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跨境电商 构建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 互联网 财务管理 信息化 目录 大数据 现代商业杂志

商业流通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商业流通 >

当代大学生网购支付的隐私权关注度性别差异研究

2020-08-24 17:30 来源:www.xdsyzzs.com 发布:现代商业 阅读:

宋雪婷 山东财经大学

摘要:大学生是网购的主力军,但是在网购过程中对于个人隐私保护的意识和防护措施还不到位,存在很多安全隐患。本文对大学生的网络行为进行调研,研究网购行为中的性别特点与隐私权关注度的关联,分析网购主体隐私权的关注度之间的性别差异,提出针对性建议和策略,以期促进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进一步丰富其理论研究。

关键词:网购;隐私权;关注度;性别差异

随着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电子商务市场发展迅猛。目前网络购物在社会总消费品中占比较大,未来几年也将会继续保持这一迅猛发展势头。在不断扩大的网购大军中,大学生已成为支撑网络购物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学习新事物能力快、愿意接受新事物等特点,网购消费已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大学生在支付安全方面却屡屡受骗,知识储备不足,而对自身支付隐私权关注度也不够,在这其中,性别因素所起的作用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加快了信息的流通,也成就了网购的火爆局面。天猫、京东等为代表的网上超市更是在每年的双十一、节假日引起广大消费者尤其是青年大学生的购物狂潮。但是,随之而来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尤其是互联网购物安全的问题还没有引起广大青年学生的足够重视,忽视了个人隐私权的保护。那么,如今大学生网购支付过程中存在的隐私权问题及其研究是怎么样的,不同性别的网购者存在什么样的差别,又该如何应对和解决这些问题,都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大学生网购支付的隐私权关注度性别差异研究现状

所谓的网购支付的隐私是指个人信息在网络空间呈现出来的“一系列的符号、数据或信息”。路娟(2012)将其概括为名字、体貌特征等个人显性信息,以及个人兴趣爱好、价值取向、立场观点等非显性信息[1]。围绕隐私所产生的权利便是我们所熟知的隐私权,大多数学者也是从从权利的视角来界定隐私的[2]

互联网是一个虚拟空间,网络活动实际上是现实世界两个真实的个体通过虚拟网络进行互动。这种互动是在看不见摸不着的虚拟空间中进行,而且,由于不能真实感受到对方,虚拟环境里的活动相对现实活动要有更大的自由度,甚至会衍生出不受约束的放纵[3],伤害到网民个体,参与者内心都会有一种空虚感和不安全感,隐私保护便成为关注焦点之一。据调查,绝大多数网名不愿意公开个人信息,只有不到20%的受访者表示愿意公开,愿意公开个人姓名、住址、联系方式等信息的比例更低,要低于10%

如今,互联网快速发展并进入到了“互联网+”时代,网购已成为民众尤其是青年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对此也有了一定的认知和保护要求(吕耀怀等,2010[4],隐私权保护也逐渐成为学界研究的一个重大问题。与传统购物模式和习惯不同的是,在网络购物的频率方面,男性比女性用户要高,网购主体不是女性而是男性,后者更加倾向于通过网购来实现对既定产品或者服务的购买,其网购次数是女性的2.4倍(陈可,2007[5]。深入研究就可以发现,对于男性来说,他们更加注重搜索引擎的效率问题,女性则更加关注自己的主观感受,因此,相对男性而言,女性更加更乐意在购物网站上面发表自己的评论,更容易受到商家和商品的评论影响[6]。但她们的网络隐私保护欲望和要求要远高于男性网民[7]

目前,国内外关于网购隐私的研究基本聚焦于整体研究,在性别差异上的研究相对有限。而且,大学生虽然是网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不足、容易冲动、更加容易地受到网络影响(罗品慧等,2010[8]。前人的研究成果与不足既为本文研究奠定了基础,也为本文深入研究大学生网购隐私保护性别差异留下了空间。

本文接下来将做如下安排:在第二部分进行数据分析,即“基于调研的隐私权关注度性别差异数据分析”;在第三部分,进行对策分析,即“基于性别差异的大学生网购支付隐私权关注度对策”;在第四部分进行文章总结。

