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跨境电商 构建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 互联网 财务管理 信息化 目录 大数据 现代商业杂志

商业流通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商业流通 >

浅析提升消费品质量的主要对策

2017-06-24 21:01 来源:www.xdsyzzs.com 发布:现代商业 阅读:

陈桂勇 江苏盐城检验检疫局

摘要:消费品质量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要建立标准化生产流程,还要发挥消费者、政府方面的作用。同时,要建立容错机制,与生产消费品企业的自身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提高企业自身发现问题的能力,加强一线工人的培训,让他们知道产品的标准是什么,怎么去生产才合格,达不到这个标准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确实按照“同质同标同线”要求,把好自身检测这道关口。

关键词:供给侧;需求侧;容错机制

提升消费品质量是一个动态过程,也是一个永恒的课题。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消费者对消息品质量的提升更加期待,社会普遍关注度高,一时间成为新闻舆论关注的焦点,如何提升消费品质量,笔者以为应多措并举,形成合力。

一、从供给侧入手提升企业的生产质量

重点要把握“三个方面”:

一是生产企业要围绕消费者需求提升质量。消费品质量是企业生产出来的,作为企业就是要围绕消费需求,提供有效供给。这其中要把握三个方面:企业要围绕市场进行调研,作为企业生产方只有对市场做出科学的调研,准确了解市场的动态,进一步做好生产质量规划,保证企业能提供最有效的生产;企业要围绕需求进行生产。要本着“消费者需要什么样的产品,就生产什么样的产品”,避免“只重数量,不注质量”的盲目生产。企业要注重提高效率。作为企业来说,也有一个成本核算的问题,要充分发挥边际效应功用,处理好企业生产的“成本”、“质量”和“规模”三者之间的关系。

二是生产企业要围绕规范化生产提升质量。严格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进行标准化生产,以此来提升消费品质量。这其中重点要把握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要建立生产标准。提升消费者质量标准是关键,通过强制认证和质量许可,建立消费品生产的行业标准和通用标准,同时,要围绕消费品生产这个标准,建立生产标准体系,从消费品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规范,以流程的规范化,促进生产的标准化,确保消费品质量安全。另一方面,要加强培训。这主要是包括企业的管理和生产两个层面,从管理层的角度讲,主要是通过培训提升抓消费品质量的意识;从生产角度讲,主要侧重生产技能的培训,这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从而把住企业规范生产这个关口。

三是生产企业要加强自检。要建立容错机制,这要与生产消费品企业的自身建设结合起来,企业本身要加强自检,提高发现消费品存在问题的能力,加强技术员队伍建设,加强一线生产工人的培训,认他们知道产品的标准是什么,怎么去生产才合格,达不到这个标准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确实按照“同质同标同线”要求,指导和强化企业的生产,从严验收产品,从生产一线和源头上加大对消费品的质量管控,把好企业自身检测这道关口;企业要定期召开消费品质量分析会,找出其中的问题与不足,改进生产管理的方式,创新提升生产质量的方法,拧紧消费品质量自检这阀门,确保企业生产出的每一个产品都是合格的。

二、从需求侧入手提升消费者的质量意识

苛刻的消费者可以提升产品质量。这其中要把握两个方面:

一方面,要唤起消费者质量意识。要多学习国家和各级政府发布的有关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法律法规。近些年来,国家发布了许多有关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法律法规,如《产品质量法》《工业产品质量责任条例》《部分国产家用电器三包规定》《食品卫生法》《物价管理条例》等等。消费者要学习这些法规,熟悉这些法规,以便在自身权益受到损害时,能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利益;要多掌握一些消费知识,包括市场知识和商品知识。对市场上的商品,应知道什么样的情况下该买和什么样的情况下不该买;购买某种商品时,要了解哪种商品有哪些牌号,哪个牌号好,哪个牌号不好。此外,有关商品的选购、使用、保养知识等,也应在平时生活中注意积累。

