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跨境电商 构建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 互联网 财务管理 信息化 目录 大数据 现代商业杂志

区域经济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区域经济 >

关于加快黑龙江省稻米产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2016-12-20 22:41 来源:www.xdsyzzs.com 发布:现代商业 阅读:

梅冬芳   巴彦县委党校

摘要:黑龙江省水稻经过十一连增,尤其是近几年快速发展已经超过江苏成为国内粳稻总产第一。2015年产水稻预计产量2900万吨,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决定了独特品质,生产的黑龙江大米闻名国内外。然而,由于我省水稻加工企业多,单个规模小,品牌杂,产业链条短等诸多因素制约,黑龙江水稻资源优势没能形成产业优势。所以,当务之急必须整合现有加工格局,通过提规模、强能力的转型升级引领和助推我省稻米产业健康发展,真正实现水稻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全产业链的盈利模式。

关键词:黑龙江省;水稻;发展

一、现状与分析

2015年黑龙江全省水稻种植面积6099万亩,比上年增加104万亩,总产预计2900多万吨。播种面积占北方14省水稻面积的41.5%,是东北水稻面积的58.5%,是面积最大省份。也是生产量、商品量的重要大省,在全国稻米市场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中第一积温带(松花江流域、哈尔滨周边五常、方正、延寿、通河、尚志等)高端水稻产量预计500万吨;第二积温带、第三积温带上限地区中端(绥化、庆安、铁力、双鸭山、鸡西等)水稻产量预计1250万吨;第三、第四积温带(齐齐哈尔、建三江、北安、海伦等)低端水稻产量预计1150万吨。水稻商品量应在2500万吨以上,其中有1500万吨左右进入国家政策性托市收购。

目前全省统计在册大米加工企业1487家,年产能5800万吨,是水稻年总产的两倍。2014年加工水稻1509万吨,平均达产26%。生产大米1000万吨,实现500亿元销售收入,盈利总额不足2亿元,平均毛利率才0.4%,大多数企业在亏损边缘。经省粮食局统计年产10万吨规模以上的96家,年产30万吨以上规模的16家,可见有1391家属于日产几十吨到不足200吨小规模企业,占统计在册企业的93.5%。从达产率来看,10万吨规模达产30%30万吨规模达产36%,那么推算小规模1391家大米加工企业平均达产率不到20%,有的甚至是亏损停产状态。造成资产闲置、产能浪费。大米加工产业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表现在小企业多、大企业少;品牌多、名牌少;企业实力弱、竞争性不强,产业集中度低等等。这种局面的近几年越来越突出,究其原因主要有:

一是稻强米弱的市场价格影响。国家水稻托市收购价从20051500/吨经过1110次调价,到2015年提高到3100/吨,涨价幅度107%,价格翻了一番还多。而大米价格却没有同步上涨,出现水稻价格高居不下销区大米价格低迷的“稻强米弱”市。由于最低收购价政策形成的稻强米弱使稻谷加工成本攀升,与终端大米销售价格不能接轨,许多企业经营陷入亏损困境,为了不丢客户和市场亏损也得加工。另一方面高启的水稻价格加工企业无法顺价,只能进入国家托市储备,这两年黑龙江每年总产水稻的一半进入国家托市库存。所带来的结果是:一方面受涨价刺激农民生产更多的水稻,改变了生产、消费、库存平衡。而另一方面庞大的库存还需国家每年每吨承担200多元保管费、利息。201510月末国家政策性水稻黑龙江省库存总计为3303万吨,环比增加273万吨,与2014年同比增加1533万吨。

二是进口米冲击。今年已经进口越南、柬埔寨、泰国、巴基斯坦、印度大米累计500万吨,到岸完税价格比国产米低800--900/吨。如此大的价差,南方市场就不再选择黑龙江大米。进口大米由沿海向内地、销区向产区反向倒流,再加上我省远离销区运费高等因素叠加,造成企业开工率低,效益下滑乃至亏损。

三是产业链短。绝大多数企业只是单纯性大米加工,没有深加工和副产品开发利用。产品单一没有附加值、科技含量低、没有市场竞争力。形成产品动销慢--不能规模化生产--不能规模生产势必成本高--成本高失去竞争力的不良循环。大量小企业的存在,意味着稻谷的价值很难被开发利用。甚至更多小企业连稻壳都不能利用,冬季燃烧取暖,夏天就露天堆放,既不环保又有安全隐患。有的被抛弃在公路两旁,几年都无法分解,成为黄色污染源。

