的结构因素都是通过产业部门之间产品的交换、流通、分配才形成相互耦合关系的,并最终表现为产业部门之间的关系。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增长,第一产业的增加值比重和就业人数比重都趋于下降;第二产业的增加值比重和就业人数比重在工业化过程中不断上升,在工业化完成之后趋于下降;第三产业的增加值比重和就业人数比重一直趋于上升,但在工业化初期变化较慢。另一方面产业结构的合理变化对经济总量的增长也具有一定推动作用,总量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结构的状态并依赖于结构的转换,通常总量增长越迅速结构变动率越高。

分析济宁市人均GDP和三次产业增加值演变趋势,基本符合经济总量和三次产业结构变动的一般规律。2002年,济宁市人均GDP突破1千美元,是1978年的6.6倍,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二十多年来共下调了40.3个百分点,分别向二、三产业转移了20.5个、19.8个百分点;2008年,济宁市人均GDP突破3千美元,比2002年翻了近两番,第一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6年来分别下调了5.1个、3.5个百分点,向第二产业转移了8.6个百分点。人均GDP达到3千美元往往会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的分水岭,其经济社会的发展往往存在较大变数。处理得当,通常会出现一个较长的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并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人均GDP的更高突破;2011年,济宁市人均GDP跨入5000美元大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比下降了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下调了2.5个百分点,产业结构向第三产业转移,经济发展基本特点和重点发生转移,这一阶段,向第三产业共转移了2.7个百分点;2013年实现人均GDP6897美元,是2011年的1.2倍,第一、二产业增加值占比持续下降,向第三产业共转移了2.1个百分点。

2.县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变动的一般关系。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是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配置资源,具有地域特色的综合性经济体系。其基本特征是农村性、地域性、层次性、综合性和不平衡性。2013年,全省三次产业结构为8.750.141.2,全市为12.050.136.9,县域经济为12.650.836.6,其中,全市10个县域单位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比均值(县域经济)高的有邹城市、兖州市、曲阜市和微山县,分别高了6.0个、4.6个、3.1个和1.7个百分点;金乡县、鱼台县、泗水县比均值分别低了17.0个、10.3个、12.3个百分点;新区划县域经济三次产业结构为13.749.137.2,二三产业增加值总比重比原区划略有下调。相比全省、全市来说,县域经济发展的总体状况是,产业结构层次较低,第一产业比重较高,第二、三产为发展薄弱,且县城之间产业结构差异显著。县域经济发展有其自身的特点:一方面县域经济发达与否与三次产业结构层次高低并不严格匹配。县域经济本身具有层次性、不平衡性的特性,且县域经济资源也不尽相同,提升县域经济产业结构层次以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时,应统筹兼顾、因地制宜的制定适合本地区发展的经济刺激政策;另一方面县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变动具有整体和部分的一般辩证关系,县域经济产业结构调整是做大做强县域经济的根本出路,县域经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全市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无疑具有催化和推动之力。

三、加快转变县域经济发展方式,积极培育县域经济新增长点,助推全市经济实现赶超进位。

2008年至2013年,济宁市县域经济年均增幅为13.6%2011年至2013年增幅均低于年均增幅,2013年,县域经济增长12.0%2012年为11.7% 2011年为13.1%。县域经济发展速度放缓,经济增长步入调整期,产业经济结构调整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

1.加大当地政府支持力度,以富农催化产业转型升级。全市9个县域单位占地总面积占全市85%以上,2013年,县域单位总人口占全市76.8%,其中农村人口占近60%。农村经济经过近几年的不断发展,依托自身生态和环境优势,农民对发家致富之路有了更广泛的认识,农业发展载体也更加丰富和灵活,当地政府应持续加大政策支持,充分运用好农村专业合作社,向致富农民积极提供金融支持,培植具有发展前途和可持续发展的特色种植基地、养殖基地,促使农村经济向生态农业和产业化方向转变。

2.提升农业产品附加值,以精加工推动工业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农产品加工质量,做优质农产品深加工是发展农业产品的根本出路。农村经济发展除了依靠特色产业外,关键还是农产品质量。要实现县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的率先突破,形成济宁自身的发展模式,需要在农业产品质量和深加工上下大功夫,以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3.加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以延长产业链推动服务业产业转型升级。济宁市县域是典型的城乡并存地区,农村人口和农村面积所占比例较大,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比较典型。近年来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济宁市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有了显著提升,加快推动城乡统筹发展有了较好的经济基础。城乡一体化为加快推动和促进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契机和机遇,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发展现代服务业、信息技术产业,不断拉长以农产品带动形成的产业链条,利用仓储、电子商务、物流等方式,提高县域经济内农业、特别是特色产业的附加值。

推荐内容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