二、基于调研的隐私权关注度性别差异数据分析

本部分内容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分别是:(一)是调研方法介绍,包括访谈法、文献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二)是基于(一)得出相应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

(一)调研方式

1.访谈法

通过对身边大学生访谈的方式来了解大学生对网购支付安全的了解程度,借此对基于性别的观点差异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得出相关结论。

2.文献分析法

通过查阅国内国外的书籍比较隐私权关注度以及关注度性别差异状况。但是目前该领域的专门研究比较空白,文献不多,只能从相关“大学生网购行为”类文章中获取思路,为大学生网购安全意识提高提供借鉴经验。

3.调查问卷法

本文以山东财经大学和山东外国语职业技术大学两所学校的部分在校生作为调研对象,共发放720份调研问卷,以获取不同性别学生的购物情况、登录网站的分布情况,以及其他相关信息。

(二)调研结果分析

本次调查总计720人,其中145人为男生,575人为女生,样本来源全部是在校大学生。

   调查统计数据描述

表   调查统计数据描述

在购物网站方面,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大部分人在浏览网站时都会考虑使用淘宝、天猫,占比高达98.33%,其余小红书、唯品会、毒、当当网等。

图1 网购网站使用分布图

1 网购网站使用分布图

关于大学生在网购时关心的问题,此项为多选题。产品本身的关注度达到了98.33%,占比最高;产品售后与质量安全占比基本持平,分别为51.11%51.67%;另外,还有同学也会比较关注物流时间、价格等相关因素。

图2 网购群体关注焦点

2 网购群体关注焦点

在“哪些产品会有更加有隐私意识”这一问题中,58.75%的人关注到了理财产品,51.67%的人注重电子产品,这两类在选项中占比最大。在备注的其他说明中,可以看到有一些大学生留下了自己的关注点。比如,女性用品、减肥产品等一系列设计个人私密问题的领域。由此可见,大学生们在隐私权方面还是有一定关注度的,也显示了一定差异。

图3 网购产品分布图

3 网购产品分布图

大学生在网购时都采取了或多或少的保护措施,最受欢迎的保护措施是“更换收件人姓名”,其次是“使用不显示商品种类的包装盒”,在设定的选项中占比最少的是“找人代收”,为9.72%。也有同学提供了其他保护措施,如:匿名支付等。

图4 网购隐私保护方式分类

4 网购隐私保护方式分类

在被调查的720名大学生中,有64人经历过网购诈骗,占比达8.89%,其余656人则表示没有经历过网购诈骗,可以看出受骗比例还是比较高的。

图5  网购受骗情况

5  网购受骗情况

在样本数据经历过诈骗的64人中,无一例外的都遭受了财产损失,少则一千元以下,占比为79.69%,多则一万元以上,占比3.13%。大部分人受骗都是通过微信或者支付宝平台。少数是在网上银行转账受骗。而关于最后是否追回损失,只有10人追回损失,54人无法追回,损失惨重,可见网络诈骗的维权很难落实。

图6  网购损失额度与比重图

6  网购损失额度与比重图

他们的网购损失与网购支付的方式是不是也有一定联系?这也是一个值得调研的问题。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微信/支付宝的支付方式占比最高,达到了89.06%,网银支付仅为3.13%(如图7所示)。

图7  网购支付方式图

7  网购支付方式图

性别对网购隐私的关注是不是存在很大差别?作者也对此问题进行了问卷设计和调研。可看出超过一半的人对隐私是给予关注的,这说明网购者对于隐私权有一定的风险意识。

图8 网购隐私权保护的性别差异认同度

8 网购隐私权保护的性别差异认同度

而在认可其差异关注度的大学生中,86.97%的同学认为女生会更加注重支付的隐私权,剩下13.03%认为男生更加注重支付的隐私权。

图9 网购支付隐私权关注的性别差异

9 网购支付隐私权关注的性别差异

在最后的开放性问题“如何更好的保护大学生网购支付安全及隐私权”中,许多同学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我们可将其观点分为两类:从外部环境来讲,可以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强网络安全维护,提高科技水平,提高网络安全道德,增强全行业全领域道德修养,宣传相关法律法规来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隐私安全;从个人因素来讲,大学生对这方面更加重视起来,自身加强防范意识,提高个人警惕意识和维权意识。对产品选购也应小心谨慎,支付环节更应提高关注度。