四是在加工产能极度过剩的情况下,缺少品牌意识和长远发展规划。面对“加工亏损,不加工丢市场”的尴尬境地只图眼前,无序竞争,很多小规模企业拼价格、拼质量,甚至参杂使假。这种激烈的不良竞争也严重影响和制约了我省稻米产业的健康发展。

二、应对策略

通过并购、重组或技术改造提升产能规模方式对省内大米加工企业进行整合,淘汰原始落后的小规模企业,逐步达到年产10万吨以上规模常规工厂和几十个30万吨以上规模的产业链园区集群,具备研发创新能力、市场竞争能力、精深加工能力、品牌影响盈利能力。摆脱现有经营模式,形成与上游种植、中端加工、下游销售一体化有机联动的产业链体系的现代化企业集群。通过“提品质、降成本、树品牌”三个方面提高达产率。在品质方面抓采购源头,实行订单种植锁定原料质量;在成本方面借助产业链的延伸,通过深加工和副产品综合利用摊薄成本;在品牌方面,通过渠道建设扩大产品销售规模,进而助推达产效果。最总获取整体效益。具体措施主要有:

(一)政策先行的引导、鼓励、支持。一是2015年省政府出台10万吨以上规模企业加工补贴政策,新政实施对防止大米加工企业大批倒闭,防止市场流失、技术人才流失、设备投入费用损失和就业问题起到积极作用。下部除了给予加工补贴政策外,为年加工30万吨以上规模的企业提供优惠贷款,利率比商业贷款大幅优惠。二是允许年加工30万吨以上规模企业参加国家政策性粮食的委托收储。三是扶持大米加工产业链的发展,如米糠榨油、稻壳发电,发电上网无障碍。四是由省里统一规划,对外宣传黑龙江大米,评选优质企业和品牌。五是对特殊项目给予支持,发行国家建设债券,农发行给予贴息。

(二)控制大米进口节奏和数量,严禁大米走私进口。面对当前国内稻强米弱市场,以及国内价格严重高于国外堰塞湖般巨大价差的现状,科学合理用好价格杠杆逐步消化。这也是对民族产业的保护。

(三)走产业化升级道路,延伸产业链,向精深加工要要效益。把目前低附加值单一大米加工厂逐步转型升级为高附加值的精深加工综合型企业。除大米加工外,水稻产业链中还有米糠炼油、稻壳发电、发电余热用于供暖和稻谷烘干等,可以为企业带来额外的利润。米糠含油率15--22%,几乎和大豆的含油率相当,是一种具有很大潜力的食用油脂资源。米糠初榨油外,还可深度开发多种产品,比如谷维素,米糠含量0.3--0.5%,可以用于制药;米糠蜡,米糠含量3--4%,可以用于化妆品和食品添加剂等。

目前30万吨米厂可以匹配两组30千瓦发电机,需要投资约7000万元。年可发电4000万度,每度上网0.75元就是3000万元,直接发电成本是500余万元,当年预计收入2500万元。另外,自己使用回购电费0.52元每度。省政府还能给予补贴2000—3000万元支持。

除了加工环节延伸拉长,还要向上游扩展,发挥我省农业生态环境条件优势,逐渐形成规模化、规范化、产业化、市场化,大力开展订单收购,保障优质加工原料资源。通过订单农业、土地流转等多种方式,为品牌打造锁定原粮的同时,不断引导农户水稻种植从数量型向品质型、效益型转变,比如蟹田稻、鸭田稻。,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种植基地--生产加工--市场营销”一体化经营模式,与农户、农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结成更紧密的利益共同体。结合十一连增国家水稻高库存压力,建议国家出台政策在调整品种结构的同时,鼓励土地轮作、休耕,可以实行退耕还林、退耕还草、退耕还湿,让土地休养生息。

(四)加强科技创新、自主研发或者与科研院所合作。不断升级生产自动化程度来降本提效,将现有生产劳动密集型岗位转型升级为设备机器人自动化操作完成。比如调研中粮米业(虎林)有限公司是年加工30万吨工厂,三条生产线有两条生产线,在大米打包、装箱、码垛等作业环节通过机械手、自动码垛机器人替代人工操作。一次性投资408万元,虽然一次性投入大(再加上每年自动化设备折旧25万元、生产用电13万元、维护等5万元总计43万元),但经过3年就收回投资,如果按60%达产率计算也不到5年收回全部投资;同时给企业带来的好处却是一举多得。

推荐内容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