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跨境电商 构建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 互联网 财务管理 信息化 目录 大数据 现代商业杂志

产业研究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产业研究 >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现代旅游业人才需求的影响研究

2016-05-16 22:44 来源:www.xdsyzzs.com 发布:现代商业 阅读:

范德华 明 南旅游职业学院

云南省教育厅《旅游行业职业教育人才需求调研及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意见工作》成果论文。

摘要:人才的竞争是新常态下旅游业发展的关键力量,是助推旅游产业实现新突破的重要因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已逐步由传统的高投入、高耗能、低产出的粗放型发展向高效、低耗的集约型发展方式转变。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第三产业结构发展要求的集中体现。然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究竟对现代旅游业人才需求有着怎样的影响?又如何在培养现代旅游需要的人才中体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本研究在综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旅游产业二者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明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内涵,并剖析了当前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对现代旅游人才需求的5大影响,而后指出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下旅游院校应如何培养适需旅游人才的4条途径。

关键词:经济发展方式;现代旅游人才;发展现状;旅游院校;实现途径

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标志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成为我国中远期发展的战略思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核心和实质是由以物为中心转变为以人为中心,旅游业作为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组成部分,现代旅游业的发展将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以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扮演重要角色。而旅游人才是现代旅游业发展的关键,是旅游实现全面发展的动力来源,因此,在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型过程中,现代旅游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将发生变化。伴随着如此态势,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下旅游产业的相关研究也愈加成为研究热点。

基于相关文献的分析发现,现有对经济发展方式与旅游产业二者的研究主要关注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旅游资源的开发保护、民族旅游产业发展、民族村寨旅游转型升级发展等方面。彭京宜在简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海南省旅游资源开发的要求。贾君钰重点论述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民族村寨旅游转型升级的必要性、主要范畴及实现路径,并就恩施市枫香坡侗族村寨旅游进行了实证分析。黄磊等人指出民族地区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难点、旅游产业是民族地区发展经济的优选产业,并就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二者的互动关系做了详细分析。综合上述可知,当前有关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旅游产业的研究鲜有关注旅游人才这一领域,旅游人才是新时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下旅游实现新发展、新提升的人才保障和动力来源,是旅游业的转型发展的支撑力量,理应得到更多的关注。基于此,本研究对此进行了重点分析。

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涵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内涵的阐述离不开对“经济增长方式”的认识。所谓经济增长方式,即强调经济的数字化增长,而忽略经济发展本身的规律,这导致了产业发展不协调、科技创新水平不高、促进经济增长的资源和代价过高、城乡差距日益扩大、人均收入分配加大、就业矛盾加剧等许多问题。与此同时,发展面临的问题倒逼着我国深刻意识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需要,伴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尤其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概念的提出,紧接着党的十七大报告完整表述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全新概念,即转为强调经济的质量和效益的发展,其内涵包括:

一是从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转为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其中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下要求的消费、投资、出口被誉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这在原有经济发展方式基础上新增了消费,强调了消费的动力作用,间接性的凸显了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性,意味着旅游产业有着极大的发展契机;

二是从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经济发展转为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三产业协同带动,全面发展,由前期的侧重工业发展转变为对第一、三产业的协同并进发展,强调了经济发展转变方式下产业发展结构的协调性,有利于旅游产业这一第三产业发展地位的提升;

三是从“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转为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体现了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不仅在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协调,还在于经济发展过程中投入要素的优化和侧重点的变化,一改以往只重资源消耗而忽略科技及人才投入的重要性。科技创新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充分肯定了经济知识劳动者的重要地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背景下,旅游产业若要赢得发展必然需要知识劳动者的支持。

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现代旅游业人才需求的影响

(一)全面发展为基要的趋势鲜明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在产业结构方面,突出的表现为第三产业的发展,而旅游产业是第三产业的重中之重。产业结构的调整亦标志着旅游业地位的进一步凸显,要求新时期的旅游发展中旅游人才的高要求。其首先表现为对全面发展型旅游人才的迫切需要。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意味着原有旅游经济发展方式的不足而需转变,旅游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即由过去的粗放型增长转变为集约式增长。粗放式旅游经济的增长更多关注为资源本身的消耗,强调数量的累积,集约型旅游经济的增长更多关注资源的利用,强调质量发展和效益增强的理念,二者截然不同。这必然对旅游人才有着新的影响,旅游发展质量的提升和旅游经济效益的强化必然要求从旅游资源的规划开发人员到旅游市场营销人员、旅游管理机构工作人员、旅游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旅游服务人员、旅游发展后勤保障人员等相关人员知识的全面化。以保山腾冲温泉旅游开发为例,先前经济发展方式以传统粗放式的旅游开发为主,旅游活动较少,旅游者旅游的活动以简单的温泉沐浴为主,旅游工作人员以当地居民为主,并提供简式的咨询、供给物品服务为主。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旅游发展意识得以深化,旅游服务愈加多样化,开始出现温泉场地精油按摩、叙事疗法等服务人员,集中体现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下对旅游服务人员的新要求。

