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跨境电商 构建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 互联网 财务管理 信息化 目录 大数据 现代商业杂志

区域经济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区域经济 >

技术转移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2019-11-24 17:38 来源:www.xdsyzzs.com 发布:现代商业 阅读:

徐晓雪1,秦新英2

1.河北大学技术转移中心  河北保定  071000

2.河北大学科技处   河北保定  071000

基金项目:河北省创新能力提升计划项目,课题名称:河北省技术经理人培养体系研究,项目号:19455314D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技术转移趋势愈加明显,通常是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进行技术转移,实现资源合理配置,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技术转移为我国经济增长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并且带动周边区域、乃至全国经济增长。但是,当前技术转移中还有很多不足,技术吸收和创新力不足,不利于原有作用发挥。因此,本文就技术转移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展开分析,在明确技术转移重要性的基础上,提出合理措施来推动区域经济增长,并反向推动技术创新。

关键词:区域经济;技术转移;协调发展;技术创新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673-5889201932-0000-02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同时也是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动力。而推动技术创新,通常是依靠本国自身技术研发和创新,另一种则是通过技术转移,将先进技术和人才引入到本国,促进本国技术进步和发展。技术转移对于一些经济实力弱、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的国家和地区而言,可以在短时间内提升技术水平,可以为区域经济增长注入持久的动力。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以来,为了快速发展经济,提升我国技术实力,加快技术转移和技术创新很有必要,有助于改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提升经济发展水平,达成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目标。

一、技术转移的优势分析

技术转移对于区域经济增长具有积极作用,通过技术转移和技术溢出,发挥技术收敛和后发优势。对于经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而言,具有技术外溢效应,经济欠发达区域的技术水平不高,通过引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技术收敛,有助于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提供持久动力支持。范·艾肯通过构建技术转移和创新的均衡模型,综合分析了解到欠发达国家和地区通过技术引进,可以实现技术和经济赶超,促使生产能力、经济增长和人力资本收敛[1]。欠发达国家和地区,技术水平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国家的综合实力,通过从发达国家引进先进技术,技术的变迁和发展速度更快,促使欠发达区域朝着经济发达区域收敛。发展中国家结合自身的优势,对技术模仿和创新来实现技术迁移,有助于充分发挥技术后发优势,增加资本积累,推动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

纵观当前技术转移现状来看,欠发达区域为了提升技术创新水平,应该充分发挥后发优势,通过技术转移来促进经济增长,实现对发达地区的赶超。而实现这一目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区域自身要素水平和技术差距大小,随着技术差距增加,技术溢出效应也将进一步提升,欠发达国家则难以发挥后发优势来赶超技术,提升技术创新能力。结合相关研究可以了解到,技术转移和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密切联系,技术收敛受到技术差距不同而有所差距[2]

二、我国的技术转移现状

(一)技术转移特点

其一,企业是技术转移的主体对象。在技术转移方面,主要是以企业为主,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提升企业市场竞争优势,推动企业技术创新是必然选择。创新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企业在科研方面很有活力,对于技术转移可以提供充足的资源保障。就我国技术转移整体情况来看,以长三角区域企业为主,科研项目数量众多,是京津冀地区企业的3倍,是我国技术研发和创新的主阵地[3]

其二,政府政策引导力度大。在技术转移背景下,积极推动科研项目研发和改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的大力支持。对于科研水平较高的人员,可以将研发成果投入到企业生产中,开办公司,在配套理论支持下开展实践活动,可以大大提升科研技术水平。所以,此类模式成为我国技术研发和创新的主要途径,在政府优惠政策支持下而得到发展。

(二)我国的技术转移现状

技术转移对于区域经济增长影响较大,除了为本土区域经济增长注入活力和生命力,还可以带动周边区域经济增长。究其根本,得益于当前经济活动不断频繁背景下,大量地区产品通过贸易形式转移到其他地区,促进经济增长。但是从当前我国技术转移现状来看,其中还有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其一,中小企业创新意识不足,创新环境较差。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中小企业占据绝大比例,推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有助于促进技术成果转化,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但是,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投入力度不足,承担风险能力较弱,由于地方政府缺乏配套的优惠政策,缺乏宽容的融资环境和政策环境,将会极大地制约企业技术创新和发展[4]

其二,科技成果供求双方脱节,技术成果转化力度不足。影响科技成果转化的因素多样,基础理论研究、产业化运作实施与工程研究之间脱节,导致科研成果转化率不高。在这样的背景下,科研成果转化与产业经济发展的矛盾冲突,成为制约技术创新和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三,技术成果信息沟通不畅,转化服务体系不健全。部分企业在完成原始资本积累后,希望将更多资金和资源投入到高科技含量的技术研发项目,却没有合理的信息渠道,找不到合理的项目,不利于科技成果转化[5]

其四,配套政策支持力度不足,缺乏合理的科技投入机制。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离不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支持,是解决区域科技资源利用率不高的有效途径。但是,当前我国技术转移的配套优惠政策还不健全,未能提供专项资金支持,制约技术研发的资金投入。也正是此类问题的存在,极大地制约技术转移的全面落实,不利于区域经济持续增长。

其五,技术消化和吸收能力不足。在技术转移背景下,是否可以充分发挥原有技术优势,达成预期目标要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技术消化和吸收能力大小。在引进先进技术时,如何更好地吸收和消化技术,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进行转化,推动技术创新成为属于自己的技术,还有很多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区域经济持续增长。

