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跨境电商 构建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 互联网 财务管理 信息化 目录 大数据 现代商业杂志

产业研究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产业研究 >

发展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2019-12-20 21:21 来源:www.xdsyzzs.com 发布:现代商业 阅读:

 ——以安化县为例

王小艳   沈素素   丁丽琼 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

基金项目:1.湖南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教研咨一体化创新工程决策咨询重点项目:“安化县特色产业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项目编号:2019ZX02);2.中央党校重点调研课题:“以生态文明建设助力湖南高质量发展”(项目编号:2019DFDXKT084

摘要:产业振兴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点,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和基础所在。但当前的乡村产业依然存在特色资源产业化不足、结构不合理、融合程度低、抗风险能力差等问题。安化县以特色产业发展为主导的农业产业模式,多维度的产城融合方式以及创新的产业发展风险防控机制,带来了乡村的巨大变化,为发展特色产业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现提供了经验借鉴。

关键词:乡村振兴;特色产业;产业发展;安化县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是关系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产业振兴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点,其发展现状如何?又如何通过产业发展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呢?湖南省安化县通过完善以特色产业为主导的农业产业模式、构筑多维度的产城融合方式以及创新特色产业发展风险防控机制,有效壮大了产业实力,在很大程度上助推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笔者在实地考察调研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安化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益经验,并试图探寻特色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路径。

一、当前乡村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特色资源产业化不足

目前,我国很多农村地区有着明显的地域特色,农业特色鲜明。但总的来看,大量的特色资源却产业化不足。虽然很多特色农业已经初步形成产业,并拥有生产加工基地以及良好的销售渠道,但存在生产规模小、企业数量少、科技含量不高、产品开发力度不够、对资源的利用率低,满足于中低端产业供给,产业转型升级滞后于市场和消费升级,未能真正有效带动农业相关产业发展。很多农村地区的生态本底好,但是对特色农业资源的开发处于非常原始的初步阶段,特色资源产业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

随着对三农支持保护力度的逐年加大,农业产业结构也得到了大幅度的优化。但现阶段无论是农业产业布局的区域结构,还是农业产业的产品结构,都还不尽合理。主要表现为,对农业发展总体布局的统筹规划不够,很多农村地区都没有建立完整的农业产业分区发展目标和体系,也没有制定专门的重点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和完善的产业发展保障措施,对于产业发展核心区、产业带、生产特区的规划不够明确,这也就导致了农业产业产品结构的不合理,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开发力度不够,产品附加值低,仅满足于中低端市场和消费。

(三)产业融合程度不高

2015年以来,连续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村产业融合都作了不同侧重的论述: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2015年):推进农村三产深度融合2016年);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2017年);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以促进产业发展2018年)。但当前农村产业融合的层次低、程度不高,主要表现为,融合性产业发展平台、产业的物联网改造、业态发展和展示平台的建设有待加强;产业一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推动力度不够;乡村现代供应链主体、农产品冷链仓储物流体系、互联网基础设等互联网+”融合新模式的建设不够完善。推动城乡产业融合发展,一定要夯实产业融合发展的基础。

(四)产业抗风险能力欠佳

产业发展要充分对接外部环境变化,因此面临着诸多的不确定性,但当前农村产业发展的抗风险能力并不强。主要表现为:盲目选择主导产业,盲目开展大型项目,产业同构化风险有所加剧;盲目引入社会资本,缺乏门槛和规范管控,导致滥占滥用土地和环境压力过大等问题进一步加剧;诚信体系建设滞后,风险保障机制、农村资源价值和开发风险的评估机制不健全,特色产业发展可能出现的不确定性难以预判。风险管控工具有待进一步创新,行业协会、合作社等专业组织机构的作用没能有效发挥,与产业发展配套的金融、营销、研发、社区配套等服务体系建设严重滞后等等,因此,需要建立科学有序的特色产业发展风险防控机制。

