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跨境电商 构建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 互联网 财务管理 信息化 目录 大数据 现代商业杂志

广角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广角 >

浅析“互联网+农业”现状,助力农业供给侧改革

2016-12-29 23:38 来源:www.xdsyzzs.com 发布:现代商业 阅读:

李娜梅  刘欣琪  安徽财经大学

摘要:近年来,中国的农业发展遇到了一系列的危机和挑战,其中农业结构矛盾突出,实施农产品供应面的改革势在必行。当前,“互联网+”已全面渗透我们的社会生活,对各行各业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变革,变革要想取得成果就必然要与时俱进。本文将结合“互联网+农业”的现状,就当前急需改进的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加快我国传统农业的转型,从而助推中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关键词:农业供给侧改革;“互联网+农业”;电子商务;现代化农业

一、 农业供给侧改革的背景

对于我国这样的人口大国来说,农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和价值,与各行各业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农业发展进程中存在的任何问题也都不容小觑。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产量持续增长,就总量而言,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一直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但随着国际农产品市场不断发展,各国间的竞争也愈演愈烈,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不大。截止到2015年,中国粮食已取得了“十二连增”,与此同时,粮食进口规模也不断刷新记录,农业呈现了进口量、生产量、库存量“三量齐增”的怪现象。一方面,由于现有的供应不符合市场需求。其中,玉米和大豆的产销表现得尤为明显。在临储政策的推动下,玉米的产量一直在不断增加;可玉米的需求量却没有与之遥相呼应。反观大豆,其进口量年年攀升,国产大豆却无处销售。另一方面,中国粮食价格与海外粮食价格的倒挂也是比较突出的矛盾。这些问题都是我国农业结构矛盾和政府扭曲政策的体现。

针对如今的农业发展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三大重点任务,更要改变传统观念,不可一味追求粮食产量,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竞争力才是正道,对于农业供给侧改革要做到全面、彻底。

二、“互联网+农业”的内涵

()互联网+的概述

近年来,互联网正在悄无声息的改变我们的社会生活,它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了“低头族”、“手机党”的同时,也推动了我国各行各业经营方式的改革。而“互联网+”更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努力实现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相融合的一种经济形态。如何实现“互联网+”,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创新,没有创新的改革只能固陈守旧,无法为我国各行各业注入新鲜活力。

()“互联网+农业”的概述

要实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必要转变思路,调整我国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创新农业发展模式。将互联网信息技术与传统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管理、生产、加工、销售和服务等方面紧密结合在一起,改革我国农业生产结构,促进我国传统农业与互联网的融合和交流,提高我国农业需求与供给侧的匹配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智慧农业”,推动我国农业的供给侧改革。

三、“互联网+农业”下的农业体系特征

()以生产优质、绿色农产品为前提

我国因在改革开放前经历过三年自然灾害,饱受饥荒的折磨,所以一直强调粮食增产,保证13亿中国人的温饱。经过这十几年的不断增产,市场已经从供不应求转向供需平衡,增产已经不再是农业发展的唯一目标。消费者在满足了温饱需求以后,就会追求更高级的需求,为了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生产者要在保证产量足够的情况下,研发生产绿色、生态、优质的农产品,让消费者用的舒心、吃的放心。

()保证农民增收

任何发展和改革都要以人为本,农民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互联网+农业”发展的主体,让农民在改革中增收获利是所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的本质。只有让农民在改革创新中尝到甜头,获得满意的利益,农民才能打心底认可,才能继续为改革发展出力。

四、“互联网+”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一)精简中间的经销渠道,降低了农产品价格

我国农业生产目前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大规模的农户和合作社偏少,生产不集中,很多农产品的生产是小生产,而进入流通领域后面对的是大市场。小生产如何应对大市场,农民卖难、市民买贵,是一个长期存在的流通问题。根据调查,很多农产品在大城市菜场的价格要比在原产地价格高出几倍甚至是十几倍,由此可见物流成本之高,中间环节获取了大部分利益。信息不对称也是“小生产”和“大市场”出现的一大主要原因,在这种情况下,从农村收购商贩,到最后的零售商,中间至少有物流商、批发商、分销商三个环节,每个环节都加价,以至于到消费者手中的卖价很高,最终就出现“卖难、买贵”的现象。

电商平台通过对双边信息的整合,实时反映市场供求情况,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双方通过平台直接交易,省去了中间不必要的环节,大大降低了零售成本。同时电商平台还与物流仓储企业合作,宏观把控物流信息,实现物流点对点对接,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有效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

作为连接生产和消费的重要环节,农产品销售渠道对于促进农业发展升级、农民增收具有重大意义。随着我国农业科技的发展和土地政策的改革,农产品生产逐渐产业化、规模化,如果再继续沿用传统的销售模式,农产品恐怕将难以销售出去。21世纪以来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迅速,电商为农产品销售打开了另一道大门,成为其重要的销售渠道。电子商务具有交易虚拟化的特性,通过互联网络进行交易,交易双方无需会面进行磋商和签订合同,消除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大大增加销售机会。另一方面因为互联网的全球性,各国人民都可以通过互联网购买线上的产品,这也就意味着全球人民都可能是农产品的潜在客户,大大拓宽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

(三)提升农业生产的智能化水平

信息化时代下,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也在逐步完善中,将更大程度的应用到农业生产和经营管理过程中。过去农业生产受天气、土壤等自然环境的影响很大,高寒之地或不毛之地无法种植农作物,或农作物只能一年种植一季,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智能化的植物工厂来解决。目前许多国家和地区也建立了农业数据库,它囊括了农业资源、技术、市场、气象等各方面的数据,使农业生产有量可依,产品有路可销。

