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跨境电商 构建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 互联网 财务管理 信息化 目录 大数据 现代商业杂志

区域经济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区域经济 >

株洲·中国动力谷产城融合关键因素和影响机制研究

2017-12-06 20:44 来源:www.xdsyzzs.com 发布:现代商业 阅读:

曹雄彬  傅贻忙   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铁道运营与管理学院

基金项目:2017年度株洲市社科立项课题《株洲•中国动力谷产城融合关键因素和影响机制研究》(ZZSK17118)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要: 2013年,株洲市高新区提出打造中国动力谷,其目的是使株洲市高新区成为动力产业聚集、创新能力极强、和能够牵引国际动力发展的世界级动力谷。产城融合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它涵盖功能复合、空间融合、产业聚合以及公共配套设施等方面,是促城市化发展、产业聚集、产城共进的和谐发展状态。本文通过对株洲·中国动力谷三大产业的现状分析、影响产城融合的关键因素和产城融合的影响机制的探究,最后提出了有关株洲中国动力谷产城融合协同路径。

关键词:株洲市·中国动力谷;产城融合;关键因素和影响机制;路径分析

一、引言

城市新区开发与建设是我国当今城市发展的主要态势,经过多年的发展,以轨道交通、通用航空和新能源汽车等一系列动力产业群为基本的“中国动力谷”已经成为株洲的产业支柱。中国在高速城镇化进程中衍生了产业与城市功能分离的现象,为解决这一现象“产城融合”便由此提出,其内涵是城市发展与产业发展相互联系,相互支持,相互匹配,实现共赢。在这样大背景的情况下,株洲·中国动力谷在实现产城融合的同时,面临着大量城市社会服务设施和基本功能薄弱、新区入住率偏低、产业竞争力弱、新老城区功能衔接不够等诸多问题。对于这些存在的问题,本文将从城市发展规模、资源禀赋状况、优势产业集群等方面,提出推进株洲·中国动力谷产城融合协同发展的基本路径选择。

二、株洲·中国动力谷的三大动力产业的现状调查研究

20139月“打造中国动力谷——株洲高新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十年行动方案”的提出,标志“中国动力谷”正式展开。通过不断的发展,株洲市高新区目前已形成了轨道交通、通用航空以及新能源汽车三大动力产业的聚集,是湖南省仅有的国家创新型特色园。

(一)株洲轨道交通产业目前的发展现状

目前,在国家战略发展方面,随着“一带一路”的战略的稳步推进,轨道交通被国家视为着重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也被湖南省划为标志性产业。在产业发展方面,株洲市通过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等骨干企业为首,已发展成了中国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基地与技术研发中心。株洲市轨道交通装备产品在该产业的所有领域都有所涉及,交流传动电力机车和铁路敞车及机车电机在市场上的所占比重位居全国之首,主要产品技术在国际上也处于领先地位。在“中国轨道交通城”的建设方面,优化轨道交通产业在发展空间、功能配套以及市场开拓等方面的不足之处,在产业基地建设和集聚发展以及科技创新、保障服务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全力推进轨道交通城的建设,打造出世界领先与全国最大的轨道交通产业服务中心。

(二)株洲通用航空产业目前的发展现状

航空产业拥有中国南方公司、中国航空动力机械研究所等大型国企及研究所,是我国仅有微型航空发动机生产基地,相对于其他国内中小型航空发动机研发和生产具有明显优势。株洲通用航空城蓬勃发展,吸引了山河科技阿若拉、美国罗特威以及北航小蜜蜂等一系列飞机整机制造产业、中航动力航空零部件制造和高精传动等航空衍生产业的入驻,逐渐建成包括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机械传动、轻型飞机和直升机制造等航空配套的产业链。在我国低空空域的逐步开放的背景下,通用航空迎来一个发展的黄金时代。“中南地区通用航空城”借助国家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类科技落户为契机,打造国内一流通用航空基地,完善“中小航空发动机+通用飞机整机制造+通航运营+配套产业+衍生产业”的航空产业链。

(三)株洲新能源汽车产业目前的发展现状

株洲市是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示范及推行的先行人和引导者,最大的电动公交车研制基地——“时代电动”坐落于株洲市,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于株洲分公司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计划以北汽新能源汽车作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城”建设的龙头,将发展汽车零部件与延伸产业链结合,打造产业集聚,建设出新能源汽车基地。另外,凝聚自主创新能力,汇集产业要素资源,发展与轨道交通、航空、汽车等动力产业衔接的通信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系列产业,将株洲铸就成动力强劲、产业特色、闻名于世界的动力之城。