(二)创新引领为核心的地位凸显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力量之一在于创新驱动,一改以往的资源驱动作用。根据迈克尔波特的钻石理论,可知经济发展方式可在依靠便宜的劳动力、自然资源的“资源驱动”和依靠人力资本的“创新驱动”二者间进行选择,前者利用资源可在短期内创造较高的经济效益,然而缘于资源本身的可耗尽性,旅游的发展不具有持续性,后者通过人力资本的创新驱动,具有知识溢价等效应,可持续效果远远好于前者。因此,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之际,对旅游人才的需求集中体现为高层次、高水准的创新性人才的迫切需要,凸显创新型旅游人才的地位。贯彻以“创新引领为核心”要求体现在对旅游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思维的训练和创新服务的实践。同时,创新也要求旅游规划人员具有创新设计能力、旅游企业人员具有创新管理能力、旅游市场拓展人员具有创新营销能力等。此外,创新能力的培养,应紧跟时代的需求,适应新兴旅游发展需要。例如智慧旅游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产物,随着智慧旅游发展的热潮,旅游业的发展亟需既精通计算机软、硬件信息技术又有旅游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这指明了高校旅游人才培养的方向。

(三)术业专攻为特色的目标迫切

一直以来,我国旅游院系人才培养处于一种杂而不精、不优且不专的状态。各个学校对旅游人才的培养并未提出清晰而明确的发展目标,即使有提出既定的旅游人才的能力和素质培养目标,但真正落到实处的又少之又少。结合现有高校课程分析,我国高校旅游现有人才培养方向主要是面向酒店、旅行社、景区等旅游企事业等单位,其课程设置亦基本是面面俱到,而学生又学无所得,其既未体现学生的优势和兴趣,也确实未凸显学校的教育特色。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下,迫切要求现代旅游人才的教育迎合旅游产业发展需求基础上,培养术业有专攻的旅游人才。随着旅游界对专业人才培养的呼吁,对实践教学的号召,各个旅游院系开始加强了旅游实训室、实践基地的建设,然而其当前发展又面临新的问题。各院校旅游人才的培养,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背景下,一方面仍拘泥于旅行社、前厅与客房、餐饮管理、导游员的几科有限的课程和有限的实训时间。尤其是,虽然各个高校开设如此实训课,而实际就业行情而言,真正毕业去往该领域企业的极少数,尤其是酒店业,职业院校表现相对较好,高于此;另一方面,农业旅游、户外运动、探险旅游、婚恋旅游等旅游新业态领域旅游人才的培养鲜有涉足,进而凸显新背景下我国现代专业性旅游人才的培养需加强。

(四)职业道德培养的需求强化

职业道德操守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基底,亦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背景下,旅游的发展是更为文明的发展,因此需要提升旅游从业者整体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加之当前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大众对旅游的品质需求已不再是局限于“温饱”水平,而是要求达到更高品质、更优质服务、更好满意度、更多选择权的“小康”水平,这种从简单的旅游需求向深化的精神性旅游需求的转变,要求新形势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下强化对旅游人才文化修养、道德素养的培养。近年来,许多旅游目的地频频出现导游辱骂游客、导游强制购物消费、导游宰客等事件,引起媒体和舆论的热议,反映了我国部分旅游服务人员个人素质的低下。作为培养旅游发展人才的各旅游院系,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下,尤其应担任提高旅游服务人员素质这一工作,重视旅游人才的显性技术教育的同时,更要通过开设相应的活动课、理论课、案例课、讨论课等,关注其人文修养教育。

(五)实操技术为首位的要求强烈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背景下,要求旅游教育应该把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放在首位,强化产学研结合。这一实操能力不仅限于旅游饭店服务人员的动手能力培养上,也在于上升到管理运营实操能力、旅游项目规划设计实操能力等方面,因此,要求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层次的深入、合作范围的扩大。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首先在于校企合作内容的转变、合作方式。目前,许多旅游院系和高校的合作,仍停留在低水平层次、短时期的合作。表现为,旅游专业学生前往相应的合作单位仅是重复着简单的某项实操工作,而并没有机会体验一把全方位的实习。以酒店实习为例,也就是说学生从进酒店实习开始,到一年后或者半年后实习结束,只在一个岗位进行过真正意义的实操训练。与此同时,相关旅游企业在实际的实操技能训练过程中,学生并没有机会参与到旅游企业管理岗位的实习,这意味着在校期间各种旅游景区管理、旅行社管理、旅游饭店管理的理论课程功亏一篑,学生所学理论未能付诸于实践。因此,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下,要求改变学生这一实操能力训练不足、所学理论脱离实践的境况,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培养旅游产业发展真正需要的人才。

