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跨境电商 构建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 互联网 财务管理 信息化 目录 大数据 现代商业杂志

区域经济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区域经济 >

“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央商务区金融产业国际化发展建设研究

2016-09-20 23:20 来源:www.xdsyzzs.com 发布:现代商业 阅读:

李丰杉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基金项目:北京市博士后工作经费资助项目。

摘要:本文以中央商务区金融产业国际化为主要研究目标,结合我国“一带一路”建设中所产生的金融需求,对“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中央商务区金融产业国际化路径进行相关研究,并提出政策建议。研究首先概括了目前“一带一路”建设与中央商务区金融产业建设及金融国际化研究的主要研究成果,分析中央商务区金融产业国际化建设的基本条件,并在结合对“一带一路”建设中产生的金融需求的基础上,提出我国通过“一带一路”建设推进中央商务区金融产业国际化主要集中在资本运动国际化、金融业务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金融市场国际化、金融机构国际化以及金融监管国际化六个方面,最后提出有关区域金融国际化建设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一带一路”倡议;中央商务区;金融产业;国际化

一、引言

区域中央商务区金融产业,即该区域的金融中心,其发展建设在整个地区经济发展战略中处于核心地位,有效放大和提升中央商务区金融产业发展的溢出效应,对于提高区域内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竞争力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新的国际环境下,如何进一步提升中央商务区金融产业发展的国际化水平,对本地区经济以及周边地区经济的辐射效应成为中央商务区金融产业发展建设应关注的焦点。

目前,中央商务区金融产业国际化的作用和影响已超越一国国界,并越来越影响甚至改变着世界经济的格局。这表明,中央商务区金融产业国际化建设问题已不再是一个区域内的问题,它已成为整个世界金融体系发展中一个共同的问题。因此,在世界金融体系发展建设中,我们必须正视和需要认真研究的一个问题,就是中央商务区金融产业国际化问题。

20139月和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等国家时,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在我国经济面临“三期叠加”挑战的背景下,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不仅可以转移过剩产能、实现经济结构再平衡,为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大的动力;还能帮助中国更好地借助经济金融渠道,加深同周边的合作,实现互利共赢,获得周边国家更大的理解、认同和尊重,并最终实现中国经济影响力向政治影响力的转换,提升中国在周边事务中的话语权和主导地位。该经济战略在激发亚洲各国基础设施建设,贸易往来发展的同时,也为金融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提供了崭新的市场。

本文以中央商务区金融产业国际化为研究目标,结合我国“一带一路”建设任务的金融需求,对“一带一路”建设促进区域金融国际化路径提出政策建议。研究首先概括了目前“一带一路”建设与中央商务区金融产业发展建设研究目前的研究成果,分析中央商务区金融产业国际化建设的基本条件,并在结合对“一带一路”建设中产生的金融需求的基础上,提出我国通过“一带一路”建设推进中央商务区金融产业国际化主要集中在资本运动国际化、金融业务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金融市场国际化、金融机构国际化以及金融监管国际化六个方面,最后对区域金融国际化建设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二、中央商务区金融产业建设及国际化特征分析

(一)区域金融中心形成进程分析

在区域金融中心形成过程中,金融资源及由其驱动的各要素向中心城市聚集,形成区域金融增长极。在区域金融中心,金融机构聚集,金融市场发达,金融服务全面高效,金融信息传递通畅、灵敏,资金往来自由通畅。

区域金融中心增长极通过乘数效应、支配效应、极化与扩散效应而对区域金融活动、经济活动产生积极的组织作用。乘数效应下,区域金融中心的金融发展会对周边地区产生示范、带动作用,从而密切了与周围地区的金融联系;而周边金融的发展又会反过来使区域金融中心的作用不断得到强化和放大,从而形成循环积累因果机制。支配效应下,中央商务区金融产业蓄积了充足的金融资源,在周围地区进行金融商品交易中占据绝对优势与主导地位,从而对周围地区的金融活动产生支配作用。极化与扩散效应下,极化效应就是指中央商务区金融产业的发展会吸引和拉动周围地区的金融资源和金融活动趋向增长极,从而使中央商务区金融产业自身实力不断加强。扩散效应是指中央商务区金融产业自身成长后又向周围地区提供各项金融服务,输出金融资源和金融活动,刺激周围地区的金融发展。

