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跨境电商 构建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 互联网 财务管理 信息化 目录 大数据 现代商业杂志

区域经济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区域经济 >

铜陵市江北新区集疏运体系构建研究

2018-05-26 22:32 来源:www.xdsyzzs.com 发布:现代商业 阅读:

刘明杰 徽商职业学院

摘要:为配合铜陵市江北新区发展需要,本文分析了构建铜陵江北新区集疏运体系的可行性,构建了以临港物流园区和公路为主体的集疏运体系,同时提出了构建江北新区集疏运体系的保障措施。

关键词:江北新区;集疏运体系;保障措施

一、研究背景

随着枞阳县整体划归铜陵管辖,发展空间上得到极大提升。从“拥江发展、对接合肥”的定位和新的空间格局出发,铜陵城市建设的重点是“优化提升江南、科学开发江北”。

为配合江北新区发展需要,特对江北新区集疏运体系进行研究,把构建江北新区集疏运体系,作为铜陵集疏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力争实现合铜发展走廊客货畅通,实现合肥和铜陵的深度联动,使铜陵成为合肥城市圈通江达海的入口,成为长江经济带承上启下,连南通北的重要节点,抢占未来竞争发展的先机。

二、构建集疏运体系的可行性

(一)临港物流园区集疏运构建的可行性

由于生产力成本、地域特性等方面的差异,内陆到沿海港区间会形成梯度分工,并形成相辅相成的紧密联系。铜陵江北临港物流园区与长江下游港口、沿海港口关联互动,共同构建立体化全过程的物流网络,另一方面也为下游港口和沿海港口提供的补充和喂给。

从生产环节来看,铜陵江北临港物流园区生产成本较低,但进出口运距相对较远,主要吸引部分接近原料地或销售地的产业链上游企业,但对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业务吸引了不大。从流通环节来看,铜陵江北临港物流园区规划后若具有保税功能,可实现对外贸易部分暂存业务进一步前置,并有利于国际采购业务向内陆延伸,但国际中转业务由于运距与政策限制会很难开展。

铜陵江北临港物流园区及其集疏运体系需要与沿海自由港区相辅相成,紧密联系,共同构建完善的进出口物流体系、集疏运体系,功能实现良好分工协作。因此,铜陵江北临港物流园区可以合理设置联运中转场地以保证陆、河、海联运的需求,并完善班轮、铁路专列、公路班车的定期制,以确保物流通畅,与铜陵江南、周边地区及沿海港口的及时衔接,才能更好的扩大临港物流园区辐射范围,实现与周边及沿海区域的关联互动。

(二)公路集疏运体系构建的可行性

目前关于国内单独研究公路集疏运体系的相对较少,有依托港口研究公路集疏运体系,比如,天津港对其公路集疏运体系的研究、连云港港区对其公路集疏运管理体系研究等。有以公路港的形式研究公路集疏运体系,比如西安对其公路港的研究和规划、浙江传化公路港的研究等。有依托大型机场研究公路集疏运体系,比如北京、上海(虹桥、浦东)、广东机场的集疏运体系研究等。

所以,公路集疏运体系的建立大多依托具有良好区位优势和产业集群的港口枢纽,有些依托自身交通区位优势,构建公路港实现公路的集疏运体系建设,铜陵江北新区具有潜在区位优势,附近又有规划中的临港物流园区,完全符合构建公路集疏运体系的原则。

三、集疏运体系现状

江北新区属于规划中的新区。集疏运设施比较落后,集疏运方式以零散公路运输为主,铁路和航空运输几乎空白,良好的岸线资源处于待开发状态,基本不存在集疏运体系。

(一)公路

S227南北走向,北接江北港区,南连S103,靠近横港港区。S103东西走向,东连枞阳桥北客运站,靠近老洲镇港区,中间和S227交汇于G3出入口附近,西接庐江县,是贯穿东西的大动脉,交通比较便利。G3高速横穿江北新区,是铜陵与合肥连接的重要通道。

(二)水路

沿江北岸有60多公里的海岸线,是江北水路运输的优势所在。铜陵江北港口可停靠两万吨的船舶,尚待开发。江北港区有4.7公里的岸线可以利用,深度可以达到长江经济带提出的12.5米,但是公路、铁路和港口对接还不完善。

(三)铁路

合肥—庐江—铜陵轨道交通,延续合肥—庐江轨道交通,从庐南产业新城站接入,南下至铜陵江北后,一条经铜陵G3替代桥过江,与铜陵轨道交通相连;另一条经江北港区通过开发区过江隧道与铜陵轨道交通相连。新建线路67公里。

