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跨境电商 构建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 互联网 财务管理 信息化 目录 大数据 现代商业杂志

产业研究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产业研究 >

共享经济下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考

2021-08-24 18:14 来源:www.xdsyzzs.com 发布:现代商业 阅读:

林玲  厦门市社会科学院

摘要:共享经济快速发展,共享理念深入人心,行业冲击无处不在,产业融合发展已是必然趋势,旅游业亦不例外。共享经济背景下,推动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促进旅游产业结构升级,大有可为:转变旅游发展方式,创新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思路;推动旅游产业升级,完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体系;健全旅游信用机制,优化旅游市场监管政策;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培育文旅产业发展人才。

关键词:共享经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金融危机后,全球共享经济迅速扩张发展,国内共享经济也开始进入起步期,近年来持续保持高速发展,逐渐从起步期向成长期转型。2019年是我国共享经济深度调整的一年。受到国际国内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多种因素影响,共享经济市场交易规模增速显著放缓,直接融资规模也大幅下降。但是,共享经济在推动服务业结构优化、促进消费方式转型等方面的作用进一步显现。2019年,出租车、餐饮、住宿等领域的共享经济新业态在行业中的占比分别达到37.1%12.4%7.3%,比2016年分别提高了20.57.83.8个百分点;网约车、外卖餐饮、共享住宿、共享医疗在网民中的普及率分别达到47.4%51.58%9.7%21%,比2016年分别提高了15.121.584.77个百分点。

2020年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出行、住宿、餐饮等行业带来较大冲击,但是长期来看,共享经济发展“危”中藏“机”:抗疫期间网络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得到进一步深化,人们的在线消费习惯得到进一步培养,作为共享制造重要基础的产业互联网发展面临新契机,“抗疫与发展并重”的客观需要倒逼新业态领域制度创新加速,成为推动服务业结构优化、快速增长和消费方式转型的新动能。

一、共享经济下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理论依据和现实需求

(一)经济学视角下产业融合发展的必然性

王向南等(2018)基于传统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两种理论分析产业融合有其必然性,一是传统经济学的边际效应困境呼唤要素跨界整合,二是制度经济学中制度创新和变迁对旅游产业融合有重要影响。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边际效应困局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景区超承载导致游客感官体验的效用负增长,要素配置支持度不对称引起游客满意度递减,线路设计缺乏对全域旅游潜力的发掘,景区开发短视性限制了共享资源边界拓展。打破这一困局的关键在于创新,产业融合发展就是一种思路和发展方式的创新,因创新引发的制度环境改变又进一步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从演化经济学视角来看,产业融合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不断演化的过程,当现有旅游产业发展速度逐渐停滞,传统惯例不能满足新的市场需求和竞争要求时,参与者自然会寻求创新,打破路径依赖,创造新的路径,产业融合即是企业为求生存发展而进行的路径创造的一种方式。旅游产业融合实质上是一个起始于打破惯例、变异、创生, 然后通过选择机制和遗传机制扩散到整个旅游产业的过程。

(二)共享经济下产业融合发展的可行性

旅游业作为一个休闲生活类服务业,和共享经济有着天然的契合关系,共享经济也已经在旅游业中迅速生根发展。罗云丽(2016)认为旅游活动的生活体验性、出游方式的散客家庭化、主导产品的休闲化、需求的季节波动性、资源产权的公共性促使旅游业成为共享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曹丹(2017)则认为共享经济的自身特性决定了其与旅游业有着天然联系,共享平台的搭建和发展与旅游活动遥相呼应、相互契合。