三种效应的发挥使区域金融增长极在区域金融空间范围内的层次和地位不断提高,最终形成区域金融中心。

(二)区域金融产业聚集特征分析

中央商务区金融产业作为金融机构、金融业务相对集中的地方,是资金、外汇、黄金等的集散地,是整个金融市场网络中的一个网结。中央商务区金融产业一般建立在国内某个经济区域内中的主要城市,是经济中心城市功能进一步提升的结果。金融中心一旦形成,将发挥资本集聚和辐射功能,其外围地区在接受金融中心对其金融市场要素吸纳的同时,也承受着来自金融中心的辐射效应,自身的金融结构逐渐向金融中心靠拢。

中央商务区金融产业一般具有以下三个特征:(1)拥有健全的金融机构和市场网络。(2)能提供各种有效信息和服务。(3)资金的集散中心。当某一地域的跨国金融机构足够多时,便形成金融中心。中央商务区金融产业一旦形成,除非出现重大的政治经济变化,一般能保持下来。中央商务区金融产业形成后,可将区域外的资金积聚到区域中心从而增加本区域的资本规模,提高资本的增长率,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三)中央商务区金融产业国际化条件分析

1、中央商务区金融产业国际化的自然条件

“贸易-物流-金融”是人类经济发展进程史上的普遍规律。这一经济发展规律的外在表现为是世界交通要道上的贸易中心,往往也会发展为金融中心,比如近代的例子佛罗伦萨,以及现代的例子纽约、新加坡、香港、上海等均是如此。

“贸易-物流-金融”这一链条的起点,中央商务区金融产业建设是首先要成为贸易中心,起码要有一定量的贸易活动。要成为贸易中心,有两种途径:一是它成为重要商品集散地,其背后有一片广袤的腹地从事商品生产,比如上海(古代是明州,即宁波),背后是中国最为富庶的江南,古代是丝绸、陶瓷、茶叶等主要出口品的生产基地,现今也是出口导向型制造业的密集分布区(所有这些商品需要通过贸易中心对外销售);其次还要占据交通要冲,比如新加坡、香港,贸易物流有在此停留转销的需要。

2、中央商务区金融产业国际化一般条件

一是持续增长的经济。经济持续增长能够促进本地经济的繁荣,本地经济的繁荣能够保证腹地对金融中心形成巨大的资金需求和供给。同时,经济的持续增长会产生对金融产品的巨额需求,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

二是优越的区位条件,主要指地理优势和时区优势。一个城市如果处在交通枢纽位置并且有广阔的腹地和适宜的气候,就具备了发展成中央商务区金融产业的自然基础。如果该城市处在合适的时区(能保证其金融市场在世界其他主要金融市场关闭后继续交易)以及国际交通枢纽,那么它就具备进一步发展成国际金融中心的区位优势。

三是开放的经济体系。主要是指经济市场化和国际化程度相对较高,生产要素和产品流动自由、高效,外汇管制宽松,商务活动自由、公平等。

四是良好的基础设施,主要指发达的交通通讯设施和城市建设。电讯、网络等通讯设施和机场、铁路、高速公路等交通设施的发达,有利于金融机构快捷地开展业务;城市完善的设施和合理的规划,能降低金融机构的营运成本。

五是稳定的政治环境,主要指社会的安定和政府的合理作为。政府要确保自身的廉洁高效,及时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的稳定。政府应提供充分的优惠政策和得力的措施,吸引金融机构的进驻和金融业的发展。政府还应提供金融市场运行的基本环境,包括较完整与有力的法律制度,简明、合理、高效及透明的监管体系。

