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跨境电商 构建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 互联网 财务管理 信息化 目录 大数据 现代商业杂志

管理纵横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管理纵横 >

新常态下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战略选择探讨

2016-01-30 20:21 来源:www.xdsyzzs.com 发布:现代商业 阅读:

帖征 青海广播电视大学

摘要:本文采用SWOT法分析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内外部环境,梳理存在的机会和威胁;厘清企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针对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探讨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战略对策,为企业在新常态下全面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绿色管理;供应链管理;可持续发展;SWOT分析法

   当前宏观经济总体面临下行压力,市场、环保对行业的制约将更加明显,中央针对我国经济出现的新特征和新趋势提出:发展必须是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必须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是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这一重大判断对我们研究在新常态下推动企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围绕生态环境问题,人类社会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满足子孙后代需要之能力构成危害。可持续发展战略将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视为人类社会存在的两大基石,两者缺一不可。绿色供应链管理作为企业经营目标和解决环境双赢问题的有效手段,无疑已成为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而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正是将绿色环境意识经济发展两者并重的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

一、企业在新常态下的SWOT分析

1.企业的优势。一是企业在产品设计时应注重考虑环境影响,从而减少环境的末端治理成本,节约生产原料和最终产品的生命周期成本,避免资源浪费,使最终消费者只需付出更低廉的价格就能得到更安全、更环保的产品。二是实施绿色供应链将全面改善或美化企业员工的工作环境,既可改善员工的健康状况和提高工作安全性、减少不必要的开展,又可使员工心情舒畅,有助于提高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效率,创造更大利润。三是企业应将环境保护纳入企业活动的各个环境,不仅可以改善环境质量,还可以提升企业形象、社会知名度和在消费者心中的美誉。产品受到顾客青睐,使企业占据长久不衰的市场份额,并能获得金融机构的偏爱。四是企业的行为是建立在供应链结点企业之间对话的基础上,是供应链系统中最优的,供应链上游所取得的生产绿色化方面的成就可以在供应链后续过程中得到延续和放大。实行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企业不仅自身更容易达到环保标准,而且还可以促进供应链上其他企业环保达标。

2.企业的劣势。一是我国大部分企业环境保护意识淡薄,缺乏环境管理意识。企业的“绿化”问题只停留在操作性层面,而未提到企业整体运营的战略高度,即在企业内部缺乏一种绿色环保的文化理念。二是绿色供应链管理强调绿色设计、绿色材料、绿色包装、绿色回收等在产品生命周期内的有效集成,“绿色”目标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而不是某一局部或阶段,这大大增加了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内容与难度。三是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弱,导致我国绿色环保产业的技术研发陷入“小批量、低水平”的规模不经济状态。由于绿色技术属于知识产品,前期开发成本较高,“小批量、低水平”的研发很难产生预期的收益,从而导致对经营者的经济激励不足。同时,基于对投资风险的考虑,经营者往往会减少“绿色”投资,使企业的绿色技术研发陷入“低水平—低效益—低水平”的恶性循环怪圈。四是供应链成员在追求利润最大化时,其个体目标与绿色供应链整体目标相冲突,环境相容的原则在各成员间往往得不到遵循。因此,企业在合作方面,存在诸多的短期行为,难以建立起相互信任基础上的战略合作关系。

3.企业的机会。一是当今全球经济迅速发展,社会资源问题日益严重。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渴求健康、渴望绿色消费的呼声日益强烈。绿色供应链管理改变了“一次使用”的观念,将废品、废料再次循环使用,制成半成品和成品,满足了人们绿色消费的愿望,提高了人们生活水平,为企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实施提供了巨大的契机。二是我国在制度设计和政策制定上,开始注重支持和鼓励清洁生产和绿色消费,绿色消费模式日渐成熟,需求前景日益明朗。

