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跨境电商 构建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 互联网 财务管理 信息化 目录 大数据 现代商业杂志

产业研究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产业研究 >

基于RMCP分析的工业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2020-04-22 17:32 来源:www.xdsyzzs.com 发布:现代商业 阅读:

——以成都东郊记忆为例

闵连星 杨支才 魏继平 成都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

基金项目:四川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项目:基于文化内涵的工业资源旅游价值评价及开发策略研究(17SA0040);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川酒发展研究中心项目:产业链延伸视角下四川名酒产业和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研究(CJY18-01);成都市科技计划软科学项目:基于消费需求特征的成都市中医药文化产业发展策略研究(2016-RK00-00236-ZF)。

摘要:作为一种新兴旅游形式,工业旅游正成为新常态下旅游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向。以成都东郊记忆为典型案例,利用RMCP分析范式,从资源、市场、社区参与和产品四个维度对其工业旅游开发特征进行分析,并归纳了政府引导、文化塑造、市场开发、社区产业和业态培育五个模式特点,从而为工业旅游项目开发提供经验借鉴。

关键词:RMCP分析;工业旅游;东郊记忆;开发模式

旅游产业是高复合性和广延伸性的朝阳产业,随着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的上升,正逐步成长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对我国经济和就业的综合贡献率已超过10%。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工业旅游已成为后工业社会传统工业与旅游服务业融合发展的重要体现,并呈现出巨大的经济价值。统计显示,在2015年,我国工业旅游接待游客就已超过1.3亿人次,旅游收入达到100亿元。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水平不断提升,积累了大量的工业资源和丰富的特色工业文化,如何将这些优秀资源转化为产业优势,对于传统工业转型升级和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四川省作为国内最早涉足工业旅游的地区,在1997年长虹公司就成为全国第一批开展工业旅游的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一批优质的工业旅游目的地品牌,成都东郊记忆就以传统工业遗产资源和现代文化资源融合发展的特色,成为其中的典型代表。因此,本文将通过RMCP范式对其工业旅游开发特征进行分析,归纳其开发经验,以期为其他相似地区的工业旅游开发提供借鉴。

一、工业旅游开发的基本逻辑

目前学界对旅游开发的认识主要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强调旅游的资源导向和开发过程,将旅游开发定义为通过一定的手段,将旅游资源开发为承载旅游活动的旅游吸引物的技术经济过程。第二种观点强调市场导向下的旅游目的地开发,认为旅游开发是根据旅游资源的特征和潜在价值,探讨如何吸引旅游者参与,并形成持续消费能力的旅游承载物开发。第三种观点则强调区域旅游产业的综合性开发,提出旅游开发是旅游资源、旅游产品、旅游目的地建设和相关产业的综合开发,其目的是为了为游客提供综合性的消费空间和产业体系

从旅游产业的特点来看,旅游产业具有典型资源依赖特征的复杂产业系统。因此,旅游开发要从资源利用和市场开发的双重逻辑出发,通过对旅游供给和旅游需求系统整合而形成系统性综合开发。因此,工业旅游作为一种细分的旅游形式,应着眼于工业旅游系统的构建,以工业资源为基础,以旅游市场需求为导向,围绕旅游产品开发和目的地建设,建立满足游客多层次需求的综合性旅游服务体系。

二、旅游开发的RMCP分析范式

我国著名的旅游规划学者吴必虎从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供需的结构性矛盾出发,提出旅游开发的RMP分析范式,即资源(R性分析)、市场(M性分析)和产品(P性分析)。RMP分析是以旅游产品开发为核心的旅游开发程序性论证框架,指出旅游开发的理念应从资源与产品的共生转向资源向产品转化的提升过程,并强调了这一提升过程中旅游市场的重要性。进一步地,张立莉等认为旅游开发不但要注重市场,也要注重社区的参与性(C性分析),从而体现旅游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目的地居民和游客的互动交流能为双方带来更好的收益,从而构建了新的RMCP分析范式。

(一)R性分析

旅游资源是旅游产品开发的前提条件,分析的核心是资源的禀赋特征和旅游产品开发潜力。对资源的分析不但要考虑到目的地的旅游单体资源,也要考虑到区域空间内资源组合的关联性和整体价值潜力,包括资源的丰度、价值内涵、区位条件等,共同决定了其产品开发 的可选择空间,从而形成兼具经济效益、个性化、独特性文化体验的旅游产品。

(二)M性分析

旅游开发应以游客的需求为导向。一方面,旅游产品具有市场需求弹性大、季节波动明显和消费的时空集中性等特征,因此在开发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产品的市场供需特征。另一方面,从游客的微观行为出发,不同游客存在不同的旅游产品偏好,其旅游动机形成、体验价值需求差异明显,而且还受到收入水平、空闲时间和交通等因素的影响。