三、“一带一路”建设的金融需求

“一带一路”是个系统工程,内涵丰富,金融业作为全方位调节资源配置的工具,不仅能满足多样化资本需求,还能通过“以点代面”式的方式对开发业务进行引领,在推动“一带一路”战略具体实施路径上具有重要作用。

(一)金融支持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重要作用。

金融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是撬动和连接各国共建“一带一路”的支点和纽带,也是开展基础设施建设的必要条件。当前,金融系统务必主动作为,谋划全局,适时根据“一带一路”战略对金融支持的有效需求,科学制定战略部署和具体方案,采取有效措施,创新投融资模式,强化金融协同效应,为“一带一路”战略实施提供有效的金融支持服务。金融支持“一带一路”建设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支撑作用。金融可充分发挥杠杆作用,促进资本在短时间内迅速增长和集聚,有效解决资金短缺瓶颈,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建设融资,促进“一带一路”区域经济建设。其次是优化作用。优化资源配置是金融最重要的功能之一。“一带一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千差万别,可以充分利用金融优化资源配置功能。再次是引导作用。金融支持“一带一路”建设将引导我国外汇资本输出,消化一定的外汇储备,并且通过资本输出还可以获得我国所需要的各类资源,或者产生资本利得。最后是服务作用。“一带一路”建设离不开资金投入、计价、融资、汇兑、结算、套期保值、保险等金融服务和支持。

在推进路径上,金融不仅可以满足建设资金需求,还能提供融资顾问、投行财务顾问、融投方案制定、股权债权产品、投资、租赁、风险管理等综合化服务,并通过这些服务引导“一带一路”建设不断向纵深发展,实现稳健的阶段转换,进而保障“一带一路”建设有条不紊地推进、循序渐进地拓展、集约高效地深化。

(二)“一带一路”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

互联互通是金融支持投向的主要领域。“一带一路”建设的出发点是“三通”,即通路、通航和通商。“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居多,基础设施水平普遍较差,很多国家缺水、缺电、缺道路,缺乏开发自然资源的设备、技术和管理经验。“一带一路”金融应该主要投向互联互通的领域。主要包括几个方面:

首先是跨境通道建设领域。丝绸之路原有通道较为落后,一些国家之间的公路、铁路、港口、口岸、机场等建设水平不高,通航能力需要大幅提升。中塔公路、中哈公路将成为重点改造路段,中老、中泰、中缅、中巴、中俄、中乌、中吉等铁路项目可能会优先投入建设。

其次是能源资源开发领域。主要是中亚、俄罗斯等地矿产、石油、天然气等资源以及中俄、中亚天然气管道、中缅油气管道等重点建设项目。

最后是电力电信建设领域。水电和核电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投资存在巨大潜力。具体投入方向包括电站大坝建设、水电和核电设备购置,特高压电网布局、改造和升级换代等。电信固网宽带改造提质也需要大量资金投入。

(三)“一带一路”跨境使用人民币需求

“一带一路”需要加强与沿线国家的货币互换合作及清算行安排,以便利于双方企业以人民币开展投资贸易活动;推动双边商业银行提供人民币结算和贸易融资服务,推进人民币成为区域计价、结算、投融资货币,以此推动庞大的贸易和基建投资规模;推动人民币计价及支付走进当地市场,为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创造有利条件;继续支持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加大不同期限人民币债券发行力度,形成离岸人民币债券收益率曲线,为境内外人民币产品提供定价参考;在对外投资、对外援助中扩大人民币使用,提升海外工业园区和通讯、高铁等大型项目的融资能力。