二、以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安化经验

(一)安化县概况

安化县隶属于湖南省益阳市,位于资水中游,湘中偏北,总面积4950平方公里,是湖南省第三个面积最大的县。安化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集山区、库区、林区于一体,山奇、水秀、石怪、洞幽、林茂,境内山峰林立、峡谷纵横,石林、溶洞、林海等风光一应俱全;是梅山文化的发祥地,有着独特的民俗风情,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素有湖南有色金属之乡的美称,已发现矿种52种,已探明储量的矿种有25种,已开发利用的有16种;拥有世界茶王千两茶、世界地质奇观六亿年冰碛岩、世界羽毛球冠军之乡三张世界级名片,自然景观中有六步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湖南雪峰湖国家湿地公园、湖南雪峰湖国家地质公园、柘溪国家森林公园四块国家级生态名片,药材资源丰富,素有中国厚朴之乡湘中药库之称。

(二)安化县以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主要经验

1.改善农业产业模式

为解决安化县特色资源产业化不足的难题,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安化县加强了农业产业模式的改善。

1)做大做强主导产业。一是发挥茶叶主导优势,以安化优势黑茶茶叶资源和生态环境为依托,加快安化黑茶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二是开发中医药健康产业,创建未来先导茶药健康养生产业体系,注重发展与生态系统保护之间的平衡和新型产业效益的提升,促进林药组合健康发展;三是发展竹加工产业链,竹产业是一个典型的一二三产高度融合的产业,围绕通过竹加工产业带动一三产业联动发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真正推动全域旅游业大发展。

2)优化农业产业布局。一是优化农业发展区域结构,统筹规划全县农业发展总体布局,划定全县重大生态农业产业发展分区,确定发展远景,建立完整的分区发展目标和体系;二是优化农业产业产品结构。以核心区带动三大主导产业发展、鼓励和建设村级特区化产业的思路,促进茶、药、传统种养、其他特色经济作物四层种植结构协调发展;三是优化种养一体化发展。统筹协调全县畜禽养殖生产布局与农村环境保护,优化种养一体化发展,建立化肥、农药零增长或负增长种植保障体系,强力推进和扩展绿色农业和有机农业种植特区。

3)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一是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服务体系,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奠定基础。二是稳步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村土地经营权向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流转;三是构建多元农业经营组织联盟,加快构建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农民合作社为纽带、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为基础,串接千万农户的新型农业经营组织联盟。

4)构建现代农业支撑体系。一是提供农业科技创新支撑。聚焦黑茶、中医药、竹子等主导产业,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全面实现产、学、研的结合,全面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水平。二是促进智慧农业网络普及,依托目前业已成型的智慧农业网络商业化服务模式,实现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全面深度融合;三是提升农业专业组织化程度,以合作社发展委员会平台为主体, 促进具有创新的政府供给服务和商业服务双重性质的龙头企业、县、 乡、村三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提高村民组织化生产水平。 四是完善金融与保险服务,支持现代生态农业的投融资和保险系统覆盖全县,在全国率先形成完善的惠农生态农业金融和保险体系县级示范。

5)延伸农产品价值链。从核心园区系统的角度出发,由政府和地方农业服务组织联合,不断发掘农业多元功能,延伸农产品价值体系,以长链化发展模式取代现有产业发展形式。着力打造打造茶叶产业链、林药经济产业链、竹产品产业链和畜禽产业链。

6)加快农产品品牌建设。一是实施农业品牌提升行动,充分发挥安化黑茶知名品牌效应和梅山文化旅游名片,引入现代要素改造提升品牌,融入天然、生态、康养、慢生活等元素,提升区域品牌价值和影响力。二是做好品牌宣传推介。借助农博会、农贸会、展销会、 洽谈会等渠道,充分利用新媒体、新技术等新兴手段,加强品牌宣传推介,讲好品牌故事,扩大品牌知名度和传播力。