三、株洲·中国动力谷产城融合的关键因素研究

城市是一个庞大的复杂生态圈,要做到产城融合并实现协调发展,首先要对城市进行全面的剖析,找到影响产城融合的决定因素,然后理解它的作用和原理。以此为前提,采取对应的举措引导这些因素朝既定方向发展,推进产城融合、协调发展。决定产城融合的因素由以下四个方面组成。

(一)资源供给能力仍然制约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株洲高新区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薄弱很大程度的制约着“中国动力谷”的发展,资源支持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造成了株洲高新区的潜在危机。第一,株洲高新区投资经济发展虽日益多样化,但公有制主体的地位并未改变,非公有资本占比严重不足;第二,配套设施与技术更新不平衡,制约企业发展;第三,人才储备丰富,但比例不平衡,出现老龄化,人才高培养、高流失现象持续存在,同时土地、人力、环保的成本上升逐渐形成了对发展区制造业的挑战。

(二)产业分散削弱了动力产业的本地配套能力

株洲高新区产业结构呈现出“龙头蛇尾”现象,即虽整体规模较大,但配套企业不强,产业集聚不高,配套企业不能满足龙头企业的需求。如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是轨道交通行业中名副其实的龙头企业,企业技术领跑世界,但在产业链方面,配套企业技术落后,本地配套率不超过50%。除此之外,某些产业的资源配置还处于分割、分散的状态,产业集群的优势没有充分发挥,产业的资源配备相对较弱。

(三)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影响了集群优势的发挥

株洲高新区的产业结构呈现出“中间大,两头小”的现象,这种产业结构破坏了株洲高新区集群优势的发挥。根据产业链的结构,核心产业的竞争力能够形成本地集聚产业的竞争优势,核心产业的成本优势同样能够提升下游产业的成本优势。但在株洲高新区由于核心企业优势明显,下游配套企业优势薄弱,使这种集群效益恰得其反。株洲高新区汽车、通用动力和装备制造等核心产业链相对较为完整,但配套的下游产业没有健全的产业链,只是区域内的简单集聚,不能满足上游企业的需要。

(四)高新区城市功能不足增加了产业发展成本

株洲市虽然经过多年发展,但动力产业群方面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如在招商引资上,由于招商产业种类多,没有良好的招商计划、对高新园区未来方向没有清晰的概念,对产业入驻后构筑良好的产业链没有明确规划;同时招商的企业大部分规模较小或名气不显,甚至部分企业的入驻会影响高新园区的发展。部分中小企业出现注册不入驻的现象,招商引资的方式与手段老套,需要创新;而低地价和高返税等的招商手段,引入的企业变相储备土地,优惠政策后前景不明。园区的规划并不完善,只提了大的方向,对具体如何发展与实践不明了,服务业的配套与现代制造产业发展不平衡,不能满足制造业的需求等。

四、株洲·中国动力谷产城融合的影响机制研究

产城融合发展的影响机制是指推动城市化过程中,影响产业和城市发展、达到良性互动各种因素组成的作用系统,且由城市工业化、企业聚集效应、政府制度安排、科技等因素共同组成且相互作用。产城融合以城市的提质扩容为核心,能够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有效的促进城市功能、产业发展和各种力量相互作用。

图1:产城融合影响机制结构图

1:产城融合影响机制结构图

(一)株洲•中国动力谷产城融合形成机制

株洲市高新区产城融合的形成机制主要内部环境的驱动和外部环境的推动。一方面,产城融合离不开文化与其城市内涵的培育,文化软实力可以转化为城市发展的竞争力,能推动株洲市高新区地域文化的创新。通过提升产业的文化要素,可提高产品的经济价值和产业的竞争优势,为城市的发展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株洲市高新区产城融合的构建与政府的大力推动是分不开的,包括土地的政策和规划、组织的实施形式,都会对新城区建设、产业和城市功能的结合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必须有产业支撑,产业发展以城市为依托,既要防止空心化,又要防止孤岛化。在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必须正确处理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从而推动工业化、城市化有机结合和双加速发展。产城融合有利于増强城市功能,在实施城市化发展过程中,要对产业、城市功能进行全面的考量,合理的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将城市服务功能得以全方位的提升,打造可持续发展城市。

(二)株洲•中国动力谷产城融合动力机制

株洲高新区产城融合发展的动为机制是从产业和城市双向维度的角度来考察的,城市工业化、企业聚集效应、政府制度安排分别是产城融合的推动力、助推力和资源配置力。多种动力因素共同作用,促进产城融合发展。工业化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上,从而促进株洲高新区产业发展。在产业发展中,聚集效应促进要素合理流动,而在株洲高新区,集聚效应主要促进人口、企业的集聚,推动城市空间扩张以及发展繁荣。制度安排中资源配置力对城市化发展,不管是从结构、形态及城市的发展机遇来看,还是对于新城区功能定位和规模结构来说的,其影响是毋庸置疑的。因素共同作用于产城融合,形成促进其经济发展与功能完善的合力,从而提升城市的竞争力和综合实力。

