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跨境电商 构建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 互联网 财务管理 信息化 目录 大数据 现代商业杂志

网络应用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网络应用 >

基于供给侧视角的工业云平台发展对策研究

2019-06-30 21:42 来源:www.xdsyzzs.com 发布:现代商业 阅读:

宋俊佑1  李翔1  周鹏2,3

1.天津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天津  300000 2.天津市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中心 天津 3000003.天津市工业与信息化局教育中心  天津 300000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18年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基于价值共创的工业云平台运营创新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1810060209)阶段性研究成果。指导老师:魏津瑜、孙学珊。

摘要:供给侧改革是我国促进协调供需关系,促进国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大创新举措,也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要方式,本文基于供给侧视角,通过对我国工业云平台发展特点进行深入剖析与研究,最后提出基于供给侧特点的工业云平台发展对策。

关键词:供给侧;新常态;工业云平台

一、引言

“十二五”以来,伴随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民需求的快速增长,我国长期性结构不合理现象日益显著。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第一次提出“供给侧改革”这个概念,“强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总需求量的同时,逐渐强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致力于提升供给体系效率和质量,加快经济持续增长的速率”。推进和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步伐,是认识、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

供给侧改革是改善我国供需问题和调节我国供需平衡的关键战略,而工业云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化制造服务模式,将成为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措施和途径。工业云借助互联网技术,建立云平台并以平台为载体,在以整个工业系统作为基础,利用与结合信息化时代的一系列先进制造新技术和手段,通过收集和整理用户的需求信息并对它们进行有效的分析和处理,转化为本领域或跨领域的、可以被他人借鉴与使用的制造资源和制造能力,最后,将这些进行重新分配和利用。因此,云平台能够为社会以及企业提供更高质量、时效性更强且成本更为经济的服务,实现制造需求多样化和制造资源社会化的高效高质衔接,为进而实现我国供需平衡的改革目标提供了更多的途径。本文基于供给侧视角,通过对供给侧背景下工业云平台类型及特点进行分析,提出工业云平台未来的发展对策。

二、工业云平台类型及其特点

随着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促进和加快了生产方式、组织形式和商业模式在制造业中的变革。为了适应这样一种在工业上变革的新趋势,工程院院士李伯虎等最早提出了工业云这一新概念,成为了目前大数据时代的新趋势。工业云是通过将计算机云计算技术与工业软件二者相结合,从而产生一种针对目标为制造业的新型IT服务系统平台,其本质上属于互联网平台的一种,但是又与互联网平台不同,它不是一个买卖工业商品的平台,而是一种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具有制造资源共享服务交易的多主体、动态性等特征。

从基础架构上来看,目前较为常见的工业云平台模式主要有: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和行业云。其本质构造是相同的,但在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实际应用中,会根据市场和客户的多样化需求来进一步设计与改善工业云的运营模式。

无论哪一种工业云平台其本质都是通过应用现代新计算机信息技术对生产要素进行有序、合理地分配与充分、高效地利用,一方面提升企业生产效率,另一方面对资源进行整合与再配置,从而促进使用效率的提高,有利于进一步推动整个工业经济体系的稳定发展。近年来,我国各个城市和地区都积极主动地建设工业云平台,为各企业提供工业云基础服务,对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结合供给侧与当今“互联网+”时代,工业云平台作为连接供方和需方二者之间的桥梁,能够在不受地域、环境、空间等的限制条件下,在最大程度上共享不同类型、不同形式、不同性质的资源,促进信息、技术、需求等进一步的高质高效的利用,进而为达到我国供需平衡状态提供了便捷的途径。然而,基于供给侧视角的分析,工业云平台也呈现出了不同于以往的特点。

(一)资源配置灵活高效。工业云平台是一个以互联网为基础的,致力于建立资源供给方与需求方之间的桥梁,提高和增强双方之间交流活动的便捷性,云平台通过提供网上制造服务的云平台,借助于云计算、大数据等高新信息技术,能够快速、有效地收集和汇总企业处于闲置状态的资源,并将资源信息以数据的形式存储在云平台服务器中,当用户产生需求并发送至云平台时,平台能即时、迅速调用资源信息,充分满足用户的需求服务,从而促进双方产生进一步协同合作。

(二)专业定制化服务。工业云平台通过将生产设备、技术、软件等核心要素转变成具有独特性且针对定制化用户的专业服务,并且保证平台所提供的核心生产要素的质量基础上,再将优质服务信息发布至互联网云平台上,在完成促进供需平衡的基础目标和任务的同时,保证有特定需求的用户能够自主地判断和选择适合自身的服务内容,并使用户获得优质的服务体验。

