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跨境电商 构建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 互联网 财务管理 信息化 目录 大数据 现代商业杂志

区域经济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区域经济 >

发展农业产业集群 推动襄阳农村城镇化建设

2018-02-26 21:56 来源:www.xdsyzzs.com 发布:现代商业 阅读:

张文洲   湖北文理学院 管理学院

李桂艳   湖北省襄阳市创业服务局

基金项目: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鄂北区域发展研究中心2017年研究课题“发展农业产业集群 推动襄阳农村城镇化建设”,项目编号2017JDY019

摘要:在城镇化及产业集群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分析农业产业集群与城镇化互动互促关系及作用机理,提出促进襄阳农业产业集群与城镇化互动发展的对策及措施。

关键词:农业产业集群;新型城镇化;互动互促

一、引言

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就已经明确“要把城市群作为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十二五”规划再次建议,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了要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城镇化是区域经济增长的火车头,推动中国城镇化建设,可以促进现有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削减城乡发展不平衡现状,同时也能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同时,农业产业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与基本途径。

湖北在中部崛起中占有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湖北省作为中部地区农业大省,湖北农业是中部崛起的“生命产业”、 “优势产业”、“支柱产业”和“品牌产业”。推进农业现代化是湖北重大的政治责任。但目前整体上湖北农业现代化水平不高,仍处于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阶段。襄阳市凭借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成为湖北省农业大市,在湖北省的农业地位举足轻重。

发挥城镇化拉动力及农业产业集群的优势,是完善襄阳城镇体系、发展襄阳城镇经济的首要任务。重点在于适当扩大城镇规模、构建支撑城镇经济的产业集群。但都要依赖于地区经济尤其是城镇经济的发展。发展城镇经济,关键是要创新广大农村的经济组织模式。农业产业集群以其特有的成本优势、市场优势和辐射效应、推拉作用,宜作为襄阳地区城镇发展经济的首选。

二、城镇化与产业集群互动互促的内在机理

(一)推进城镇化有利于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

实践证明,我国大部分地区的产业集群都是始于农村和小城镇的,是城镇化快速推进的直接衍生品。

城镇化是产业集群的重要依托。城镇化推进的同时,会使众多企业集中在一起逐渐形成集群现象。产业集群形成之初基本都是企业在市场力量的驱使下自发形成的,随着集群发展到一定阶段,政府会积极参、扶持和助推集群发生质变。产业集群是产业与区域的有机结合,具有明显的产业特性、地域特性与网络特性。其中,产业是区域的经济增长极,区域是产业的栖息地,通过网络化把企业和相关支撑机构联结在一起形成产业群。产业群通过地理集中和产业组织优化以及协同效应获得经济要素的竞争优势。同时,产业集群的形成不仅需要集群产生的供给条件和需求条件,还需要产生集群的社会文化和历史条件。城镇化使得社会和文化资本丰富并使得集群内部的关系具有很强的社会嵌入性,形成相互依赖的经济关系,从而减少交易费用、产生深度劳动分工,使得产业集群的竞争力得到提升。

农业发展是城镇化的基础动力,城镇对农村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拉动作用。城镇是农村产业集聚的最佳区位选择,在集聚效应下,有助于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促进农村市场的发展和城乡市场一体化的建设。

(二)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促进城镇化的进程

产业集群是城镇化的持续推动力。产业集群加快生产要素的集聚。产业集群的规模经济和集聚经济使得生产要素向城镇集聚,使得城镇成为经济的增长极,城镇也必须作出相应的扩张才能与产业集群的规模和作用之适应。

同时,产业集群促进了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创新环境的形成,提升了城镇综合竞争力、优化城镇的空间结构。基础设施是区域经济的基本承载,包括交通、通信和能源等多个方面。基础设施与地方产业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产业集群也有利于城镇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和趋向合理。产业结构包括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及其变化和产业间的投入和产出两个方面,城镇化以及城镇经济发展的过程也是经济结构合理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产业集群自发形成的初期还是政府的积极参与集群发展期,都对经济结构的调整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襄阳城镇化和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情况

