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跨境电商 构建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 互联网 财务管理 信息化 目录 大数据 现代商业杂志

区域经济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区域经济 >

关于推动长江流域经济发展对策研究

2018-04-10 22:22 来源:www.xdsyzzs.com 发布:现代商业 阅读:

袁蔓璇   长江航运发展研究中心

摘要:长江经济带作为我国最大的流域经济带,在促进我国区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在分析长江经济带的建设的具体状况的基础之上,提出了目前长江经济带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进而提出了结局这些问题的一些具体举措。

关键词:长江流域经济

一、推动长江流域经济发展战略

(一)背景

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三大阶梯,沿线经过11个省市,是典型的流域经济。由于其广阔的覆盖面积和重要的战略地位,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流域经济带。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很多学者提出了由沿长江地带与沿海地带共同构成的“T”字型发展轴线作为全国经济发展的主轴线。沿线形成了重工业、机电产业和高科技三大产业集群,带动了沿线各个省市的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初期,国家生产力主要布局以上海为中心的东部沿海地带,而中部和西部经济大幅落后;进入改革开放中期,国家渐渐注意到东中西部的发展差距,因此进一步扩大了开放范围,形成了多层次的开放格局。而长江沿线经济带无疑成为拉动中部和西部经济发展的“马车”。

(二)战略地位

流域经济是指主要依托江河,通过整合该流域内的各种优势资源而形成的一个经济区域。长江经济带就是一个典型的流域经济,其具有天然的交通地理优势和资源优势,沿线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长江经济带大约聚集了全国近二分之一的财富,可见其战略地位的重要性。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提升,国家对于长江经济带的建设的重视程度也逐渐提高;具体来讲,在原来局部开发的基础上提出了全面开发,从原来依赖重工业的的产业格局转向促进产业多样化发展,并且严格控制长江沿线资源过度开发,加强了水污染的治理和环境保护。如今,长江流域经济带发展已经与与“一带一路”以及“京津冀协同发展”共同作为今后一段时间内国家的三大重点区域建设战略。

二、长江流域经济建设主要困难

(一)产业布局不均衡

工业化是在过去、现在甚至将来推动我国经济现代化进程的强大动力,因此工业化进程可以用来衡量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主要注重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和沿海经济开发区的建设,这就造成在长江流域工业化水平分布不均匀的现象出现。在临近东部地区和靠海地区,工业化水平较高,而在西部和内陆地区,工业化水平总体较低。由于地域差别、先天条件和历史状况不同,长江沿线和城市之间各自形成独立的工业类型,并且各个省市之间的工业具有不同程度的重叠,这就造成这些工业集聚区之间不能进行相互借鉴、不能协同调度资源、以及不能形成连贯的产业发展体系。从产业类型来看,整个长江经济流域主要产业为重工业,各省份并没有利用好长江沿线的文化资源,文化产业发展薄弱,轻工业等相关产业比重也较轻。在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格局之下,长江经济带近年来发展比较迅速,大部分省市的外贸产业比重和总量也在以惊人的速度逐年递增,但是对于外部资金的利用效率还是比较低。长江经济带最大的优势在于便捷低廉的水路运输,但沿线省市并没有充分利用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对将江河运输的运用效率低下,并没有实现预定的开发幅度。可见,长江经济带还有很多资源可以充分进行开发。

(二)环境压力拖累经济发展

长久以来,以冶金、矿工、原材料加工等为主的重工业占据了长江沿线经济发展的大部分地区。长江沿江分布着上海、武汉、攀枝花、马鞍山、以及重庆这五大钢铁基地,是全国钢铁产量的最大的经济带。沿线还有不少省市将高能耗、重污染的化工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重工业对资源的大量消耗,以及废旧工业原料的排放给长江沿岸的生态系统带来了不小的挑战。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长江流域建设用地不断地扩张,不少外地务工人员大量涌入沿线城市;人口与工业迅速集聚使得原本脆弱的长江沿线生态环境更加地雪上加霜。长江许多支流的水体由于上游工业废料的排放而出现水体富营养化比较严重的现象;比如,太湖、巢湖等河湖就曾经出现过“水华”事件。近年来,国家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度逐渐提升,十九大更是明确强调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坚定决心化解钢材、水泥、能源等行业的过剩产能。可见,依靠原来的大力消耗资源、过度污染环境的粗放式发展已经不能够再满足如今经济发展的要求。

(三)产业类型高度重合

我国建立长江经济带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实现整个长江沿线的协调发展,但是各个省市只专注于各自的经济发展指标,只依照自己的要求来进行产业规划。这就造成不少省份或者城市之间的产业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同质化的产业又让不同城市产业之间的竞争加剧。对于长江经济流域来讲,这种产业经济格局不仅是难以持续下去的,而且会造成经济资源的极大浪费,不利于长江经济带的长期性发展。还有不少的城市设立的目标脱离实际状况,盲目从众的现象严重,这进一步加剧了长江流域的经济类型高度重合的情况。并且大多数城市的支撑产业集中在重工业,因此出现了长江经济带重工业产能严重过剩的格局,给全国部分产业去产能的工作带来了进一步的压力。