三、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现代旅游业人才培养的要求

(一)更新人才培养观念

职业教育作为旅游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之一,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人力来源。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旅游经济发展方式面临改变,教育思想和观念也在不断变化,这要求着旅游人才培养观念需要更新。以酒店从业人员和导游从业人员为例,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所占比例甚少,中职、高职学历相对多很多。因此,时下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背景下,要求各旅游院系培养“上手快、一专多能、适应能力强”的旅游人才,在明确自身旅游人才培养目标,以适宜的方式加以培养。本科及以上学历强调旅游企业管理、规划人才的培养,树立正确的旅游人才发展理念,而中职、高职院校的旅游人才培养以旅游一线服务人员培养为主,不同类型的旅游人才要求各旅游院系在对学生的培养理念传达应保持一致,以全面适应新时期旅游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结构。

(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所谓人才的培养模式的创新,即人才的培养不局限于传统的课堂教学。为适应经济发展方式的改变,应丰富旅游人才的培养形式,创新旅游人才的培养模式,主要可通过旅游专业讲座讲授、课外旅游调研活动的设计、国际旅游专业学生的互换、国内校际之间旅游专业学生交换等方式,实现旅游教育资源的开放、共享、互通,旅游教育的全面系统发展。以本科、研究生教育为例,提供一般院校旅游专业学生前往我国中山大学、北京大学、厦门大学、东北财经大学等国内知名旅游专业院校进行短期访学,开阔学生视野。再者,就高职院校而言,以智慧旅游人才培养为例,浙江旅游职业学院于2014年建成浙江智慧旅游体验中心,是我国目前内容最丰富、产品最齐全、应用最前沿的智慧旅游体验中心,这对于其他众多缺少此优良的条件的旅游职业院校,可考虑提供适当机会前往体验,加强校-校之间的合作与沟通。

(三)优化旅游人才结构

人才是现代旅游业发展的基本保证。旅游人才结构的优化同时也是适应旅游产业结构发展优化的要求。旅游产业结构的优化需求缘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旅游人才的结构优化主要体现在三大方面:一是旅游人才的地域分布结构应符合旅游经济发展的地域水平,旅游人才的培养应具有地方文化特色;二是旅游人才的层次分配比例要适合,保证旅游业一线服务人员、旅游企业管理人才等的总量相宜,并注意强调职业教育的特性和本科教育的基础性;三是各类型旅游人才的培养优化,准确把握时下旅游业态变化,培养满足旅游业发展最新需要的人才,具体来说,根据市场对新型旅游人才的需求适当增设、调整现有专业的设置。

(四)建立优质师资队伍

新常态下,教师是影响旅游人才质量的关键,优质的教师队伍建设是培养一流的学生的重要前提。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强化了对综合性旅游专业人才的需求,要求需要建立与经济发展需求相适应的教学内容和方式,这就要求教师自身的改变。旅游业涉及地理学、生态学、社会学、人类学、美学、心理学等多学科,合格的旅游专业人才应知识面涉及广、阅历丰富,而教师作为承担传递知识的主体,理应有更为宽广的知识面,并及时补充专业知识,更新教学方法。此外,因旅游产业具有交叉性、综合性、多元性、复杂性,要求优质的教师队伍应有着敏锐的观察判断力、环境应变力、丰富的想象力、深厚的实践经验等,由此才能造就出一流的现代旅游人才。

四、结论

集职业化、国际化、人文化为一体的高素质技能型旅游人才的培养,即是推动旅游业健康、良性、持久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促成旅游从业者把从事旅游业作为一份职业、一种事业的“内生动力”。旅游产业的升级发展是时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内容,研究在重点探析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现代我国旅游人才需求的体现基础上,进一步着重分析旅游院校就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下旅游人才培养的要求体现。缘于旅游产业发展涉及面之广而繁杂,因此,研究在具体讨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对旅游产业的影响之时着重选取了主要的5个方面简述,以期实现我国旅游业较为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磊,袁惊柱.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互动分析[J].经济与管理科学,2011,26(2):110-112.

[2]彭京宜.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旅游资源开发保护[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2):97-100.

[3]贾君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背景下民族村寨旅游转型升级研究[D].湖北:中南民族大学,2013.

[4]蒲晓晔,赵守国. 关于近年来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研究的观点述评[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02:30-33.

[5]曹扬, 邹云龙.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背景下的大学生创业与创新创业教育[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234-237.

[6]郎玉屏. 未来旅游人才培养的方向和途径探索[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2410:50-52.

[7]董雪梅.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体系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2(1): 35-36.

[8]刘淑平.“智慧旅游”时代下旅游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研究[J].职教通讯,201536:27-29.

[9]钱兴成.高素质技能型旅游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37(1):115-118.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