2.推动城乡特色产业融合发展

推动城乡产业融合发展,安化县夯实了产业融合发展的基础,推进了茶旅一体深度融合,打造了互联网+”融合新模式。

1)夯实产业融合发展基础。一是打造融合性产业发展平台,以工业化的理念,利用安化县茶产业发展的已有优势,和中西部核心茶叶发展园区为基础,进一步强化城乡产业内在联系,带动乡村产业发展。 二是加快推动产业的物联网改造,在多个产业领域进行物联网改造,建成若干个农业物联网以及智慧农业发展应用示范基地;三是构筑新业态发展和展示平台,构筑农业组织化新业态的发展和展示平台,带动区域发展。

2)推进茶旅一体深度融合,一是以黑茶资源及梅山文化为依托,创新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增强农业在产业价值分配上的谈判能力;二是以山水资源为要素依托,中医药文化创新牵引,拓展养生度假、养老服务等功能性市场,打响安化原生态养生品牌,以安化黑茶与中药材为重点,开发以安化礼物为主导的特色旅游商品,推进城镇化与安化美丽茶乡建设的有机结合,实现旅游+”农业融合,三是依托丰富的生态资源,打造特色体育活动,引导知名项目长期落户,发展运动休闲、康体运动、主题活动等体旅融合业态,促进旅游+”体育融合。

3)打造互联网+”融合新模式。一是加快培育乡村现代供应链主体,打造农产品销售公共服务平台,开展各种类型的产销对接,发展农超、农社、农企、农事业单位等产销对接的新型流通业态。二是完善农产品冷链仓储物流体系。建设现代化农产品冷链仓储物流体系,支持现代农业产业基地贮藏设施建设,打通农产品流通最后一公里;三是加快完善安化互联网基础设施。结合国家互联网 +”战略, 发挥旅游 +”互联网 +”双轮驱动效应,提升安化互联网基础设施,完善互联网旅游服务功能。

3.防范特色产业发展风险

1)推动多元化产业战略。围绕做大黑茶产业、做强中医药、做优特色农业,突出发展引领带动能力强的全域领域,将产业结构调整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核心,着力破解产业单一化的矛盾,让更多的优势和特色产业脱颖而出,构筑多元化的产业发展格局。

2)创新风险管控工具。在总结地方其他地区特色产业发展的特点基础上,推进试点黑茶目标价格保险,加大财政支农力度,调整或新增安化县财政价格保险制度建设资金扶持比重。探索建立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社会参与的黑茶产业、中医药和全域旅游发展基金,切实增强产业发展风险管控能力。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合作社等专业组织机构的作用,构建安化黑茶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和公开透明的价格体系,建立科学有序的风险危机防范机制。

3)培育大企业契约精神。从黑茶、中医药、全域领域发展的根本着眼,加大技改和政策支持力度,加快组建和培育一批涉农行业龙头企业,不断培育优良品种,逐步形成全国知名品牌。从生产、采摘、运输、加工、储存、销售和品牌培育与提升等各个环节都要提前做好对接,并依据市场走向,及时调整预案,从而确保产销渠道的畅通。加强大企业与合作社、种植经营大户以及贫困户加强紧契约合作。

4)防范产业主体贷款风险。把好银行风险管控、保险机构附加性承保和贷款风险叫停机制三道关口,打造全面诚信体系建设。通力合作,打击恶意拖欠贷款行为,解除银行、保险的后顾之忧,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保证保险长久健康发展。