(一)襄阳城镇化快速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襄阳城镇化得到了快速推进,吸纳了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加速了城乡生产要素双向流动,推动了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城乡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全面提升。但这些成绩的背后,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较为突出的是农业产业集群与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中,两者缺乏良好的互动互促。襄阳2014-2016年三年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分别56.01%57.3%57.25%,从世界一般发展规律看,一个地区城镇化率达到50%,即进入了城镇化发展的快速时期,襄阳正处于这样一个黄金期,已经具有强大的城镇化拉动力。新型城镇化是建设“两个中心、四个襄阳”的强大引擎和必由之路。其实质是通过对城多一体化的推动,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多协调发展,推动襄阳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现代化发展动力的内生化和发展进程的均衡化。

(二)农业发展态势良好

同时,农业产业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与基本途径。近几年襄阳市农业产业化发展较快,2016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达到2277亿元,连续5年成为全市七大主导产业“龙头”,农产品加工已成襄阳第一大支柱产业。另外,规划中的“丹河谷”中小城市组群将共建生态经济发展试验区,积极构建现代城镇体系。“十三五”期间,襄阳围绕“加快打造现代农业强市”的总体目标,做到“两个基本实现”,即到2020年,基本建成现代农业强市,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打造“三基地两样板”,即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区域性农产品加工基地、区域性现代农产品物流贸易基地和国家优质安全农产品生产示范样板、全国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样板。

四、发展农业产业集群,积极推进襄阳城镇化建设

(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注重规划的超前性和可操作性,坚持产城融合,把培育支柱产业作为新型城镇化中的首要任务,把工业化作为加速新型城镇化进程的主导力量。坚持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统筹推进城镇化和产业化,实现物的城市化与人的城市化协同发展。重点实施一批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改善人居环境的重大基础性、功能性建设项目,为新型城镇化提供基础支撑。用工业化的生产方式改造传统农业。

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区域布局。综合考虑资源禀赋、产业发展和市场条件,克服城镇的限制性因素,优化区域生产结构和产业结构。同时科学延伸产业链条,逐步形成全新的融合型产业体系,以新型经营主体引领农业规模化发展,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二)改善集聚条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也是城镇产业发展的过程。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加快各类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城镇化进程和城镇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其中,城镇的能源建设是关键问题,既要保证日常供应,也要搞好与产业发展需要的能源储备。另外,也要调整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融资体制,从以往的政府投资为主转为以市场融资为主,既要坚持商业化经验,也要引入竞争机制。

(三)完善支撑体系。鼓励支持性产业协同发展,提升服务质量水平,同时加快发展经营性社会化服务组织,探索商业化有偿服务模式,构建涵盖全产业链的全服务链。在农业产业集群形成过程中,农民和企业是产业集群建设的主体,各种新型经营主体是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关键力量,除了完善的农业基础设施、便捷的交通网络、充分的能源保障之外,发达的专业市场和相关产业的支撑也是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必要条件。另外,专门的中介服务组织可以及时协调和解决集群中出现的问题,减少交易费用。

(四)创新产业集群形成的动力机制。创新是产业集群的重要优势,通过集群成员间通过协调性的集群学习过程形成知识共享效应,以及良性竞争机制下成员间相互“挤压效应”的存在,形成一种有利于提高集群整体竞争力的技术创新平台。

创新市场机制,坚持公平的市场竞争;创新成本机制,形成比较成本优势;创新社会动力机制,大力培育主导产业,带动产业的集聚。一是要从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强化、产业集群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资金支撑体系、政府调控作用的发挥等方面来着手构建农业集群的创新体系。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实施科技创新平台战略。二是完善创新投融资体系建设。拓宽资金来源,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健全担保机构、完善担保机制,完善中介服务体系建设。三是建立健全人才发展机制、创新机制,加强适应城镇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支持龙头企业联合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打造区域性政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

参考文献

[1]魏江,叶波.企业集群的创新集成:集群学习与挤压效应[J].中国软科学,2002(12):38-42.

[2]罗硕,黄密桃.产业集群助推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J].时代金融,2015(2):202-203.

[3]李菁,揭筱纹.基于农业产业集群的西部城镇化发展路径研究[J].天府新论,2014(2):75-80.

推荐内容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