(四)推进农业产业化

受自然环境的影响,我国传统农业经营模式以小农经济为主,生产主体也大多是个体户,生产经营分散,封闭性较强,这样的经营方式对天灾人祸的抵御能力非常有限,也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互联网可以打破地域限制,将分散的个体户、企业、团体组织等联系在一起,从生产到使用,中间的各个环节也都能通过互联网串联起来,成为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使农业更加规模化、产业化。

五、“互联网+”在农业发展中的制约因素

(一)农村地区电商人才缺乏,制约农村电商的发展

我国农村主要劳动力趋于老龄化,并且这种趋势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互联网对于大多数高龄农民来说是很陌生的,他们不会像年轻人一样关注互联网,更加不会利用网上那些农业信息,传统的作业方式已经在他们的脑海中根深蒂固了;而那些对互联网了解一二的农民,不会针对那些信息进行有效利用,结果往往也是适得其反的,因此农村亟需信息技术过硬、懂得农业经济运行的复合型人才,。

(二)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薄弱

互联网农业得以发展的前提是信息的互通有无,这依靠的是平台的支撑,因此互联网基础设施是必不可少的。然而目前的情况却比较糟糕,农村宽带普及率偏低,仍有5万以上的行政村没有通宽带;在广大农村家庭中的计算机应用水平相对较低,据统计,中国有70%以上的农村家庭没有电脑,会使用互联网的农民也不足30%。很多落后的农村地区由于信息闭塞,不能及时获得市场信息,这使得农民销售尤为被动,以至于最后有大量农产品无法销售。

(三)“互联网+农业”缺少顶层设计

“互联网+农业”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很多价值尚未发掘,蕴含重大的战略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各行业正是看到了这种商机,想从中分得一杯羹,蜂拥而至。但由于它是一个新兴产物,理论基础和实践经历还不丰富,没有完全建立起有效的统筹协调管理机制,在缺少顶层设计的情况下,各地发展工作不好开展,或发展力度不够,或发展方向不对,这些都会使“互联网+”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大打折扣,进而影响“互联网+农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四)“互联网+农业”发展资金不足

不管是基础设施建设、软件开发、新型农业机械普及还是人才培养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但是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农业部门资金乡非农业部门流动,用于农业发展的资金在整体投资中的比重仍然较低,这导致我国的互联网农业发展严重受阻,举步维艰。

六、 推动互联网农业发展的对策

(一)加强相关技术人才的培养

人才也是农业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生产要素之一,要想推进互联网农业的发展和农业供给侧改革,势必要解决专业技术人才贫瘠的问题。①要加快实施新型职业化农民培育计划,提高他们的电子商务消费意识,增强互联网操作技能和电商营销能力。②出台一些政策、条例,鼓励大学生积极加入互联网农业发展潮流中,提升农业产业网络营销从业群体的整体素质。③鼓励各高校对互联网农业的教育,开设更多相关专业,引导学生学习网络农业技术,并将其运用到未来的农业生产和经营管理中。

(二)完善农村发展互联网农业所需的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部门要将“村村通”工程与过去的“通水、通电、通路”放在同一高度看待,势必要在2020年前实现城乡各地均完全覆盖宽带网络。为鼓励农民使用宽带、智能手机,政府部门可以出台一些扶持政策,比如宽带入户补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各种类型的互联网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政府部门可以建立一系列社会参与体系,让更多有实力的企业参与到农村信息化建设中来,加快现代化农业发展的步伐。

(三)制定发展“互联网+农业”的战略计划

目前互联网农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力度都不确定,缺乏顶层设计和长远规划,要想从宏观上把握住互联网农业的大方向,就要从国家和地方政府两个层面来解决这个矛盾。首先国家要确定“互联网+农业”发展的战略地位,从国家层面搞好顶层设计,研讨制定出一系列符合我国农业国情的“互联网+农业”发展计划,形成统一规划、扎实行动的发展格局。由于各地区环境和政策效果都有所不同,各地方政府切不可依葫芦画瓢,照搬模式,注意因地制宜,积极探索“互联网+农业”发展的新策略,力争将本地区优势发挥到最大化。各级政府要充分贯彻执行国家的方针、政策,切实做到上令下达,领导农民开展新的农业生产模式,将“互联网+农业”打造成为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新引擎。

(四)增加财政支持,发展农村金融

国家要为现代化农业发展保驾护航,在财政方面要加大力度,增加资金投入;同时还要加强资金监管力度,时刻掌握投放到农业当中的每一笔资金的去向,确保为民所用。另外,政府还可以推动一些小额信贷、众筹平台等农村金融服务和平台的发展,争取让每位农户都有足够的资金进行农业生产,促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

七、 结语

互联网时代下,任何生产活动都离不开互联网,当前我们的主要任务是探索到农业与互联网之间的切合点,实现农业新需求和供给侧的有效衔接,不断提升两者的结合度,优化生产业态,不断提高供给水平。在推动我国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伟大进程中,“互联网+农业”必然是其中最强有力的措施,在其发展过程中,政府要时刻注意互联网与我国农业格局的变化,促进两者紧密结合,以便助力农业供给侧改革和实现农业现代化。

参考文献:

[1]王闯.我国“互联网+农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J].智富时代, 2015(S2):31-33.

[2]黄艳红,陈梦倩.浅析我国“互联网+农业”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及其对策[J]., 2015(38):271.

[3]刘丽伟,高中理.“互联网+”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研究——基于农业产业链视角[J].世界农业, 2015(12):18-23.

[4]辛婧.浅析如何推动农业的供给侧改革[J].新经济, 2016(11):85.

推荐内容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