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跨境电商 构建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 互联网 财务管理 信息化 目录 大数据 现代商业杂志

产业研究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产业研究 >

PPP模式在“一带一路”东南亚国家公共产业的投融资作用研究

2020-02-25 22:32 来源:www.xdsyzzs.com 发布:现代商业 阅读:

杨尚  李雨航   霍明帅   大连海事大学

摘要:“一带一路”是中国更加深入参与全球经贸活动的重要通道。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新极点,“一带一路”沿线东南亚国家在经济发展中有着巨大的公共产业建设需求。PPP模式作为一种能有效融合社会资本参与的建设方式,在大投资、长周期、慢回报的公共产业设施建设中有着无可比拟的投融资优势。结合“一带一路”倡议,分析和研究该模式在东南亚国家公共产业中的投融资作用,能为中国企业提供在海外更多的投融资方式,还能为后续进一步利用PPP模式建设“一带一路”提供参考。

关键词:PPP模式;“一带一路”;公共产业;投融资

一、“一带一路”沿线东南亚国家公共产业投融资现状

随着世界经济大国间关税壁垒与贸易保护主义的加剧,全球产业链转移正在朝拥有廉价劳动力与广袤市场的东南亚地区逐步加快。受制于长久以来低水平的公共产业建设,为了能够在激烈竞争中承接这一产业转移,提升国家经济水平,东南亚各国纷纷制定了公共产业设施的建设计划。然而,传统意义上需由政府主导,大投资、长周期、慢回报的公共产业投融资方式,已不能弥补这一地区的巨大资金缺口。

  “高增长,高需求,低配置”是“一带一路”沿线东南亚国家有限政府财力和特殊社会背景的现实体现。由于历史与社会因素,沿线东南亚国家曾经存在的政治、经济、法律与宗教风险使得国际资本难以进行长期与大规模投资。在这样的背景下,相比陌生与观望的国际资本,借助“一带一路”的务实合作,中国政府及其企业正在加快对这一区域的公共产业投资。

表 一带一路沿线东南亚国家经济状况

国家

信用评级

2019预测经济增速

政府公共产业设施发展规划

新加坡

AAA

2%

轨道交通建设计划

泰国

BBB+

3.3%

2015—2022基础设施发展规划

越南

BB-

6.5%

建设基础设施配套体系—使越南到2020年基本成为迈向现代化的工业国家

菲律宾

BBB

6.5%

中菲10年基建合作计划

印度(南亚)

BBB-

7%

印度十二五基础设施发展规划

文莱

A

4.8%

2035宏愿蓝图

马来西亚

A-

4.6%

在水电、地铁、高速公路、航运等领域与中国对接

印度尼西亚

BB+

5.1%

印尼2020—2024年全方位基建计划

柬埔寨

BB

6.8%

与中国签订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合作《谅解备忘录》

老挝

BB-

6.5%

制定国内道路设施升级长期计划

缅甸

BB-

7.2%

缅甸全国综合发展规划

由表可知,沿线东南亚国家未来经济增长十分强劲。相比新加坡、文莱与马来西亚三国较好的投资潜望,其它国家受制于经济实力与短期评级,在噬待完成的公共设施建设与金融资本对未来投资的不确定担忧中难以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案。因此,不能找到有效投融资方式的宏大公共产业建设,往往只能由沿线国家投入大量自有资金进行建设推动。不言而喻,缺乏社会与国际资本的加入,项目的建设往往也是“一波三折”。随着资金链断链,后续服务难以跟进,公共产业的建设不仅未解决社会需求,还会造成难以预料的社会风险。因此,在现有经济条件下,沿线东南亚国家大多缺乏公共产业项目的投融资渠道。

二、PPP模式在“一带一路”中的优势及积极作用

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是指政府、营利性企业和非营利性组织基于某个项目而形成的相互合作关系。在这种关系中,项目参与方在共享项目收益之下还要共同承担项目责任和融资风险。“一带一路”经济建设是多方参与、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国际性经贸合作通道。在“一带一路”中,PPP模式以其良好的合作模式,广阔的发展潜力,得到了沿线国家的广泛参与和认可。截止2018年四月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公共产业设施的交易额超过4930亿美元,其中,东南亚国家PPP项目总计135个,总投资额1175亿美元。

PPP模式在“一带一路”中促进了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发展。不仅能够进一步加深国家间合作,保障合作权益,推进项目建设,还为社会资本提供了参与国际化投资的方式。在由中国政府主导,大力推进沿线国家合作的背景下,亚州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国家开发银行等也在借助“一带一路”的契机积极助力沿线国家的公共产业建设。这种能够利用社会与国际资本提供资产和服务的模式,能为政府部门提供更多的资金和技能,促进国家的投融资体制改革。同时,私营部门参与项目还能推动在项目设计、施工、设施管理过程等方面的革新,提高办事效率,传播最佳管理理念和经验。

