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跨境电商 构建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 互联网 财务管理 信息化 目录 大数据 现代商业杂志

管理纵横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管理纵横 >

基于ETC的京津冀区域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的构想

2015-12-11 23:43 来源:www.xdsyzzs.com 发布:现代商业 阅读:

张健 天津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

基金项目:2014年度天津市教委社会科学重大资助项目(2014DZ39);2015年天津市2015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TJGL15050

摘要:建立多方参与的区域协同创新才能形成强有力的驱动力。本文基于ETC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探讨区域互动发展的层次和互动主体系统,达到区域共同发展的全新的区域发展战略。

关键词:协同创新  产学研  层次 主体

欧洲的EIT( 欧洲创新工学院的英文缩写) 是启动较早且较成功的旨在振兴欧盟创新经济体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欧盟也在里斯本战略( Lisbon strategy) 中提出欧盟创新经济体并于2008年正式建立EIT( European Institute of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用于实现欧盟层面的创新跨越产学研协同创新是世界各国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内容中国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形成有中国特色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的发展思路。区域互动发展是个多主体参与的复杂系统 ,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有层次、有步骤地逐渐深入展开。产学研是创新互动最重要的主体,其互动的状态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国家创新体系的建立及运行绩效。

一、    产学研协同创新

产学研协同创新是创新型国家建设背景下产学研合作发展的最新阶段,是指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在政府、金融机构和中介机构等主体的支持下进行资源整合与创新的协作性创新活动。

产学研协同创新经历了复杂的演化过程,俨然已经成为产学研合作的新趋势。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现了科学技术、产业经济与知识经济之间的协同创新,是提高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新思考,也是提高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关键所在。国内外学者关于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内涵、理论基础、运行机制和评价指标体系等方面,经历了从早期传统的产学研合作形式单一零散、追求短期效益、注重自身利益逐渐向合作形式多元系统、追求长远目标、注重整体利益的演进历程,并且方兴未艾。

产学研协同创新理论基础方面,Christopher Freeman1987)等提出了“国家创新系统”理论,认为国家创新系统由政府、高校、企业、科研机构、中介机构和基础设施等组成。 Chesbrough(2003)提出了“开放式创新”理论,认为企业应该实施开放式创新模式,积极与高校等外部知识源开展合作关系。Etzkowita(2008进一步提出了“三重螺旋”理论,认为高校、企业和政府之间的多重互动式提高国家创新系统绩效的重要条件。何郁冰(2012)在相关创新系统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战略、知识和组织三要素之间多维度协同互动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指出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各方的的战略协同,以此巩固各个创新主体的合作关系;开展知识协同,以此增强创新主体的知识转移与共享;实施组织协同,以此提高创新主体之间协同创新的效率。段晶晶(2014)认为耗散系统理论和协同创新理论是产学研协同创新绩效提升路径的理论基础。曾萍等(2014)基于国家创新系统理论认为产学研协同创新中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中介机构、产业政策等都是创新系统不可或缺的部分和环节。

二、区域间互动的层次和互动主体系统

1. 互动的层次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和我国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深入,区域间的互动研究也逐渐从宏观角度转向了微观层面,目前,我国关于区域间的互动关系大体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 层次目前我国关于产学研与区域间的互动关系研究大体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国家级战略层面的区域互动,如我国东西部互动、沿海与内地区域的互动;第二层次是省级区域之间的互动,如京津冀一体化发展、长三角、珠三角各省市的协调发展;第三个层次是地、市、县等小区域之间的互动发展研究。

2. 互动主体

互动主体是产学研与区域互动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节点,是互动体系中资源流动的中心点。这些互动主体在互动体系中的地位各不相同,可以以企业、部门、区域、社团协会和政府组织等多种形式存在。多个参与主体能按照一定的规范和法则进行分工与合作,形成多种互动关系,从而形成产学研与区域互动发展的主体结构。

三、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平台构想

京津冀区域主要包括北京和天津两大直辖市以及河北省八个次中心城市,是我国重要的政治、文化、科技和教育中心,也是我国北方地区规模最大和发展最快的经济区,同时也是我国环渤海经济区的核心区域。

我国“京津冀产学研”中协同创新中心的构建模式与EIT 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的内在机制非常类似。我国区域协同创新中心模式是以面向科学前沿文化传承创新行业产业和区域发展的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根据EIT 平台的整体运行机制,对我国京津冀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模式的实施和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的构建提出战略框架:

第一, 构建产学研与区域良好互动的组织构架。

组织结构的完善配置是产学研与区域良性互动的组织保障,能保持产学研与区域互动关系的优良成长性、灵活适应性和组织创新性。

第二,构建促进产学研与区域良性互动的机制体制

合理的组织机构在发挥工作效能过程中,必须依靠高效的运行机制,才能按照预定的规划推进互动行为,实现预期绩效。在上述设计的区城互动组织模式的基础上,应进一步科学地创设相应的组织运行机制体系,包括决策、执行主体及详实的工作目标、规范的决策程序、严明的行为规则、具体的监管手段。

第三,建立和完善产学研与区域互动的驱导、监管和约束规则。为了促进产学研与区域间产生积极、自觉的互动关系和行为,防止机会主义行为的发生,保障产学研与区域互动发展行为的规范而高效,需要建立健全产学研与区域互动行为的干预体系和驱导、监管、约束规则。

参考文献:

[1]Freeman C. Technology policy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lessons from Japan [M].LondonPinter Publishers1987.

[2]Chesbrough H. Open innovation: the new imperative for creating and profiting for technology [J].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CambridgeMA,2003.

[3]Etzkowita H. The triple helixuniversity-industry-government innovation in action[J].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2008.

[4]何郁冰.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理论模式[J].科学学研究,2012,230):165-164.

[5]段晶晶. 产学研协同创新绩效提升路径研究—一个理论分析框架 [J]. 内蒙古社会科学,2014, 35(2):119-123.

[6]曾萍, 李熙. 产学研合作研究综述:理论视角、合作模式与合作机制 [J]. 科技管理研究,2014, 22:28-32.

推荐内容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