另一方面,要健全消费品质量举报机制。发现损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时要敢于向社会揭露,引起大家的警惕和重视,以免其他的消费者吃亏上当。在现实生活中,常常看到这样的情况:有的消费者由于购买经验不足,而买了价格比别处高出许多的商品;还有的消费者利益受到损害后,不积极主动地找有关单位交涉解决,而采取一忍了之的处理方式,凡此种种、都是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的表现。近年来,虽然商品经济有了较大发展,但相对落后的权利意识却并未增强,且许多人仍停留在计划经济的水平上,这就需要加强对消费者的教育,帮助消费者增强权利意识。

三、从监管层面入手提升监督的力度

提升消费品质量,监管层不可或缺,重点把握“四个方面”:

一是规范监督依据。健全安全监管依据,夯实消费品质量提升基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当前我国与消费品安全监管相关的法律法规主要有《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但还没有消费品安全专门法。需要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相关经验,制定《消费品安全法》,形成较为完善的法律体系,为安全监管提供法律依据。要建立科学的质量标准体系。我国在一些消费品领域与国外标准还有差异,政府部门应从薄弱环节着手,制订相关标准,特别是对于那些消费需求旺盛、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消费品领域,由质检部门牵头,制定相关行业标准。要提升消费品质量检测实力。从实验室基础建设上着手,在各省市建立公正权威的消费品国家公共实验室,为消费品安全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二是着力全过程监管。要注重建立全过程安全监管模式,积极开展事前监管,将消费品生产环节作为事前监管的重点来抓,对那些关系人民安全健康重要消费品,严格市场准入制度,严格安全、环保、能耗等条件,支持企业在创新设计、提高科技含量和性能等方面下功夫,促进消费品质量提升。要严格实施事中监管。加强对企业检查和对产品质量的监督力度,建立起分等级、多层次的监督抽查工作体系,严防消费品质量事件发生。要高度重视事后监管。这其中重点是加强质量溯源。对区域性质量问题,要积极开展专项整治行动,确保消费品质量得到安全保证;对系统性消费品质量问题,必须实施召回,从严督促企业履行质量主体责任,防止消费品质量事件发生。

三是丰富安全监管手段。要丰富安全监管手段,科学运用风险分析评估技术,事先对消费品质量进行风险分析,提升消费品质量监督的主动性。同时,要加大消费品质量风险评估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召开新闻发布会等形式进行宣传。要发挥互联网+监管模式。运用互联网+监管思维,进一步整合消费品质量信息资源,实现大数据的有效分析、储存和动态发布等作用。要建立质量“举报人”奖惩制度。建立网上举报平台,开通举报热线,及时了解消费者对质量问题的投诉,第一时间实施查证,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同时应调动多方力量,形成全社会的监管合力,构建多元监管体系。

四是加大安全整治力度。加大安全监管整治力度,打造安全监管闭环,特别是质检、工商等部门,要建立长效协作机制,进一步提升安全监管有效性和针对性,通过网上信息互享、技术互助、结果互认等方式进一步加强相关部门配合,形成监管合力,提升监管效力。从实践来看,要重点打击非正规渠道生产的问题消费品,比如说,食品。这是消费者最为关注的热点,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很容易引发大的社会舆论风潮,不仅影响人民生活质量,更不利于推动消费品行业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监管部门要重点加强对生产销售流通领域的假冒伪劣、质量低下消费品的查处力度,严厉打击制假售假行为,充分利用“质量月”、3.15等时机开展执法打假行动,及时向消费者发布消费提示和消费警示通报,持续改善消费品质量,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实现质量强国战略,提升中国质量知名度。

参考文献

[1]朱琳.树立质量第一的强烈意识[J].质检内参,201701):24-26.

[2]张晓略.消费品质量提升还要从监管入手[J].中国检验检疫,201612):82-83

[3]江苏出入境检验检疫2015年鉴,江苏人民出版社,201510)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