三、基于性别差异的大学生网购支付隐私权关注度对策

基于现有问题和状况,如何应对基于性别差异的大学生网购支付隐私权保护情形?本文认为,需要从基本认知、外在保障措施和内在个体意识等三个方面进行综合考量,形成一种立体式系统解决方案。

(一)基本认知

毋庸置疑,当代大学生已经成为目前网络购物群体的主力军(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09[9],但是,同其他消费群体不同的是,大学生是一个年轻、独立、有知识却更容易受到影响的群体,他们的隐私保护问题也不同,需要进一步考虑他们更多的个体特征,比如,性别、年龄、家庭环境、教育程度、种族民族等,充分探讨他们个体特征之间的交互作用、隐私保护的影响及其机制。

(二)强化大学生消费个体隐私保护的外在保障措施

中国互联网网民正在快速走向低学历化[10],如果具有高学历、高知识的大学生隐私保护尚且做不好,更妄谈广大网民购物支付的隐私权保护。因此,以大学生隐私权保护外在措施强化为切入点,并借鉴和推广到其他消费群体,其意义而势必会更加显著。若要强化大学生消费个体隐私保护的外在保障措施,需要从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强化网购支付技术保障、法律保护措施。

1.加强高校思政课教育,提高学生网购支付隐私权关注度

高校的思政课承担着树立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主要功能,目前各大高校已经开设了史纲、毛概、思修等一系列政治课程,但是我国高校却几乎没有开设消费教育、支付安全课程,即使开设,也只是针对相关专业同学,理论性较强,覆盖面不大,实践意义弱。因此,思政教育工作者应对大学生消费价值观进行系统的研究,对其支付方式、支付安全进行一定正确引导,以获得良好的结果。

从思想意识上、价值观念上倡导诚信经商、安全经商,塑造良好的社会交易氛围,从买方和卖方两个方面共同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网购隐私保护欢迎,提高大学生网购支付隐私权的关注度。

2.网购支付的技术改进与系统安全

技术进步的快速加快,正在使绝大多数人被“去技术化”[11],包括大学生在内的消费群体对技术的应用能力也仅限于表面的应用和操作,对其背后的复杂系统和各种风险是不熟悉甚至是不知晓的。因此,强化网购平台的技术升级和系统安全显得尤为必要和重要。

网购平台技术安全需要进一步强化。网购支付主要涉及支付的账号信息、密码、个人信息等,各网络平台可以学习和引入国外的安全认证证书,即,Secure Sockets LayerSSL),以此实现各类支付方式的安全和购物交易的安全,持久保护顾客的敏感信息,形成一个良性的安全平台共识。

3.强化网络支付领域的法律保障措施

大学生群体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他们年轻有活力,但也容易受到网购支付的伤害,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网购平台监管,是对他们最好的保护。

2015年中国人民银行制定了《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要求各支付机构必须对客户实行实名制管理,以规范非银行支付机构的网络支付业务,防范消费者网购支付风险,保护网购当事人尤其是大学生的合法权益,否则支付宝、微信账户的使用将会受到限制。

网络支付还涉及到民商法、行政法律、刑事等相关法律,需要国家相关机构在完善立法的前提下不断强化法律执行和制度保障,在保护当事人的利益同时,也要打击和处罚违法犯罪人员,包括将相关人员纳入征信记录失信黑名单。

(三)强化大学生消费个体隐私保护的主观意识

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决定因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要强化消费者网购隐私权保护、提高其关注度,在强化外在安全保障措施的同时,更需要强化消费者尤其是大学生内在的隐私保护意识,提高隐私权保护能力,从源头上最大限度地消除风险的发生。这就需要促使大学生养成自我教育的意识、提高技术学习和风险识别能力,以及增强自我隐私维权的能力。