(四)缺乏地区产业间的合作机制

长久以来,长江经济带沿线的省市各自独立地发展自身产业,不考虑对其他省市的影响。比如沿江上游不少城市政府为了实现考核目标,发展对环境有污染的产业,对下游水质和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阻碍下游城市的发展。长此以往,整个经济带的可持续发展。并且,合作的缺乏使得各个城市产业增长速度缓慢,难以实现规模效应。因此,长江经济带缺乏一个协调地方政府利益的长效机制,缺少一个产业间互通互联、减少恶性竞争的合作机制,没有发挥长江沟通东西,纵贯中部大陆的作用。对于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顶层设计始终停留在学术层面,没有得到真正的实施。

三、关于推动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的建议

(一)合理进行产业规划

长江经济带沿线各个省市应当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进行产业开发。对于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水资源,可以在不破坏其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下进行适度开发,发展一些对资源需求量较大的产业。对于靠海沿江的港口城市,应当充分利用长江带来的航运优势,发展运输业,出口贸易等,充分吸收外部资金。东部地区由于对外开放时间较长,市场化的程度较高,传统产业如机械、纺织、钢铁等,产能已经趋于饱和,因此进行适当的产业转移,划归到中部或者西部进行发展;并且由于大量的中西部务工人员涌入东部地区,城市人口急剧膨胀,使得土地资源更加紧张,而传统制造业进行发展需要大量的土地来进行厂房建设,在这种情况下在东部鼓励传统制造业的发展就不再合适。东部地区的城市应该改变以前的粗放式增长策略,向第二三产业进行转型。比如,东部人口多,人均GDP较高,消费能力较强,就可以注重娱乐、文化产业的发展。并且,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由于土地资源有限,东部省份可以向电子、科技、网络、金融等产业新兴产业转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东部地区已经聚集了一大批有实力的外资企业,所以相关省市应当继续利用这一优势,积极引入外资,扩大对外开放水平。

(二)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几年来,随着长江经济带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对于环境保护的问题也引起了相关部门的极大重视。长江沿线有着大量的钢铁厂、炼油厂,很多的工业废水直接被排入到长江中,使得水污染已经成为困扰沿线城市居民生活的一个重要问题。对于环境问题的解决,主要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规划用水总量,严控水资源开发力度,对工业废水的直接排放的行为加大查处力度。其次,要建立跨区域执法和监督的机制;长期以来,地方政府为了做好本地业绩,对于当地企业的过度污染的行为视若无睹,而采取跨地区的执法监督形式能够有效防止地方保护主义的出现,避免地方政府在环境保护问题上的利己主义行为。有关部门需要健全长江经济带开发的相关法律,明确不同主体的责任,严格规范相应的惩罚机制。最后,加强区域合作,共同进行资源开发和环境检测。沿江的各个城市是一个利益共同体,相关地区政府要有合作意识,在共享资源的同时也要共同承担环境保护的责任。

(三)增强产业创新能力

长江经济带的产业群发展应该各有侧重,各个地区需要加快产业转型力度,创新发展方式。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资源配置功能,创造更加充分公平的竞争环境,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相关政府部门要积极引进高素质人才,促进产业升级创新,开辟新兴产业,鼓励大众创业。比如,重庆市建立了两江新区,提出了一系列优惠的落户政策吸引广大优秀人才来渝工作;湖南省成立了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首先,长江经济带可以加大对文化产业、娱乐产业、旅游产业等产业的开发和创新的力度。其次,需要综合长江沿线交通干,充分利用长江的江河运输优势,形成立体化、有侧重的综合交通模式。加快重点港口的选址和建设工作,通过江海联运促进贸易出口,港口城市应当以国际航运中心为建设目标。

(四)加强区域合作

长江经济带共有11个行政区域,和大量的中央直属企业。在地方利益的驱动下,各地区的合作意识不强,部分产业竞争过于激烈。在市场经济转轨,国有企业改革的大背景之下,地方政府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已经严重制约长江经济带的发展。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要建立合理机制协调好地方政府利益,各省市之间要摒弃地方保护的狭隘观念,加强全局观念,从整个沿江经济带的整体利益角度来思考问题;其次,要明确政府职能,避免多个部门同时对一个企业进行指手画脚。加快国企改革进程,创新产权分配形式,理顺政府、企业和中央之间的关系,实现以现代企业制度为主要构成部分的市场经济形式。最后,促进地区间的产业合并与吸收,加强经济带上下游类似产业间的合作,采取有力措施保障所有沿江城市和省份的经济指标同步协调增长。相关部门可以出台一系列的有效措施来鼓励跨地区的大型集团企业发展,从而尽最大可能实现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整体性水平。

四、总结

长江经济带是统筹中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关于其的规划和设想已经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是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支柱。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关于长江经济带的建设还存在不少的问题需要解决,比如产业发展不均衡、环境破环严重,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等等。而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相关部门和沿江省市的政府部门共同发力,创新长江经济规划的总体方针,将总体规划落到实地。对于长江经济带的开发和发展,潜力巨大但任务也很艰巨,需要省份加大合作力度,共同实现进步。

参考文献:

[1]樊杰,王亚飞,陈东等.长江经济带国土空间开发结构解析[J].地理科学进展,2015(11).

[2]陆玉麒,董平.新时期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的三大新思路[J].地理研究,2017,36(04):605-615.

推荐内容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