(四)“一带一路”各国贸易融资需求

“一带一路”将为出口增长提供动能,加快出口模式创新。“一带一路”辐射中国―中亚―西亚、中蒙俄等几大经济走廊,沿线国家货物和服务出口占全球总量的23.9%,中国与沿线国家的互补性和合作潜力为中国出口提供新的增长点。2014年我国对东盟、非洲、俄罗斯、印度等国家的双边贸易增速明显高于平均增速。中国连续五年成为东盟第一大交易伙伴,双边贸易额有望在2020年前达到10000亿美元。预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占比在未来十年有望提升至三分之一。

在贸易融资需求方面,2014年,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60多个国家贸易接近7万亿元,占同期外贸总额近四分之一。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贸易规模还将进一步推进。据测算,未来10年,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年均贸易增长率将超过20%,其中必将蕴含海量的贸易融资需求。

(五)“一带一路”实施的保险服务需求

“一路一带”战略实施的进程中,将会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各国经济环境差距大,经济动荡,经济危机、金融风险加政治动荡、地区冲突等问题频频发生,因此,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将会产生较高的保险服务需求,不仅为战略实施提供一定的风险保障机制,还能更好地服务于相关业务的开展,将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能力充分应用于相关项目的开张进程中,为项目前期、中期、后期的实施运行提供运行保障机制。主要涉及的保险业务包括:政策性信用保险、出口融资引入出口信用保险、跨境商业保险等。

(六)“一带一路”各国财富管理需求

“一路一带”各国,特别是亚洲沿线国家,对于财富管理的需求相对提高,主要体现为财富管理的常规需求和私人银行业务。常规需求主要为财富管理需求机构提供相关业务的咨询服务、财务规划、财务顾问、税务咨询、房地产规划、基金储蓄及保险、风向管理等;私人银行主要提供资产组合托管、私人投资基金、资产迁移计划、全球市场投资交易服务、项目融资租赁、员工持股计划等业务。财富管理业务能够有效地促进区域生产要素有序流动,优化配置金融资源。

(七)“一带一路”对提升区域金融风险管理水平的需求

“一路一带”建设参与国家的经济、政治差异较大,多国参与博弈,不确定性较大,区域内的民族矛盾、地缘政治风险、地区冲突频现,“一带一路”相关的协议中,条件优惠的贷款金融产品占比较大,大部分贷款业务集中在油气资源开采、管道运输等资源能源领域,信用结构较为单一,贷款集中度过高,不利于贷款风险的缓释,且缺乏有效的担保和保险机制,对金融风险管理提出了较高的需求,相关项目的开展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风险管理,强化风险管理能力,加大区域内金融机构的风险监管合作力度,提升风险管控能力。

四、“一带一路”建设金融供给推动中央商务区金融产业国际化

“一路一带”建设六个层面金融需求涉及“跨境贸易需求”、“境外贸易平台建立及运用需求”、“境外实体投资与平台搭建需求”、“全球资金管理需求”、“全球资产配置需求”以及“跨境金融风险管控需求”,这六个方面的金融需求成为推动我国中央商务区金融产业国际化的有效途径。六个方面的金融需求推进区域金融国际化的实现主要体现在“六个层面配套”的国际化上,即资本运动国际化、金融业务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金融机构国际化、金融市场国际化、金融监管国际化六个领域,这六个领域则涵盖投融资、担保、结算、资金管理、并购、风险控制、境外发债、境外上市、财务顾问等众多金融服务领域。

(一)资本运营国际化

在资本运动国际化方面,资本运营国家化就是实现资本的跨境流出入达到一定的规模,因此,需要适时、稳妥、有序、渐进地推进资本账户自由化进程,与此同时,严格控制资本的非法流出入。目前我国境内的经常性账户以基本放开,而资本账户实行的是一种名紧而实松的管制,即尽管在名义上对资本账户中的许多子项目仍然保持较为严格的管制,但在实践中,资本账户下的大部分子项目已有相当程度的开放。

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还是贸易发展融资、财富管理需求等方面,都能够有效的推动我国区域金融产业资本运动国际化进程,有效促进区域金融资本运动的国际化流动规模,提升资本运动国际化水平。