(三)株洲•中国动力谷产城融合运行机制

产城融合发展的运行机制是指城市和产业在有规律的发展中,各种驱动因素的影响和相互关系,以及各种因素影响的作用原理和运行方式。城市的发展必须要有经济的支撑,良好的经济实力是产城融合的动力来源,各种经济产物是产城融合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城市和产业共同发展的原动力。从科技创新方面上看,科技创新是产城融合运行机制的重要因素之一,科技的创新促进了产业、技术以及人才的集聚,促进了两型社会的形成,对于城市资源环境保护和城市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使其产业与城市共同发展。。

五、株洲·中国动力谷产城融合协同路径研究

产业集群和城市群的发展本质上就是一种集聚群效应,城市群和产业集群之间互相联系形成一个交织的网,本文将通过产业升级、交通联接、住房配置和公共服务等方面分析说明株洲•中国动力谷产城融合协同路径。

(一)以产业升级为导向发展新兴产业

为实现株洲高新园区新兴产业的产业升级,首先,应以园区现有的产业基础和将来的产业方向为前提,以环保、效率、集群为原则,明确园区核心及亮点产业,逐渐提升企业入驻口槛,严令禁止有环境影响企业入驻,其次,要利用园区的优势吸引科技和服务产业的入驻,大举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最后,当前由于产业缺乏极大抑制了高新区产城融合,政府应以高新区人口结构现状和未来产业发展方向打造适应高新园区发展的产业结构,如积极发展文化教育、休闲体育、商业地产以及社会服务等,构筑产业共生网络,培育产业集群。

(二)以交通联接为导向优化区域流通

株洲高新区应践行低碳环保理念,用平行互通的交通格局,使公共服务带、生活居住带、生态景观带和技术产业带实现有机结合,建设一条环保慢行的绿色通道与四大功能带平行互通,支持步行或自行车出行;另外建设500800m的工业邻里通道,减少内部通道距离,缩短通勤时间。同时通过轨道交通和BRT专线使新、老城区联系起来,促进两区间资源信息的自由流动。

(三)以住房配置为导向提升安置质量

为株洲高新区发展与开发,政府将城市框架扩大,将高新区周边农村地区划入其行政范围圈中,使区域范围内的农村人员行政建制变更而变成城市人员,这就造成住房分配时这部分人群的需求问题。依据高新区和行政新区两大区域内不同的人口结构,合理配置区域内的居住条件。在高新区中,以中低档、安置房区为主,适当设置高档房区;而行政新区中,组成以行政人员为主,居住条件要求较高,另因拆迁安畳的问题,则主要设置中、高档住宅区与安置房区。

(四)以公共服务为导向加强设施建设

完备的基础设施环境建设是株洲高新区产业高速发展的动力来源,是区域发展的硬件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必须根据园区各方面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扎实有效的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科学地划分产业集聚区,并加强产业集聚区与现有城市建成区或开发区的相互联系。坚定不移的引导政府规划,依法采取现有工作模式,将集群产业得以实现地理集聚。推动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要坚持高标准原则,实现综合交通、供水、排水、电力、供热、燃气、通讯等项目,增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如信息技术、物流等平台。合理的运用土地指标,将生态环境等自然资源最大程度的发挥效用。

六、总结

株洲·中国动力谷产城融合以产业技术创新为驱动,把新型城镇化作为基础,创设新型产城融合体系,达成产业发展与城市化进程之间的协同发展,具有重大的创新价值。株洲·中国动力谷的产城融合的进程在不断推进,与此同时,株洲市产城融合也存在着产业形式单一、配套的基础设施差、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和人才的缺乏等问题。一方面,政府的政策需要增加疏导和扶植,增强组织领导,加大政策的支持力度,开阔招商路径,保证产业链配套顺利升级;另一方面,发挥市场机制在投融资领域的作用,创新投融资平台的建设,广泛吸收社会投资,构建良好的文化和制度环境,保证株洲·中国动力谷发展升级的成果与效果。

参考文献

[1]刘荣增等.城市新区的产城融合[J].城市问题,201306):18-22.

[2]谢呈阳等.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产城融合”的内在机理与作用路径[J].财经研究,201601):72-82.

[3]唐黎明.产城融合关键在于规划思维转型[J].城市开发,201706):20-21.

[4]向乔玉等.产城融合背景下产业园区模块空间建设体系规划引导[J].规划师,201406):17-24.

[5]陈绍友等.城市社会背景下的“产城融合”发展问题研究[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9):132-137

推荐内容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