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跨境电商 构建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 互联网 财务管理 信息化 目录 大数据 现代商业杂志

区域经济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区域经济 >

森工企业以生态建设为中心实施绿色转型发展

2017-03-04 18:44 来源:www.xdsyzzs.com 发布:现代商业 阅读:

徐兆海  内蒙古森林工业集团(林管局)有限责任公司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处

摘要:春天兴安岭,满山红杜鹃;夏日岭上行,林莽又飘香;秋日层林尽染,美景伴丰收;冬日银妆,皎洁晶莹美人松。良好的生态是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的最优资源、最响品牌和最大的后发优势,是林区发展的根基和林区人民赖以生存的根本。随着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和国家、社会对生态文明建设日益重视,对资源型经济特征明显的森工企业来讲,结构调整、绿色转型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   绿色转型发展  结构调整

 一、实施绿色转型发展的必要性

(一)实施绿色转型发展符合国家整体战略需要

2010年国家二期天保工程和《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和经济转型规划》,将大小兴安岭林区的经济转型与可持续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同时,国家、社会对生态环境和生态文明建设更加重视,社会对林业呈现多样化需求,生态需求占据主导。国家对生态保护重点地区的投入逐年加大,扶持国有重点林区实现经济转型已成为各级政府关注的重点,一系列富林强林政策都将惠及林区,依靠政策投入保障基本生存和助推经济转型成为可能,转型发展面临难得的机遇。

(二)实施绿色转型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然选择

绿色、生态是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的最优资源、最响品牌和最大的后发优势。森工企业的转型发展只有围绕生态建设,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的方针,不断推进绿色发展,才能掌握经济结构调整的主动权,偏离生态建设主业太远或抛开主业谋求转型发展是难以为继的。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森工企业的首要任务,不为不行;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彻底告别木材经济时代,促使国有森工企业加快转型发展,不转不行。所以资源型企业的转型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坚定不移的走绿色转型发展之路,不仅是企业的政治责任,还是绿色发展时代的竞争规则使然,只有努力实现绿色崛起,才能突破资源环境瓶颈、重塑产业竞争力,因此,森工企业转型崛起只能是绿色崛起。

(三)企业具备实施绿色转型发展的条件

从发展优势上,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地上地下资源以及企业特有的森林文化、特殊的区位都是企业转型发展的优势;从产业基础上,各森工企业产业门类较齐全,林产工业起步早、基础较好,有全国知名的品牌,食用菌培植等产业发展都具有一定的技术、规模基础,为实施转型升级奠定了良好的产业基础;从人才素质上,经过60多年的开发积淀,企业有一支默默无闻、辛勤奉献、技术优良的产业工人队伍,有一支攻坚克难、改革创新的管理人才队伍,他们是企业实施转型发展的保障。

二、绿色转型发展内涵和主要做法

森工企业以生态建设为中心的绿色转型发展内涵是,坚持生态优先和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原则,充分发挥森工企业森林资源丰富、林下资源富集、旅游景观独特等优势,依托原有的产业基础,实施生态建设与绿色产业发展“双轮驱动”的发展战略,将森林旅游业、种苗绿化业、绿色食品加工业、森林畜牧业作为绿色转型的重点方向,通过采取科学制定产业转型的战略规划,创新经营理念,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全力发展森林旅游业、种苗绿化业,将其培育成企业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大力发展森林畜牧业和绿色食品加工业,打造职工致富增收新的经济增长点等转型升级措施,构建起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具有林区特色的转型发展之路,达到森林要绿、产业要兴、百姓要富的目标。主要做法如下:

(一)科学制定战略规划,引领企业转型发展方向

1、制定战略目标,加快推动战略转型

为实现林业经济向林区经济转变,向生态主导型经济转变,确定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重点:明确“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转型路径,确立打造“内蒙古最大的森林碳汇基地、最大的商品林储备基地、最大的绿化种苗基地、最大的绿色林特产品培育加工基地、最具特色的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基地和森林资源综合利用龙头、清洁能源生产龙头、矿产资源开发龙头”的“五大基地、三大龙头”产业布局,发展目标更加科学化、具体化。

2、转变落后理念,形成绿色发展共识

为深化发展理念,扫清思想障碍,有效指导企业转型发展,森工企业从打破旧思维、重塑新理念入手,用思想解放引领思维方式、管理方式和工作方式的创新与突破。确立用生态的理念、产业的理念、文化的理念发展林业;实施精细化管理,对组织结构、经营管理方式、运营模式等方面深化改革,以适应产业转型需要。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召开研讨务虚会等各种宣传形式,破除职工“等靠”思想和根深蒂固的“大木头”观念,让每一名职工都感觉到危机,让每一名职工都从根源上摆脱观望的心态,让每一名职工都自我警醒横下心来搞转型,专心致志谋发展。