其六,技术模仿和技术创新发展不协调。技术转移期间,多数企业是盲目模仿引进的先进技术,只有少数的企业可以在模仿技术后,进一步创新,但是这种技术模仿和创新的不协调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技术转移和发展。相较于发达国家而言,我国技术创新能力有所不足,长期以来是依赖先进技术进口。与此同时,技术转移受到地域限制影响较大,可能影响到原有技术优势[6]。对于一些技术水平不高、管理经验匮乏的地区,强行转移技术将会支付较高的成本费用,不仅无法满足区域经济增长需要,反而带来不良影响。

三、技术转移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分析

我国不同区域的经济水平和技术差异较大,由于技术资源分布不均衡,技术吸收和创新能力存在很大的差距。对于经济欠发达区域,推行技术转移方式,不断引进、吸收和创新,有助于充分发挥技术后发优势,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结合技术后发优势特点,应该充分契合区域实际情况进行技术转移。对于中部省市地区,科技和产业基础较雄厚,集合了大量高素质人才,是技术转移的主要地区。充分发挥技术优势,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积极吸收和引进先进技术,在政府优惠政策主导下开发高技术含量产业。同时,发挥经济发达区域优势,带动周边区域经济增长,可以大大提升中部地区产业转移能力。而西部地区的资源丰富,包括水资源、矿产资源和环境资源等,结合区域实际情况吸收外资,在不断学习、模仿和创新下,逐渐提升区域技术研发能力,为区域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东北地区具有强大的工业基础和区位优势,可以吸收日本和韩国等国际高新技术产业,在吸收外资和技术转移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7]。与周边国家积极沟通和交流,推动本土产业升级改造,促使技术转移持续深化。经济欠发达地区,积极迎合技术转移要求,推动技术进步的同时,积极创新和完善,实现技术赶超。

四、技术转移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强化企业的技术吸收和消化能力

在技术转移背景下,应该积极引进和吸收先进技术,为区域经济持续增长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但是,部分企业过分关注眼前的利益,缺乏长久发展目光,忽视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致使企业仅仅是模仿技术,却无法实现技术消化吸收和创新。此类单一的模仿,难以充分发挥技术转移优势,促进企业持续发展。所以,企业应该增加技术科研投入力度,提高专业人才培养力度,与各大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实现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和输送。

在政府主导下,颁布优惠政策,为企业技术研发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企业经营效益提升。推动企业技术研发,依据国家颁布的优惠政策,促使技术消化吸收和创新项目顺利展开,提供坚实保障。同时,国家应该鼓励社会金融机构为技术创新提供资金支持,完善配套的软硬件设施,逐步提升企业的技术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能力[8]

(二)推动技术模仿和技术创新协调发展

企业是技术转移主体,促进技术模仿和技术创新协调发展,首要一点是提升企业的认知和重视,从长远角度去看待技术模仿和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对于企业管理和决策影响较为深远。为了积极迎合技术转移带来的机遇,我国开始大力出台优惠政策,引进先进技术后实现技术赶超,研发新技术。同时,国家出台鼓励政策,对于技术创新的企业给予奖励和支持,可以大大降低企业对技术模仿的依赖性,朝着技术型企业方向发展。

(三)加强区域经济和技术交流

技术转移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应该充分整合区域优势,加强区域联合推动技术创新,增加资金投入力度建设多个经济中心。打破区域限制,主要是由于我国经济发达的城市较少,像北京和上海等先进技术转移到西部地区难度较大,技术转移成本较高。所以,应该尽可能的在不同的区域建设多个经济中心,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以点带面,带动周边区域经济发展。与此同时,重新调整经济区划分,通过经济发达区来带动经济发展滞后的区域,形成优势产业,提升经济欠发达区域的竞争优势。如,长三角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水平较高,可以将安徽省纳入到长三角范畴,将一些前沿技术和产业转移到安徽省,促进安徽省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所以,应该充分考量不同区域的经济水平,优化资源配置,划分不同的经济圈,促使技术转移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四)构建技术转移平台

为了促进技术转移,应该加强区域之间的联合与交流,增加资金投入力度来构建技术转移平台,实现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坚持市场导向,打破区域封锁,促使科研成果转化,逐步形成科技成果信息网络服务体系,共享信息资源,对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具有积极作用。同时,整合区域科技资源,强化技术水平,在区域合力支持下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同时,还要创新服务技术转移模式,把握公益性和市场化的契合点,选择灵活多样的资源整合方式,为技术转移提供配套条件。

综上所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背景下,推动技术转移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应该整合区域资源优势,构建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体系,并且在创新平台支持下实现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另外,把握技术转移难点和重点,提升技术转移效率,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增长。

参考文献:

[1]肖昕茹.区域人口要素与经济协调发展格局及对策研究——以甘肃省为例[J].经济与管理评论,2014,30(04).

[2]曾灿,张秀生.发达国家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经验及其对广东的启示[J].广东经济,20172(08).

[3]徐盈之,郭进,周秀丽.碳税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基于分位数回归的实证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8(06).

[4]高云虹,李敬轩.区域协调发展的作用机制和传导路径——基于产业转移的视角[J].兰州财经大学学报,2016,32(04).

[5]田爱国.“一带一路”建设下产业转移与西部区域协调发展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6,32(07).

[6]刘利,潘福林.浅析长三角技术转移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7(08).

[7]吴晓明,刘琳,杜娟.石油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质量的耦合模型——基于四川省的实证[J].财经科学,201510(11).

[8]谭志斌,张惠.强力推动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有效之策研究——基于现金流管理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运用[J].金融理论与教学,201529(02).

[9]谭志斌,张惠.强力推动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有效之策研究——基于现金流管理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运用[J].兰州商学院学报,2015,31(01).

[10]胡俊峰.跨江合作、产业转移与园区共建——新时期江苏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J].河北企业,201436(08). 

推荐内容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