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跨境电商 构建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 互联网 财务管理 信息化 目录 大数据 现代商业杂志

区域经济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区域经济 >

苏南自主创新效率评价及创新能力提升路径研究

2015-12-23 12:24 来源:www.xdsyzzs.com 发布:现代商业 阅读:

蒋晓聪  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2012 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2SJD790056) 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要:本文通过求解Malmquist 生产率指数的EDA模型,对近年来苏南自主创新能力效率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发现苏南自主创新效率是有效率的,并提出提升苏南自主创新能力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苏南 自主创新 效率 能力提升

苏南地区作为长三角经济社会最为发达、现代化程度最高、科教资源最为发达的核心地区之一,以占全国0.29%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全国6.1%的经济总量,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约为2.3:48.8:48.9,已经初步形成了竞争力较强的现代产业体系,城镇化率超过70%。在当前国际国内严峻的经济形势下,苏南五市将创新作为发展的最根本动力,以自主创新为先导,以高新区为依托,以科技、人才、制度等创新要素驱动,通过先行先试、体制创新,逐步形成了功能互补、发展有序的苏南创新发展城市群,成为江苏省自主创新的中坚力量,转型升级的排头兵。

一、苏南自主创新基本情况

创新主体不断壮大。企业一直是自主创新的主导力量。2014 年苏南地区研发投入占GDP 比例达2.7%,接近发达国家和地区水平,其中90%以上的研发投入来源于企业。目前苏南地区拥有超过5 万家科技型企业,其中销售额超千亿元的4 家,超百亿元的96 家,国家创新型企业21 家,上市科技企业293 家,高新技术企业达5808 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建有研发机构达1 万家,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超过85%

创新产出硕果累累。2014 年苏南地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3.4 万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43.9%。苏南企业发明专利年申请量超过7万件,近三年累计落实科技税收减免额超过550 亿元。南京的软件产业、苏州的纳米技术产业、无锡的传感网产业、常州的太阳能光伏产业等已形成先发优势,产业创新链日益完善,成为苏南转型发展的重要引擎。

高端创新人才大量聚集。目前苏南地区拥有科技人员总数达810 万人。近三年苏南共引进高层次人才6 万多名、创新创业团队1500 多个,国家“千人计划”人才累计达442 人,其中创业类189 人,占全国27%以上。南京“321 人才计划”、无锡“东方硅谷人才计划”、苏州“姑苏人才计划”等都是享誉海内外的引才品牌。

创新资源内外并进。苏南地区外向型经济带来的技术外溢效果明显。2014 年,苏南地区实际利用外资180 亿美元,分别占全国的15.1%、全省的64%,完成进出口额4818 亿美元,分别占全国的11.2%、全省的85.5%。世界500 强跨国企业有392 家在苏投资,其中大部分集中在苏南地区。苏南地区共建有省级外资研发机构564家,占全省的91.6%。这些研发机构促使苏南产业链向高端延伸,吸引大量创新人才和产生大量新技术外溢。

创新载体日趋完备。苏南地区目前拥有高等院校107 所、科研机构330 多家、国家级大学科技园12 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55 个、国家“2011 协同创新中心”5 个。拥有以长电、法尔胜等骨干企业牵头组建的国家和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达45 个。

    二、苏南自主创新效率实证分析

本课题组采用基于DEA Malmquist指数方法,对苏南自主创新效率变动进行评价,以探寻苏南自主创新效率变动的原因。在该模型指标选择中,考虑到数据的可取性和避免绝对量差距干扰,投入指标选择为每万劳动力中研发人员、每万人劳动力中高技能人才数、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和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企业研发机构数量,产出指标为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和高新技术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而投入指标选择的是研发活动的投入,本身体现了资本和劳动力的投入情况,可以弥补了该指数计算中舍去了资本、资产等非可控变量的选择缺陷;指标都选择了相对指标,避免了各地因规模差异引起的偏差,更能真实的反映各地的自主创新能力。

根据求解Malmquist指数的DEA 模型,利用DEAP Version 2.1软件,通过对2011-2014年间苏州优势传统产业投入和产出的面板数据进行M指数分析,得到苏南五市自主创新能力的M指数和及其分解变化情况,具体结果分析如下。

1.苏南自主创新Malmquist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TFP)总体分析

1  2011年—2014年苏南自主创新M指数及其分解情况

 

技术效率变化指数(EFC

技术进步指数(TFC

纯技术效率(PTE

规模效率(SE

M指数(TFP Index

2011-2012

1.044

1.034

1.009

1.035

1.080

2012-2013

1.013

1.064

1.009

1.004

1.078

2013-2014

1.001

1.084

1.005

0.996

1.085

 