(三)C性分析

社区参与是指当地居民参与旅游开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体现在对旅游开发的支持、配合程度和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某种意义上,旅游是外来游客在特定时空下的以游览为核心的社会活动集合。在旅游过程中,游客形成了对原有居民生活空间和资源的临时占用,同时通过旅游消费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贡献了力量。从区域经济和社会协同发展的角度出发,旅游开发中的社区参与性为本地居民提供了从旅游开发中获益的空间,甚至是解决基本生计的重要路径,反过来也促进了旅游系统要素的完善和旅游开发的创新活力。

(四)P性分析

旅游产品的开发是合理利用旅游资源的结果,也是旅游消费活动的主要载体。作为体验经济的代表,旅游产品的开发应注重对游客体验价值的创造。一方面,要以创新为主题,打造囊括旅游过程活动中核心要素,并体现旅游资源独特价值的综合产品服务包。同时,也要从旅游的特定时空出发,形成合理完善的旅游产品布局。

上述四个维度之间具有交叉性,其中产品的开发是核心,资源是开发的前提,市场是开发的动力,而社区参与则体现了开发环境的影响。因而,旅游开发不能片面地关注某一要素,更要用动态的、联系的、全局视野来进行把握。

三、成都东郊记忆的RMCP分析

(一)成都东郊记忆的发展概况

成都东郊记忆位于成都市主城区二环路东二段外侧,是原东郊老工业区的一部分,原为成都国营红光电子管厂,是前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工程之一,是成都市传统工业发展的重要历史承载。随着2001年成都市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中原厂的搬离,原厂址在2008年被确定为城市公共设施用地,并成为四川省第一个工业遗产保护项目。目前,已打造成为集合音乐、美术、戏剧、摄影等文化形态的多元化现代文化产业园区,成为四川省工业旅游领域最早的国家级4A级景区之一,并入选国家首批工业遗产旅游示范基地、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等名单。

(二)R性:建筑与文化产业要素的融合

根据2017版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东郊记忆的旅游资源较为丰富,包括了建筑与设施、历史遗迹、旅游购品和人文活动四个主类,其中后两者是在旅游开发过程中所培育和衍生形成的。其核心是原红光电子管厂的建筑遗存,以及建筑遗存所体现的我国计划时代的工业历史文化载体。在保留原有建筑的基础上,由知名设计师刘家琨担任总设计师对部分单体建筑进行改造,形成了修旧如旧,旧房新用的建筑特色,成为东郊记忆旅游开发的核心物质载体和城市旧工业厂区更新改造的典范。

除工业建筑遗存所呈现的历史文化和审美价值外,东郊记忆的旅游资源价值更体现在对建筑遗存的利用过程中所营造的现代文化创意体验上。通过以音乐为主题,衍生戏剧、美术、摄影等多元文化要素,并整合茶文化、蜀绣、中医药、特色饮食等特色地域文化资源,形成了历史遗存观赏、文化创意体验和休闲娱乐等综合休闲旅游空间。在形成游、购、娱核心旅游要素的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东郊记忆从原来的市郊工业集聚区成为城市的主要居住生活区,食、住、行等旅游产业要素逐步完善,对于东郊记忆打造完整旅游产业系统至关重要。

(三)M性:客源地和客源结构丰富

成都是国内知名的旅游城市,具有丰富的生物景观资源和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以及饮食等休闲文化旅游资源,已连续两年在春节热门旅游城市收入排名中位列第一。借助于成都的旅游品牌效应,东郊记忆的旅游客源市场潜力巨大。此外,成都本地居民也具有浓厚的休闲旅游氛围,本地游客也成为东郊记忆的重要客源之一。从游客结构来看,东郊记忆以其丰富的旅游业态,在多个细分旅游市场上形成对外地游客、大中学生、家庭亲子游、本地居民、行业内商务游客群的吸引。

(四)C性:经济和文化二元参与

传统的社区参与主要强调社区区民在旅游资源开发中的经营性参与。东郊记忆作为开放性的主题街区和产业园区,在建筑改造的过程中,形成了旅游商铺和餐饮主题功能区,为社区居民的参与提供了空间,并通过旅游相关消费的空间外溢,进一步促进了周边商业的发展。

周边社区居民的参与也为东郊记忆文化体验塑造的重要动力。一方面,社区居民也是东郊记忆游客的重要来源。同时,作为原东郊工业区的一部分,原红光电子管厂的搬迁并没有改变原住居民的主要构成,社区居民的参与也成游客体验景区文化景观的重要渠道。