(二)创新体制机制,增强转型产业发展活力

1、调整组织结构,适应转型发展需要

深化森林经营作业组织方式改革。按照“森林经营与管护为主、木材生产为辅、管理与生产经营完全分开”的原则,将林场职能转化为森林管护和森林资源林政管理,实现了由木材生产型向森林经营管理型转变。

2、吸引多元投资,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在发展森林旅游业上,以股份制的形式成立旅游公司,开发旅游资源;在经营方式上,采取由旅游公司负责旅游项目的开发,具体经营交由项目所在区域单位和职工,旅游公司负责工作指导、营销工作,实行收入分成,保证了项目的良性运作,增加职工参与旅游的热情与积极性。在绿色食品、食用菌培植等林下资源开发上,采取招商引资、引导职工群众个人或通过民营的方式,发展多经产业和家庭经济。如,根河冷极商贸有限责任公司与北京渠道速建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拉手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秦皇岛枫林景观生态农林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兴融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先进行合作经营,成立“冷极实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采取“企业+合作社+基地+林户”的运营模式,发挥根河的资源优势和合作方的资金、销售平台和渠道优势,将根河的林下绿色无公害产品推向全国,打造中国冷极绿色食品的品牌。

(三)全力发展森林旅游业,打造最具北疆特色的生态旅游休闲度假胜地

大兴安岭林区具有得天独厚的丰富生态旅游资源。“童话阿尔山”、“南有西双版纳、北有莫尔道嘎”、“中国冷极”、“根河房车露营基地”……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名字、一条条引人入胜的宣传语渐入人们的视野,一批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森林旅游景区备受游客青睐。阿尔山森工、莫尔道嘎森工、根河森工等已初步形成以森林文化为主体,以产业化经营为实体,以发展生态旅游为主线的森林旅游格局,旅游产业的吃、住、行、游、购、娱六大服务体系已基本形成,带动和促进了生态绿色产业的融合发展,推动了企业经济转型步伐。

加大旅游投入,加强旅游载体建设。采取招商引资、争取自治区旅游发展基金、主体企业投入、参股企业投资建设等市场化运作模式,完善了景区景点和旅游基础设施区现有8个国家森林公园、100多处森林旅游景区。三年来累计投入资金9000万元。规划建设各类管护站点182个,增加了旅游亮点。根据林区旅游资源分布特点,将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林区发展旅游产业的最大优势,规划了南以阿尔山、北以根河、北部原始林区、东以毕拉河为核心的三大旅游板块,以点带面推动林区旅游产业率先发展,着力打造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基地。

 三、森工企业以生态建设为中心的绿色转型发展效果

(一)实现了绿色转型发展,企业经济效益显著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生态森林旅产业正在成为林区经济转型、富民兴林的支柱产业。2015共接待游客133.1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7.98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24.9%23.3%

独具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特色的绿化苗木产业、林下经济也在逐年升温。各森工企业利用原有苗圃,倾力发展种苗绿化业。作为林区绿化苗木基地的重要区域,根河林业局注册成立了种苗公司,并取得园林绿化三级资质,成为林区第一家获得园林绿化规划设计和施工资质的单位,目前,苗木总量已达5000万株,正在向存苗1亿株、圃地面积5000亩的目标迈进。种苗业成为职工转岗就业的重要渠道。每年通过种苗基地转移富余职工2,000余人次,增加工资收入300多万元。

阿里河森工齐奇岭林场带头集资24万元带领职工发展食用菌培植产业,培植滑子菇40万盘、木耳2万袋。2015年,职工中收入高的达到10万元,每户收入3-5万元已是平常事。克一河森工公司的“诺敏山”品牌已成为国家、自治区知名品牌。大杨树林业局在蓝莓、榛子种植中独树一帜,不仅有效遏制了林缘后退,还为当地职工群众找到了一条比种地收入更好的致富之路……

(二)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显著,获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达到4.03万元。通过对天然林资源的保护和森林的科学经营使森林得到了休养生息,森林资源总量不断增加,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实现了森林面积、森林蓄积和森林覆盖率“两增长一提高”的目标。2015年底,活立木蓄积增长1.8亿立方米,达到9.5亿立方米;森林面积净增9.49万公顷,达到826.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77.44%,比开发建设初期提高了17.34个百分点,森林资源得到恢复性增长。

“绿色发展”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的出台,绿色已成为内蒙古发展的风向标。因此,林区各森工企业过去粗放发展的老路已经走不通,必须主动转方式调结构,实现以生态建设为中心的绿色转型发展。这样,才能依托独有的地域特色以及丰富的森林资源,重新找到了新的绿色转型发展之路。

推荐内容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