1.019

1.060

1.008

1.012

1.081

从总体上来,近年来苏南地区自主创新还是有效率的(TFP=1.081>1),主要是靠技术进步来支撑,并且技术进步指数逐年递增,而技术效率总体还是有效率的但正在逐年下降。具体来看,技术进步指数(TFC)变动对总指数TFP指数作用较大,而TFP指数没有显著提升是受技术效率下降影响,但是技术进步推动作用大于技术效率下降带来的影响。由此可见苏南自主创新虽然在资金、人力资本、科技载体和制度等方面具有优势,但是由于在创新过程中存在大量的重复投入和资源浪费现象,资源投入结构不尽合理,市场对创新资源配置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致使创新综合效率不高影响整个产业的创新推进。

   同时,由于技术效率(EFC)又可以分解成纯技术效率(PTE)和规模效率(SE),通过分析可以看出,苏南自主创新技术效率低下主要原因在于规模效率PTE1.008)引起的,其次是因为规模效率SE1.012)。

2.苏南自主创新分地区创新效率分析

根据表2苏南自主创新效率分地区看,创新效率最高的是苏州,TFP指数为1.154,其次是无锡(TFP指数1.139),第三是常州(1.088),南京(1.082)第四,最后镇江TFP指数小于1,为0.953

从技术进步指数看,除镇江外其余四市技术进步指数均大于1,说明苏南绝大部分地区技术一直处于不断改进创新,不断进步。而其中无锡技术进步水平最高,其次是苏州,再次是南京,最后是常州。而镇江技术衰退(TFC=0.953),说明镇江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较弱。

从技术效率指数看,苏南五市技术效率指数均大于等于1,说明苏南地区整体自主创新效率均有效,创新资源配置有效率,投入结构较为合理,其中苏州技术效率最优,其次为无锡、常州,南京和镇江效率一般。同时也可以发现苏州和常州的技术效率优化是受规模效率影响更大,而无锡则是受纯技术效率影响更大。

2  2011年—2014年苏南自主创新分地区M生产效率指数及其分解情况

 

技术效率变化指数(EFC

技术进步指数(TFC

纯技术效率(PTE

规模效率(SE

M生产率指数(TFP

南京市

1.000

1.082

1.000

1.000

1.082

无锡市

1.030

1.105

1.016

1.014

1.139

常州市

1.019

1.068

1.006

1.012

1.088

苏州市

1.048

1.101

1.016

1.032

1.154

镇江市

1.000

0.953

1.000

1.000

0.953

综上所述,从总体和分地区情况看,苏南自主创新是有效率的,技术进步的优势更好于技术进步。苏州自主创新能力效率最好,其次是无锡、常州、南京;而镇江自主创新效率下降,主要是受技术进步下降影响。

三、苏南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实现路径

苏南地区作为江苏自主创新的排头兵,要抓住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和上海自贸区建设等契机,争取在优化布局错位发展、培育技术密集型产业、提升研发机构建设和科技服务能力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实现苏南地区自主创新能力新突破。

路径一:优化创新布局实现错位发展。南京重点发展新一代通信、软件、智能电网为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苏州大力发展纳米材料、医疗器械、机器人及精密装备制造为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科技金融服务业集聚区、苏州国家知识产权服务集聚区形成,重点推进以苏州独墅湖科教创新区为承载的创新核心区建设。无锡大力发展物联网、节能环保产业、特钢新材料为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扎实推进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等创新载体建。常州大力发展太阳能光伏和高端装备制造为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镇江大力发展船舶及海工关键配套、高性能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加快推进镇江船舶及海工配套产业研发创新基地建设。

路径二:着力培育技术密集型产业。注重培育以技术密集型企业为核心、以发展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为主攻方向,鼓励和引导企业提升知识产权战略运用能力,加快自有品牌建立,提高产品质量,提升产品技术核心竞争力。

路径三:努力提升企业研发机构建设。通过组织苏南地区行业龙头企业创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企业重点实验室等高水平研发基地,提高建设水平。鼓励电子信息、战略新材料、智能制造、大数据服务、云计算等龙头骨干企业建设重点实验室,开展前沿技术研发和重大战略产品开发。

路径四:提升科技创新服务能力。加快推动苏南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由量的发展向质的提升转变,进一步提升科技创业特别社区、高新技术服务中心、新兴产业加速器、大学科技园、留学生创业园等孵化器科技创业服务水平,支持有条件的国家级孵化器加快建设。

参考文献:

[1]傅为忠刘登峰韩成艳.皖江城市带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评价及对策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3) 

[2]戚湧,张明,李太生. 基于Malmquist 指数的江苏创新资源整合共享效率评价[J].中国软科学,2013(10) 

推荐内容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