三、以特色产业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现的路径

安化县以特色产业发展推进乡村振兴的模式,为其他乡村提供了很好的借鉴:首先,着力改善农业产业模式。在生态农业资源的基础上,做大做强主导产业,优化农业产业布局,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和支撑体系,加快农产品价值链延伸和农产品品牌建设,形成产品品种多元化、品质高端化、产业组织形式网络化;其次,全面推进城乡产业融合发展。通过打造融合性产业发展平台、推动产业的物联网改造、构筑新业态发展和展示平台来夯实产业融合发展基础,以良好的山水生态资源为基底,推动茶旅一体深度融合发展,通过培育乡村现代供应链主体、完善农产品冷链仓储物流体系和互联网基础设施,打造互联网+” 融合新模式, 形成农业产业上游服务和下游营销与品牌产业一体,促进农业产业与旅游、养生休闲、山地景观相结合,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经济与生态康养经济;最后,防范特色产业发展风险,建立科学有序的风险危机防范机制,破解矛盾,让更多优势和特色产业脱颖而出。安化模式的实践为以特色产业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带来了以下几点启示:

() 聚力特色产业强化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根本支撑,但是发展乡村产业不能脱离实际,一定要因地制宜,把特色产业发展作为县域稳增长的根本之策。我国农业资源非常丰富,但是其分布却有着明显的地域差异,每一个地区的发展都需要选择自己独具优势的特色产业。要在巩固提升现有特色产业的基础上,注重优势资源的深度开发,加快发展新型特色产业的发展。全力推动特色产业向集聚化布局、向规模化发展、向中高端迈进。围绕特色资源,着力做好特色产业发展文章,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使乡村产业发展更充分、更全面、更安全,真正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乡村产业结构,真正做到特色强农。同时,也要善于识别特色村庄,鼓励村民保持原有地方民居风貌特色和村落整体格局,允许对原有建筑进行修缮和改造,在规划建设的引导下,促进村庄风貌、乡土建筑、自然山水与特色产业的协调发展。

(二)打造多维度产城融合

 “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产城融合, 围绕县城、重点镇和产城融合发展,打造面向居民、面向未来、城乡融合综合服务平台,在县城——重点镇——特色村——居民集中居住点四个维度上实现产城高度融合,在特色产业、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上实现产城融合,让县城成为服务区域发展、引领产业升级、造福民生社会的改革排头兵,将乡村整治建设与特色产业开发相结合,创建生态品牌,挖掘人文景观,将越来越多的乡镇建成绿色生态富民家园,形成生产、生活、生态的良性循环,让乡镇和居民服务点成为老百姓安居乐业首选之地。处于靠近县城和乡镇镇区的村庄,其非农化水平较高,是城镇区重要的产业延伸带以及一些重点项目的所在地,要加快改造提升步伐,探索建设现代化的新兴社区。强化服务城市发展、承担城市功能外溢能力,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合理开发文化、 民俗、康养等特色旅游产业,促进特色资源保护与农业农村发展有机融合。

(三)创新产业发展风险防控机制

产业发展要充分对接外部环境变化和政策调控重点,因此需要有完善的风险防控机制。从特色产业自身发展安全来看,要围绕特色资源,稳妥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示范,做优特色农业,突出发展引领带动能力强的全域领域,着力破解产业单一化的矛盾,让更多的优势和特色产业脱颖而出,构筑多元化的产业发展格局。从特色产业发展的资本安全来看,一方面要加强全面诚信体系建设,解除银行、保险的后顾之忧,完善风险保障机制,为资本下乡提供保障;另一方面也要构建农村资源风险评估机制,加强对农村资源价值和开发风险的评估,保障特色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从风险管控工具的创新来看,推进试点特色农产品的目标价格保险,探索建立特色产业发展基金,强化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信贷优惠政策,切实增强产业发展风险管控能力。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合作社等专业组织机构的作用,建立科学有序的风险危机防范机制。大力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培育新的增长点,实现集体资产、资源、资金的保值增效,提高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杨仪青.城乡融合视域下我国实现乡村振兴的路径选择[J].现代经济探讨,2018, 438(06).

[2]柯凤华,杨强.产业兴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现的路径研究——以鲁家村为例[J].农村金融研究,2019,466(01).

[3]李国祥.实现产业兴旺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的若干重大关系[J].中州学刊,2018(1).

[4]林毅夫.深化农村体制改革,加速农村劳动力转移[J].中国行政管理,2003(11).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