三、PPP模式在“一带一路”沿线东南亚国家公共产业中的投融资作用

经济结构较为单一,但是发展潜力巨大是大多数东南亚国家的共有属性。众所周知,公共产业设施的建设需要政府部门进行巨额投入,不仅是发展中国家在公共产业建设中饱受资金不足之苦,包括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在内的发达国家也在积极探索公共产业设施建设的投资模式。在各方利益诉求下,PPP模式就是当下一套完善的,可供政府部门选择的投融资模式。其模式在项目的投融资作用如下:

(一)减少财政支出,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投资大、周期长、回报慢的公共产业建设往往占据了政府财政支出的很大比重,由此导致政府的财政吃紧,在进行社会管理与投资时往往是顾此失彼,不能充分发挥政府财政的宏观调控能力。由于东南亚国家大多是发展中国家,其有限政府财政必须要平衡民生、教育等开支,难有多余资金进行项目全周期的投入建设。PPP模式作为一种公“私”合营的投资模式,可以有效减少政府用于公共产业设施建设的财政支出,缓解政府的财政压力,使得政府能平衡财政预算与项目建设。没有了财政的后顾之忧,政府可以充分发挥调控和引导作用,利用PPP模式下的多种框架使得项目建设成本最小化,收益最大化,可以全力推进重点项目的建设。

(二)调节投资结构,提供项目推进动力

在沿线东南亚国家逐步去除市场准入限制后,越来越多的国有产业建设可供资本市场进行选择和参与。PPP模式由于其固有的利益共享原则,能够调动大量社会资本的投资积极性。包括民间资本、金融机构、国际资本等都有机会参与项目的投资。能够引导社会闲散资本参与项目建设,分散投资风险,减少资本外流,促进项目所在国的经贸发展。对于一个项目的建设,往往只需要政府出资一部分,就能够撬动大量的社会资本投入。

并且,由于项目参与方自身属性的不同,在政府部门关注民生和经济建设,私营企业关注项目投资回报之下,多方参与的PPP项目能够平衡政府部门和私人企业的利益诉求,因而在项目的识别、可行性研究、设施和融资等建设过程中,能够保证项目在技术和经济上的可行性,缩短前期工作周期,使项目费用降低。与此同时,在PPP模式中,只有当项目已经完成并取得政府批准使用后,私营部门才能开始获得收益。因此,PPP模式有利于提高效率和降低工程造价,能够消除项目完工风险和资金风险。研究表明,与传统的融资模式相比,PPP项目平均为政府部门节约17%的费用,并且建设工期都能按时完成。

(三)增强投资乘数,降低投资合作门槛

多方主体,不同资本的融资模式,可以有效分散项目的融资风险。政府、私营企业、国际组织多方参与,将社会多重风险汇聚在一起进行把控,不仅能提升全球资本的配置效率,还能增强项目所在国与各方资本的交流合作,改变融资方向,减少融资损耗,促进形成多层次的融资市场。PPP模式中全方面,多领域的项目投资还能降低投资门槛,既有利于提高投资的效率,又能使项目获得充裕的投资资金。

(四)减少融资成本,提高风险管控

为实现“一带一路”倡议,包括中国在内的沿线国家设立了多种融资机构提供公共产业项目的建设支持。国际社会在发展中国家中进行投融资合作时,也会进行“减让式”资金支持,包括利率、期限、宽限期等都会有一定的减免。亚投行、丝路基金、东盟、PPP产业基金等旨在提高区域经济发展,加强区域国家公共设施建设的融资平台都能减少项目的融资成本。来自私营企业、民间资本的多方位融资,进行并购融资、债券承销、资产证券化等手段都能够减少项目的融资成本。

(五)拓展融资渠道,丰富金融市场

PPP模式在进行项目融资时,能够以最少的金融资源实现最具效益的资金供给。包括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保险公司、信托公司、PPP产业基金等都是PPP模式下金融机构参与项目的有效方式。多种多样的融资渠道,使得PPP项目融资可以获得利益最大化的资本融资。当下,在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的“新金融“趋势下,风生水起发展的O2O模式的融资方式也可以成为PPP项目的融资渠道。这样的众筹不仅可以使普通民众参与到项目的融资中来,还能间接带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为沿线东南亚国家今后金融市场的融资提供便利。

参考文献:

[1]李稻葵,程浩.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合作基础与投资策略[J].改革,2015(8).

[2]吕秋红,王晓东.PPP模式在菲律宾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应用与启示[J].东南亚研究,2011(4).

[3]王树文.“一带一路”PPP模式中风险分析及风险规避路径选择[J].东岳论丛,2016,375.

[4]吕会娟,孟爱国,陈晓文.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投资的PPP模式风险与规避研究[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6.

[5]贾康,孙洁.公私伙伴关系(PPP)的概念、起源、特征与功能[J].财政研究,2009(10).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