(四)航空

附近有九华山机场。

四、集疏运体系构建

(一)集疏运体系构建思路

集疏运体系一般包括集疏运设施、集疏运方式及集疏运管理,江北新区的集疏运设施主要包括港口、公路、铁路和仓库等基础设施;集疏运方式应以水路运输、公路运输和铁路运输为主,其中港口和水路运输是江北新区集疏运体系研究的起点和核心。

(二)临港物流园区集疏运体系构建

根据江北新区产业发展规划,临港物流园区应位于临江沿线附近,临港物流园区集疏运体系主要包括:集散功能节点、集散网络结构。集疏运体系构建主要从这两个方面着手。

1.货物集散节点

临港物流是以物流园区作为物流的中心节点,把物流企业、港口、码头作为货物的集散节点,通过各种运输方式的“集”与“散”,实现顺利流通的目的。

①物流企业

可以引进具有临港集疏运经验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实现物流园区管理服务水平的提高。

②港口和码头

规划建设江北港区,围绕江北港区规划临港物流园区。通过S227可以与横港港区相接,借助规划的过江大桥(横跨老洲乡),可以与笠帽山港区相连,与江南的铁路北环线相接直达铜陵北站。南向可以与京台高速相接,打通连南接北的高速大通道。

③集散货分析

临港物流园区集疏货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向:通过S227实现南北方向的客货源集疏运,通过S103G3高速实现东西方向客货源的集疏运。通过规划的过江隧道及过江大桥,实现江北和江南客货源的集疏运。

集疏货方式主要通过以下线路运输:临港物流园区外主要通过S227S103G3、规划的相关铁路及长江航道等线路实现客货的集疏运。临港物流园区内,通过规划的疏港公路实现园区内部的集疏运及园区外部的衔接。

2.路网结构

临港物流园区位于铜陵市长江北岸,与铜陵市主城区仅一江之隔,与合肥紧邻,在铁路、公路、水运和航空运输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在现有临港物流园区集疏运体系路网的基础上,对临港物流园区内外的集疏运线路进行如下规划。

①临港物流园区公路网结构

可以在现有的公路基础上,新建跨江公路大桥、过江隧道和疏港公路,构成临港物流园区的公路网络。

②临港物流园区铁路路网结构

规划铁路1号线,起点庐江县经江北港区过规划中的跨江铁路大桥,与铜陵江南区域的铁路相接,不仅可以实现江南与江北铁路运输的无缝衔接,同时,也打通了合铜工业走廊,实现了合肥与铜陵的无缝对接。

③临港物流园区水运路网结构

港口水运为集疏运基础,公路、铁路可以协助港口物流园区集疏运进行协同运作,形成多式联运模式,实现多种运输方式的良好衔接。长江航道贯穿整个临港物流园区东侧,与江南各港区对应的江北临港区域规划为相应的名称。比如:在横港港区对应的江北沿岸,构建一个对应的江北横港港区,可以实现江南和江北港区的无缝衔接,江南港区可以利用江北港区的空间优势,江北港区可以充分利用江南港区的交通优势。

(三)公路集疏运体系构建

     公路集疏运货运场站选址S320S103交汇处和G3入口处的附近,紧邻规划中的临江产业集群中的横埠工业园;公路集疏运客运站场在原枞阳桥北客运站的基础上建议进行改建,紧邻临江产业集聚中的大桥开发区。

以此为基础,后续可以构建以工业为主体的物流园区集疏运体系和以特色农业为主体的物流园区集疏运体系,本文在此就不作具体陈述。

五、江北新区集疏运体系构建保障措施

(一)加快物流信息平台的开发建设

建立一个物流信息平台解决一些在集疏运体系运行过程中的问题。通过信息平台,汇集来自国内外的信息流、资金流、技术流、货物流和人才流,实现物流的高效完成,提升江北新区港口物流园区的服务水平和效率,增强其集疏运功能和扩散辐射能力。

(二)加快物流人才培养

江北新区临港物流园区集疏运体系构建是一个系统过程,关键的是物流人才培养。因此,必须重视对物流人才多层次培养。既要培养、引进具有创新精神和战略高度的中高级管理人才,又要加强对物流工作人员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再培养,通过坚实的物流人才队伍来发展完善江北临港物流园区集疏运体系。

(三)成立江北集疏运体系专门运管小组

主要职责是负责江北集疏运体系所需基础设施规划及建设,协调江北区内部公铁水线路联合运输,协调与江南乃至铜陵外部相关的集疏运体系,保证铜陵的整个集疏运体系有效运行。

参考文献:

[1]《铜陵市“十三五”综合交通发展规划》,2016.

[2]王冬生.港口公路集疏运信息平台案例探析[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3(20):258.

推荐内容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