1.引导自我教育,培养正确观念

大学生是一个年轻、好学的群体,他们有自己独立的想法和观念,也具备较强的自我学习能力。因此,引导大学生养成自我教育和提升的习惯,培养正确观念,是大学生隐私维权需要做的最重要一件事情。

首先,积极拓展知识面,突破书本限制,汲取最新科技发展成果所带来的各种营养;其次,培养举一反三、寻根溯源的能力,从最小的事件中养成大事处理思维和能力;再次,养成公共安全价值观念,在网购支付中要保护个人隐私,也要做到不侵害他人隐私,尤其是作为卖方身份存在于网络时,唯有如此才能可能形成买卖双方对等、集体共建的网购支付隐私权安全保护环境。

2.提高技术学习和风险识别能力

以“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最新技术进步充分的说明,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只能被动适应技术进步,往往不能超越技术进步。因此,积极学习相关领域的最新技术,才能提高更好地甄别风险和问题,以实现网购支付的隐私权保护。

首先,明确网购平台的位置和特征,这主要是针对模拟网站的伪装诈骗问题;其次,熟悉网购支付背后的操作系统及其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一方面尽量避免不当操作和各类风险,另一方面为风险发生后的维权做好支撑;再次,对第三方支付平台或机构的技术性认知,了解它们的技术操作流程与系统运转规则,避免出现信息流通机制的空档。

3.增强自我隐私维权的能力

中国互联网技术发速度日益加快,网购支付频次也日益增多,而法律体系也日益健全,要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就必须增强消费者的法律意识,增强消费者的网购支付隐私的法律保护意识和自我维权能力。

首先,作为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都比较强的新时代大学生,不仅需要学习专业知识、技术知识,还需要学习法律知识,包括网购支付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办法条例,很显然,这方面的法律普及还是相对不足;其次,熟悉司法程序和维权渠道,这是懂法、守法、用法的必然要求,除了消费者权益保护相关法律,还需要强化民法、商法、刑法等法律法规的应用学习;再次,坚决打击偷盗他人网购支付隐私的违法犯罪活动,形成以大学生群体为代表的“社会团队”,做到对待违法犯罪人人喊打,使侵犯网购支付隐私权的人和行为无处遁形。

四、结论

本文通过调研数据深入研究了网购支付隐私及其权利的保护问题、关注度问题,大学生群体总体上具有一定的隐私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其中,女性更加重视网购隐私权的保护。如何应对网购支付日益频繁背后带来的隐私保护问题,本文从基本认知、外在保护与内在强化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提出了相关建议。相关方面的研究还会持续和深入下去,希望能为维护消费者网购权益作出更加系统、全面和深入的探究,进一步维护以大学生为代表的广大消费者权益。

参考文献:

[1]路娟.网络隐私权的权益范畴及法律保护现状[J].当代传播,2012(01)85-87.

[2]江根源.网络社区中的隐私关注与其互动情境间的作用关系[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2014,21(05):10-21.

[3]Suler J.The online dis-inhibition effect[J]. Cyberpsychology and Behavior,2004,7 (3) :321-326.

[4]吕耀怀,何小英,顾艳,张海滨.当代大学生的隐私观念基于南华大学调查问卷的分析[J].大学教育科学,2010(02)85-90.

[5]陈可.商品类型对网上购物偏好性别差异的影响[J].商场现代化,2007(05)163-164.

[6]李锦.网络购物感知风险的性别差异研究[J].经济论坛,2010(06)32-35.

[7]Sheehan K B. An Investigation of Gender Difference in On-line Privacy Concerns and Resultant Behaviors[J]. Journal of Interactive Marketing, 1999,13 (4) : 24-38

[8]罗品慧,万晶晶,刘勤学,方晓义.大学生网络使用、网络特定自我效能与网络成瘾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0(06)618-626.

[9]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09(1).

[10]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路娟.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2013.

[11]梁萌.技术变迁视角下的劳动过程研究——以互联网虚拟团队为例[J].社会学研究,2016(02)82-101.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