(二)金融业务国际化

金融业务国际化是金融业务的发展趋势之一。主要表现在金融业务发展与国际接轨,逐步走向国际化的过程中,在金融业务混业经营的发展背景下,各金融机构通过各种途径寻求各类金融机构发展,综合金融业务,实行交叉经营,在业务经营与创新方面提升国际化水平。

“一带一路”的建设中,通过探索建立针对“一带一路”的股票、债券和其他金融衍生品等多种形式资金融业务,推进各国资本的配置、流通的国际化。在融资需求、人民币使用、保险服务以及财富管理等方面,将产生与发展多类型金融业务,而且这些业务的开展基本都是处于国际化的建设环境中,为我国区域金融逐步实现国际化奠定基础与前条件,拓展金融业务开展范围,并逐步实现区域金融业务的国际化。

(三)人民币国际化

“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是中国在沿线国家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好机会。在人民币国际化推进过程中,如何为人民币汇率波动提出服务风险管理的产品,直接决定人民币是否能持续大规模走出去的关键因素。所以,必须要从早期的基于利率汇率的套利动机为主导,转到提供多样化的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贸易结算。

在推动人民币区域布局上,“一路一带”构建“人民币区”。目前我国已与国际上近30家央行签署互换协议,涉及“一带一路”的国家和地区达20家,规模达到1.4万亿元左右。在全球14个清算行安排中,有7个在“一带一路”沿线。未来,大型银行要构建以港澳台、新加坡为中心,辐射“一带一路”的布局合理的区域内人民币清算安排。随着大量中国企业和投资“走出去”,人民币在“一带一路”区域的认可度大大提升,将有助于在这条世界上跨度最长的经济走廊中形成“人民币区”,进一步提升人民币国际化水平。

(四)金融机构国际化

金融机构国际化涉及到金融机构的准入限制问题和内资金融机构开拓海外市场两个主要的方面,也就是说区域金融机构国际化就是对金融机构准入限制的放松,即对外资金融机构准入的放松;内资金融机构走出去,即内资金融机构的跨国经营和跨境收购。

对“一带一路”战略的支持应从国内外的金融支持分别入手,结合自身业务特点,提供全面多样化的金融服务。对外可通过新设分支机构或跨境并购拓宽中资金融在沿线国家的网络布局,提升中资金融机构在这些国家的影响力;对内应关注“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推动各类区域金融开放中心的建立。

要发挥亚投行、丝路基金国际开发性金融机构以及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引领作用方面,构建多边合作金融机构以及融资机制,以撬动规模更大的私人部门资金,将亚洲国家普遍较高的储蓄转化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促进区域金融国际化水平的发展。同时,应重视加强与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机构的合作,以发挥国际金融机构的协同作用。

(五)金融市场国际化

金融市场是金融业务开展的载体,是金融机构存在的重要环境,金融市场全球化就是金融市场发展超越国界的限制,资本市场的对内、对外开放和境内对外投资的限制放松,并结合资本账户自由化的推进进程,进一步向外开放国内资本市场,并逐步放松境内实业企业、金融企业、居民对海外金融市场的投资限制,与此同时还得强化对异常资本流动的监控技术、方法和手段,优化金融市场生态环境。

金融市场全球化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的要素:一是放松或取消经营限制,二是创新金融工具、服务方式和金融业务,创新金融管理组织形式。利率市场化、人民币国际化、资本自由流动以及经济全球化都会对资本市场国际化产生影响。“一路一带”建设中,资金融通、人民币使用的国际化、财富管理需求都将有效促进资本市场的国际化进程,为区域金融市场国际化提供载体保障。

(六)金融监管国际化

金融监管国际化就是要与国际金融监管水平接轨,并构建国际监管全面协作机制。区域金融风险监管国际化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应至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紧设计有效的金融监管机制,弥补我国目前分业经营监管产生的监管漏洞;积极、主动地配合国际性金融监管组织开展工作,并尽快融入国际监管体系中;牵头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间的联手监管合作;强化国际监管合作理念的同时,根据本国金融国际化进程的发展程度与阶段,对国内的金融监管技术、方法和框架进行及时的动态调整与更新。