4.企业的威胁。一是市场准入的限制。发达国家正在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基础和先进技术,积极推动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发展。因此,对我国产品的检验手段已从单纯检测产品发展到验收生产基地,通过立法及苛刻的环境、品质、安全、卫生等方面的技术标准,使我国许多产品难以进入到国际市场参加公平竞争,降低了其他国家对我国产品的信任度。二是出口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影响。为了达到进口国的环境标志,出口生产厂家不得不增加有关环境的检验、测试、认证等手续,从而额外支出致使生产成本增加,削弱了该类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三是绿色产品市场的逆向选择问题日益凸显。我国目前的市场体系还不健全、缺乏专门的绿色产品销售市场,导致绿色产品和普通产品在市场中并存。加上我国现行的绿色产品认证及标识制度不健全,绿色产品宣传力度不够,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辨别能力不足,假冒伪劣绿色产品泛滥,致使绿色产品市场的逆向选择问题日益严重。

二、新常态下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战略选择

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必须充分利用优势和外部的发展机遇,努力弥补劣势,减少威胁,采取适宜的战略模式。

1.优势机会(SO)组合的战略选择。SO组合是企业内外部因素最理想的组合。此时,企业可采用发展性战略,凭借自身的优势来最大限度地利用外部环境所提供的多种发展机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要抓住机会,不仅对原有体系进行小范围的改良,而且要带头实施全面环境质量管理、国际环境质量等标准,制定高于自身标准的有关法律规定的节约资源、减少废物、避免污染、绿色设计等目标,积极提高整条供应链乃至整个行业的环保水平。在企业内部,要经常组织主题明确的环境问题进行交流,并利用多种渠道对企业员工进行环境教育,使企业每个成员都理解企业的目标以及自身职位相关的环境目标。在企业之外,企业必须意识到在现实社会里,供应商和分销商与自己一样受到严格的环境规则的约束,一旦某一个供应商由于违反了环保法规被迫关闭,整条供应链的运作将被迫停止。绿色供应链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不仅是一种信息和利益共享关系,而且也是一种标准和意识同步的协议关系。

2.优势威胁(ST)组合的战略选择。此时,企业以主要优势面对不利环境,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可采取强化性战略,利用自身的资源和能力来化解外部环境中的威胁。通过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利用所具备的差异化优势,牢牢占据本土市场,化解国内市场的威胁,减弱逆向选择的不利影响,强化自身优势,等时机成熟和整个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产品绿色含量提高时,可通过改变服务对象、进入新的产品细分市场、进行市场渗透等方式跨过绿色壁垒,从而变威胁为机会。

3.劣势机会(WO)组合的战略选择。此时企业面临较大的外部机会,同时内部弱势亦较为明显。此种情况下企业可采取借助性战略,利用外在的机会来弥补自身的弱势。以业务流程为中心,进行业务流程重构(BPR),重组管理部门,建立基于BPR的企业组织结构是适应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大趋势。建立绿色供应链管理部门,使之能够真正协调企业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绿色供应链管理内的结点成员,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必须确立环境管理目标,树立集体协作、信息共享、友好配合的团队精神,使劣势在短期内不会对机会的利用产生较大的影响。

4.劣势威胁(WT)组合的战略选择。这是最不理想的内外部因素的组合。此时,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企业处于相对弱势而又面临大量的环境威胁。在这种情况下,可通过避让性战略来降低威胁和劣势对企业的影响,一方面从供应链的源头抓起,强调绿色供应链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特别是加强与上游供应商在环保方面的合作关系,对原材料供应、产品制造、销售和废弃物回收整个过程进行环境管理,实现整条供应链的“绿色化”,真正实现没有资源与废弃物之分的完全循环的生产方式,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另一方面,采取快速跟随或后进入策略。在外国企业开发出新产品、进入市场后,利用新产品的技术外溢效应,快速模仿,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企业开发出与领先者相同或相似的产品,寻求市场空隙,细分市场,加强市场渗透。整条绿色供应链上生产的产品的绿色技术标准也开始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时,企业再主动出击,冲破绿色壁垒。因此,避让性战略名为避让,实为等待时机出击,以期克服弱势、培育强势,使威胁随时间推移而减弱。

以上的四种战略是针对国内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不同的发展阶段提出的。新常态下随着我国企业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完善和实施,以及企业管理制度的发展和通信手段的现代化等问题的逐步解决,绿色供应链管理将会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接受,从而促进企业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的“三赢”局面。

参考文献:

[1]杨红娟.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可持续发展模式[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05.

[2]宋志国.绿色供应链管理若干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9.02.

[3]侯胜田.绿海战略:获得持久竞争优势[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8

推荐内容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