(三)创新型平台制度体系。工业云平台所提供的供需匹配整合制造服务模式是一个复杂多变的创新制度模式,它在供给方、需求方与云服务平台三者之间承担相互协调作用。随着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发展,平台型商业模式成为了整合供需方资源,集成并优化产品和服务功能的有效制度模式。工业云平台作为连接生产制造资源供需方的纽带,其制度体系应具备简单、完整、高效等特点基于供给侧的视角分析,我国工业云平台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基础服务、管理机制、运营体系等的设计和运作还不够健全,仍然面临着许多机遇和挑战,因此,对工业云平台发展进行合理深远的规划,并且有针对性地提出发展对策建议,是具有相当重要意义的。

三、工业云平台发展对策

工业云平台借助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新型信息技术,通过对大量的闲置资源信息的搜集与汇总,并对其进行分析和处理之后,将社会上生产要素进行合理高效的再流通与运用,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不仅为需求侧创造了价值,同时也让供给侧实现资源效益最大化因此,工业云平台不仅可以促进社会资源的进一步优化配置,同时可以为供给侧的实现提供途径。但是如何从供给侧改革的基础上推进工业云平台发展的并非易事,需将供给侧视角下工业云平台发展的特征与运营现状相结合,制定更加符合我国经营现状的工业云平台发展对策。

 

图 工业云平台发展对策

(一)调整工业云平台资源供给与需求结构。在结构性产能过剩新常态下,如何通过工业云平台的协助,解决产能问题,是首要目标。支持与鼓励企业与工业云平台交流与合作,并结合当代新信息技术,通过对企业过多或者是不足的生产设备、资源等合理地进行重新分配,提高资源的整合和共享能力,增强平台、企业最终用户等主体之间的交流互动活动,促进人对供需市场和供需信息二者的掌握和衔接,从而更好的提升资源配置效率,积极主动解决资源不平衡问题,淘汰落后无用的旧设备、资源等,从而促进工业云平台与企业共同进步与发展。

(二)重视工业云平台提供的服务质量。工业云平台的发展离不开顾客的参与和支持,只有提供的服务满足顾客的需求与标准,合作才能继续进行。因此,对于云平台上,将资源设备等作为服务提供给顾客时,首先对于能进入云平台的资源设备需进行认真、严谨的检验和审查,确保这些要作为服务提供给顾客的产品具有价值,能够使顾客通过使用产品、服务等,能帮助顾客解决问题,增强顾客的用户体验,提高顾客的满意度。

(三)完善工业云平台的管理制度体系。现阶段,我国工业云平台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其管理模式不成熟,缺乏管理经验与人才,因此完善管理模式是发展的必经之路。通过科学的系统管理,可以极大程度上促进平台运营的规范化、系统化,有助于提高平台的可靠性与稳定性,并且,为企业和顾客提供准确的信息和决策,使二者之间的合作更加紧密。另外,通过引入和借鉴发达的管理理念,更新我国工业云平台的管理体制,并借助于计算机信息技术,使得管理系统更加高效与信息化,更高效的促进企业与顾客的合作,同时实现工业云平台自身的发展和壮大。

(四)提高工业云平台的创新能力。工业云平台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创新对于行业、领域、平台等任何事物的长期发展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从长远看,要保持工业云平台长期稳定的增长发展模式,必须加强创新精神。创造一个自主创新的良好环境,鼓励和引导中小企业提高企业活力,栽培新一批高新技术研发人员,通过结合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应用,发掘和培养每一个人的潜在创新思维能力,发挥每一个人大脑的无限可能,从而促进人与平台的同步提高和发展。

四、结语

在供给侧改革的趋势和发展需求下,工业云平台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能够便捷地将供给与需求资源作一个集中处理,使得用户在使用资源方面有了很大的便利性,同时也增大了资源使用规模,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并且降低了所需要消耗的成本,在按需定制的基础上,其获取途径也随之增加,更给用户带来了巨大的效率。同时,工业云平台在掌握了资源收集与整合的方式,并且在形成相应的规模流程模式的基础上的同时,紧紧地融入其中,在资源有效利用率上,能够将计算资源稳定保持在较高的水平状态,从而达到社会投资的节约目标。现在是工业云平台发展的黄金上升期,应将其尽可能的导入至自身的工业产业中,并通过充分地将二者进行融合,同时再发挥出云计算等计算机技术的推力作用,进一步提高工业产业化创新水平和促进创新思维能力的升级,促进和加快对传统制造业的转型与发展,发挥自身后天积累的竞争优势,在整体的社会生产力和相应技术方面上,实现二者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发展,这是如今尤为迫切的任务。

参考文献:

[1]胡鞍钢,周绍杰,任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应和引领中国经济新常态[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1(02).

[2]李伯虎, 张霖, 王时龙等. 云制造——面向服务的网络化制造新模式[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2010,16(01).

[3]周佳军,姚锡凡,刘敏,张剑铭,陶韬.几种新兴智能制造模式研究评述[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7,23(03).

上一篇:协同视角下工业云服务模式创新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