无论是在国外还是在国内,早期发展的共享经济龙头企业,或者近年来发展迅猛的新兴企业,其中都与旅游业有密切关系,如共享住宿行业内的途家、Airbnb、小猪等,共享出行行业内的滴滴、哈啰、GoFun等,提供导游服务的VayableTrip4real、丸子地球等共享平台。共享经济改变了旅游消费者的吃穿住行,推动旅游服务业的供给结构优化,同时旅游活动需求的多样化升级也促进了共享经济的发展。共享平台的产生为旅游业各类资源共享提供了更宽阔更便捷的途径,旅游资源的公共性也造就了这一服务业天然的共享经济特性,旅游地居民的闲置资源获得流动再利用,旅游消费者体会到社会、经济、文化资源的共享服务,通过共享平台,旅游活动的供给和需求能够实现自由交流,跨越时间和空间障碍。此外,共享平台的评论自主性和信息透明化为旅游产品和服务构建了相对客观的评价系统,也已成为旅游者作出判断和选择的重要信息来源。

二、共享经济下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动因

由于共享经济和旅游业天然契合的特性,共享经济在旅游业生根发芽并迅速发展,推动着旅游共享经济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从资源供给方来看,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产能过剩和资源闲置现象,在全球经济压力下体现为迫切需要解决的资源再利用问题和追逐的利益最大化目标,促使闲置资源拥有者如旅游地居民在共享平台上提供闲置资源,为旅游共享经济发展提供前提条件和物质基础。

从共享平台来看,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不仅为旅游共享经济发展提供了可沟通交易的硬件条件,更是突破了传统旅游业发展的地区空间壁垒和时间限制,通过线上线下零距离对接,促使旅游业和其他产业相互渗透、交叉融合,催生更多更适合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新产品新服务。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为旅游共享经济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硬件基础和技术支持。

从旅游活动需求方来看,随着社会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活动的需求日益多元化,从走马观花的物质感官需求到社会文化的精神体验需求,消费者的需求呈现个性化、多样化,此时,旅游业和其他产业融合催生的非标准化的新产品和新服务更能使他们获得满足。多元化需求是旅游共享经济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根本动因。

此外,共享经济下,传统市场壁垒被打破,市场竞争加剧,也推动着旅游业和其他产业寻求合作发展的机会。

对现代旅游业而言,文化是灵魂所在,单纯的自然资源旅游景点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游客需求,文化和旅游业的融合赋予了旅游胜地更深的内涵和特色,尤其是在共享经济背景下,文化旅游产业融合是一个重要发展趋势。文化主题公园、红色文化旅游景点、特色民族村寨、民俗节庆赛事等,都体现了文化和旅游高度融合的趋势。近年来,国家出台的文化和旅游相关政策众多,甚至组建了文化和旅游部作为国务院组成部门,反映出政府对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高度重视。

三、共享经济对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积极影响

(一)促进资源融合,优化资源配置

共享经济重使用权的特性使得闲置资源得以共享、充分利用,资源流转最重要的渠道即是共享经济平台,利用共享经济理念,通过整合闲置资源,促进地方文化旅游产业及企业进行资源融合,优化资源配置,为旅游需求方提供更有竞争优势的服务和产品。在“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大要素方面,共享经济理念对地方特色文化和旅游资源的融合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旅游地居民提供的“家庭菜”、“共享民宿”、“私人导游”等更能充分体现本地人文特色。从资源供给方来说,多为旅游地居民的闲置分散资源,单个供给方可能仅提供单项服务,通过共享经济平台将分散化的资源整合形成产业链,重新配置闲置资源。从旅游需求方来说,旅游者通过和当地居民的生活、交流更深入体验到当地文化,个性化、体验式需求获得满足,真正体验到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好处。

(二)打破地区壁垒,共享发展机制

共享经济利用互联网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平台,不仅共享旅游地的旅游资源,而且可以打破地区壁垒,扩大旅游活动范围,共享地区间旅游资源,甚至共享发展机制和发展成果。通过“互联网+文化旅游产业”旅游共享经济模式,充分利用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平台和大数据分析,推动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建设,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实现资源利用共享和发展机制共享。经济带或经济圈的一体化发展可以带动几个片区经济共同发展,同样地,地区间旅游产业的共享发展也可以带来共同成长。如厦门和泉州等地同为闽南文化,有相通之处,亦有互补之处,合理利用两地旅游资源,打造闽南文化特色旅游圈;厦门和金门台湾的地理区域连接优势,亦可以开展资源融通共享机制,打造闽金闽台走学游,让游客充分体验两地特色文化。