“一带一路”建设沿线各国中央银行和金融主管部门有必要建立金融协调合作机制,定期开展多边协调活动,推动签署双边或多边监管合作谅解备忘录,对“一带一路”经济建设中遇到的金融问题进行积极磋商,加强金融监管合作,构建区域性金融风险预警系统,完善风险应对和危机处置制度安排,化解矛盾,调整利益,提供金融支持,形成应对跨境风险和危机处置的交流合作机制,逐步在区域内建立高效监管协调机制,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在保障“一带一路”建设要求的同时,提升区域金融风险监管国际化水平。

五、“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中央商务区金融产业国际化政策建议

(一)发挥政府推动作用。

首先要对中央商务区金融产业国际化建设提供必要的激励政策;其次,政府要转化角色、功能与理念,提供各项优质的政府服务,促进金融中心的良好运转;三是继续加强城市的现代化建设与管理,为金融中心国际化建设提供世界一流的基础设施和人文环境。

(二)加快经济金融体制的市场化发展。

不仅要认识金融市场运行表面的差距,更要深刻把握各区域在金融市场基础及整体经济环境方面的弱点,着重提高经济金融活动的市场化与自由化程度,使中央商务区金融产业国际化建设具有一个扎实基础和自由、有序的环境。

(三)营造适宜创业和居住的环境,吸引更多的金融人才。

要营造适宜创业发展和居住的环境,应进一步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改善生活环境,发展社区服务,方便群众生活;扩大市民居住空间,创造整洁优美的环境空间,建立融洽互信的交往工作、生活空间,提供多层次的教育文化空间;在技术层面上,为克服金融机构服务网站独立设置的弊端,共同推动统一的金融网络公司建立,扩大金融服务的效率和便利性,以吸引更多的高素质的金融人才。

总之,中央商务区金融产业国际化建设的形成与发展,能促进区域金融产业的成长,进而产生相对较高的经济增长率,经济发展再诱发不断地金融创新,进而推动金融发展,支撑新一轮的经济增长,形成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共生互长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何泽荣.论经济、金融全球化[J].经济学家,2000(5):72-78.

[2]王宝杰.国际化视野下的中国金融监管法律体系及其完善[J].理论前沿,2009(4):20-22.

[3]孟艳.扩大金融开放与金融监管的国际化[J].理论前沿,2008(4):18-20.

[4]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N].澳门日报,2010-03-12.

[5]徐洪水.人民币国际化的理论分析及战略思考[J].国际经贸探索,2004(5):35-38.

[6]葛兆强.以三步走战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N].上海证券报,2009-07-17.

[7]程实,2014.多元化退潮:数据背后的经济真相[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8]时吴华,2015.金融国策论(即将出版)[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9]张红力,2015.金融安全与国家利益[J].金融论坛,(3):3-14.

[10]龚雯,田俊荣,王珂.新丝路:通向共同繁荣[N].人民日报,20140630(01)

[11]冯巍,程国强.国际社会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评价[N].中国经济时报,2014714(05)

[12]盛毅,余海燕,岳朝敏.关于“一带一路”战略内涵、特性及战略重点综述[J].经济体制改革,2015(01):2429

[13]申现杰,肖金成.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新形势与我国“一带一路”合作战略[J].宏观经济研究,2014(11):3038

[14]张茉楠,全面提升“一带一路”战略发展水平[J].宏观经济管理,2015(02):2024

[15]袁新涛.“一带一路”建设的国家战略分析[J].理论月刊,2014

[16]Aliber,RobertZ.InternationalBanking:ASurveyandcomments[J].JournalofMoneyCreditandBanking,2014(4):661-712

推荐内容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