(五)P性:多元化体验产品系统

在产品创新上,东郊记忆通过一基地、多名片的发展定位,形成以工业记忆之旅、文化创意之旅、休闲娱乐之旅为主的多元化旅游景点。旅游产品的多元化为游客市场的扩展和游客的综合体验价值创造提供了机会。无论传统的自然、人文观光,还是现代的节会旅游,都是以游客的情感体验来驱动消费。景区名称从“东区音乐广场”改为“东郊记忆”,更加凸显了景区品牌的情感形象,也成为三大旅游主题之间形成联动的情感纽带。

从空间布局上,通过龙头企业中国移动无线音乐基地的入住,带动商务办公、演艺展览、音乐培训、音乐主题零售、酒吧娱乐等整个产业链企业的集聚,形成文化生产和消费的空间融合格局,凝聚外在建筑空间和内在文化产业空间的旅游吸引力,实现了园区文化和旅游产业的相互支撑。

四、工业旅游开发的东郊记忆模式透析

(一)政府规划引导,助力创新发展

在东郊记忆的发展过程中,地方政府的作用至关重要。一是城市规划中工业遗产保护思想的引入。在2001年原厂搬迁之初,该土地被规划为城市成熟区域的二类住宅用地,后在2008年从工业遗产保护的角度将土地性质转变为公共设施用地,从而奠定了东郊记忆的发展基础。二是在园区开发过程中资金、产业配套上的投入,包括初期由国有文化企业投资开发,到中国移动无线音乐基地的引入和成都国际友城青年音乐周的永久落户,以及周边交通等公共设施的建设,为园区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条件。

(二)创意赋能,塑造独特文化魅力

历史工业文化和现代音乐文化的有机融合成为东郊记忆的标志性特征。目前,国内以工业遗产为核心资源的旅游开发,普遍将工业遗产的历史和教育价值作为核心要素来进行开发,单一的历史文化内涵对游客的吸引力有限,制约了景区的发展。而东郊记忆通过引入音乐文化,实现厚重的历史怀旧情感和轻松时尚的现代休闲文化情感的碰撞,创造了更为丰富和具有和谐感的情感冲突的新鲜体验,形成与锦里、宽窄巷子等本地优秀的传统历史文化街区差异化的独特魅力,有效地规避了上述景观对其旅游形象的遮蔽。东郊记忆对工业遗产文化、音乐文化和旅游文化的有效融合,意味着知识性、求奇性、旅游性的协调发展应成为工业旅游开发中文化内涵挖掘的着力点。

(三)立足都市休闲旅游,打造网红形象

从市场开发来看,在门票经济等传统旅游发展模式日渐式微的背景下,东郊记忆采用开放式文化街区的形式,通过免费的方式降低了游客的参与成本,在早期的客流形成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东郊记忆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和丰富的休闲文化消费业态,满足了不同年龄层,尤其是年轻游客的文化和心理需求,使其形成了“网红打卡地”的品牌形象,在形成持续消费客群的同时,为破解传统工业旅游重游率低的难题提供了思路。

(四)开放性文化空间,促进居民和游客共游共享

东郊记忆以开放式文化街区的形式,打造了新的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在吸引游客的同时,也为本地社区居民的参与提供了空间,成为本地居民新的文化娱乐场所,丰富了社区文化活动。社区居民和游客在公共文化空间的相遇和对话,为外地游客对成都地方文化特色的感知,增加了旅游的文化体验价值。同时,随着园区知名度的提升,游客的增加也对周边社区商业产生了重要的溢出效应,也为本地居民提供经济价值反馈,从而形成本地居民和外来游客共融共享的旅游发展格局。

(五)多业态共生,丰富游客旅游体验

由音乐为主题的“音乐产业聚集园和音乐文化体验园”定位向多元化文化形态转变,是东郊记忆成功的关键选择。相较于传统工业旅游和文化产业园区的单薄吸引力,东郊记忆以丰富的旅游业态创造了吃、游、购、娱的多元活动空间,在创造丰富旅游体验的同时,促进不同要素形成旅游吸引合力。而且不同业态在空间上的融合,也通过交叉销售等方式,实现了经营者的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丁枢.我国工业旅游发展历程、特点及开发模式[J].财贸经济,2005(5).

[2]栾丽霞,王少华,徐登云.工业旅游: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J].湖北社会科学,2013(9).

[3]吴必虎.区域旅游开发的RMP分析——以河南省洛阳市为例[J].地理研究,2001,20(1).

[4]张立莉,唐承财,王欣,.旅游文化休闲产业发展的RMCP分析——以北京市潭柘寺镇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4,30(11).

[5]张亚芳.工业旅游开发的RMP分析——以嘉峪关为例[D].兰州:兰州大学,2007.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