(三)优化旅游结构,推动产业升级

共享经济理念不仅改变旅游消费者的消费习惯,而且对旅游相关产业及企业也带来革命性转变,传统的商业竞争模式迎来挑战。共享住宿、私人导游、共享经济平台等对传统的酒店住宿业、导游服务业和旅行社中介平台产生巨大的竞争压力,部分行业企业逐渐退出市场,余下的也在不断寻求改变和合作,旅游供给结构发生变革。一方面,闲置资源的使用权共享不仅为供给者带来利益,也为旺盛旅游点或旅游季作出资源弥补,调节旅游供给结构。另一方面,共享经济平台的分享评价体系和大数据分析系统,为旅游者提供很好的参考价值,影响旅游活动行为,通过平台其他游客的信息分享来评估旅游地服务和产品价值,进而调整旅游消费需求动向。共享经济平台的信息化系统实现了供给方和需求方的直接对接,突破了旅游活动在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优化旅游结构,推动旅游产业升级。相对传统单一的旅游业而言,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是旅游产业升级的一个重要趋势,如何结合利用本地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特色资源升级新型旅游业态模式将成为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探索方向。

四、共享经济下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旅游产业发展理念不能适应新要求

共享经济给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带来新的思路和理念,提供了一次新的转型机遇,传统的旅游产业发展模式已不能适应共享经济环境下的新要求。一方面,共享发展模式给传统旅游业及其相关产业带来了一定冲击,尤其是共享住宿和共享交通等新经济形态催生了许多旅游新业态,并迅速抢占传统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的市场份额;另一方面,传统旅游产业发展模式自身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个性化、体验式旅游需求。

(二)旅游产业发展体系不能满足新要求

传统旅游产业发展体系渐渐不能适应共享经济对旅游业发展的新要求,但新的旅游共享经济发展体系又还未构建完成,从营销到售后、从产品到服务,产业链体系尚不能满足共享经济的新要求。比如说,在热门旅游景区设置的多媒体旅游项目查询系统不够,利用互联网技术整合旅游资源的力度不足;食宿共享、交通共享、门票共享等运行体系还未步入良性发展轨道,旅游主体之间的交流沟通不足;因共享平台资源供给的分散化,旅游相关消费的售后系统保障不够。

(三)旅游市场监管政策不足应对新变化

传统旅游市场监管政策难以应对共享经济带来的新变化,市场机制和制度还不够健全,制约着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一方面,由于共享平台供给者及资源的分散化,在收集闲置人力、财力和物力等资源方面缺乏规范化的整体规划和设计,对各个平台资源的有效融合不足,尚不能发挥共享经济对产业融合的最大推力。另一方面,目前共享经济方面的政策也还停留在宏观层面的鼓励和约束上,对于“共享”理念融入旅游业各个环节和细分领域的具体实施政策还较少,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较难从政策层面进行有效解决。此外,由于共享产品或服务的使用时间短,而且旅游者往往是在不断移动的旅游过程中消费的,导致对消费者及消费行为的社会管理难度加大,如果市场监管政策不随之改变,引起重视,可能会引发更多社会矛盾。

(四)旅游产业发展人才难以满足新需求

旅游共享经济的发展,催生旅游新业态,促使市场和产品细分,要求旅游行业人才更加专业化、精细化、多元化,对旅游产业发展人才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但是,现有旅游行业人才远远不能满足共享经济下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新需求,已然成为制约产业融合发展的一个瓶颈。一是人才总量不足,有效供给不足,与“共享+文旅产业融合”的要求有很大差距,缺乏有共享理念、既懂互联网又懂文化和旅游的专业人才。二是人才质量不高,高层次、专业化、国际化的人才匮乏。三是人才职业化水平不高,缺乏职业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平台,现有在职人员在处理旅游事件尤其是投诉类事件时的职业能力不足。

五、共享经济下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优化对策

(一)转变旅游发展方式,创新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思路

创新发展思路,构建科学完善的文化旅游产业共享发展机制,让旅游资源得到更合理高效的配置和利用。一是在供给端融入共享理念,发展多元化的共享经济旅游平台,鼓励文化旅游产业的闲置资源供给,整合碎片化资源,比如地方文史专家的研究成果和自然旅游资源的融合,提供平台采集专家对景点背后历史文化故事的解读。二是在消费端引导和培养共享消费习惯,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共享平台和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比如借助共享平台信息推送引导旅游需求,逐步分化旅游客源,提高旅游高峰期和低谷期的资源利用效率。

(二)推动旅游产业升级,完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体系

构建更加科学完善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体系,尤其是要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不断强化文旅产业各方面的紧密联系,积极探索更加多元化、人性化、系统化的文化旅游共享平台,为产业融合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一是要加大对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加强对旅游共享资源的收集、分析、整理和运用,构建更加完善的共享体系。二是要加大对共享设备的资金投入,在热门旅游点设置实时旅游信息查询系统,供游客及时了解人流量以便更合理安排旅游线路。三是要加大对共享设施的人力投入和社会化管理程度,融入绿色发展理念,提升城市运转能力和活力,让共享单车、共享旅店、网约车等成为优化城市空间系统的有利途径,而不是扰乱社会安定和城市秩序的潜在忧患。

(三)健全旅游信用机制,优化旅游市场监管政策

根据共享经济快速发展、融入文化旅游产业的实际情况,大力加强共享文旅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建设,研究制定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对共享经济背景下产业融合发展的资源开发、整合、服务、保障等方方面面进行系统规划,确保共享文旅产业规范化融合发展。一是政府层面优化制定有利于共享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法规和政策,构建适应旅游共享经济发展的管理体制和治理体制,针对旅游市场虚假宣传、消费欺诈等问题,研究修订相关旅游法律法规。二是强化对共享旅游服务从业人员和平台的管理和监管,建立统一管理共享平台,利用第三方支付平台构建加强信用记录、风险预警、违法失信行为等监管体系,加强共享旅游平台从业者和企业的约束和监管,维护交易市场秩序。三是健全旅游市场信用机制,完善旅游信用体系,对共享旅游市场监管过程中发现的各种违法失信情况及时公布,严格市场准入标准;同时重视分析消费投诉数据,及时发布消费警示信息,引导理性消费。

(四)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培育文旅产业发展人才

根据共享和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实际情况,通过引进高端人才和培训现有人才相结合的方式,深度开发创新创业型人才队伍,尽快补充文旅产业发展所需人才,以适应共享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需求。一是深化校企合作,推动适应旅游新业态发展趋势的相关课程和教材资源的共建共享,促进产教融合深度,建设一批示范性的旅游职业教育实习实训基地。二是采取学习访问、研讨会、交流会等方式,为国内外学者和相关人才创造学习交流经验和技术的平台,支持院校开展海外办学项目、引进海外优质资源,加强人才国际交流与合作。三是创新人才引进和使用机制,通过设立流动岗位、兼职从业方式,鼓励研究型学者参与到产业政策制定、技术研发、项目建设和数据统计分析工作中,吸引企业家和行业高级技能人才进校园授课,让人才培养和行业发展实际需求更加贴近,提高行业人才质量水平。四是开展现有人员的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根据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情况和在职人员的业务特点组织开展网络培训课程,提升现有人才的职业化水平。

参考文献:

[1]曹丹.论共享经济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及其应对[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4(01):56-66.

[2]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研究中心.中国共享经济发展报告(2020[R].北京:国家信息中心,2020.

[3]罗云丽.旅游共享经济的基本特征、运行机制与发展对策[J].商业经济研究,2016(14):174-176.

[4]王向南,蒋涵聪,杨利.基于共享经济的吉林省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J].税务与经济,2018(04):106-112.

[5]严伟.演化经济学视角下的旅游产业融合机理研究.社会科学家,2014(10):97-101.

[6]曾小桥,卢东,贺碧玉.我国旅游共享经济研究评述——基于CiteSpace的文献可视化分析[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8,34(08):1179-1184.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